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浏览产业兴旺目标导向的政企产业发展行为研究 --基于乡村产业扶贫视角
摘要: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是贫困县脱贫后面临的首要问题。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与非贫困县相比,这些脱贫县的乡村产业仍然相当孱弱,还存在可持续性差、比较优势不突出、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较短、价值链的附加值较低、经营主体发育不足、带动能力差等问题,距离产业兴旺、乡村全面振兴仍有相当差距;许多县乡政府习惯行政手段主导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视、产业决策和实施不科学、不规范,行为非理性、非市场化、不可持续、创新性不足等异化现象严重;再加上部分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经营者经营理念落后、素质和能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与产业兴旺目标发生偏离,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脱贫县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其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以促进其内生可持续发展。当前,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脱贫县工作的重点,而推动乡村产业长足发展是工作重点中的重点。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首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但如何用好帮扶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较短时期内大力促进脱贫县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仍是脱贫县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本文要回答的科学问题是为什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许多扶贫产业仍然缺乏可持续性?在产业兴旺目标导向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励政府积极有为、企业大力作为,预防和矫正政企行为异化,构建和优化产业兴旺目标导向下的政企产业发展行为路径。本文基于乡村产业扶贫的视角,以脱贫县地方政府和企业产业发展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文献研究,回答了以上问题。首先,借鉴IAD分析框架以及外部变量、行动舞台、评估结果的分析范式,构建了乡村产业兴旺目标导向下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分析框架,即“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协调和目标耦合—行为异化和目标偏离—行为纠偏和产业兴旺”,阐述了影响企业产业发展行为的内外部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诠释了产业兴旺目标下政企产业发展行为互动、利益博弈及其演化。其次,对河南省乡村产业扶贫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根据实地调研资料和数据对脱贫县的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及其异化的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第三,阐述企业产业发展行为践行产业兴旺目标的行为过程,构建政府产业发展行为的企业获益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行企业获益的影响因素分析,测算企业从政府产业发展行为中获益程度,衡量不同企业获益度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提升效应及其差异;运用triple-hurdle模型构建企业产业发展行为感知、动机和践行模型,探析企业外部要素(要素禀赋、外部市场环境、政府产业发展行为)和内部要素(企业资源和能力)对企业产业发展行为的影响,重点对企业产业发展行为践行产业兴旺目标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构建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测量政企产业发展行为交互效应对产业兴旺目标的影响。第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政企产业发展行为与产业兴旺目标的耦合协调度;构建企业产业发展行为“感知—动机—践行—目标”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和优化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的发展路径;通过结构方程多群组分析,比较不同企业获益度和企业践行度情况下实现产业兴旺的路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协调、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企业从政府的产业发展行为中获益能提高该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该地区的就业率,促进当地生态保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二是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和监管激励、技术推广,及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生产工艺先进、向中高端市场发展显著影响企业产业发展感知;土地等基础设施、财政资金支持、技术推广显著影响企业产业发展动机;主营业务拓展、生产工艺先进、风险内控管理、管理模式创新、产业监管激励显著影响企业产业发展行为。三是企业获益度作为调节变量,正向作用于企业践行度及其对产业兴旺目标实现的影响。四是从发展路径来看,政府的产业发展行为、要素禀赋、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资源与能力对企业产业发展感知具有正向影响;企业产业发展感知对企业动机具有正向影响;企业产业发展动机对企业产业发展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企业产业发展行为对产业兴旺目标具有正向影响。五是在有无企业获益和企业践行度高低的路径系数差异分析中,前者仅企业产业发展行为到产业兴旺目标路径十分显著,后者的企业产业发展动机到企业产业发展行为,再到产业兴旺目标的路径分别是比较显著、十分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加大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提升企业产业发展感知、强化产业理性发展动机,加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建设、积极践行产业发展行为,以早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产业兴旺;政企产业发展行为;行为与目标耦合;路径分析;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产业发展及产业兴旺
1.2.2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
1.2.3 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行为
1.2.4 政企行为异化
1.2.5 政企关系
1.2.6 系统耦合
1.2.7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兴旺
2.1.2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
2.1.3 政府产业发展行为
2.1.4 产业发展过程中政企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个体行为理论
2.2.2 企业组织行为理论
2.2.3 政府职能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2.2.5 乡村振兴理论
第三章 理论框架构建与分析
3.1 IAD分析框架构建
3.2 政企践行产业兴旺目标过程角色定位
3.2.1 政府产业发展行为的角色定位
3.2.2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的角色定位
3.3 企业践行产业兴旺目标影响因素
3.3.1 外部资源与环境
3.3.2 企业本身情况
3.4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博弈
3.4.1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合作互动博弈
3.4.2 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产业发展行为
3.4.3 践行产业兴旺目标互动博弈及演化
3.5 小结
第四章 乡村产业扶贫实践与政企产业发展行为
4.1 河南省乡村产业扶贫实践
4.1.1 主要成效
4.1.2 主要做法
4.1.3 主要扶贫产业
4.1.4 产业扶贫模式
4.2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综合评价
4.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2 描述性分析
4.2.3 结果分析
4.3 政府产业发展行为综合评价
4.3.1 政府产业发展行为
4.3.2 综合评价
4.4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的异化
4.4.1 行为异化及原因
4.4.2 行为异化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实证分析
5.1 行为过程
5.2 企业获益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变量设置及描述统计
5.2.3 企业获益分析
5.3 企业践行产业兴旺目标的行为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结果分析
5.4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交互效应
5.4.1 模型构建及假设
5.4.2 变量设置及描述统计
5.4.3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交互效应
5.4.4 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践行产业兴旺目标发展路径
6.1 耦合协调度
6.1.1 耦合函数模型
6.1.2 协调函数模型
6.1.3 耦合模型评价体系
6.1.4 耦合协调分析
6.2 模型与研究假说
6.2.1 模型构建
6.2.2 研究假设
6.3 量表设定及描述性统计
6.4 实证分析
6.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6.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6.5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6.6 多群组分析
6.6.1 企业获益度影响分析
6.6.2 企业践行度影响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政企产业发展行为
7.1.2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影响因素
7.1.3 企业获益度与企业综合效益
7.1.4 企业获益度和践行度与产业兴旺目标
7.1.5 企业产业发展行为与产业兴旺目标
7.2 对策建议
7.2.1 提升企业产业发展感知
7.2.2 加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建设
7.2.3 加大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参考文献
[1]经济治理现代化与产业政策转型[J]. 吴昊,吕晓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05)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媒体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J]. 张海燕,刘峥颖.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1(04)
[3]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与财政政策优化[J]. 杨远根. 改革. 2021(08)
[4]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公司研发[J]. 潘凌云,董竹.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03)
[5]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 何仁伟,张海朋,李立娜. 中国沙漠. 2021(03)
[6]产业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规模还是利润率——来自“十一五”规划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 赵恢林,韩亚文,李明. 产经评论. 2021(02)
[7]产业协同聚集和地方政府行为及空间竞争效应[J]. 王正巍.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01)
[8]嵌入性干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基于甘肃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阐释[J]. 卢青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9]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方法[J]. 蔡海生,陈艺,张学玲. 生态学报. 2020(24)
[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问题研究[J]. 贺敏. 农业经济.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