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庄学位论文,乡村景观学位论文

2022-11-13 15:09 538 浏览

摘要:本文提出“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以乌镇横港村为空间载体。 以共享经济为理论支撑,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人群需求为市场支撑,联合政府、企 业、农户等多方面力量,培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使横港村基地范围内低效利 用的优质农田激活,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活化乡村景观资源,实现乡村造血功能, 同时使城市居民物质精神得到满足。通过梳理市场需求与理论文献,总结岀“共享 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共享理论模型,应用于设计实践中从而实现乡村景观再生。

一是设计市场需求报告。首先从政策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来探究当下乡 村发展的模式与方法;其次,对研究目的与意义进行阐述,结合典型乡村景观改造 案例,提取三种改造模式;最后从村落历史形态演变、村域基地范围、村落基础概 况、景观风貌分析、文化产业分析五个方面,对横港村进行全面系统的市场调研分 析,得出“共享农庄”在横港村发展的优劣势,在保持村庄本土性的基础上,创建 共享农庄+互联网乡村发展新模式。

二是理论研究报告。对相关概念界定进行梳理,将本研究横港村的乡村景观界 定为以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乡土建筑生活景观和乡村文化生活景观为辅。 通过对“共享农庄”模式概念界定,将乡村各类资源与需求进行整合,搭建人、产 品、环境的平台,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研究得出本文“共 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共享理论模型,从人群、体验式景观、乡村景观、共享 农庄、达到共享五个方面组成文章的整体架构。

三是设计过程报告。设计基地选自乌镇横港村,从当下背景的解读、乡村发展 案例、理论研究及体验式景观调研方法对场地性质梳理,衍生出“稼”的N次方设 计概念,分别从生态层面的互联网“ + ”、生产层面的农田庄“稼”、生活层面的传 统农“家”、文化层面共享“ + ”为概念切入点进行城乡对话。并通过需求整合、资 源共享、搭建平台、功能激活、多样融合五大设计策略进行对本研究的设计。

四是设计研究总结。本课题研究“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及景观 营造,其创新点在于提出共享理论模型,用多种土地利用模式激活乡村产业,形成 了 “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改造的新思路。

