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7
浏览引言
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位论文不仅是某种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研究生期间科学素养的考察。在选题期间,笔者结合时下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个人的专业所学和兴趣所向出发,反复思索,和导师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基于以下三点原因,确定了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一、游戏化教学能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笔者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是小学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科学习期间笔者曾在幼儿园实习过;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研究生学习期间,笔者又在小学低年级实习过。
在这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的语言教学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关键。由于人们过于重视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性跨越,对教育阶段之间的连续性有所忽略。其结果是,导致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能良好地衔接起来。于是,在这个时候儿童就会出现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困难的状况。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和幼儿园的授课方式不同。为了能够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这就需要小学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游戏化教学一方面承接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用儿童熟悉的方式能够让儿童更快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语文课堂;另一方面,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给孩子们一段过渡的时间,采取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并且能够促进幼小顺利衔接。显然,成功的幼小衔接,对儿童终身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游戏化教学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语文教学,要做到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而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在游戏化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能培养学生
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未知的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还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 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因为儿童的天性便是玩耍,在一个“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氛围中,学生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是儿童学习语文知识的起始点,然而语文知识的基础性教学又显得有些枯燥,小学教师需要认真培养低年级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游戏化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相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而言,语文游戏化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能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可以看出,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
三、缘于自身的专业出身和导师点拨
至今,笔者还记得在论文选题之际,导师再三告诫我们,研究生论文选题要有所遵循。本次选题与导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导师告诫我们选题的时候有几个原则——兴趣所在,能力所及,专业融合,兼容兼顾等。因此,笔者一开始就想到“幼小衔接”这一热点——这和笔者的学习经历有关,所以对这个方向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确认幼小衔接这个方向后,但是在确定具体研究什么问题的时候还是很茫然的。可以想见,笔者这个时候多么需要有人点拨。
笔者幸运的是,在两年短暂的研究生生涯中,遇到了一位逻辑思维能力超强并且遵循学生内心想法的好导师——笔者的导师在诸多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从选题到最终确定题目,导师一直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导师经常启示我: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生活是权力,是乐在其中和学在其中; 游戏对于已经是成人的语文老师来说则是回归本真是宽容慈悲,是幽默智慧和寓教于乐——以游戏为选题做论文,你也应该“乐在其中”!
最终,经过与导师的深入讨论,在导师点拨与鼓励下,笔者最终确定了“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游戏化教学研究”这个题目。
第一章 导论:核心概念、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顾名思义,“导论”是引领性的阐述。一般地说,“导论”要回答“是什么”、 “有什么”和“怎么样”等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大体上要由“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等具体的讨论所构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概念界定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核心概念决定着整个课题的走向,确定了研究的范围,确保了整个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这里,笔者将对本研究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这些核心概念,有“幼小衔接”、“游戏”以及“游戏化教学”等。
(一)衔接与幼小衔接
1.衔接
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都尝试对“衔接”进行界定。
国外学者卡干则认为衔接是一种克服不连续性的策略。纽曼根据卡干所提出的连续性概念,进一步提出衔接应该包括“垂直衔接”和“水平衔接”。“垂直衔接”是指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或者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水平衔接”则是指人在生活中转换不同场所而产生的。比如:从游乐场回到家。布朗芬布伦纳则提出了生态衔接的观点。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衔接不仅仅会发生在生活环境的转变,当角色发生转换时衔接也会发生,当然也需要发生。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衔接”就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其宗旨是为了减轻环境、角色、形式或活动不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为了克服不连续性所采用的一种策略。
2.幼小衔接
关于“幼小衔接”这个概念的界定,在教育界众说纷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理解和看法。
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的努力,幼小衔接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工作。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重点在于关注幼儿园与小学在有关儿童发展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相关方面的对接工作。①朱小蔓认为,“幼小衔接”是指为了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教
育阶段的顺利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最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①岳亚萍则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根据学龄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儿童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最终为了帮助儿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②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不仅仅简单包括课程上的衔接,更有社会性的衔接,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努力,不能仅仅是一种单向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都应该主动承担衔接任务。
(二)游戏、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
1.游戏
《辞海》对“游戏”的解释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③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中对“游戏”这样定义: “游戏”是具有规则性的、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发进行的活动或者消遣。“游戏” 的规则性是游戏者可以自由接受的,但是却也对其有着一定的约束力。④
