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浏览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实现路径实证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国家推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的之一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方面,产业兴旺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基础、关键和根本保障。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重现盎然生机和巨大活力,实现振兴。因此,研究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如何实现兴旺繁荣发展,乡村产业未来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当前政府和学者都想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产业兴旺具体实现路径,对于改变当下乡村凋零、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下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首先梳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产业兴旺的相关理论,指出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其次,从乡村三次产业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林牧渔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第三产业的总量和结构现状。再次,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一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分析农业现代化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测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使用两部门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因素,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接下来,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二产业升级具体实现路径,分析产业升级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加权平均法构造产业升级指数,利用自关联性全局Moran’s I检验产业升级空间关联性,使用广义空间回归模型(SAC)研究制约产业升级的因素,提出产业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之后,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三产业融合具体实现路径,分析产业融合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投入产出法和相关系数法从供需双侧测算产业融合度,分析影响产业融合的因素,提出产业融合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实现路径,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采用2013年CHIP全国14省市4131个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虑环境约束下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农户家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索罗模型劳动、资本、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使用两部门模型和实证分析得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得出主要结论: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中心问题,是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的根本保障。第二,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应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1)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农业;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强大有力的制造业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支撑;适度推进城镇化速度,保障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情况下,严禁地方政府过度规模化强行征地。(2)乡村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乡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乡村产业依赖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布局特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乡村支柱产业链延伸,发展乡村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3)乡村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科学技术向农业渗透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利用农业技术知识外溢性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放松政府管制促进产业融合,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乡村产业融合。(4)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优化乡村劳动力配置,降低城乡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本配置,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民在金融市场付出高于市场利率成本;推动土地流转进程,建立全国统一乡村耕地、宅基地流转平台。本文的主要创新处点:在理论分析上,给出了产业兴旺的基本内涵;从理论模型上证明考虑环境约束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值低于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数值,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放松朱喜等(2011)关于土地不变的假设,扩展要素配置扭曲的理论分析模型。在研究方法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动态地测算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使用SAC等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乡村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将不同区域之间乡村产业具有相似性以空间计量模型体现出来。在研究观点上,提出产业兴旺实现的四条基本路径:农业实现现代化、乡村产业升级、乡村产业融合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深入研究了产业兴旺实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产业兴旺;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与展望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乡村产业
2.1.2 农业现代化
2.1.3 乡村产业升级
2.1.4 乡村产业融合
2.1.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乡村产业
2.2.2 农业现代化
2.2.3 乡村产业升级
2.2.4 乡村产业融合
2.2.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3章 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相关理论
3.1 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
3.1.1 乡村振兴
3.1.2 乡村振兴战略
3.2 产业兴旺及相关理论
3.2.1 产业兴旺
3.2.2 产业兴旺相关理论
3.3 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3.4 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路径
3.4.1 农业实现现代化
3.4.2 乡村产业升级
3.4.3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3.4.4 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4章 乡村产业现状分析
4.1 乡村产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1.1 乡村产业总量现状分析
4.1.2 乡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 乡村农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2.1 乡村农业总量现状分析
4.2.2 乡村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4.3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3.1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总量现状分析
4.3.2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结构现状分析
4.4 乡村第三产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4.1 乡村第三产业总量现状分析
4.4.2 乡村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5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实证分析
5.1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5.1.1 农业现代化
5.1.2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5.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5.2.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5.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5.3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3.2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4 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5.4.1 土地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5.4.2 农业技术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5.4.3 适度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
5.4.4 培育乡村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5.4.5 工业化与农业互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
第6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升级路径实证分析
6.1 乡村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6.1.1 乡村产业升级
6.1.2 乡村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6.2 乡村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6.2.1 数据来源及测算方法
6.2.2 乡村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6.3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3.1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构建
6.3.2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3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6.4 乡村产业升级实现路径
6.4.1 转向技术密集型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引擎
6.4.2 产业集群布局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核心
6.4.3 延伸主导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
6.4.4 培育循环经济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方向
第7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路径实证分析
7.1 乡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7.1.1 乡村产业融合
7.1.2 乡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7.2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7.2.1 农业内部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7.2.2 农业与现代工业融合现状分析
7.2.3 农业与高新技术渗透融合现状分析
7.2.4 农业与服务业交叉融合现状分析
7.2.5 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现状分析
7.3 乡村产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7.3.1 技术创新和外溢影响因素分析
7.3.2 政府管理体制影响因素分析
7.3.3 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7.4 乡村产业融合实现路径
7.4.1 科技交叉渗透是产业融合的根本
7.4.2 技术知识外溢是产业融合的动因
7.4.3 放松政府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前提
7.4.4 适应市场需求是产业融合的方向
第8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路径实证分析
8.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8.1.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8.1.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8.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
8.2.1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8.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8.2.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实证分析
8.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8.3.1 劳动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3.2 资本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3.3 土地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4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8.4.1 优化要素配置的理论分析
8.4.2 优化要素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9.1.2 产业兴旺实现路径
9.2 实现产业兴旺路径的政策建议
9.2.1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9.2.2 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9.2.3 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9.2.4 推进农业科技技术进步
9.2.5 引导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9.2.6 鼓励乡村大众创新创业
9.2.7 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附录
参考文献
[1]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J]. 王小兵,康春鹏,董春岩.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0)
[2]我国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基于乡村振兴视角[J]. 徐腊梅,马树才,李亮. 广东农业科学. 2018(09)
[3]产业兴旺的基础、制约与制度性供给研究[J]. 任常青. 学术界. 2018(07)
[4]产业融合背景下六次产业的理论与实践[J]. 张来武. 中国软科学. 2018(05)
[5]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张文花.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5)
[6]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 黄祖辉.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4)
[7]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J]. 黄季焜.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2)
[8]宋洪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点思考[J]. 吉林农业. 2018(02)
[9]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特征、类型与作用[J]. 陈慈,陈俊红,龚晶,孙素芬. 农业经济. 2018(01)
[10]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 叶兴庆. 改革.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