关键词:共享农庄;乡村景观;农业生产;景观改造;乌镇横港村

目录

第一部分:“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作品 

3.1.“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作品

1.1设计版面1

共享农庄学位论文,乡村景观学位论文

1.2设计思维导图7




共享农庄学位论文,乡村景观学位论文

2.3平面布局8

1.4总鸟瞰图9

1.5 “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效果图10

共享农庄学位论文,乡村景观学位论文

1.5. 2生产空间农田庄"稼”的多种利用方式12

1.5.3生活空间一一传统农“家”的多样生活展示18

1.5.4文化空间一一共享“+”闲置空间营造24

3.2.“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过程图片………27

2.1体验式景观场地梳理过程27

2.1.1复合体验式景观地图记录27

1.2调研地图记录28

2.1.3调研测绘图记录28

3.1.4调研釆访地图29

2.2设计构思过程29

1.2.1平面构思设计过程记录29

2.2. 2设计概念过程记录30

2. 3生态空间设计过程记录31

①2.4生产空间设计过程记录31

2.2. 5生活空间设计过程记录32

2. 6文化空间设计过程记录33

第二部分:“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报吿

1 “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市场需求报告.34

1.1研究背景34

㉥䑯捯砮汭䭐؅1.1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34

(2)1. 2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的时代背景36

1. 3横港村乡村景观建设的专业背景38

2.1.4 小结39

1.2研究目的和意义40

1.2.1研究目的40

1.2.2研究意义40

L3研究框架41

1.4相关案例分析42

♦4.1体验式精品农庄乌村模式42

(1)4. 2乡土式创意农业一一龙溪模式44

1.4.3可食式农业旅游——袁家村模式46

1.5基地分析48

1.5.1村落历史形态演变48

1.5.2村域基础概况49

1.5.3村落基地现状50

1.5.4景观风貌分析52

1.5.5文化产业分析53

1.5.6小结55

(2)“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理论研究报吿

56

2.1相关概念56

1. 1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横港村乡村景观56

3.1. 2本研究对乡村景观的界定57

1.3休闲农业58

(3)1.4本研究对“共享农庄”模式的界定59

㉥䑯捯砮汭䭐؅1. 5相关概念检索60

2国内外研究综述62

2.2. 1国外研究现状62

2. 2国内研究现状65

3相关理论研究65

2. 3. 1共享经济理论65

2.3.2体验式景观理论66

2. 3. 3景观互动理论68

1.3. 4有机更新理论68

2.4 “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共享理论模型68

2.“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过程报告…….70

3.1设计前期分析70

1. 1 区位分析70

1.2体验式景观梳理73

3.1. 3问题归纳81

[II]1.4空间演变83

㉥䑯捯砮汭䭐؅1. 5设计概念衍生一一“稼”的N次方85

(4)2设计策略87

41需求整合87

2.2资源共享89

4.2. 3搭建平台92

♦2. 4功能激活93

(3)2. 5多样融合93

■3方案设计94

3.3. 1总平面图94

②3. 2总鸟瞰图97

3. 3生态空间——搭建互联网“ + ”技术平台97

3.3.4生产空间一一农田庄“稼”的多种利用方式101

3.3.5生活空间一一传统农“家”的多样生活展示110

2.3. 6文化空间一一共享“ + ”闲置空间营造116

3.4本章小结120

4.4. 1创新点120

4.1设计理念体现程度120

5.2作品满足需求目标程度121

4.2. 1 "共享农庄”模式与设计结合需求程度121

3.2. 2设计理念与横港村需求结合程度121

4.3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121

3. 1生活和文化板块设计策略尚待深化121

③3. 2跨学科理论知识仍需加强121

4.4后续改进的设想121

5.参考文献122

④1专(译)著122

2学术期刊122

5.3学位论文124

6.附录125

6.1半结构化访谈框架125

2论文发表125第二部分:“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报吿

1 “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乌镇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市场需求报告

1.1研究背景

1.1.1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

(4)国家政策背景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为此,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中央都关注农村的改 革发展与建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共下发了 19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 文件。其中,2004年至2017年期间中央连续发布了关于“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 件,从促进村民增收到农业生产发展,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从建设新农 村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唐珂.美丽乡村国际经验及其启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前言.] [骆高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13-02-0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奋斗目标与“家庭农场”的概念。3政府 开始支持乡村低效利用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化种植发展。2014年农业部发布了建 设“美丽乡村十大模式”,每种模式都代表乡村在结合自身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 产特色、历史文化等条件下的发展方式与规律,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2015重 点提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更加关注乡村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现代农业发 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村民生活住居、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 次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同时鼓励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共享经济 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乡村产业创新及发展,\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 战略,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性问题。2017年8月29日,中央正式启动了以 “共享农庄”为主题的创新项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近些年来国家政策提倡和引导乡村各类优势资源的整合,这无疑凸显了美丽乡 村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共享经济在国家层面的重视,为“共享农庄”模式 的乡村景观改造提供政策扶持。

(5)浙江省政策背景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浙江省的乡村建设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政 策提出促进了乡村景观的发展。从2003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 对乡村的三生进行环境改善。2008年,提出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2015年浙江 省启动'五个一'行动计划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浙江省乡村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 在乡村景观上,新时代对乡村的村域、村落、规模、比例、变化的需求都发生改变, 这些都涉及到对乡村景观的整体把握与系统的认知。

(6)桐乡乌镇区域政策背景

本课题基地所在地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依托于乌镇的发展辐射区域,具有极 佳的地理位置。2013年,桐乡市乌镇提出“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将旅游业 打造为乌镇标志性产业。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下,对全市旅游迈向国际化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以乌镇为核心辐射四周的发展模式。

横港村位于乌镇的东南部,位于乌镇、上海、 嘉兴、乍浦、苏州交汇点与发散装交通网络中心, 距乌镇5公里,距桐乡15公里,同时也在乌镇的一 小时路程辐射圈内(见图1. 1.1-2),为横港村的 共享农庄发展模式从生态、经济、社会上提供辐射 带动作用.

