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浏览z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伟大的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要目标之一的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对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思想文化根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内在地包含了精神文化需要,文化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弱项,是亟待解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已经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城市与乡村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建设好乡村文化必须立足于实际,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从城乡融合、文化、乡村文化等主要概念入手,以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为理论基础,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将当前我国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阶段作为开展研究的时空背景,厘清了近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的变迁,将其作为分析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形成的历史依据,进而阐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代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主体、传统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思想道德生态等几方面的问题,并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城乡融合给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统筹综合考量,提出了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重点从党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价值观重塑、主体培育、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效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述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城乡融合
二、文化
三、乡村文化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对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二章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与近代以来乡村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一、近代我国的城乡关系
二、城乡结构自由开放期(1949—1952年)
三、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期(1953—1957年)
四、城乡二元结构固化期(1958—1977年)
五、城乡二元结构松动期(1978—1984年)
六、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急剧扩大期(1985—2002年)
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期(2002—2017年)
八、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17年至今)
第二节 近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的变迁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转型
二、新中国成立与乡村二元文化的形成
三、改革开放与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代价值
一、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四、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章 城乡融合视域下我国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认知偏差
二、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性不足
三、思政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待建立健全
第二节 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一、内生性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二、外源性文化建设人才不足
第三节 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一、农民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
二、传统文化资源的物质保障力不足
三、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度与创新度有待提升
第四节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二、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对接不够精准
第五节 乡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
一、乡村传统美德遭到冲击
二、乡村固有陈规陋习余灰未尽
第四章 城乡融合视域下影响乡村文化建设因素的SWOT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影响因素的选取
二、SWOT分析方法
第二节 影响乡村文化建设因素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第五章 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力,保证乡村文化的正确方向
一、强化党的理论武装
二、增强党的思想传播力
第二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一、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理念
二、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
四、加强乡村基层思政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一、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的乡风文明规范
二、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
三、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四节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建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队伍
一、扭转人们对农民的职业偏见
二、建立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三、以制度和法律为新型职业农民保驾护航
第五节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强化乡村文化建设的要素支撑
一、推动农村资金回流
二、推动人才向农村流动
第六节 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保护管理,继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一、制定明确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管理规划
二、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三、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七节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推进文化供给多元化,增强文化供给的有效性
二、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体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三、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J]. 刘先春,王帅.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制度空间、实现路径与当代价值[J]. 王海娟. 求实. 2021(05)
[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J]. 黄德锋. 党政干部学刊. 2021(07)
[4]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建构[J]. 曹莉莉,陈莉. 河北农业科学. 2021(02)
[5]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路径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J]. 索南孙斌. 新闻爱好者. 2021(03)
[6]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逻辑[J]. 李艳菲. 理论研究. 2021(01)
[7]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双重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J]. 肖莉,王仕民.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8]乡风文明视域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 张世定,范弘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9]挖掘乡村文化底蕴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浅析地方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 李祥,李红. 巴蜀史志. 2020(01)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 陈建光.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