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浏览(二)对地税局工作的引导意义
结合三中全会的精神,地税系统面临以下四大转型驱动:
1. 征管体制深化改革:推进金税四期、信息化一体化,加快实现“以数据管税”。
2. 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预判与个性化服务。
3. 职能边界变化:协助财政在预算编制、财政绩效等方面开展更多统筹工作。
4. 地方财政自主性增强:推动“事权与财权匹配”,地方税种管理权重回地方。
二、我国地税局职能演变历程回顾
(一)历史沿革
中国地方税务局体系自1994年税制改革设立以来,经历了“设立—发展—合并—融合”的过程:
1994-2018年:地税与国税并行,分别负责不同税种征收;
2018年起:国地税合并,统一为国家税务总局系统;
2020年后:随着数字税收和地方治理需求增长,地方税务部门在地方财政体系中扮演更综合角色。
(二)现有职能分析
目前,地方税务机构在以下几个方面承担重要职责:
1. 地方税种(如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的征收管理;
2. 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税源调查、税收政策执行评估;
3. 纳税人服务、政策解读、税务宣传;
4. 在一些试点地区参与社会治理协同、财政绩效评估等工作。
三、当前地税局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模糊与重叠
地税局与其他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在一些职能上存在交叉,容易出现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均衡
虽然金税四期已在部分省份推进,但在基层层面,数据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再造、数据分析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服务职能滞后于企业期望
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精细化”税收辅导的需求不断提升,但基层地税局普遍缺乏精通税法与企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四)财政与税收职能脱节
在一些地方,税务部门与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支出审核方面沟通不畅,影响整体财政运行效率。
四、地税局职能转型的战略路径分析
(一)明确职能定位:从“征收导向”到“治理导向”
新的时代要求地税局不仅要“收好税”,更要“管好税源”,协助地方政府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应实现从征收管理向综合服务治理转变。
(二)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税务体系
1. 推进税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2. 培养数据分析专业队伍,开展税收风险智能识别;
3. 提高纳税人线上自助办税比例,优化“无感服务”体验。
(三)重塑服务职能: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