政策与制度的支撑是乡村建设顺利展开的保 证,课题所研究的共享农庄模式下的横港村景观改造紧紧围绕国家与浙江省桐乡市 发展政策,依托于乌镇片区带动发展效应。探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深入挖掘横港村生态、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多元文化价值,将横港村宝 贵资源进行精心营造,注重村庄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 进城乡统筹,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1.2横港村乡村景观改造的时代背景

(1)休闲农旅为“共享农庄”模式在横港村的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休闲体验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当前,乡村 旅游已经成为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是城市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选择。旅 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许多乡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多方面的需求促使休闲农业应运 而生。乡村依托绿水青山等乡土资源,以休闲农业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把农事生产、农田观光、农艺展示、田园生活、自然疗养、有机食品等融为一体, 不但赋予农业活力与创新,更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得到共赢。(见图1丄2-1)。

图1.1.2-1传统农业到休闲农业的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本课题所在地横港村受工业化影响较少,仍然保持相对自然地村落风貌,有独 特的乡土风情与民俗氛围,以及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环境。如村域内的村庄作坊、原 始的河流形态、丰富的植被景观,真诚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等,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原”“真"“朴”“土'‘的环境,具有让人们返璞归真、回归乡野、体验农 田生活的心灵感受。“文化商贸休闲,古镇庄园度假"是横港村未来发展的理念。

(2)食品安全与粮食问题为“共享农庄”模式在横港村发展提供策略

考量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诸如农产品污染严重问题、食品流通环节秩序 不规范、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层出不穷。6发展“共享农庄”模式可以加强有机食品的 安全,营造富有人文关怀的乡村农业开发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农产品的“私人 定制”以客户先预定、农户后生产的模式使得双方达到共赢,使得有机农产品不再 出现滞销。横港村基地范围内有大面积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桑树和杭白菊等作 物。大范围的农田和多种作物的混合种植,非常适合设立田园耕作、品味农田、共 享厨房和乡食坊等以农业食品为主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3)互联网现代科技为“共享农庄”模式在横港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互联网尤其物联网的进步,共享模式成为新时期创新开拓者的选择,从创 意加工、到物流运输、餐饮住居、交通出行等,这种模式己经渗透在各个领域。在 现代高新技术支撑下,将共享+乡村+农庄结合一起,以激活乡村优质土地资源为起 点,通过整合设计,发展有机水稻种植、乡村特色休闲旅游、乡村线上售卖等服务。 利用“共享农庄”模式改变乡村,既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也能 满足了城市家庭拥抱田园的美好生活方式。

乌镇区位优势带动横港村互联网+美丽乡村建设,自1985年乌镇与外界产生联基于休闲农旅、食品安全以及互联网现代科技的时代背景,城乡互动交流愈加 频繁,应当合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与互联网思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健 康有机农产品品牌化,使得生产者的农产品与生态文化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提高农 户经济收入,消费者可以从乡野清幽的环境中得到休闲体验与有机食品上的满足, 因此,“共享农庄”模式下的乡村景观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农旅的重要方向。

1.1- 3横港村乡村景观建设的专业背景

(1)横港村乡村景观的多元文化价值与意义

传统认知中,乡村总是与低价值、落后偏僻联系在一起,导致人们对乡村存在 一种偏见,缺乏对乡村多元价值的认知。作为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乡村景观来说, 乡村景观的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是为了突出其自身所承载的多元价值。8本研究中的横 港村景观多元价值大致包括了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 详细阐述。

首先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包括横港村的自然河道形态,村域植被层次、乡间 家禽、传统农作物等。对比城市的建筑密集程度与热岛效应,横港村可以提供的更 多是新鲜空气、水源、绿色食品,这些都起到了生态平衡的作用:横港村乡村景观 还具有社会价值,包括教育价值与疗养价值,田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从课本到实践中,当代繁杂的课业与压力以及使得儿童没有更多的世界去发展自己兴趣,提高自己的情操。在田间,儿童可以亲近自然,开发 想象力与创造力:9疗养价值是利用乡村安静舒适的自然环境使得老年人、青年人在 繁杂的城市脱离开来,在乡村调养生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的作用;横港村 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在于运用互联网+乡村+农业,可以建设现代化优质乡村,统筹 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横港村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村落的传统文化及其民俗习 惯的传承之中通过充分挖掘并利用乡村优势资源,使得“城” “乡”不单单是一种空间上的界 定,转变城乡角色的认知。文章将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四个层面深入挖掘乡 村潜力,将乡村作为宝贵的资源精心营造,建设具有魅力的现代化乡村。

