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控制系统论文提纲,媒介接入控制协议论文提纲

2022-11-08 20:18 640 浏览

网络化线性系统的控制与通信协同设计


摘要:在网络化控制系统中,多个控制器或传感器节点通过共享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由于网络的引入,各节点需要媒介接入控制协议调度以接入网络;另外,在通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数据丢包、传输延时等现象。上述通信系统的因素都会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不同的控制系统对网络通信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并且控制系统数据传输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控制部分和通信部分相互耦合,为了保证网络化控制系统整体的稳定,需要同时兼顾这两部分的性能。本文主要面向线性时不变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分别考虑时隙ALOHA协议和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对系统的影响,研究控制与通信的协同设计问题。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为如下三部分:1.研究了多个传感器共享通信信道情况下的网络化线性控制系统的协同设计问题,利用基于二进制指数退避策略的时隙ALOHA协议调度各传感器接入网络。首先,根据时隙ALOHA协议的特点,将采用状态反馈的控制系统用随机系统模型描述,从而得到依赖于网络吞吐率的系统均方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极点配置方法和梯度下降优化算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以降低控制系统对吞吐率的要求,同时对时隙ALOHA协议进行了设计,给出最大重传次数、时隙长度和初始竞争窗的计算方法,从而完成了基于时隙ALOHA协议的多传感器网络化线性控制系统的控制与通信的协同设计,保证了系统是均方稳定的。2.分别针对多个传感器或多个线性子系统共享一个通信信道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利用基于等间距退避策略的时隙ALOHA协议进行通信调度,依据切换系统的思想,设计了能保证状态反馈控制系统指数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和通信协议。对于多传感器网络化线性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引入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利用时隙ALOHA协议的特点将反馈系统描述为切换系统,然后利用平均驻留时间技术,得到反馈控制系统指数衰减率与通信系统吞吐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结合时隙ALOHA协议的退避策略,得到其最大重传次数应满足的条件,从而实现此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控制与通信的协同设计,保证了系统的指数稳定。对于多个独立线性子控制系统共享信道的情况,同样采用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利用切换系统的相关分析方法,获得依赖于吞吐率的各子系统在开环模式和闭环模式切换下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进而给出算法计算能降低系统对通信吞吐率要求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3.研究了基于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的耦合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协同设计问题。首先,提出一种新的事件触发通信条件以降低子系统间的通信次数;然后,针对连续时间系统模型,分析得到系统有限增益L2稳定的充分条件;针对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分析得到系统状态有界的充分条件;最后,分别采用集中式方法和分布式方法设计了控制器与事件触发通信协议,并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新的事件触发通信条件在降低通信系统业务量方面的优越性。进而以网联车队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新提出的分布式事件触发通信机制进行车队的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通过结合奇异值分解方法和队列稳定性理论,完成了控制与通信的协同设计,保证了每辆车的跟踪误差是有界的,整个车队是队列稳定的。 

关键词:网络化控制系统;媒介接入控制协议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丢包问题

        1.2.2 调度问题

        1.2.3 事件触发问题

        1.2.4 协同设计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2 基于时隙ALOHA协议和随机系统模型的协同设计

    2.1 时隙ALOHA协议

    2.2 系统模型

    2.3 基于通信吞吐率的控制器设计

        2.3.1 有重传机制的控制器设计

        2.3.2 无重传机制的控制器设计

    2.4 控制器和时隙ALOHA协议的协同设计

    2.5 仿真算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时隙ALOHA协议和切换系统模型的协同设计

    3.1 多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协同设计

        3.1.1 系统模型

        3.1.2 控制器和时隙ALOHA协议的协同设计

        3.1.3 仿真算例

    3.2 多子系统的吞吐率分析与控制器设计

        3.2.1 系统模型

        3.2.2 基于通信吞吐率的控制器设计

        3.2.3 仿真算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的耦合线性系统的协同设计

    4.1 系统模型

    4.2 集中式协同设计

        4.2.1 连续时间系统的控制器和事件触发通信条件的协同设计

        4.2.2 离散时间系统的控制器和事件触发通信条件的协同设计

        4.2.3 仿真算例

    4.3 分布式协同设计

        4.3.1 连续时间系统的控制器和事件触发通信条件的协同设计

        4.3.2 离散时间系统的控制器和事件触发通信条件的协同设计

        4.3.3 仿真算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事件触发通信的网联车队的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

    5.1 网联车队模型

    5.2 控制器和事件触发通信条件的协同设计

    5.3 仿真算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1]离散时间切换线性系统的优化镇定研究[D]. 程福亨.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一类切换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D]. 宋杨.南京理工大学 2006

