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浏览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处于普遍性绝对贫困之中,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正如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返贫也一直与反贫困治理如影随形。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压力客观造成中国反贫困治理实践中的减贫数量要求与脱贫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脆弱性脱贫时有发生。消除致脆因素,提高贫困户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降低脱贫脆弱家庭的数量,减少返贫压力,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保障2020年小康社会质量的必要条件。论文以脱贫脆弱户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沿着历史到现实的维度,客观分析了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反贫困治理中的返贫现象,认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部分临时脱贫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村级整体贫困未根本改善,加上反贫困治理制度的基层实效,其脱贫后的生计仍存较大不可持续性,本质上仍属于贫困群体。论文分析了脆弱性脱贫的生成原因、生计现状,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中国反贫困治理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反贫困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了实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分析脆弱性脱贫客观存在性贫困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据不同角度,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活贫困与发展贫困,生产性贫困和社会性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多种类型。导致贫困的原因往往也是引致返贫的原因,返贫被称为反贫困治理之谜,即原有贫困人口脱贫,新贫困人口又会产生,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可能包括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国对人类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同样在各个反贫困阶段存在返贫现象。随着中国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将大大减少,随后,因脆弱性脱贫造成的隐性返贫问题将上升为影响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最大威胁。当前的脆弱性脱贫主要表现为因病、因学、失业和经营失败型返贫等,具有隐蔽性、频发性、地域性和异质性特征。所以,应当客观对待返贫问题,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时期的脆弱性脱贫问题。二、探究脆弱性脱贫生成原因和测度方法脱贫脆弱性的生成既要回溯分析脱贫之前的贫困状态和致贫原因,还要分析脱贫过程中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脱贫后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内外在制约因素。依据脆弱性脱贫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论文提出了贫困历史维度测度、生计资产状况测度、收入和消费信息测度、可持续生计能力测度、返贫持续时间测度五种测算脱贫脆弱程度的基本方法。认为,过去贫困不代表未来会贫困,但过去的贫困和未来的贫困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且过去经常贫困的农户在未来返贫的几率更大。因此,依据历史贫困状态,脱贫后再次返贫的次数和滞留贫困陷阱的时间,现有生计资产数量和质量,收入来源和结构,发展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敏感度,可以预测脆弱性脱贫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程度,从而推动反贫困政策前移。三、描述脱贫脆弱户生计现状生计是一种生活状态,脱贫脆弱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传统生计方式依赖性较大,可持续的替代生计方式未完全建立,整体处于由“旧”生计方式向“新”生计方式转变的过渡期,收入不稳定,收入来源单一,高收入占比少,家庭发展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偏低,非农性经营活动保守,在遭受外界不良环境冲击时极容易再次成为风险冲击受害者,经历由临时性脱贫到轻度贫困、由轻度贫困到深度贫困、从暂时性贫困到长期性贫困、从相对贫困到绝对贫困某一两阶段或多个阶段上的反复转变。纯农型脱贫脆弱户、兼业型脱贫脆弱户与非农型脱贫脆弱户,因生计策略不一样,在生计结果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非农型和前两种类型的脱贫脆弱户相比较,生计结果符合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社会制度、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市场决定作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是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外在环境。因适应和利用外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以及消除家庭生计脆弱因素的意愿和能力不同,不同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实现程度也不一样。四、提出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实现路径脱贫脆弱户生计不可持续在现象上表现为生计资产短缺,其根本原因则是内生能力不足,外部帮扶难以形成有效牵引力。因此,需要从脱贫脆弱户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究实现生计可持续的着力点。首先,脱贫脆弱户自身积极主动发展内生能力。主要依靠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实现家庭生计资本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其次,重建乡村促进脱贫脆弱户实现可持续生计。包括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盘活农村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乡村整体富裕带动脱贫脆弱户实现生计的可持续。再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反贫困效率,形成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合力。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脱贫纠偏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建立适度(有限)普惠的扶贫制度和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的机制四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脱贫攻坚;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反贫困效率;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约束
二、脆弱性脱贫降低了脱贫质量
三、稳定脱贫是检验“三农”问题解决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返贫现象和原因的研究
二、关于生计脆弱性的研究
三、关于生计脆弱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四、研究评价
第四节 主要观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观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贫困基本理论
一、贫困概念
二、贫困类型
三、贫困测量
第二节 脆弱性脱贫相关理论
一、脆弱性脱贫内涵
二、脆弱性脱贫生成与识别
三、脆弱性脱贫测度
第三节 可持续生计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分析框架和构成要素
三、运行机制
第四节 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耦合
一、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耦合的必要性
二、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耦合的可行性
三、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脱贫成效与返贫现象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脱贫成效
一、改革开放之初贫困形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减贫成效
第二节 重要反贫困政策与措施
一、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扶贫政策与措施
二、国务院扶贫规划中的扶贫政策与措施
三、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的扶贫措施
第三节 贫困治理中的返贫现象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的返贫现象
二、大规模减贫和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返贫现象
三、新世纪头十年的返贫现象
第四节 脱贫攻坚决胜期脆弱性脱贫的基本特征
一、隐蔽性特征
二、频发性特征
三、地域性特征
四、异质性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贫脆弱户生计分析
第一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外部环境
一、脱贫不脱政策
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机遇
三、新型城镇化推动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资本
一、自然资本
二、物质资本
三、金融资本
四、社会资本
五、人力资本
第三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策略
一、纯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二、兼业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三、非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第四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结果
一、纯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二、兼业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三、非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第五节 脱贫脆弱户生计状况调查
一、发展性生计资产有限
二、传统生计方式依赖
三、家庭人力资本水平偏低
四、产业扶贫项目偏离
五、收入结构不优
六、存在支出型返贫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内生能力建设
第一节 内生能力界定
一、内生能力内涵
二、内生能力特征
三、内生能力理论对扶贫的启示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内生能力形成机理
一、基本要求
二、影响因素
三、形成机理
第三节 脱贫脆弱户内生能力建设路径
一、健康救助恢复生计能力
二、教育培训提高生计能力
三、发挥基础设施牵引力作用
四、能力主体行为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村级重建
第一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性
一、乡村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
二、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乡村制约
三、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意义
第二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机制
一、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关系
二、乡村建设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经验借鉴
三、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生计可持续过程分析
第三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着力点
一、乡村资源主导扶贫项目引进
二、重建农村集体经济
三、振兴乡村文明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制度建设
第一节 制度反贫困基本内容
一、制度分析法
二、反贫困制度体系
三、反贫困制度绩效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制度构建
一、构建原则
二、基本要素
三、效率导向
第三节 制度创新推动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对策
一、完善脱贫纠偏机制
二、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三、建立适度普惠扶贫制度
四、构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扶贫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1]可持续脱贫: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J]. 凌经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初探[J]. 贺卫,李亮.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由脱贫向振兴转变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J]. 郑有贵. 宁夏社会科学. 2018(01)
[4]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韩长赋. 紫光阁. 2018(01)
[5]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时代蕴意[J]. 韩广富,刘心蕊. 理论月刊. 2017(12)
[6]精准脱贫中产业扶贫的路径分析——以湖北省天门市119个贫困村脱贫实践为例[J]. 杜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2)
[7]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逻辑[J]. 陈文胜.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5)
[8]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研究综述[J]. 何仁伟,李光勤,刘邵权,徐定德,李立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1)
[9]乡村振兴从农民自信开始[J]. 石嫣,程存旺. 中国农村科技. 2017(11)
[10]实现国家现代化不能落下乡村[J]. 叶兴庆. 中国发展观察.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