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论文提纲,农民利益,社会管理,农地流转,多元协作论文提纲

2022-11-03 22:10 603 浏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研究


摘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党、国家和社会的共识,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微观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保持共性。乡村治理在治理价值上强调多元、合作、参与、法治、规范等多维追求,在治理目标上追求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对传统的、行政主导的一元式权威治理模式进行变革,主张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建立一个多元主体协商、合作、互补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包含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等核心公共权威组织,也包含事实上参与乡村治理过程的内生或外来的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民间权威及广大人民群众等主体与力量,实现不同治理要素的良性互动,发挥多维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综合效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更具包容性的乡村建设合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主要强调基层公共权威组织按照法治、透明、回应、责任、有效、廉洁、公正等价值追求进行改造与重塑,建立更为宽松的乡村治理外部环境,在开放与协商中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性建设任务,以促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完成。本文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乡村治理纳入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视野中考察。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开始肩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重任,“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双重建设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对此,中国共产党围绕“耕者有其田”进行了漫长的革命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政社合一”的国家整合治理模式逐渐形成,农村以整体的力量支持国家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但“人民公社”的管控模式使农村发展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序幕,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并以农村为突破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于1982至1986连续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农村农业发展,在农村经济领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长久束缚于土地的各种乡村资源逐渐激活,农村社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农村政治领域进行“乡政村治”治理探索,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向前发展,使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治理思想。进入新世纪之后,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更是连续16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必须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新时期全党的工作重点,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乡村治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0余年的改革开放促使农村各方面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治理成效的背后也面临诸多治理困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农村不可逆转的走向了现代化道路,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速度加快,农民参与分享城市收益的路径越来越广阔,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外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之中,使得乡村治理的主体、客体及环境等方面开始发生变化,农村原有的利益格局开始处于变化与流动之中,全国绝大多数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农村基层治理出现诸多治理困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新时代乡村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乏力,难以产生乡村治理合力;乡村治理资源消减,难以有效提供乡村治理的基础平台;基层公共权威组织治理手段策略化选择,难以回应乡村公共需求;乡村治理绩效徘徊不前,老百姓获得感不强;乡村利益格局持续分化,农村非均衡发展严重等。乡村治理困境的产生与“大国家、小社会”的社会形态紧密相关。从国家建构的现实运作逻辑看,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公共权威是推动乡村治理向前发展的动力引擎,但乡村社会内生活力的激发方式与程度明显不够,乡村社会的自治空间相对比较狭窄,而且,基层公共权威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人、财、物缺失的现实难题,严重影响其治理水平,在诸多自上而下的考评体制中,基层公共组织的理性选择方式则是“策略化选择”与“非正式运转”,这势必导致基层治理过程中民主化程度偏低,进而影响基层公共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群体分化已经产生,精英群体与普众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行为表现及价值追求开始差异化呈现,乡村精英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普通大众对土地更加眷恋。务工群体与务农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态度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务工群体整体表现为对乡村社会事务的默然冷对,留守务农群体整体表现为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坚守。同时,中国农村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严重影响乡村治理的整体推进,城郊农村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惯性的碰撞中滋生出诸多新问题需要智慧回应,远郊农村的特色农业发展需要走“一村一品”之路。因此,乡村转型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复杂性,探寻新时代乡村治理困境产生的缘由需要从宏观的视角对其加以综合认识。新时代乡村治理需要以马恩经典理论为指导,加快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从马恩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又要解决探索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这既是一个理论依其自身规定性的逻辑展开过程,又是一个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社会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思想,对于全面分析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的科学道路,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等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本文在考察马恩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列宁斯大林关于农业基础地位、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合作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思想的基础之上,积极建构未来乡村治理的复合框架结构,力促乡村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国正处于“民主国家”建构进程中,民主化建设已成为构建现代国家的必经环节。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基层公共权威主体的规范性建设,通过厘清基层公共组织的角色与定位,实现权责对应,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通过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破除基层治理传统行政模式的单维弊端,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构建“政党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联动机制,形成乡村治理合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不同治理要素的良性互动,发挥多维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综合效用,在开放与协商中实现治理过程的民主性建设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利益;社会管理;农地流转;多元协作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重点和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3.4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治理