[3]切换线性系统的分段聚合与优化设计[D]. 祝庚.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大稀疏鞍点线性系统的迭代解法[D]. 李铮.东北大学 2005

[5]基于连续—离散二维模型的周期系数线性系统鲁棒重复控制设计[D]. 周兰.中南大学 2011

[6]无线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与分布式一致性研究[D]. 黄俊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9

[7]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调度优化与应用[D]. 王湛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8]通信约束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事件触发控制与调度研究[D]. 张进.上海大学 2018

[9]具有干扰和不确定性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D]. 李猛.电子科技大学 2018

[10]在量化效应下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D]. 胡斌.华南理工大学 2018


相关内容
  • 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论文提纲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 1.1.2 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多址接入技术概述2.1 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2.1.1 多址接入的定义 2.1.2 多址接入的分类2.2 传统多址接入技术 2.2.1 频分多址
  • 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切换技术研究
    论文提纲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 1.1.2 异构网络的兴起与应用需求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异构网络与切换技术概述2.1 异构网络的基本概念 2.1.1 异构网络的定义 2.1.2 异构网络的特点与类型2.2 异构网络的典型架构 2.2.1 蜂窝网
  • 量子纠缠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提纲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1.1.1 量子力学的发展与量子信息科学 1.1.2 量子纠缠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量子纠缠的理论基础2.1 量子纠缠的基本概念 2.1.1 量子态与量子叠加原理 2.1.2 量子纠缠的定义与特性2.2 量子纠缠的产生与制备
  • 通信论文提纲: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论文提纲
    通信论文提纲: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论文提纲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 1.1.2 ZigBee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ZigBee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2.1 ZigBee技术原理 2.1.1 ZigBee协议栈结构 2.1.2 ZigBee网络拓扑
  • 通信论文提纲--基于OFDM的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论文提纲--基于OFDM的通信系统设计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无线通信发展的现状1.1.2 OFDM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OFDM技术基础2.1 OFDM的基本原理2.1.1 正交频分复用的概念2.1.2 OFDM的数学模型2.2 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2.2.1 IFFT/FFT在OFDM中的应用2.2.2 循环
相关推荐
  • 眼图论文提纲,串行通信论文提纲
    眼图测试在串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串行通信技术是目前数据通信采用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传输过程中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串行信号可能会出现码间干扰,信号畸变等问题。日益增长的传输速率使噪声和抖动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更加突出,如何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愈加重要。眼图作为一种直观、快速地分析串行信号质量的方法,可以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优劣。通过眼图测试方法分析串行
  •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论文提纲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通用平台设计与研究摘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运行效率高、输出特性好、可拓展性强等优点,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现有MMC工程样机存在通用性不足的缺点,研制了一台以T型全桥子模块为基本拓扑的25电平MMC实验平台,并针对实际工程中子模块等效测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MMC子模块运行工况等效试验方案
  • 双二进制信号论文提纲
    基于双二进制信号的高速串行通信接收电路设计摘要:随着大数据及5G通信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不断增加。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及电路结构可大幅提高SerDes收发机的信号处理速率,而高速串行通信链路之间的有限带宽信道成为制约数据传输速率的瓶颈。因此,多电平信号技术相对于NRZ信号对带宽需求较小的优势被展现出来。其中,双二进制信号(duo-binary,DB)
  • 高速串行通信论文提纲
    高速串行通信链路扩频时钟发生器关键技术研究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高速串行通信(SerDes)以其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扩频时钟发生器是链路中重要的模块,其抖动对系统的误码率至关重要,尤其是使用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扩频技术带来的额外抖动。以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低功耗、低抖动实现扩频时钟是高速SerDes中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
  • 加密算法论文提纲
    基于AES算法的加密UART IP核设计与实现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信息加密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在保障数据通信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信息加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软件和硬件两种,而软件实现方式在执行效率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因此开展串行通信接口的硬件加密研究对保障信息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
热门内容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升级机遇、挑战和路径选择    2从数字经济看自由主义的局限性   3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4卖空机制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5数字巨头跨界扩张的竞争法挑战与应对    6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研究   7数字时代推进共
  • 平台效应论文
    关键词: 平台效应;主播效应;感知有用性;摘要: 由于新冠疫情发生,促使电商直播购物方式迅速发展。为助力电商直播的发展,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出发,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CAC)模型,并以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满意
  • 消费者需求论文,市场状况论文
    关键词: 紧平衡;消费者需求;市场状况;供应定位;精准营销;工业和商业摘要: 在“互联网+”和烟草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迫使中国烟草行业直面严厉的挑战。粗犷的商业投放模式和营销方式,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市场环境,导致消费者难以挑选到心仪的产品,而企业也无法把适当的产品投向对应的市场,更无从市场导向控制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921006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