综合以上观点,结合学生发展目标和教学环境特点的要求,笔者认为,“游戏”就是一种人们自愿参与的游乐活动。虽然这种游乐活动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参与的人都是自愿遵守的,并且它是一种主体间互动的活动。
2.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的形式或者创造出一些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以此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达到既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
“游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生活化、社会化、情境性以及趣味性。因此,“游戏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目的审视,“游戏教学”是基于学生主动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3.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众多教学论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李定仁、郭道明、唐文中等对“游戏化教学”的界定是:教师以教学为目的, 将游戏的形式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盎然、愉快活泼的情绪中
进行游戏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游戏因素完美地融入到教学中。①丁海东则认为,“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淡化教育的目的,重视游戏的过程和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得的快乐体验。②丁海东还进一步认为,游戏作为一种童年精神的存在,教师一定要把游戏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灵魂和主线。③刘焱认为:“游戏化教学”来源于娱教理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竞争性等特点融入到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及适当的教学策略等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新教育模式。④ 牛玉霞也对“游戏化教学”进行了定义,她认为:教师利用游戏的自主、设疑、挑战等理念把教学目标内化到游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得当的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让学习者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以及陶冶情操。⑤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经验,将游戏的参与性、自由性、规则性、趣味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游戏化教学在于体现游戏的内在精神,并且能够与教学环节紧密相融,教学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得以完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知识。
(三)本研究“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涵义
综合上述文献及相关研究观点,笔者认为,一言以蔽之,“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是以教学目标为诉求,以游戏形式为参照,是将游戏因素完美地融入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游戏精神紧密相融。教师在对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游戏情景并且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身的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最终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想要对一个课题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就需要好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以“幼小衔接”、“游戏化教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此来分析、归纳相关课题文献中的论点与论据,提炼、整合出对本研究主题——“幼小衔接视角下游戏化教学研究”有价值的内容。
在这里,笔者将从“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关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以及“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
(一)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
1.幼小衔接主体方面的研究
幼小衔接主体可从三个层面概括,所以关于“幼小衔接的主体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仅仅以幼儿园为主体;把幼儿园和小学合作作为研究的主体;家庭、社区以及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
第一,根据文献可以看出,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小衔接研究占了绝大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常常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向小学单方面靠拢,出现“一头热”的现象, 儿童入学的基础工作主要由幼儿教师承担。第二,在小学方面而言,研究的重点更多的是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上,而关于 “幼小衔接”的研究较少。第三,幼儿园相比小学而言,更加重视衔接段的顺利进行。按照小学老师的看法,他们虽然认为人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但是他们认为小学只要完成儿童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就可以了,在他们看来,小学没有必要特意开展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第四,幼儿园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一味地向小学靠拢就会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第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不断地受到重视, 专家和学者们开始提出幼儿园和小学两者相互促进,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衔接。作为衔接的主体,要为了儿童的发展相互调适,最终建立互相学习的模式,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幼小衔接的主体并不只是单个对象和单向度的——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多方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2.幼小衔接内容方面的研究
说到幼小衔接的内容,那么到底衔接的内容是什么呢?一些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敏提到,幼小衔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方法、社
会态度、语言表达发展、认知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①郭丽亚和袁凤芝则提出, 幼小衔接中一共存在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分别是:休息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重复、学习负担的差异,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差异。②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幼小衔接教育的重点内容应该放在转变教学方式方面,从而促进幼儿到小学生角色的顺利转变。因此,幼小衔接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还包括对儿童学习与社会适应的衔接,这对于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互相合作,最终达到儿童顺利衔接的目的。
(二)关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1.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根据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关于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的基本要点:
(1)教育性:任何教学都要有教育性——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情感、处事态度、人生价值观,游戏化教学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2)趣味性:快乐有趣是游戏化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游戏化的趣味性能够广泛激发学生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生长特性,寓教于乐能够做到在一个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3)合作性:互动中的游戏要讲求合作——在实施游戏化教学实践课程中, 不仅仅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两者之间一起完成游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和 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另外,游戏化教学还具备情景性、创新性、文化性、生活化的特点。上述特点有利于小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参与学习,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③
