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
浏览乡村振兴下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凤冈县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的重大建设工程,它推动了凤冈县所有乡镇在新时代国家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并带领全县人民为把凤冈县统辖下的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共同奋斗。凤冈县精确抓住了由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的有序推进带来的机遇,在统筹规划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推进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凤冈县先是充分结合了自身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实际成效,以及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继续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发展的新高度、新成就、新业绩。本文主要围绕凤冈县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展开,着重分析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在这五个方面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一是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创新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二是要吸引优秀人才,吸引青年学生返乡就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青年人才创新能力。三是要打造红色文化,重视红色文化引领作用,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聚焦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四是要发展绿色生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生态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是要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基本职责,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的实施,提高农村发展建设的质量,提升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在国家发展建设的新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得以实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大局的微小缩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凤冈县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凤冈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及重大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
(一)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
(二)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内容
(三)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二)习近平关于乡村发展的理论
三、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是化解农村主要矛盾的重要选择
(二)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的重大举措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四)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凤冈县实施乡村振兴的现有基础
一、产业振兴奠定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巩固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
(二)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充实消费市场需求
(三)推动创新产业融合农村特有元素迈向未来
二、人才振兴巩固美丽乡村建设的后备力量
(一)着力解决农村青年人才队伍短缺的突出问题
(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支援家乡的建设发展
(三)开展农村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保障建设需求
三、文化振兴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表达隐含的深刻内涵
(二)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展览增强对文化的认可
(三)开发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丰富历史内容
四、生态振兴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基础
(一)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治理工作
(二)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效益质量提升
(三)发展生态农业改造农村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
五、组织振兴铸牢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基础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及部门协同
(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交流交融
第三章 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原因
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二)农村条件难以满足青年人才的生活保障需求
(三)农村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全面
(四)农村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意识相对欠缺
(五)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导功能相对薄弱
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分析
(一)乡镇没能因地制宜引导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二)农村现有工作条件受限导致青年人才流失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及宣传强度不够
(四)农民缺少特色产业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的意识
(五)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处理相对欠妥
第四章 凤冈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一、发展特色产业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柱
(一)优化农村传统产业格局构建新发展模式
(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新业态
(三)完善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体系
二、吸引优秀青年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人力资源
(一)吸引优秀青年学生返乡就业带动农村发展
(二)创新农村发展机制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工作内容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打造红色文化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思想内涵
(一)深度挖掘凤冈历史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示范基地
(三)聚焦农村实际创新凤冈红色文化资源发展
四、发展绿色生态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条件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优化农民的居住条件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保持生态平衡
(三)保护生态推动农村绿色发展走向新高度
五、强化基层组织巩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力量
(一)优化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机制和细化工作内容
(二)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参与乡村建设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结语
[1]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J]. 杜子侨,林美卿. 领导科学论坛. 2021(01)
[2]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产业发展促乡村全面振兴[J]. 农经. 2020(08)
[3]基础设施、国家工程与乡村振兴——基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田野调查[J]. 罗士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4]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内在意蕴、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J]. 杨世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5]乡村振兴视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 李长亮,刘国强,张国梁.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20(05)
[6]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J]. 刘文英.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7]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略论[J]. 皮海峰,付文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8]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张晓霞,顾光海.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9]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述论[J]. 黄耀明.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探究[J]. 刘利利,杨英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