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浏览村民满意度视角下安徽省典型县域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乡村建设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举措,而且是解决我国基础薄弱环节,缩短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必经之路。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对乡村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有利于发现乡村建设现实问题,实现及时、准确的评估反馈,提高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本文在综合考虑安徽省区划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分别在皖北、皖中、皖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六安市霍邱县、合肥市肥东县、黄山市黟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从村民需求出发,找出影响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探索村民对乡村建设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及影响因素间的影响路径,从而“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尽快推进典型县域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以期对安徽省下一步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区域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作为相关基础理论的支撑。其次,在对已有文献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汇总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以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收集的村干部数据为基础,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核心编码,识别和选取典型县域乡村建设影响因素,共构建了3个层面,6个维度,32个评价指标的村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基于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经过问卷预调查,在确定问卷和指标可行的基础上,对典型县域进行实地调查。然后,构建满意度模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收集的村民问卷,整理本次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对整理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可靠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典型县域中村民对乡村建设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及潜在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提高三个典型县域的乡村建设水平提出了优化策略,同时对安徽省乡村建设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了探讨。图:[23]表:[39]参:[81]
关键词:乡村建设;村民满意度;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域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区域界定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扎根理论
2.1.2 满意度模型
2.1.3 结构方程模型
2.2 满意度研究综述
2.2.1 顾客满意度
2.2.2 公共服务满意度
2.2.3 社区满意度
2.3 国内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2.3.1 发展历程
2.3.2 研究趋势
2.4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2.4.1 发展历程
2.4.2 研究趋势
2.5 研究述评
2.5.1 满意度述评
2.5.2 国内乡村建设研究述评
2.5.3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与问卷设计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2 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文献研究
3.2.2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3.2.3 指标体系分层构建
3.3 问卷设计与分析
3.3.1 问卷设计原则
3.3.2 问卷等级量表选择
3.3.3 问卷设计结构
3.3.4 问卷预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4.1 满意度模型构建
4.1.1 因子分析法
4.1.2 结构方程模型
4.2 正式调查与数据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描述性分析
4.2.3 数据可靠性分析
4.3 村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4.3.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路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满意度的安徽省典型县域乡村建设优化策略
5.1 霍邱县乡村建设优化策略
5.1.1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5.1.2 补齐设施配置短板,完善村庄基础建设
5.1.3 提升村庄基础建设,赋能经济发展动力
5.2 肥东县乡村建设优化策略
5.2.1 丰富文化生活,助力乡风文明
5.2.2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提高村庄人居环境
5.2.3 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乡村长治久安
5.2.4 提高村民居住品质,保障良好乡风文明
5.2.5 完善村庄基础建设,保障乡村人居环境
5.3 黟县乡村建设优化策略
5.3.1 支持旅游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3.2 坚持绿色低碳生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5.3.3 完善村庄基础建设,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5.4 安徽省乡村建设优化策略
5.4.1 突出经济发展“量”,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5.4.2 突出建设水平“高”,开展乡村设施高水平建设
5.4.3 突出人居环境“美”,实现乡村环境高标准维护
5.4.4 突出农房建设“质”,提升内部设施高标准配置
5.4.5 突出乡风文明“和”,彰显民俗文化高文明传承
5.4.6 突出治理有效“好”,体现基层组织高效率治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
6.3 不足与展望
[1]村规民约何以有效运转?——基于制度要素-载体理论框架的分析[J]. 贺树月,李媛媛. 领导科学论坛. 2021(12)
[2]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多重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维度[J]. 杜婵,张克俊. 农村经济. 2021(10)
[3]阿克苏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J]. 张丽,李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0)
[4]大数据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 王波,孙一力. 宏观经济管理. 2021(07)
[5]大数据背景下乡村治理途径的探索和创新[J]. 李小伟. 南方论刊. 2021(03)
[6]我国乡村建设的演进与发展[J]. 段德罡,谢留莎,陈炼.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01)
[7]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建构[J]. 王林霞,魏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8]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探究[J]. 刘利利,杨英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9]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J]. 刘碧,王国敏. 探索. 2019(05)
[10]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 李卫朝,王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