2.游戏化教学思想的发展
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是“寓教于乐”,而“寓教于乐”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无数有识之士为之倾倒,为之呕心沥血。
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要运用游戏,并承认了游戏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远在地中海彼岸,“古希腊三杰”也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将游戏和学习联系起来,而且要加强教师们的指导和监督,以达到儿童在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正常生长。因此可见,在古代,教育、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就已经联系非常紧密,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受到班级授课制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把教育和游戏设置成完全对立的两面。在现有的教育评判制度的影响下,学校逐渐变成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 以及“生产标准化学生的工业流水线”,而这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各种批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该学说在整个教育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杜威的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教育一定不能和生活剥离开来,尤其是小学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教师们需要从经验中汲取养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学习游戏化,即“做中学。”①他认为游戏化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且还认为学校标准课程体系中应该囊括游戏,而且要作为相关课程的一种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经验和学习相结合,来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的学者们分别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多重纬度的分析。在这里,我们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在小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游戏对他们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于生活和学习的认知,对于情绪和自我情感的把控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在这里甚至可以说 “游戏即生活,游戏即教育”。
(三)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1.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的研究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高瑞雪提出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游戏化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情境性原则。因为,语文的现实教材选取文章、诗词等内容比较广泛,有些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或时代背景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差距较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法自己感受这些内容背后所附带的真实含义,学生对于这些自己未能理解的部分提不起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②
王洁琴指出,应当鼓励低年级的小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知识和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特点:好奇心重、有探索精神,因此对于游戏化教学的要求是:教学过程易于教师进行操作,教学方式多变,能够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需求。①
杜鹃指出,在语文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和生活性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低年级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得到更好地塑造,而且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②
总的说来,低年级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要遵循的原则分为两类,一是语文学科自己所具有的原则,二是一般广泛性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着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同步进行,整个过程要有趣味性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对于教师而言, 游戏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公平、鼓励的原则,避免游戏教学形式化,同时注意游戏监督和实时反馈,要注意游戏化教学的度。要符合游戏的“三适”原则,即适时、适当、适度。
2.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游戏化教学逐渐走入大众的视角,但是在现实小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此模式却很困难,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杜鹃提出了三大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观念,二是课堂游戏实践操作,三是现实的教学评价。其一是现实中部分教师不认可游戏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积极作用,认为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其二是一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教材的依赖性比较高,对于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比较低,自己难以开发合适自己班级的游戏化教学, 也难以有比较高效的方法论来进行整个游戏过程的指导。其三是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和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因此难以对整个游戏和教学过程进行评定。
王洁琴认为,一部分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的概念、过程、实施、评价等等没 有一个整体学习的意识,对于相关的游戏化教学比较陌生,缺乏游戏化教学的意识和观念。湖北咸宁市实验小学王光虹说出了一线语文教师的心声,“小学生学 习知识的负担和教师面对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犹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③
从上述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小学语文教师层面: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并且缺乏正确科学的指导,对游戏化教学缺乏科学的认知。二、低年级学生层面:低年级学生自律性较低。三、教学评价层面:缺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制度。四、教学内容层面: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僵化。
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价值研究
王洁琴在分析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时指出,游戏化教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的社会性;(3)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培育良好融治的师生关系。①
楼晓雯则认为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儿童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人际交往能力。②
姚春燕认为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小学生表达自我、交往等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③闫坤指出,语文游戏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④
张晓爱指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思维,通过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方式的创新,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日常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⑤
梳理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学者对于游戏化教学的益处持肯定态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和求知欲也得到了激发,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同时对于旧知识也可以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如自主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实践认知能力,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而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