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
浏览基于地域文化重塑的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路径 ——以荣成荫子村为例
摘要: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是在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精神基础,是乡村振兴之“魂”。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赋予乡土文化的新使命。与此同时,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乡村的传统文化也不断受到城市新潮文化的冲击,乡村价值观念出现偏离,呈现出衰落、消亡的趋势。一旦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乡土文化实施“救治”,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乡土文化很可能就此退出中国历史,这会是中国历史文化之殇,也是中华民族之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对乡土文化的保护、重塑、继承、创新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乡村规划手段,利用文化重塑去实现乡村振兴,这也是本文想要表达和探索研究的。本论文以乡村振兴中文化重塑的研究为出发点,以荣成市荫子村为案例,对其自然禀赋、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人口、土地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梳理,运用所学的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理论以及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做好结合,基于荫子本土文化的重塑,发挥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以及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影响机制,从而提出荫子村全面乡村振兴策略。论文重点将重塑后的文化元素体现在荫子村的整体景观和特色人文设计中,将荫子村打造成为“花果村落、溪畔人家、富庶之乡”。论文首先明确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乡土文化重塑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国际国内乡村建设中注重文化导向的案例及最新理论进行了研究、解析。其次,对乡土文化重塑面临的困境、文化重塑的原则和呈现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乡土文化的重塑本质上是本土文化的重构,它是一个保留、演变、创新、延续的动态过程。再次,对荫子村的区位交通、自然气候、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等现状,特别是特色民居、文化风俗等乡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心提炼,并对新时代的荫子文化要素进行了提升、重塑,为下一步荫子的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奠定了基础。论文最后以荫子村为案例,从乡土文化重塑的原则和规划策略入手,并以重塑后的荫子文化为切入点,围绕文化振兴与乡村其他四个振兴的相关影响关系,提出了荫子村乡村振兴规划策略。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荫子村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和特色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通过选取典型样板,进行创新性研究,总结一定的经验,为全省蕴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同类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文化重塑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法指导,使传统的本土文化在传承创新基础上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土文化;文化振兴;特色景观;荫子村;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乡村
1.3.2 文化
1.3.3 乡土文化
1.3.4 文化重塑
1.4 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主导案例及理论研究
1.4.1 国外实践案例
1.4.2 国内实践案例
1.4.3 乡土文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乡土文化重塑及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呈现
2.1 乡土文化重塑的困境
2.1.1 传统文化村落消亡
2.1.2 乡土文化精神缺失
2.1.3 乡间伦理价值消解
2.2 乡土文化重塑的原则
2.2.1 再现与保留的原则
2.2.2 重构与创新的原则
2.2.3 内生与外力的原则
2.3 乡土文化重塑的呈现策略
2.3.1 延续自然风貌、彰显建筑特色
2.3.2 传承乡村文脉、实现创新发展
2.3.3 萃取地域符号、增进文化认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荫子村地域文化特征的提炼与重塑
3.1 荫子村案例选取考量
3.2 荫子村现状调研与分析
3.2.1 区位交通分析
3.2.2 地貌气候分析
3.2.3 土地资源分析
3.2.4 人口资源分析
3.2.5 道路交通设施分析
3.2.6 公共服务设施分析
3.2.7 基础设施分析
3.3 荫子村文化资源挖掘与分析
3.3.1 特色文化资源
3.3.2 特色建筑形式
3.3.3 特色产业资源
3.4 荫子村文化重塑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文化重塑基础上的荫子乡村振兴路径
4.1 荫子村发展愿景
4.2 荫子村规划原则
4.3 以文化重塑引导荫子村全面振兴策略
4.3.1 深化农耕文化,促进三产融合,实现产业振兴
4.3.2 赓续宗族文化,凝聚发展共识,实现人才振兴
4.3.3 创新“文化+”模式,融合时代气息,实现文化振兴
4.3.4 重塑空间布局,筑牢生态底色,实现生态振兴
4.3.5 弘扬红色精神,夯实党建基础,实现组织振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1]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J]. 沈费伟. 人文杂志. 2020(04)
[2]“四位一体”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建构[J]. 李明,陈其胜,张军.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6)
[3]“主体-空间-时间-实践”: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则与方向[J]. 沙垚,王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建乡村文明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 刘志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5]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吕宾. 求实. 2019(02)
[6]乡村振兴中的辩证思维[J]. 严水泉. 前进. 2018(06)
[7]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的百年乡村振兴实践[J]. 周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03)
[8]乡土文化的特色之美[J]. 孙凤明. 人民论坛. 2017(36)
[9]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困境与重构[J]. 沈妉. 理论与改革. 2013(04)
[10]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J]. 钱理群.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