(2)设计学科语境下的乡村景观建设重要性

在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与其息息相关的乡村景观也成为了各个学 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涉及学科包括社会学、农学、经济学、城 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及设计学等。而设计学科可以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设计规 划更优质的乡村景观,回归乡村景观的本质,以科学的技术手法开展设计,实现乡 村景观良性健康发展。

1.1.4小结

在国家政策层面,有效的政策制度管理模式十分重要;时代背景层面,在休闲 农旅与食品安全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改造开发需利用各类乡村优势资源,并加强 对农副产品健康安全的关注,利用互联网、VR技术理念运用到农业上,激活乡村传 统农业;在专业背景层面,提高乡村景观价值与意义的认知,在设计学本学科角度,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重点是使人们在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更多获得感。本文将重点分析在共享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景观 如何实现协调发展。通过研究,将“共享农庄”模式作为一条主线,分析共享农庄 模式下乡村景观建设,以乡村农业生产转型为主,探索乡村建设共享发展路径,实 现横港村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1. 2. 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具有理论探索性和实践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

(1)“共享农庄”模式的理论构建研究

“共享农庄”模式不仅迎合了时代主流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为乡村农旅经营模 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解决农耕文化传承和乡村 产业单一等问题,同时拓宽了乡村发展的内涵和可能性。构建新时代下乡村景观共 享理论模型,为“共享农庄”模式增添理论基础。

(2)乡村景观资源点最大化激活

从乡村景观资源上,本课题研究可以将乡村闲置资源合理利用与激活,具体说 就是实现农庄闲置资源的转化,将特色美食、闲置房屋、闲置交通工具、闲置农田、 特色物产、特色休闲娱乐方式和民俗活动等所有乡村闲置的资源通过整合落在乡村 景观空间载体上,改善乡村环境风貌与基础设施建设。

(3)市场需求点最大化配对

从休闲农业市场主导上,将消费者需求与乡村资源最大化配对,满足政府、村 民、创客、游客四大人群的需求。满足政府整合资源,推动经济的诉求;满足市民 享受美景,体验文化的诉求;满足创客返乡环境氛围;满足消费者“休闲度假旅游”、 “有机农作物食用”与“归田园居的精神愿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将人群需求点 与乡村景观资源载体最大化配对。

1. 4相关案例分析

1.4. 1体验式精品农庄——乌村模式

乌村地处乌镇西栅景区北侧,依靠着京杭大

运河沿线发展,总面积达450亩(见图1.4. 1-1) 四大板块分别为农业种植加工生产区、农事参与 互动区、乌村文化感知区、水乡船只体验区构成 村庄内设计与游客起居、娱乐、休闲等息息相关 的服务设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使之成为乌镇 古村落休闲度假景区。

(1)定位“体验式的精品农庄"

乌村的定位是建设体验式为主的精品农庄,在对传统乡村肌理的保护下进行开 发,引入国外“度假农庄”的概念,营建出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生活氛围展示,打造 都市人休闲旅游的“世外桃源”。在保留乡村肌理、文脉特色、乡村小道的基础上重 新梳理农户的庭院菜园、池塘、田壇小路,设计手法较为自然传统。农庄开展新鲜健康的“1小时蔬菜”,严格按照“当餐到达,当餐使用"的原则, 形成“从采摘到上菜1小时”的特色,有机健康(见图1.4. 1-2).食品主要以乌村 特色给城市居民浓重的乡村民俗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对现有古镇景区娱乐体验 的补充。景区之间的相互联动效应,带动了乌镇区域经济发展。

(3)动静搭配的板块化布局

在整体规划上,乌村对当地民居进行保护开发,保留原始住宅形态,融合民宿 等业态,形成以“静”为主的功能板块;住宅板块周边以辅助配套设施为主,主要 满足休闲娱乐的功能,形成以“动”为主的旅游板块。通过岸上道路与水系道路的 相互联系,住宿和配套两大板块各自细分为不同的组团。住宿板块依据原有建筑外 立面、周边环境、文化符号等细节,分为竹屋、传统渔家、世外桃园、酒窖等,以 独立式乡村院落为基本单元构造。周边配套区域主要包括活动中心、美食中心、乌 墩、青墩、釆摘体验区等功本文从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的四个层面对横港村的景观构成进行改造设计, 使其在自然村落风貌的基础上与现代化乡村接轨,利用基地范围内的大面积农田、 闲置房屋以及村庄特色产业,满足城乡人们的需求,灌输以共享农庄的模式,运用 现代互联网科技力量,达到资源需求整合互补,完成横港村从传统乡村景观到现代 乡村景观的转型。