        1.4.2 乡村治理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治理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思想

        2.1.1 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思想

        2.1.2 关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

        2.1.3 关于农业规模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

        2.1.4 关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

    2.2 列宁、斯大林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思想

        2.2.1 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

        2.2.2 关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想

        2.2.3 关于通过合作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

        2.2.4 关于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思想的探索发展

    3.1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乡村建设思想

        3.1.1 以“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乡村探索思想

        3.1.2 “政社合一”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整合思想

    3.2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思想

        3.2.1 邓小平农村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思想

        3.2.2 “三个代表”引领下的农村建设思想

        3.2.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相关思想

        3.2.4 习近平乡村振兴相关思想

    3.3 中国共产党加强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3.3.1 乡村治理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3.3.2 乡村治理依靠力量得以凝聚

        3.3.3 乡村治理物质基础得以夯实

        3.3.4 乡村治理外部条件得以保障

        3.3.5 乡村治理建设热情得以激发

第4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困境分析

    4.1 乡村治理主体的乏力共生

        4.1.1 村内外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融合困境

        4.1.2 村干部亲“政务”疏“村务”的身份冲突

        4.1.3 基层政权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错位

    4.2 乡村治理资源的张力运转

        4.2.1 乡村治理财力整体匮乏

        4.2.2 乡村治理项目非专项运行

        4.2.3 乡村土地资源非集约利用

    4.3 乡村治理手段的策略化选择

        4.3.1 乡镇掌控基层民主意图时有突显

        4.3.2 乡村治理文牍主义偶有蔓延

        4.3.3 乡村干部维稳追求单维可控

    4.4 乡村治理绩效的离散趋向

        4.4.1 乡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低效

        4.4.2 乡村公共文化原子化呈现

        4.4.3 乡村共同体凝聚力下降

    4.5 乡村利益格局的持续分化

        4.5.1 村民利益分配非均衡发展

        4.5.2 乡村利益主体持续动态博弈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困境之缘由阐释

    5.1 现代国家建构视阈下的乡村治理张力缘由

        5.1.1 现代国家建构背景下的整合与释放

        5.1.2 冲突与博弈:乡村治理的国家建构张力

        5.1.3 缺失与紧张:基层政权的“非正式运转”逻辑

    5.2 社会分化视阈下的乡村治理群体分层影响

        5.2.1 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群体的非充分发展

        5.2.2 精英与能人: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理性小农

        5.2.3 普众与老弱: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边缘群体

    5.3 社会化小农视阈下的乡村治理态度影响维度

        5.3.1 社会交互进程中的小农货币约束

        5.3.2 进城与务工:乡村公共事务无暇关注

        5.3.3 留守与务农:乡村振兴的中坚守望

    5.4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场域影响维度

        5.4.1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历程

        5.4.2 近郊农村:城市冲击与乡村惯性的张力场域

        5.4.3 远郊农村:传统种植与特色农业的本色使命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体制创新路径

    6.1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框架建构

        6.1.1 确立乡村治理的振兴愿景

        6.1.2 探索乡村治理的自治路径

        6.1.3 健全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

        6.1.4 挖掘乡村治理的德治内核

    6.2 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治理的地位强化

        6.2.1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经济建设的引领者

        6.2.2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者

        6.2.3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和谐社会的护航者

        6.2.4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6.2.5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者

