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
浏览经济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XX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融资租赁公司的高端装备制造租赁业务拓展了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但是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业务收益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的高端装备租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运营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够健全,对业务流程损失风险管理不规范。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ZH融资租赁公司为研究对象,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梳理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面的文献,从全面风险管理八要素分析ZH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以业务全流程为视角识别风险因素,设计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清单,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三角模糊数法评价风险,参考权威分类法构建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模型,提出不同层级风险控制点的应对策略及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帮助ZH公司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业务风险损失。研究发现,ZH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业相比具有相似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在内部环境分析发现,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尚不健全,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公司对业务的识别方法、评估技术和应对体系相对滞后,控制活动分析发现,部分部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足,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健全,上下级沟通方式不够恰当,并且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这些管理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业务在租前、租中和租后环节中存在19项潜在风险因素。对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发现,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总体风险等级为较高,是一种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其中,租前阶段依然是风险等级最高的,评级等级较高,也是重要风险控制点。为帮助ZH公司有效化解风险,选取了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四种应对方式。考虑到风险等级和风险控制难易程度的双重影响,利用这两大因素构建了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模型,建立了选择标准和流程。根据选择标准确定了 19项风险因素的风险应对方式和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为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ZH公司应优化公司内部环境,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内部活动控制,强化信息管理与沟通,重视业务流程风险监控。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层次分析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1.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
2.1.2 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
2.2 融资租赁业务文献综述
2.2.1 风险识别相关研究
2.2.2 风险评估相关研究
2.2.3 风险应对相关研究
2.3 相关研究评价
3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ZH公司风险管理概况
3.1.1 Z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2 ZH公司业务概况
3.1.3 ZH公司总体风险管理情况
3.2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2.1 风险识别现状
3.2.2 风险评估现状
3.2.3 风险应对现状
3.3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公司内部环境和风险管理目标方面的不足
3.3.2 公司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方面的不足
3.3.3 公司控制活动、沟通机制和风险监控方面的不足
4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4.1 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4.1.1 风险清单法
4.1.2 访谈法
4.1.3 问卷调查法
4.2 风险识别过程
4.2.1 文献分析过程
4.2.2 高管访谈过程
4.2.3 问卷调查过程
4.3 风险因素分析
4.3.1 租前风险分析
4.3.2 租中风险分析
4.3.3 租后风险分析
5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评价
5.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5.2 风险评价方法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三角模糊数法
5.3 风险评价过程
5.3.1 指标权重计算
5.3.2 风险等级评价
5.4 评价结果分析
5.4.1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5.4.2 风险等级结果分析
6 ZH公司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应对
6.1 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应对方式选择
6.1.1 风险应对方式分类
6.1.2 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模型
6.1.3 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流程
6.1.4 风险应对方式选择结果
6.2 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6.2.1 关键风险控制点应对策略
6.2.2 重要风险控制点应对策略
6.2.3 一般风险控制点应对策略
6.3 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6.3.1 优化公司内部环境
6.3.2 明确风险管理目标
6.3.3 加强内部活动控制
6.3.4 强化信息管理与沟通
6.3.5 重视风险监控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