2.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在国外的实践已经长达100多年的历史,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界定为 一种现象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居民感知、经营主体以及休闲农业的影响3 个方面。国内的休闲农业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将休闲农业作为 一种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对休闲农业的模式、整体布局、需求整合等方 面进行研究。

(1)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界定

西方理论界对休闲农业的术语是“Agri tour ism”、“Farm Tourism”等。1865 年,意大利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首次提倡城市居民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从 事农业活动。之后,农村旅游成为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发展迅速的旅游产品之一,到 19世纪末农业旅游达到了顶峰时期,并称之为“绿色假期”。欧美国家的休闲农业 最先是以农场为主的经营形式开展起来的。主要特色是在于农场主积极主动的给外 来游客提供住宿、休闲、独家、餐饮、游玩等服务。郑建雄(2004)认为发达国家 的休闲农业主要以观光农业为主,主要为民俗住居与度假农庄。'6综合而言,国外对 休闲农业的理解主要偏向“农场”“观光农场”“农场主”的定义,主要因为家庭农 场是国外休闲农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2)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界定

“休闲农业” 一词是在1989年台湾“行政院”农委会首次提出,并在《休闲 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把休闲农业定义为:使用自然生态乡村资源,结合农业生产 种养殖活动、乡村生活展示,提供给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一种乡村农业土地经营模 式。” 1992年底台湾“农委会”重新进行了定义,使“休闲农业” 一词正式成为学 术用语。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1993年第一次提出了 “观光农业”的概念。[W赵国如,周朝晖,姜晓萍.休农庄发展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学报.2006现如今,大多数学者釆用“休闲农业”这一专业术语,但是对于休闲农业的定义还 未清晰界定。大陆学者在不同学科角度对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大概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休闲农业界定为新型农业,范子文(1997)将休闲农业定义为是利用农田 景观,农家朴素生活以村庄的自然风貌,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 活动。另外一类把休闲农业界定为一种乡村旅游活动模式。王仰麟(1999)认为休 闲农业是满足城市居民的观光、休闲、放松、娱乐等各种功能的旅游业。

综合上述,休闲农业是指通过对乡村农业景观、乡村生态、村落文化、村落习 俗、乡村特色产业等进行综合利用开发,除了特色农产品外,向人们提供观光、休 闲、娱乐、疗养、教育、体验、购买等休闲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2.1.4本研究对“共享农庄”模式的界定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农业也面临了 “共享”的 冲击,共享农庄应运而生。

中国人民大学叶剑平教授提出,共享农庄模式主要体现“安”“居”“乐”“业”。 “安”,指的是安全,安心。即保护农庄主的资产安全利益,同时为城市消费者提 供有效的设计服务和法律保障。“居”,是指由城市居民或社会资本出资,提升农 村人居环境,合作共建租赁农庄。“乐”,是指有效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城市人 的田园梦和创业梦。“业”,是指创造农村投资经营新行业,让农民不离开家乡就 可以获取高额回报,引进城市资本,促进各方共赢模式。

本研究中的“共享农庄”模式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共享 经济为理论指导,达到城乡互动会话。将乡村闲置土地、有机食品、良好生活环境、 特色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的农事体验、有机食品食用、生态居住、文化体验等需求 相对接。把横港村低效优质土地进行有效激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农田、筑建 民宅,在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产业业态、景观风貌的建 设。挖掘横港村多元价值,使得消费者在田园中得到精神与物质上的满足(见表 2. 1.4)o总结: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关键词、概念的搜索,对比分析,发现乡村景 观与共享农庄在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呈上身趋势。同时在学术论文上积累了大量的科 研基础,但在学科分布图上来看,共享农庄主要集中在农业、旅游类学科,在艺术 设计学科背景下分布较少。本文主要从共享农庄模式下研究乡村景观这一空间载体 的多元价值与转型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结合以上所述,本课题有一定的 社会价值与学科意义。

