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
浏览关键词: 留抵;退税;增值税;留抵退税
摘要: 留抵退税是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力推行的国策。本文从留抵退税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留抵退税的成因、优势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不同留抵退税阶段的特点,以及留抵退税的执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引言
最近“留抵退税”一词在电视和网络上出现很多,2022年国家决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使得全年退税规模扩大到1.64万亿(http://www.chinatax.gov.cn/)。目前这一政策的进程超过2/3,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很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因此获益,企业经营状况获得较大改善。
相比之下,我国的留抵退税研究文章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我国留抵税额的现状及成因、留抵税额的实务处理等表象问题 [1] [2] [3] [4]。存在缺少与留抵退税历史、相关的理论分析,对留抵税额影响企业路径的研究也不够彻底,对我国留抵税额的现状的认识基于较早的数据,国际比较所对比的国家数量较少等问题。更有甚者,有的研究内容中把“留抵退税”和“留底退税”混为一谈 [5]。
2. 留抵退税的含义
留抵退税可以分为“留抵”和“退税”两部分理解。在某个增值税纳税期间,若某企业在该期间内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则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差额,一般称之为“超额进项税额”。对于超额进项税额,目前世界各国有两种主要的通行做法:一种做法是将超额进项税额结转到以后的纳税期间,用于抵减以后纳税期间所产生的销项税额,这就是超额进项税额留抵,简称“留抵”,因实行这种制度而留存于企业的超额进项税额,称之为“留抵税额”;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将超额进项税额退还给纳税人,称之为“超额进项税额退税”,简称“退税”,因实行这种制度而退还给纳税人的超额进项税额,就称之为“留抵退税”。
3. 留抵退税的成因
从本质上说,增值税是一种旨在对家庭的最终消费广泛课征的税种。从这一逻辑出发,增值税的负担不应落在企业身上,因为企业不能进行最终消费或家庭消费。而增值税核心设计的特点是其分阶段的征收,通过分阶段征税的方式,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并降低因产品生产时间过长或产业链崩溃等原因导致国家不能及时征收税款的风险。现实中,影响企业产品数量、产品价格及产品税率的因素是导致超额进项税额的直接原因。
我国留抵税额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两大类:1) 政策性因素:包括国家为调控市场、稳定物价等原因而实行价格管制所导致的价格倒挂,常见于资源、能源行业;我国增值税的多档税率结构导致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常见于低税率行业;其他特殊政策造成的留抵税额,如农产品加工行业本身毛利率水平较低,且政策规定购进作为原料的免税农产品,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不含税价格)计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而销项税额一般也会因此产生留抵税额。2) 非政策性因素:包括季节性采购导致有些企业在某段时期的进项税额超过销项税额,常见于商业企业和农产品制造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过长,导致企业在投入生产经营后的短期内未能产生足够的销项税额。
上述成因也可以分为经常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1) 经常性因素包括多档税率等增值税政策、生产经营周期长、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等。经常性因素导致企业长期存在超额进项税额,这种形式的超额进项税额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其中由经常性政策因素造成的超额进项税额,可通过对政策进行调整而减少;2) 偶然性因素具体包括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导致产品需求减少或价格下降,企业因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产品销路不畅,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等方式干预市场等等。偶然性因素导致的超额进项税额则会随偶然性因素的消失而消失,也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显然,不论如何分类,两种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别是新冠疫情下,可以认为是非政策性因素影响了政策性因素的改变,也可以认为是由于偶然性因素变化带来的严峻性,引起了经常性因素的改变,这也是国家实行全面留抵退税的原因。
4. 留抵退税的优势和意义
增值税减税改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为了振兴经济,我国在增值税深化改革方面,做了多项改革。图1是我国增值税减税改革的五种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