1521
浏览摘 要
摘 要生命教育,旨在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前期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正确地引导与教育,才能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家庭是孕育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幼儿对生命的科学认知,生命技能地掌握,以及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的正确培养,因此,家长对幼儿科学有效地进行生命教育极为重要。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复杂,动物就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与动物的交流接触,可以促进幼儿的情绪健康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选择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生命科学知识,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通过对3-6岁幼儿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探究,从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认知教育、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技能教育和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情感教育这三个方面对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家长普遍认为对幼儿进行动物生命教育具有价值,但是存在着家长过于关注动物生命的表面知识、家长进行动物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较简单、家长缺乏对自然教育资源地充分利用的问题。
分析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家长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科学认知;家长生命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家长缺乏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并针对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家长要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包括家长要丰富生命教育知识、积极参加生命教育的指导培训;家长学习探索科学的生命教育方法,包括坚持幼儿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原则、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家长充分利用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幼儿家长生命教育动物资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问题提出 1
1.1.1政策层面重视生命教育 1
1.1.2家庭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1
1.1.3动物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3
1.1.4家庭中动物生命教育的研究较少 4
1.2文献综述 5
1.2.1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5
1.2.2有关动物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10
1.2.3已有研究述评 12
1.3研究理论基础 13
1.3.1生命哲学理论 13
1.3.2人本主义理论 14
1.3.3生活教育理论 14
1.4概念界定 15
1.4.1生命教育 15
1.4.2家庭生命教育 16
1.4.3动物生命教育 17
1.5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1.5.1研究目的 17
1.5.2研究意义 17
第二章 研究设计 18
2.1研究问题 18
2.2研究对象 18
2.3研究方法 20
2.3.1访谈法 20
2.3.2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 21
2.4研究的信效度 23
2.4.1研究信度 23
2.4.2研究效度 23
第三章 家长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24
3.1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认知教育的现状 24
3.1.1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知识的内容 24
3.1.2家长向孩子讲述动物死亡的方式 26
3.1.3家长向孩子科普动物知识的途径 27
3.2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技能教育的现状 28
3.2.1家长教育幼儿照顾动物的内容 28
3.2.2家长认为教育幼儿保护动物的价值 29
3.2.3家长教育幼儿不能伤害动物的方式 31
3.3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情感教育的现状 32
3.3.1家长教育孩子尊重动物生命的内容 32
3.3.2家长认为敬畏动物生命的价值 33
第四章 家长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问题分析 35
4.1问题分析 35
4.1.1家长过于关注动物生命的表面知识 35
4.1.2家长进行动物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较简单 36
4.1.3家长缺乏对自然教育资源地充分利用 37
4.2问题产生的原因 38
4.2.1家长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科学认知 38
4.2.2家长生命教育观念出现偏差 39
4.2.3家长缺乏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 40
第五章 家长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 41
5.1家长要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学习 41
5.1.1丰富自身生命教育知识 41
5.1.2家长积极参加生命教育的指导培训 41
5.2家长学习探索科学的生命教育方法 42
5.2.1坚持幼儿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原则 42
5.2.2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42
5.2.3重视和发挥榜样的作用 43
5.3家长充分利用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 43
结 语 45
参考文献 46
附 录 49
第一章 绪论1.1问题提出
1.1.1政策层面重视生命教育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在中小学生在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这一时期的生命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将生命教育作为落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①这也是首次提出“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也是将生命教育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联系。在2018年11月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要提高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并通过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方式提高幼儿感知、体悟、躲避危险和伤害的能力。”这表明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要关爱幼儿生命安全,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将幼儿的生命放在首要位置。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积极指导学生居家学习,要“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社会各界对于生命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要重视与珍惜自身生命,更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与关怀。由此可见,国家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十分重视生命教育。
1.1.2家庭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陈鹤琴曾说:“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