2.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的乡村建设比我国较先开展,因此在我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如德、英、荷、日等国家的乡村休闲农业建设对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德国乡村景观改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从最开始的土地整改到景观 的改造及乡村整体改造三大改革阶段,通过对乡村土地改造和建设休闲旅游观光项 目,整合了较为系统的乡村景观建设理论。如联邦土地管理局开展的“农业一结构 更新'’村落项目,以经济领域为主导,主要对农业生产发展问题,进行民宅更新、 交通修建、历史建筑保护。如今的德国则更加关注生态节能、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英国乡村发展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保护,早在18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 人就认为乡村田野风格比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更加重要,他们一直致力于乡村环境整 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质量,增加民众对田园风光的喜爱程度。到21世纪,英国城 乡规划局提出“空间规划”概念,对乡村进行多层次的协调统筹,从而实现乡村多 功能性的同步提高。荷兰注重乡村土地整合与景观改造有效结合,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目的促使 农业经济收入的提高,并确保土地生态的有机更新和农产品的品质开发。

日本学者Mssao Tsaji博士认为,改造最有效的途径是严格限制和优化土地资 源,其实质是将公有土地资源合理转化成私有土地。日本一村一品运动有效激发了 村民对新村建设的热情,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新村建设活动,促使乡村特色旅 游产业快速向前推动。

通过梳理发现国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村落保护性更新、农业结构更新与土地 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乡村“共享农庄”模式的景观改造应以地域保护为依托,注重 当地居民与土地的承载力,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乡土景观和乡土建筑进行改造更新, 利用低效、闲置资源及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打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环境。

(2)国外案例研究

①西欧乡村建设一一保护“乡土风貌”的价值

德国休闲农庄: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主要形式 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庄,让城市和乡村共享“农耕文化,通过将靠近城市郊外的土 地小块租赁给市民,让市民自主种植自己喜爱的蔬菜和家庭农艺,使市民在劳作过 程中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到了 1983年,德国政府修订《市民农庄法》,使 得市民有了接触农庄活动的政策,这样的市民农庄活动的推行,从宏观上促进了都 市农业的保护与发展,改善了社区生态环境,同时起到了社区活化的作用,有效促 进邻里间沟通交流,改善邻里关系。从微观上使市民体验了大自然,与蔬菜、花、 水、昆虫亲密接触,还可以享用自己种植的健康卫生的自然农产品。

②东亚乡村建设——东方特色的“乡村改造”

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乡村景观规划做了大量实践案例,特别是国家颁布的一些 政策方针较好的推动乡村景观规划的良性发展。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造町运动”、 “美丽日本乡村竞赛”等运动。通过乡村美化环境,对乡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 开发城镇特色农产品,培育优势产业基地,并逐步建立品牌效应。日本九州的大分 县,地势复杂,林地占约70%以上,几乎没有草原,因此大分县有很多农副产品, 如朝地町、九重町等为代表的养牛基地和大田村等为代表的香菇农业基地等。同时日本注重传统文化复兴,1981年发布的《三岛町振兴计划》,推广"生活工艺运动”, 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建造多种民间手工艺展示馆,为文化创作提供场地。 韩国推出“新农村建设运动”,合理布局乡村空间环境,整治乡村景观样貌,保护与 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③北美乡村建设一一传统向现代转型

哈奔歧尔德农场一一农场资源的循环利用。家庭农场共5 口人,经营着400公 顷的农田,主要种植玉米和苜蓿。另外还有800头牛。从农场主修建农场开始就考 虑了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剩余的玉米用来喂牛,牛的粪便通过沼气池收集用于 发电,沼液回田灌溉施肥。电力除了自己使用还可以卖给公司,这样的生态循环模 式有效解决农田施肥问题并且环保高效。

美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总结,前后共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对乡村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在兼顾乡村美化的基础上营造生态环境平衡的乡村社 区。第二阶段由世界风景园林之父阿姆斯特德提出,乡村需要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文 化气氛的人文环境,为乡村的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熏陶。所以对乡村景观规划提升 的过程中,需考虑人文景观的塑造和构建。第三阶段是福曼在生态空间平衡理论基 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景观规划的模式,在乡村建设中,将生态景观要素和历史人文要 素统筹融合。

