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
浏览重塑乡政村治: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基于广东省乡村治理的实证与理论分析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发展是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核心问题是我国乡村如何通过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乡镇政府一元化行政权威主导为特点的传统“乡政村治”模式在处理乡村多元化权益主体诉求、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捉襟见肘,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所需。众所周知,我国乡村发展存在南北差别和东西差异,东西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南北差别是南方与北方文化的不同。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内乡村差距也比较大,而且欠发达地区乡村在我国乡村占绝大多数。历史提供一种解释的逻辑,以历史为视角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模式发展的历程,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寻找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因与逻辑生成,明确我国传统“乡政村治”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是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问题是思考的逻辑和起点,以广东省H县乡村调查的实证分析为起点,通过发放问卷、座谈、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调查方式探寻广东省H县“乡政村治”模式的新挑战,籍此探寻新时代我国传统“乡政村治”模式的困境。理论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和发展方向,以治理现代化为分析视角透视我国传统“乡政村治”困境产生的原因,诸如垂直性、平衡性、内外以及官民等矛盾,明确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原则,其目标就是维护农民公民权利、重构乡村社会价值体系、树立乡村制度权威、构建乡村新秩序,并遵循权益维护、自主性治理、法治、有效性等原则。现实是一面镜子,也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路径,通过梳理、吸收、借鉴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有益经验,为推动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提供有益借鉴。经验与案例提供一个良好的佐证和可行性路径,广东省通过重塑传统“乡政村治”模式,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通过落实“简政强镇”、重塑“乡政”,推动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实现乡镇政府“善政”,通过重塑“村治”,发展乡村“一核多元”协同共治,提升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这些典型的做法潜藏着可供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借鉴的灵感或答案。乡村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存的政治场域,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治理场域。在压力性体制下,悬浮化与内卷化凸显的“乡政”以及附庸自治和行政化倾向突出的“村治”面对乡村内生性需求也是迫于应对,同时,由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元权益主体出现、不同权益诉求也逐渐显现。在现有乡村治理模式下,探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就尤为必要,明确重塑“乡政村治”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首先,重塑“乡政”,推动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以服务理念的创新夯实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价值体系、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以机构改革的成效理顺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行动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治理合力,以体制机制的完善筑牢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制度体系,确保乡镇政府高效有序运行。其次,重塑“村治”,提升新时代乡村“一核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力。新时代乡村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还不能满足“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需求,通过落实基层党建机制、增强村庄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权责界定、提高村民委员会自治与协助能力,通过职责定位、提升民间组织的参与和服务能力,通过维护农民权益、提升其主体能力,籍此来提高乡村各治理主体能力,发挥各治理主体在“一核多元”协同共治中的应有作用。总之,通过重塑传统“乡政村治”,推动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完善“一核多元”协同共治,实现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治理基础。通过治理现代化转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乡村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让城乡互动自由流通成为现实,打破现代化必然是乡村衰败的“铁律”。
关键词:乡政村治;治理现代化;乡镇政府转型;一核多元;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传统“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困境
(二)研究意义:通过重塑”乡政村治”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治理及其现代化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现状
(三)关于国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四)侧重于广东省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五)相关研究述评
三、核心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逻辑进路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进路
五、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政权”管制模式
(一)“乡村政权”管制模式的概况
(二)“乡村政权”管制模式的特点与绩效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管制模式
(一)“政社合一”管制模式的概况
(二)“政社合一”管制体制的特点与绩效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
(一)“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发展概况
(二)“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特点与绩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传统“乡政村治”模式的挑战与困境
一、新时代广东省H县乡村及其治理的概况
二、新时代广东省H县“乡政村治”模式的新挑战
(一)乡镇政府一元化行政权威主导
(二)乡村社会权益主体多元化倾向突显
(三)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呈现弱化倾向
三、新时代我国“乡政村治”模式的困境分析
(一)乡政的“悬浮化”与“内卷化”凸显
(二)村治“附属行政化”倾向突出
(三)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四)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尚待提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传统“乡政村治”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乡政”与“村治”间的垂直性矛盾
二、村庄党支部与村委会间的平衡性矛盾
三、社会组织与权力组织间的“内”“外”矛盾
四、农民与其他权力主体间的“官”“民”矛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治理国外经验分析及其借鉴
一、官民共治的韩国“新村运动”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三)办好教育培训
二、不完全政府下的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
(一)高度自治的基层地方政府建制
(二)以规划与法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体制与法律保障德国乡村渐进更新
(一)市镇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自治
(二)多种机制保障乡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三)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社会有序发展
四、政府主导的日本乡村造村运动
(一)自治与集权并存的基层管理体制
(二)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并鼓励因地制宜
(三)发挥乡村自治团体的综合效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构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及原则
一、明确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一)构建乡村农民公民权利
(二)重构乡村社会价值体系
(三)树立乡村治理制度权威
(四)构建乡村新秩序
二、确定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原则
(一)坚持权益维护原则
(二)坚持自主性治理原则
(三)坚持法治原则
(四)坚持有效性治理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进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一、重塑“乡政”,推动新时代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
(一)以服务理念的创新夯实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价值体系
(二)以机构改革的成效理顺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行动体系
(三)以体制机制的完善筑牢乡镇政府现代化转型的制度体系
二、重塑“村治”,提升新时代乡村“一核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力
(一)以强化制度权威为核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以权责界定为中心提高村民委员会自治与协助能力
(三)以职责定位为目标提升民间组织的参与和服务能力
(四)以权益维护为导向提升农民主体能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乡村多元治理的规制困境与机制化弥合——基于软法治理方式[J]. 李长健,李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保障农民权益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J]. 张晓山. 中国合作经济. 2018(12)
[3]乡村协商民主的系统化再造——以象山“村民说事”为例[J]. 王国勤. 浙江社会科学. 2018(12)
[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J]. 曹志立,孙德超. 商业研究. 2018(12)
[5]乡村治理中协商民主内生动力机制及路径探析[J]. 刘启营,王效仿.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6]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变迁与经验[J]. 马池春,马华. 理论与改革. 2018(06)
[7]世界乡村治理的主流模式及隐性机制研究[J]. 刘洪涛,肖功为. 世界农业. 2018(11)
[8]乡村治理中多元规范的冲突与整合[J]. 陈寒非. 学术交流. 2018(11)
[9]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 高昕,庄少峰. 决策探索(下). 2018(10)
[10]“代委会”制度:乡村协商民主的新探索——以江苏省南京市M村乡村协商民主实践为分析对象[J]. 张思军,周嘉文. 党政研究.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