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浏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以烽火通信为例
摘要: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这一制度将员工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相结合,使激励对象工作的动力大幅提升,这极大地缓解了两权分离所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并不只是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是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做出长期并理性的经营决策,增加了管理层的主人翁精神,使其愿意在长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将管理人员利益和企业发展关联起来,有利于管理人员做出更为长远的决策,促使企业绩效与股票价格同时上涨,最终使得公司股东、管理者、员工三方共同致力于企业业绩的长久提升和企业价值的持续提高。如今,面对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以及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通信设备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行业内公司需要不断更新产品,对于产品的研发能力一旦落后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紧缩甚至被整个行业所淘汰。研发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该行业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吸引并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增强公司内部管理、加大研发力度从而保证新产品开发与销售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经营日标。然而,仅仅依靠传统的薪酬体系,并不能充分调动管理层与核心技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适当的结合股权激励制度,才能更好地吸引及激励关键人才,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保障产品拥有不竭的竞争力,能够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使得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本文以通信设备行业的代表企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从行业及烽火通信股权激励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出发,利用平衡计分卡从学习与成长、财务维度、内部业务流程、顾客维度评价该公司三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同时将其与资产、收入规模相近且主营业务相同,但一直没有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中天科技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现烽火通信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成因,最后为烽火通信及通信设备行业整体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本文选取烽火通信这一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及实施效果的分析与探讨,能够丰富国内与股权激励制定相关的理论内容,为未来制定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权激励;平衡计分卡;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股权激励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研究
1.2.3 关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径和创新点
1.4.1 研究路径
1.4.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平衡计分卡理论
2.2.2 代理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3 通信设备行业及烽火通信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1 通信设备行业及其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1.1 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基本情况
3.1.2 通信设备行业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2 烽火通信基本情况
3.2.1 公司简介
3.2.2 股权结构
3.2.3 经营现状
3.3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3.3.1 2009年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3.3.2 2014年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3.3.3 2018年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3.3.4 2021年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3.3.5 四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对比分析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4.1 学习与成长维度
4.1.1 员工业绩完成情况
4.1.2 员工构成情况
4.1.3 员工培训与人才优化
4.2 财务维度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发展能力分析
4.2.3 偿债能力分析
4.2.4 营运能力分析
4.3 内部业务流程
4.3.1 创新流程
4.3.2 管理费用率
4.3.3 销售费用率
4.4 顾客维度
4.4.1 市场份额分析
4.4.2 客户增长能力分析
4.5 问题小结
4.5.1 人均创收创利水平较低
4.5.2 财务维度绩效表现欠佳
4.5.3 创新与销售流程有待改进
4.5.4 产品竞争力仍需提高
5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不足的成因及优化建议
5.1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不足的成因
5.1.1 激励范围的设置不全面
5.1.2 业绩考核指标单一
5.1.3 解锁条件缺乏激励性
5.1.4 解锁的周期软约束
5.2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的优化建议
5.2.1 合理确定股权激励的授予范围
5.2.2 科学设计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5.2.3 设置具有激励性的解锁条件
5.2.4 探索兼顾多方利益的激励期限和模式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优化业绩考核体系,科学设定行权安排
6.2.2 公平合理分配股权,保证股权激励力度
6.2.3 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探索适配的激励模式
6.2.4 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1]国企“市场高管”、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J]. 杨志强,胡小璐. 财会月刊. 2018(22)
[2]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分析[J]. 焦婕.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3]股票期权激励要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 杨春丽,赵莹. 财经问题研究. 2016(04)
[4]股权激励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效果研究[J]. 赵国宇.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2)
[5]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J]. 林丽萍,蔡永林,廖妍. 财会通讯. 2015(03)
[6]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特征分析[J]. 汪程,吴君民. 会计之友. 2013(17)
[7]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卢馨,龚启明,郑阳飞.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04)
[8]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效果研究[J]. 黄倩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5)
[9]中兴通讯股权激励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评价[J]. 赵团结,李培辉,李少武. 财会通讯. 2011(26)
[10]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特征研究[J]. 周绍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