对国外三个相关案例的梳理(见图2.2.1),总结为西欧主要以“保护乡村风貌” 价值进行乡村景观改造;东亚主要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打造农产品的 品牌推广;北美乡村主要注重农田生态循环的相关问题。因此在横港村乡村景观建 设需要从保护乡土村落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将横港特色果蔬产业赋予新的经营模 式,让共享模式渗入农田景观中。

2. 2.2国内研究现状

1899年,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于村落的农业文明。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林耀华、 梁漱溟、费孝通等,主要以实地走访与田野调研展开相关研究。期间在宗族文化、 村落建设、村落生活等领域方向,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至2000年 这一时期,传统村落研究开始向研究其保护价值领域发展。规划学者阮仪三率先开 创村落保护研究的先河。同时,建筑领域的专家开始关注于村落景观、乡土建筑等 方面,探讨其更新保护的理论方法。20世纪末,地理学方面的学者也开始进入传统 村落的调查研究,分别从村落空间意向、空间形态、村落旅游价值等方面入手。

曹清瑛在《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中提出农耕文化活态展示的乡村 景观,是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产物,缺一不可。重点 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特色,表现在农业景观意象中,并获得当地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孙炜玮在《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造的整体方法研究》中提出乡村景观规 划应着重考虑乡村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居住生活三方面的内在关系。

王浩等人在《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一书中提到,村落传统农业景观作为人 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村落传统农业景观所具有乡土性、地 方性的特征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其基本特征在于:直观形象性、乡土民俗 性。

李伟娟、沈秦、骆敏认为,进行村落景观改造要将村落空间进行合理优化布置;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彰显具有乡村独特韵味的田园风光。合理整合乡村资源,挖掘 村落深厚底蕴的人文历史,从而促使历史乡村文脉得有效传承与发展。

通过梳理国内研究现状领域中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农业景观策略性改造,发 现乡村空间意向、空间形态以及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保护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把握乡村景观的价值及 内涵,注重地域特征,突出乡村元素。乡村景观应以地域、形态、功能的共生实现 景观空间品质提升。因此乡村“共享农庄”模式的开发需要从生态、生产、生活、 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建设策略与方法。

2. 3相关理论研究

2. 3.1共享经济理论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首先从欧美国家开始流行。共享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搭建的共享平台上,通过互联 网信息网络的支撑,实现拥有者与需求者相互整合,高效互通;旨在解决闲置资源 的利用价值,以二次利用和重复交易的表现形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搭 建共享平台,人们可依据自己的需求预定不同功能的服务,如订购食物、自行车、 房屋等,也可将自己所拥有的闲置物品通过共享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2. 3. 2体验式景观理论

(1)体验式景观研究方法概念

体验式景观是一个将空间维度与体验维度联合起来的成为统一整体的关于户外 环境的概念,是强调社会实用性比外观更加重要的户外空间分析设计方法。环境心 理学家斯蒂芬和雷切尔•卡普兰在罗伯特•瑞安推荐著作《以人为本》(1998年) 提岀,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与价值,但是还不能将研究资料简単转 化为可取材料。卡普兰夫妇采用《建筑模式语言》中的结构作为框架,同时采用了 自己的模式,将复杂的浓缩精简为一系列制图原理,刺激了体验式景观的发展。体 验式景观将体验的多样化浓缩为CDTA模型即中心、方向、过渡、区域四个主题, 将体验可视化处理(见图2.3.2-1)。

图2.3.2-1体验式景观中心、过渡、方向、区域(CDTA)综合关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CDTA符号和主题一览表

某些环境属性能够引起我们称之为中心的重要定位感觉,中心感往往有鲜明的 包围感,中心类型包括社会意象力、社会交往、复检作用。方向是产生彼处感,在 主观上具有延续性。过渡使我们体会到邻近场所之间的差异,在邻近场所各自明显 不同的特点形成碰撞的点上能够产生最基本的过渡感。过渡的类型包括阈限、廊道、 片段、瞬间。区域则是在主观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的地带(见图23.2-

.............................

