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
浏览乡村振兴视角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会议提出两大重点工作部署:“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生长点。广西作为文化资源富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思考如何通过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激活特色民族文化基因,促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通过理论基础、实证检验以及案例分析研究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典型模式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出文化产业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的高附加值、知识教育、技术创新这四大路径影响经济增长;运用熵值法评价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度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行业与广西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高,在广西低城镇化水平地区的文化场馆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对其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围绕四大路径,对“京族三岛”、巴马瑶族自治县和旧州村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广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三种成功模式:一是“非遗+旅游”的文旅融合助力模式;二是“长寿文化+”的多业态发展助力模式;三是“绣球文化+基地化”的基地化生产助力模式。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培养文创意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鼓励“文化+”战略,推动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引导文化消费需求,提升文化领域购买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产业;经济增长;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文化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一、研究角度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二、文化产业的门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二、文化资本论
三、文化生产力论
第三节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四大路径
一、文化产业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二、文化产业通过文化的高附加值作用于一二三产业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三、文化产业通过知识和教育作用于人的思维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四、文化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产品的异质性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状分析: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第一节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简况
一、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为起伏,增速较为缓慢
二、文化制造业发展比重大,文化服务业稳步推进
三、文化资金投入稳步增加
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特色文化产业逐渐丰富
第二节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生产要素
二、市场需求
三、创意能力
四、市场扩展能力和外部环境
第三节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评价方法的选取及处理步骤
第五节 评估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但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差距较大
二、三个省份要素贡献程度存在共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检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关联分析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二、关联分析模型设定及步骤
三、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二、回归分析模型设定
三、实证检验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一)广西14个地级市整体回归结果
(二)广西高城镇化水平和低城镇化水平地区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广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多业态发展: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文化+”的助力模式
一、巴马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现状
二、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文化+多业态”的助力模式
三、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文旅融合:京族三岛“非遗+旅游”的助力模式
一、东兴市京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二、山心村、巫头村和万尾村“非遗+旅游”的助力模式
三、“京族三岛”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基地化生产:旧州村“绣球文化+基地化”助力模式
一、旧州村的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二、旧州村“绣球文化+基地化”的助力模式
三、旧州村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培养文创意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一、挖掘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非遗传承与文创设计相融合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将博物馆资源与文创开发相融合
三、荟萃文化产业创新菁英,将产业园区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统一
第二节 鼓励“文化+”战略,推动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一、发挥“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二、利用“文化+科技”融合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
三、运用“+文化”思维,整合资源促使产业联动开发
第三节 引导文化消费需求,提升文化领域购买力
结论
参考文献
[1]京津冀文化遗产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J]. 岳菊,戴湘毅. 经济地理. 2020(12)
[2]“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闫毅,白少伦. 图书馆论坛. 2021(04)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创性贡献研究[J]. 夏锦文,吕永刚. 现代经济探讨. 2020(12)
[4]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 王雅丽.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12)
[5]西藏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中的女性角色及社会作用探讨[J]. 蔡秀清,马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6]扶贫政策变迁对广西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影响的质化研究[J]. 郝冰冰,黄燕玲,罗盛锋,张春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06)
[7]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解构——以实体书店为例[J]. 甘依霖,朱媛媛,陈四云,高喆.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06)
[8]基于实践路径的旅游文化创意教学模式探究——评《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研究:机制与模式》[J]. 孙梨梨. 中国教育学刊. 2020(12)
[9]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评《地域文化特色中新农村生态旅游设计的保护与开发》[J]. 谭超,徐运保.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6)
[10]消费文化治理及其多维路径探析[J]. 张凤莲,靳雪. 东岳论丛.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