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①可见,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成长中的认知、学习、思维等各个方面。王勇在文章中写道,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影响学龄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可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友伴群体。②刘华认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习惯养成具有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③左群英,易连云论述了家庭教育与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关系,表示家庭教育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基础。④张蕖、冯文全写道家庭教育与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密不可分。⑤学者们从各方各面探讨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这表明早期的家庭教育会影响个体生命,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如果家庭没有孕育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学校所能做的,就永远只能是再教育了。”⑥可以说,家庭作为孕育生命的源生场,对生命教育具有极其特别的意义。赵立奇表示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持续过程,个体生命在家庭中出生、在家庭中长大成人。而在家庭中进行的生命教育会相伴相随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整个过程,对于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发挥连续的作用,产生深刻的影响。⑦李建惠认为家庭生命教育的优势与学校生命教育的优势相比较起来,在于:学校生命教育更偏向注重学生个体的生命社会教育,但在家庭中家长会更注重对孩子进行重视自身的生命价值教育,使得孩子认清自身是现实社会中实在的人。⑧马兰霞在文章中写道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无法进行针对每个个体的个性化生命教育,因此她呼吁在家庭中进行生命教育,同时她还指出家庭生命教育应该是符合生命自身发展轨迹的、有规律性的、正面向上的、被爱充满的教育。⑨于伟指出家庭教育的意义之一在于帮助幼儿发现自身和任何生命存在的意义,并认为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有目的意识地培育与养成孩子的生命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情感教育。①可见,家庭教育在塑造生命的个性、奠定生命的价值观和形成生命的精神品德等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特点。因此,研究者把关注点集中在家庭生命教育方面。
1.1.3动物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视为儿童智慧的生命源泉,主张要带领儿童在蓝天下学习、亲近大自然,他曾写道:“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孩子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②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互动中,儿童可以获得身体、心理、情感和各项能力的全方位健康发展。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熟知的自然物是动物,儿童在社区中、幼儿园里和家中,都机会接触到动物。王莉和陈知君在调查幼儿亲近自然的家庭培养现状时发现幼儿对自然中的动物关注度最高。③MarjanMargadantvanArcken在研究儿童和动物的关系时,对五所幼儿园里的儿童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表示大多数时候儿童对活着的动物比对树木和植物的兴趣更大。由此可见,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德国动物与儿童研究中心的格哈德·弗罗托教授表示儿童在接触动物时会了解学习到许多生命科学知识,比如动物繁殖、分娩、疾病与死亡。④NienkeEndenburg和HeinA.vanLith在《动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写道,动物尤其是同伴动物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对于儿童的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⑤CatherineA.Faver认为在人文教育中可以加入与动物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来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仁慈和同情,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和霸凌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因暴力而带来的伤害。⑥阿德勒也曾写道:“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尊重动物,将它们视为人类的朋友,而不是玩具。同时告诉孩子不能凌虐它们,因为动物和人一
样能感受到痛苦。如果孩子虐待动物,那么他们很可能怀有控制和欺负弱小的倾向。我们将孩子与动物和平相处视为孩子与成人进行社会合作的准备阶段。”①
由此可见,亲近动物可以促进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通过与动物的交流互动,儿童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生命科学知识,还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所以,动物对儿童生命的发展具有价值性。
1.1.4家庭中动物生命教育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很大一部分的生命教育将研究视角的焦点集中在学校,作为生命教育另外重要场所的家庭,被关注度却比较低。《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8)》中指出中小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原因是由家庭矛盾所引发。②可见,家庭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赵敏晅在对郑州市的幼儿生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时,提出幼儿生命教育存在幼儿家庭生命教育缺失相对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存在功利性,只注重于智力的灌输,缺少对孩子精神的关怀与沟通;家长缺乏正确的生命教育方法。③王晓炜在研究小学生家庭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时表示,当前小学生家庭生命教育存在着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观念和态度存在偏差、家长的生命教育知识储备不足、亲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以及生命教育干扰因素过多这四个问题。④王乙朴则将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高中生接受家庭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得出,家长在教育子女面对挫折方面仍有不足;家长对子女进行尊重教育和宽容教育方面明显不如诚信教育;家长忽视生命审美教育。⑤在家庭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家长的问题在于对生命教育的忽视、家长与孩子缺少有效沟通甚至忽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家长行为的背后表明家长对于生命教育的错误认识及缺少正确科学的生命教育方法。鉴于此,研究者想通过研究,让家长摆正对生命教育的态度,提供一些生命教育方法。
1.2文献综述
