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
浏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差异化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地农业和耕地农业结合交错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带,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经济形态和空间形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我国全面乡村振兴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农业特征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机理入手,立足北方农牧交错带特质,以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大省域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深入分析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并选择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两市辖区县域为研究样本区,综合评价农业现代化水平,科学识别农业现代化差异化路径,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对策建议。主要观点及结论有:(1)新时代农业发展现代化包含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服务现代化、农村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多功能发展,可搭建产业兴旺、社会发展、生态支持、功能拓展的农业现代化分析框架,构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六位一体”理论体系。(2)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生产条件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运用因子分析与灰色关联法测算,受规模化、工业化、市场化及劳动力水平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能力2008-2017年有下降趋势,农牧结合地区高于牧业为主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主导工业型城市农业发展能力相对较低。(3)构建包含4个系统目标、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分析,样本区农业现代化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能力制约,中心城区及近郊的农为主或农牧结合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中高水平,远郊农牧结合或牧业为主县域处于中低以下水平。(4)运用Tobit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水资源利用水平、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全样本区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北部河套灌区农牧结合或农业为主县域还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影响,南部农牧结合或牧业为主县域还主要受能源消耗水平影响。(5)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能够实现影响因素指标与发展路径之间的函数映射,根据BP神经网络训练结果,中心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路径为休闲康养农业发展路径,近郊县域农业现代化优势路径多为认养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路径,远郊县域农业现代化优势路径多为生物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发展路径,文化特色县域优势路径为农业文化旅游发展路径。(6)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应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挥禀赋优势,提高农业生态承载力,加快补齐短板,实施差异化路径战略,支持探索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内涵及基本理论
2.1 新时代农业特征
2.1.1 农业发展基本特征
2.1.2 新时代农业的多重属性
2.2 农业现代化内涵
2.2.1 农业现代化内涵演进特征
2.2.2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内涵
2.2.3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标准
2.3 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理论
2.3.1 农业集约化理论——农业生产水平标准
2.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生态保护标准
2.3.3 产业融合理论——农业经营水平标准
2.3.4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农业服务体系标准
2.3.5 农业多功能理论——农业多功能发展标准
2.3.6 城乡融合理论——农村社会发展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现代化水平及路径理论模型
3.1 农业现代化发展机理及分析框架
3.1.1 农业现代化发展机理
3.1.2 农业现代化发展机理经济学阐释
3.1.3 农业现代化分析框架
3.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理论模型
3.2.1 一般理论与方法
3.2.2 评价思路与方法
3.2.3 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
3.3 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理论模型
3.3.1 一般理论与方法
3.3.2 路径选择思路与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农业发展条件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概况
4.1.1 农牧交错带范围
4.1.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理条件
4.1.3 农业发展概况
4.1.4 种植业发展概况
4.1.5 畜牧业发展概况
4.1.6 农业现代化特殊性
4.2 研究区概况
4.2.1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4.2.2 自然资源概况
4.2.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2.4 农业发展概况
4.3 研究区农业发展基础
4.3.1 农业生产条件因子分析
4.3.2 农业生产条件灰色关联分析
4.4 研究区农业发展能力
4.4.1 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4.4.2 农业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4.4.3 农业发展能力结构解析
4.5 样本区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5.1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理论框架
5.1.1 评价原则
5.1.2 评价目标
5.1.3 评价技术路线
5.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
5.2.1 评价指标体系
5.2.2 计算方法
5.3 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
5.3.1 农业现代化水平
5.3.2 农业现代化区域差异
5.3.3 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现代化差异化路径选择
6.1 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神经网络模型
6.1.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模型
6.1.2 路径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算法思路
6.2 样本区路径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结果
6.2.1 路径选择BP训练网络权值与阈值
6.2.2 路径选择BP训练网络性能分析
6.2.3 路径选择BP神经网络差异化路径识别结果
6.3 农业现代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6.3.1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
6.3.2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6.3.3 新时代农业现代化优势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对策建议
7.1 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7.1.1 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
7.1.2 充分挖掘农业多重功能,促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7.1.3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7.1.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经营现代化
7.1.5 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7.2 发挥禀赋优势,实施差异化路径战略
7.2.1 加快补齐短板,快速提升低水平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7.2.2 培育发展新动能,巩固提升高水平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7.2.3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差异化路径
7.3 增强农业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生态协调发展
7.3.1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
7.3.2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7.3.3 绿色发展导向,支持探索生态正向外部性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1]协同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差异比较[J]. 陈晔,刘梦淳,闫丽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9)
[2]从“大包干”到现代农业发展:安徽凤阳县的经验与启示[J]. 刘同山,崔红志,孔祥智. 中州学刊. 2019(10)
[3]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推动小农对接农业现代化吗——基于技术效率视角[J]. 杨子,张建,诸培新. 农业技术经济. 2019(09)
[4]历史地理视域下的西北农牧交错带刍议[J]. 冯玉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12)
[5]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演进特征探析[J]. 蒋永穆,卢洋,张晓磊.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8)
[6]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何如海,李欣.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3)
[7]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与冬季海温的关系[J]. 胡毅鸿,龚道溢,毛睿,石晓雪.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5)
[8]社会化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基于理论与政策的梳理[J]. 钟真.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02)
[9]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产融合路径:逻辑必然与实证判定[J]. 陈学云,程长明.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1)
[10]农地“三权分置”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J]. 陈莉,闵晓飞. 干旱区地理.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