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浏览建立行业税收辅导专员制度;
推动“税收+信用+融资”联动机制;
加强对新兴产业、个体经济、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与风险预警。
(四)强化协同机制:融入地方财政与治理全局
与财政局协同推进预算评估与支出绩效;
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
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发挥财税支持作用。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浙江“数字税务”平台建设
浙江省地税局利用“数智浙江”大平台,实现企业税收风险画像,推动个性化提醒服务和分级管理,大幅提升征收效率与服务满意度。
案例二:江苏试点“财税统筹”协同机制
江苏某市税务局与财政、发改、审计联合成立“财政资源统筹小组”,在财政预算分配、绩效评价、税收优惠执行中发挥统筹功能,实现政策协同与资源高效配置。
六、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一)政策建议
1. 明确地税局在地方财政体系中的定位,赋予其更多参与财政管理权责;
2. 加快推进税收大数据体系建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管理;
3. 建立健全地税干部培训机制,培养财税融合型人才;
4. 推动地税在新领域如环保税、房地产税、数字税中的试点探索;
5. 强化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壁垒。
(二)未来展望
在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未来地税局将进一步转向“治理型、服务型、科技型”机构,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工作重点将不仅仅是“收好税”,更在于通过税收政策与征管方式,助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
地税局职能的转型,不仅是机构层面的结构调整,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关键一环。三中全会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与战略机遇。面对新的历史任务与社会期望,地税系统需不断自我革新,走出一条高质量、现代化、智慧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