1.2.1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1.2.1.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本身的内涵复杂深奥,从生命教育一词诞生到现在,鉴于国内外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概括地说,生命教育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是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第一人,其提出目的是为了解决美国社会中青少年吸毒与暴力行为的屡屡发生。华特士认为要将生命融于课堂和学校,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可见美国的生命教育是以解决青少年损害生命问题、增进生命精神、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澳大利亚对生命教育提倡与推进是通过在1979年所成立的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来进行的,成立生命教育中心是为了解决社会中青少年吸毒的问题。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培养为安全、健康、幸福的生活作出最佳选择的能力。①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生命教育纳入了国家和中小学校的正规课程体系,是为解决长期以来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与校园犯罪现象。日本向学校各界推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民众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更深层次的意识,并激发出人对生命的珍爱与敬重,此外日本生命教育不但教人密切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而且对个体追求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也十分看重。②英国针对在校园内屡次出现的危害自身和他人生命的问题现象,在2002年完善了国家教育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英国的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进行全人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培养与人性的关怀,从而使得学生在灵性层面、道德层面、知识文化层面和社会责任层面均得到全面发展。③在新加坡,生命教育的最先提出是为了缓解国家中的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的排挤打压,培养出新加坡青少年热爱国家的公民意识。④
根据生命教育的发展脉络来看,生命教育最先被提出的原因是为解决社会现实中已经存在的生命的问题,这种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有关生命问题而提出的生命教育,被称作为狭义上的生命教育。不少国内的学者也表示出对狭义的生命教育观点的认同,比如郑晓江将生命教育等同为“安全教育”,这是针对于我国学生薄弱的安全意识以及校园内外频频发生的意外事故所提出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要学生保护好自身的生命。①张震将生命教育定义为“体育教育”,是以身体为核心的教育,其提出是针对当前国内的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体育课、不重视学生积极锻炼的现象。②此外,狭义上的生命教育除了包括上述两位学者提到的安全教育与身体教育外,还有针对学生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面对的实实在在的生命问题,比如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进行尊重自然环境教育、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以及学生的道德伦理教育等,以其主要使命是思考自身和其他生命体存在的价值意义,学习应对危机与死亡的方法,探讨生与死的权利等。
伴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社会中的持续推进实践,不少研究者发现了狭义生命教育是具有局限性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现存的生命问题,但是对于未来的生命所陷入的困境却无法预测与解决。有学者曾指出当前生命的困境在于过于注重应试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培养;以科学主义至上;被理性主义所控制。现已经存在的生命问题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就提出了深入挖掘生命与教育内在关联的广义生命教育。广义的生命教育认为教育本身与生命息息相关,无法离开生命的教育。肖川、马朝阳等人认为,教育关乎生命,教育的核心点就是生命,但由于人无法全方面认知生命,对生命的探索十分有限。因而,生命教育应是为人解释生命的本质、引领人关注生命、探索生命与各界关系的教育。③何仁富指出生命教育在于帮助个体与自己、与家人、与社会、与万物建立起紧密地联系,从而促使个体生命走向成熟。④王明洲在文章中指出,生命教育的重要参与对象是生命,不能将教育与生命分离,针对生命的开展任何有关的教育活动,都能为生命的成长与完善提供方向。⑤王北生、赵云红在文章将生命教育定义为:教育者要根据个体生命自身特点、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利用适宜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成为充满活力、拥有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创造出智慧的人。①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教人正确地认知生命,学会保护自身生命的技能,在情感上实现对生命的珍惜与欣赏,探索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质量价值。②
综上,不论是狭义的生命教育还是广义的生命教育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狭义的生命教育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更直接和显著的实际效果;广义的生命教育所体现的是一种教育追求,其使命是尽可能地将生命理念融合到更多的教育领域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与解决出未来的生命所陷入的困境。
1.2.1.2生命教育的内容研究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划分维度上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一些研究认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生命教育内容应根据年龄而进行调整。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生命教育课程。学前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从对幼儿的身体、运动、安全等七个方面进行开展。而对于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的重点是毒品教育。③日本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有关生命认知的生存教育、促进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余裕教育、培养良好道德的心灵教育、掌握技能的安全教育以及性教育。其中日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安全教育内容不尽相同,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安全教育由学生身心的成长、教育学生预防伤害事故、预防相关疾病、健康与生活这四个方面的必要知识及技能构成,而在高中阶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涵盖更宽泛,其中包括社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个体终身健康以及群体与健康四部分。④法国的生命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过程,幼儿园阶段的生命教育让幼儿体验被关爱的幸福感;到了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重点在自我认知教育;在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在于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建立;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包括公民教育、社会教育及法律教育。⑤在国内,上海市出台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生命教育要形成一个各阶段密切相连、层层递进的全面教育体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冯建军在文中指出,生命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于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的教育。同时表示,对个体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时还要涵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①林梅梅认为,人从其出生之时就处在复杂的关系中,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处理好生命中的关系,因此从生命存在就是关系的存在这方面看,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他人的教育、人与社会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②
1.2.1.3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开展和实施生命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教育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也需要从教育环境、课程的教学、教师自身品德素质以及学校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入手。