    6.3 基层政府主导乡村治理的职能完善

        6.3.1 基层政府职能的时代型塑

        6.3.2 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高效提升

        6.3.3 “乡政”与“村治”指导关系的理顺

    6.4 市场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资源延伸

        6.4.1 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蝶变

        6.4.2 市场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搭建

        6.4.3 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6.5 民间社会组织协同乡村治理的活力释放

        6.5.1 民间社会组织与基层权威系统的双维均衡

        6.5.2 民间社会规范与正统制度体系的治理包容

        6.5.3 民间社会组织促进乡村治理的空间延展

结语

参考文献

[1]下乡资本与流转农地的“非离散性”衔接: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 何云庵,阳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思考[J]. 黄道新,艾永梅.  农村金融研究. 2018(04)

[3]“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共创概念、逻辑、路径与作用[J]. 司文峰,胡广伟.  电子政务. 2018(03)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J]. 范恒山.  党的文献. 2018(01)

[5]环境视角下的“传统小农”和“新中农”现象——基于南方稻作区黔、皖若干农户的微观行为考察[J]. 王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6]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及破解思路[J]. 陈煜婷.  党政论坛. 2017(06)

[7]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J]. 荀丽丽.  文化纵横. 2016(06)

[8]“两化叠加”:中国治理面临的大难题[J]. 朱光磊.  中国经贸导刊. 2016(31)

[9]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为何失效?[J]. 张静.  文化纵横. 2016(05)

[10]乡村治理转型:问题及其他[J]. 周庆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相关内容
  • 农业管理研究生论文选题
    农业管理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建议: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农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农村电商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研究绿色农业管理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创新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对策论文提纲
    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顺应历史大势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引领。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农民人口总数仍占到全部人口的一半,农村仍然是我国发展最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提高近一半人口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向往,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乡村文化建设论文,基本路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加上以杂交稻为标志的农业品种改良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中国农村用较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商品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再次被拉大,随着广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外流,农村一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文提纲,建设发展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文化的建设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文化的重要性不言
  •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提纲,乡村文艺队论文,乡村文化建设论文提纲
    乡村文艺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以广西田东为例摘要:新时代以来,乡村文艺队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兴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呈现出规模化、全国化的发展态势。乡村文艺队已成为乡镇居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当代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中。乡村文艺队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群众组织,深深地扎根于乡村文化的土壤中,对于乡村文化的变革有着天然的敏感度,能
相关推荐
  • 民间信仰论文提纲,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榆阳区传统文化论文提纲
    榆阳区民间信仰研究 ——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的考察摘要:以地方宗教为基础的民间信仰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灵魂,是千千万万底层民众笃定的信仰。民间信仰影响着家风、民风、村风。在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
  • 习近平文化观论文提纲,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提纲
    习近平文化观视阈下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研究摘要: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导。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更基本更深层次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他认为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只有经济和物质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论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A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摘要: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事业建设,2018年,我国政府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乡村网红论文,网络直播论文,短视频论文提纲
    面向乡村振兴的“村红”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豫南G县的田野调查摘要:乡村振兴面对的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城市发展轰轰烈烈,而乡村逐渐失去主体性。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自媒体产业高歌猛进的现实语境下,乡村网红群体迅速崛起,以其积极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和自我建设的媒介实践,嵌入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主体。本研究以“乡村网红”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TRIZ理论论文,路径提取论文提纲
    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株洲建设路径研究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面
热门内容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升级机遇、挑战和路径选择    2从数字经济看自由主义的局限性   3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4卖空机制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5数字巨头跨界扩张的竞争法挑战与应对    6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研究   7数字时代推进共
  • 平台效应论文
    关键词: 平台效应;主播效应;感知有用性;摘要: 由于新冠疫情发生,促使电商直播购物方式迅速发展。为助力电商直播的发展,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出发,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CAC)模型,并以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满意
  • 消费者需求论文,市场状况论文
    关键词: 紧平衡;消费者需求;市场状况;供应定位;精准营销;工业和商业摘要: 在“互联网+”和烟草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迫使中国烟草行业直面严厉的挑战。粗犷的商业投放模式和营销方式,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市场环境,导致消费者难以挑选到心仪的产品,而企业也无法把适当的产品投向对应的市场,更无从市场导向控制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921006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