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浏览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碾子坡遗址保护模式路径研究
摘要:大遗址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连续分布的遗址或遗迹等遗存本体与其相关联的环境载体共同构成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综合性景观场所。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对推动我国区域社会发展、形成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大遗址根据遗存分布与城镇的区位关系及土地使用类型可划分为城镇型、城郊型、乡村型、荒野型等,其中乡村型大遗址在我国大遗址中占比达到半数以上,是大遗址中的重要类型,但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乡村型大遗址长期重视程度低、保护活用工作不足,导致遗址价值未能有效传承弘扬、遗址保护活用与农业农村融合不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型大遗址保护活用提供了契机和抓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碾子坡遗址为研究对象,开展碾子坡遗址保护模式路径研究,指导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与农业农村振兴协同融合,为我国乡村型大遗址保护活用提供范式借鉴、完善大遗址保护理论体系,拓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本文首先在梳理碾子坡遗址遗产构成、保护利用现状等基础性研究之上,指出其存在价值认知不足、农业农村融合度不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缺乏正确的理论路径指导。其次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对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的契机和指导意义,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机制研究、碾子坡遗址特性分析、碾子坡遗址价值评价等,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碾子坡遗址保护利用耦合性分析,论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以实现二者协同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立以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为核心,以乡村协同和产业融合为特点的“田园文化乡村”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模式。最后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从机制内涵、理念策略、表现形式等方面构建“田园文化乡村”模式,在该模式下进一步从遗址制宜保护、遗址灵活管理、遗址价值弘扬、遗址景观优化、遗址产业融合等方面探索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实现路径,实现碾子坡遗址价值传承弘扬和碾子坡村振兴协同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型大遗址;碾子坡遗址;保护活用;协同融合;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大遗址保护的趋势和局限
1.1.2 乡村型大遗址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滞后性
1.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4 碾子坡遗址作为乡村型大遗址的典型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型大遗址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
2.1.1 国外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
2.1.2 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乡村型大遗址研究综述
2.2.1 国外乡村型大遗址研究综述
2.2.2 国内乡村型大遗址研究综述
2.3 碾子坡遗址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2.3.1 碾子坡遗址考古研究综述
2.3.2 碾子坡遗址文化性质与面貌研究综述
2.3.3 碾子坡遗址与周文化关系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碾子坡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3.1 碾子坡遗址遗产构成
3.1.1 碾子坡遗址遗迹类型
3.1.2 碾子坡遗址可移动文物概况
3.1.3 碾子坡遗址历史环境
3.2 碾子坡遗址保护利用现状
3.2.1 碾子坡遗址保护管理现状
3.2.2 碾子坡遗址展示利用现状
3.2.3 碾子坡遗址考古研究现状
3.2.4 碾子坡遗址聚落环境现状
3.3 碾子坡遗址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碾子坡遗址现存问题
3.3.2 碾子坡遗址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碾子坡遗址关系研究
4.1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机制研究
4.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溯源与形成
4.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4.2 碾子坡遗址特性分析
4.2.1 环境一体性
4.2.2 空间文化农耕性
4.2.3 农业农村融合性
4.3 碾子坡遗址价值评价
4.3.1 历史文化价值
4.3.2 科学艺术价值
4.3.3 社会价值
4.4 乡村振兴战略与碾子坡遗址保护耦合性分析
4.4.1 乡村振兴战略和碾子坡遗址保护的内在联系
4.4.2 乡村振兴战略对碾子坡遗址保护的指导意义
4.4.3 碾子坡遗址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4.5 小结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碾子坡遗址保护模式路径研究
5.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碾子坡遗址保护模式构建
5.1.1 “田园文化乡村”模式机制内涵
5.1.2 “田园文化乡村”模式理念策略
5.1.3 “田园文化乡村”模式表现形式
5.2 “田园文化乡村”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5.2.1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遗址保护特色可持续
5.2.2 多元协作上下联动,加强遗址灵活融合管理
5.2.3 聚合遗址文化要素,弘扬“礼仪之邦”内在精神价值
5.2.4 定位环境友好型遗址,加快文化景观一体化展示
5.2.5 划分小型展示活化空间,赋予遗址多重产业功能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高地”[J]. 川江. 中国商界. 2021(Z1)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J]. 王贵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7)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分析[J]. 鲍晓宁,陆朋. 现代农业研究. 2021(03)
[4]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 王敏. 现代农业研究. 2021(03)
[5]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有效衔接探析[J]. 龚理,孙贺,田建辉,李汉超,孙志超,白江涛. 现代农业研究. 2021(03)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优势与启示——以浙江省黄岩区乡村振兴实践为例[J]. 杨贵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01)
[7]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构建思考[J]. 刘卫红,田润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8]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理论、技术与管理(英文)[J]. 刘彦随,臧玉珠,杨园园.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12)
[9]乡村振兴背景下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策略研究——以昌邑故城址为例[J]. 马金剑,高宜生,王代赟,吕晓田.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05)
[10]基于景观视角的乡村型遗址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J]. 颜婷婷. 中外建筑.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