冯建军在文章中写道,应该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将生命教育融合与多个教育活动想融合,教育活动不能脱离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家庭进行积极地参与,在必要情况下,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从家长开始,对家长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培训。③
张卫民等认为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时要以幼儿生命的真实体验为主,一是要回归身体,二是要回归自然。回归身体就是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回归自然就是让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中观察不同的生命形式,感受生命、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④
王晓炜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小学生的家庭生命教育进行分析,得出在家长在对小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时要遵循呵护天性、遵循规律、优化方式、抓住时机、把握尺度、多方协作、持之以恒七项原则;并根据这七项实施家庭生命教育的原则概括出四种开展小学生家庭生命教育的方法:沟通互动、寓教于乐、影视欣赏、亲子共读。①
张晓峰等学者认为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将学生的生命教育与课堂相融合,让学生对生命教育进行积极的讨论、思考与体验,从而科学地认识生命现象,懂得热爱与珍惜任何生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生命教育方法,一是开展体验性的课堂教学,二是开展叙事课堂教学,三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四是视频观赏教学法。②
1.2.1.4生命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些研究者从我国教育体制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研究生命教育的价值。范晓光、杨新虎在文章中写道,在学校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生命,明确清晰地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育中功利性倾向的积弊,从而健全学生人格。③高伟在文章中指出,在我国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学校教育能打破仅传授知识的局限,尤其是不再只发挥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等此类的外在功能,而是试图回归到现实中真正有关于生命的实践活动。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所有的生命实际提供“工具”,也就是生命的需要是什么,生命教育就提供什么。④李艺认为,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可以缓解我国教育中存在对学生的生命灵动的抑制、对学生的生命健康的忽视和对学生道德素质的缺乏等相关问题。⑤
还有些研究者将生命教育的价值与个体的生活进行了联系。如刘济良、李晗在对香港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时表示,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拥有人文关怀,学会如何真正地生活。⑥郑晓江也指出,生命教育在于使人保持对生活的健康态度,从而拥有更美好的生活。⑦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生命发展。邓亚玲认为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对生命存在拥有初步的科学认知,以此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自觉远离生活中所遇到的危险;另一方面促进幼儿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生活,减少幼儿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选择极端方式的可能。①
1.2.2有关动物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1.2.2.1动物与生命教育的关系研究
在国外,不少国家将学会与动物相处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的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就是让孩子接触动物。在德国,不少的家庭、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会专门饲养安全性较高易于学生亲近观察的这类小动物,比如小金鱼、小兔子等,让孩子们进行轮流地喂养与照顾,并需要孩子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们的发育成长过程,做好记录,从而让孩子学会细心照顾和爱护弱小的生命。②此外,在德国的学校中,还经常通过学生都感兴趣愿意参加的方式来提倡善待生命,比如经常组织关于“善待生命”的主题演讲,还让学生积极参与以“善待生命”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活动。或者倡议学生“领养”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动物,并在社会和学校发起拯救濒危动物的募捐活动。③德国人杜绝孩子虐待动物的行为,因为德国人认为如果小时候就喜欢虐待弱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容易具有暴力倾向。④如果学校或者家长发现孩子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则受到严厉管教,情节较重则会遭到惩处,更甚者可能会被送到心理治疗机构接受治疗。
日本生命教育中的余裕教育,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作为教育方向。余裕教育认为热爱生命的前提是开发与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学会与大自然和自然中的万物和谐相处。⑤为此,余裕教育通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方式,鼓励学生要经常到乡野自然间的牧场体验生活。城市里的宠物经过驯服已经变得温顺听话,但乡村牧场中生长的动物却不能被随意摆布,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喂养它们,学会与它们友好相处,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尊重生命的品质。
在国内,胡正娟、李芳等人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地区十所高校中的大学生对于肆意虐杀动物的看法,以此来分析出大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反对虐待杀害小动物的行为,他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明白生命的权利与神圣,但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虐待、杀害小动物的行为表达了赞同;对于是否赞同虐待小动物的看法存在年级、专业与家庭上的差异。对此,研究者认为高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体验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①
1.2.2.3 动物生命教育的价值研究
GailF.Melson.在文章中写道,通过对以往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对活着的动物兴趣最大,动物在生活和教育中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维持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②
BryantBK.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7岁和10岁的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养宠物的儿童对宠物倾诉悲伤、愤怒、快乐和秘密的经历的可能性,与跟他们的兄弟姐妹谈论的可能性一样大,这表示宠物可以为儿童提供情感的支持。③
AgnetaSimeonsdotterSvensson运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以24名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访谈法进行了有关“能从以猫狗为例的宠物身上学到什么”的调查。研究结果为:第一,宠物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第二,幼儿是宠物的老师。由此得出,通过与宠物的相处,可以促进幼儿学习欲望的发展;宠物给幼儿带来积极的体验与感受,因为幼儿在进行“教学”时会收到宠物的反应,这就带来了新的经验和关于社会行为的知识的增长。④
RebeccaPurewal,RobertChristley,KatarzynaKordas,CarolJoinson,KerstinMeints,NancyGee,CarriWestgarth通过对儿童与动物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宠物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情绪发展,特别是促进自尊情绪与抑制孤独情绪;另一方面,养宠物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有益处,在与宠物的相处中会促进换位思考能力的发展。①
德国的动物学家格哈德·弗罗托教授认为儿童多和动物接触、亲近动物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具体体现在:第一,对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具有价值。多亲近动物的孩子在生活中也能多亲近大自然,绿色植被、大自然中的阳光都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第二,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动物陪伴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大大降级了孤独感与沮丧感。第三,儿童亲近动物可以健全儿童的人格,这也是动物对幼儿的价值中最重要的一点。有动物伴侣的孩子个性较开朗,很容易被他人所接受。儿童会把动物当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这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第四,儿童在接触动物的同时会学习到许多有关生命的科学知识,比如有关于动物的繁殖、分娩、疾病与死亡知识。②
1.2.3已有研究述评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我们发现生命教育起源于国外,我国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基于西方的研究成果之上,但是国内学者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逐渐从不同角度和视角丰富了生命教育理论,让人们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价值等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生命教育研究多集中在生命教育理论和学校生命教育层面,对家庭教育层面涉及很少。家庭教育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照搬、复制学校教育的模式,把家庭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附属品”,生命教育亦是如此。并且通过已有的研究得知,国外学者认为动物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动物是重要的生命教育资源,学会与动物相处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国内将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通过访谈法,调查出家长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试图深挖动物生命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策略。
1.3研究理论基础
1.3.1生命哲学理论
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古文明时代,还是到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从未停下对生命思考与探索的脚步。中国古代所产生的“生命哲学”思想蕴藏在对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中,不同于西方的生命哲学,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远古时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生产力低下,原始人对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动物产生了认同和崇拜,这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意识形态——图腾崇拜。这一时期的人类崇尚动物和大自然。随着古代人逐渐开始对一些动物进行驯养,对于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古代人对于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家认为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和谐有机的统一体,万事万物都处于联系中,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感应,互相影响。儒家认为“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人与万物生灵都是上天所创,人与万物是平等的,人要尊重与敬畏世间万物生灵。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表示人与人之间不仅要相互友爱和谐,还要将仁爱之心推及到大自然和自然中的万物,这体现了一种“泛爱生生”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培养中国人爱护自然起了一定的作用。①伴随着佛教传入东汉,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此外,佛教还将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认为万物都有佛性,都有存在的价值。②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生命观。
在近代西方,生命哲学开始出现,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时期。生命哲学最先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哲学的出现是为了补充理性主义,使理性主义得到完整。到了19、20世纪更迭之际,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哲学研究,生命被西方引入进哲学范畴,这一时期的生命哲学才把人的生命真正作为哲学研究的起点。德国和法国的威尔海姆•狄尔泰和亨利•柏格森都是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生命哲学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重视生命的本质属性。一切事物的本质、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动力都是生命。第二,强调生命是运动变化的。第三,用直觉去感受生命,反对经验和理性的认知。尽管各位生命哲学家都有不同看重的主张,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认知:即都认为不应把人简单地看成是物质存在,而应当把人看作是具有无尽的活力、具有丰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并且持续强调生命的精神创造性和人生命的独特性。
哲学从未停下过对“何为生命?”“何为生命的真谛?”等有关生命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脚步。虽然很多思想并没有明确地被称作是“生命哲学”,但是这些思想中却包含着属于生命哲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也为生命教育的发展与进行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
1.3.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研究出的,是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人本主义是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的理论上的提出的,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而非社会产物。生命教育的开展把人本主义的理论作为基础,就是要回归生命中最本真自然的一面。生命教育应顺从自然规律,让受教育者领悟到自身生命本性,尊重个体自身的生命过程和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生追求。立足于人本主义的角度,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实现需要和潜能,建构人格生命的过程。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学适应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真实的情境和可利用的资源,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作用价值和潜能,通过教育要达到激发人作用价值和潜能的目的,从而促进每个个体的生命发展。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育强调生命个性的张扬,生命成长的自由,给生命教育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
1.3.3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吸取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国情。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①其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随时在进行、每时每刻在进行的生活,就是随时在进行、每时每刻在进行的教育,生活和教育有着相同的过程。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和教育不能相互脱离,但也不代表生活等于教育这样夸大其词的说法,要想真正贯彻和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需要接受终身教育。因为生命在进行,教育也要进行,要坚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①
幼儿生命教育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生命的美好是在生活这个舞台上进行的,生命离不开生活,幼儿生命教育更不应该离开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将幼儿生命教育和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幼儿真正领悟到生命的力量和真谛。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幼儿如何生存的教育,更是教育幼儿学会生活。将生活教育的理念与生命教育相结合会使幼儿更易于理解生命教育。
1.4概念界定
1.4.1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阐释。国内对生命教育有多种理解,有些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种整体性的全面教育:郑洪冰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及灵性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的“全人教育”。②刘乃华认为,通过生命教育,要让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完整成长和德、智、体、群、美全面平衡的发展。③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生命教育要让人理解生命为何存在,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和目的:许世平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影响个体的生命意识,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最终充分体现出个体生命的意义与质量;④肖川也提出,生命教育就是要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个体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⑤此外,还有些研究者将生命教育与生活进行关联:如刘济良、李晗表示,生命教育应是学生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上,拥有对个体生命和其他生命的关怀,学会真正的生活。
⑥郑晓江也指出,生命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生活。⑦基于以上概念,本研究将生命教育定义为:使个体正确地认识生命,体会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的爱护、尊重和敬畏之情,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过有意义的生活。
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自身、成长和死亡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认识生命,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存在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仅仅从某一单方面去认识生命,这样是片面的、狭隘的。学生通过生命教育要认识到生命存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第二,生命技能教育。生命教育与个体生命密不可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技能教育,不仅使学生拥有健康优秀的身体体质,还拥有了生存技能、与其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生命与生存两者之间息息相关,通过开展生存技能的教育,使得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等。第三,生命情感教育。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人处于在社会与自然之中,对其他生命的关怀归根到底就是对自身生命的关怀。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尊重自身生命的同时还要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有生命的存在。
幼儿处于生命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不成熟性。这决定了在进行幼儿生命教育时,不仅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生命教育的内容上也要进行精心的筛选。因此,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利用幼儿熟悉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相关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积极健康的生命情感以及初步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活动。
1.4.2家庭生命教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家庭解释为“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①家庭教育在词典中讲道,“父母或者其他长者潜移默化中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影响。”②对于家庭生命教育的概念,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概念。本研究将家庭生命教育定为家长(主要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的生命教育活动,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爱惜和尊重生命以及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价值,使幼儿顺利成长。
1.4.3动物生命教育
动物生命教育就是将动物作为生命教育的资源,让幼儿在了解、认识动物生命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与动物相处、保护动物的生命技能教育,从而在情感上学会爱惜和尊重动物生命和其他生命体。
1.5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第一,通过对保定市区3-6岁幼儿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的调查,研究其现状,发现现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具体问题作出相对于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合理性建议,以此来解决家长在日后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第二,引起家长对利用动物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关注,为幼儿家庭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些许材料。
1.5.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家庭生命教育知识的基础,将生命教育立足于动物生命教育,总结家长在利用动物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原因,使相关的家庭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得以丰富,完善动物生命教育和家庭生命教育的内涵讨论,唤起家长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不断关注及重视程度。幼儿生命教育理论知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幼儿生命、心理、健康、安全等相关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保定市区3-6岁幼儿家长利用动物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具体指导策略,可以提高家长对动物生命教育的认识,增长家长有关动物生命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知识,改善家长进行生命教育时的方法,进一步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家长进行幼儿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