对国外三个相关案例的梳理(见图2.2.1),总结为西欧主要以“保护乡村风貌” 价值进行乡村景观改造;东亚主要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打造农产品的 品牌推广;北美乡村主要注重农田生态循环的相关问题。因此在横港村乡村景观建 设需要从保护乡土村落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将横港特色果蔬产业赋予新的经营模 式,让共享模式渗入农田景观中。

2. 2.2国内研究现状

1899年,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于村落的农业文明。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林耀华、 梁漱溟、费孝通等,主要以实地走访与田野调研展开相关研究。期间在宗族文化、 村落建设、村落生活等领域方向,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至2000年 这一时期,传统村落研究开始向研究其保护价值领域发展。规划学者阮仪三率先开 创村落保护研究的先河。同时,建筑领域的专家开始关注于村落景观、乡土建筑等 方面,探讨其更新保护的理论方法。20世纪末,地理学方面的学者也开始进入传统 村落的调查研究,分别从村落空间意向、空间形态、村落旅游价值等方面入手。

曹清瑛在《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中提出农耕文化活态展示的乡村 景观,是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产物,缺一不可。重点 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特色,表现在农业景观意象中,并获得当地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孙炜玮在《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造的整体方法研究》中提出乡村景观规 划应着重考虑乡村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居住生活三方面的内在关系。

王浩等人在《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一书中提到,村落传统农业景观作为人 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村落传统农业景观所具有乡土性、地 方性的特征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其基本特征在于:直观形象性、乡土民俗 性。

李伟娟、沈秦、骆敏认为,进行村落景观改造要将村落空间进行合理优化布置;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彰显具有乡村独特韵味的田园风光。合理整合乡村资源,挖掘 村落深厚底蕴的人文历史,从而促使历史乡村文脉得有效传承与发展。

通过梳理国内研究现状领域中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农业景观策略性改造,发 现乡村空间意向、空间形态以及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保护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把握乡村景观的价值及 内涵,注重地域特征,突出乡村元素。乡村景观应以地域、形态、功能的共生实现 景观空间品质提升。因此乡村“共享农庄”模式的开发需要从生态、生产、生活、 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建设策略与方法。

2. 3相关理论研究

2. 3.1共享经济理论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首先从欧美国家开始流行。共享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搭建的共享平台上,通过互联 网信息网络的支撑,实现拥有者与需求者相互整合,高效互通;旨在解决闲置资源 的利用价值,以二次利用和重复交易的表现形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搭 建共享平台,人们可依据自己的需求预定不同功能的服务,如订购食物、自行车、 房屋等,也可将自己所拥有的闲置物品通过共享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2. 3. 2体验式景观理论

(1)体验式景观研究方法概念

体验式景观是一个将空间维度与体验维度联合起来的成为统一整体的关于户外 环境的概念,是强调社会实用性比外观更加重要的户外空间分析设计方法。环境心 理学家斯蒂芬和雷切尔•卡普兰在罗伯特•瑞安推荐著作《以人为本》(1998年) 提岀,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与价值,但是还不能将研究资料简単转 化为可取材料。卡普兰夫妇采用《建筑模式语言》中的结构作为框架,同时采用了 自己的模式,将复杂的浓缩精简为一系列制图原理,刺激了体验式景观的发展。体 验式景观将体验的多样化浓缩为CDTA模型即中心、方向、过渡、区域四个主题, 将体验可视化处理(见图2.3.2-1)。

某些环境属性能够引起我们称之为中心的重要定位感觉,中心感往往有鲜明的 包围感,中心类型包括社会意象力、社会交往、复检作用。方向是产生彼处感,在 主观上具有延续性。过渡使我们体会到邻近场所之间的差异,在邻近场所各自明显 不同的特点形成碰撞的点上能够产生最基本的过渡感。过渡的类型包括阈限、廊道、 片段、瞬间。区域则是在主观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的地带(见图23.2-2

相关内容
  •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在开放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1.1.1 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1.1.2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1.1.3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兴起与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步骤  1.4 论文结构安排 &
  • 口腔医学的硕士论文题目
    100个关于口腔医学的硕士论文题目1.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联研究2. 牙种植体周围炎的早期诊断与预防3.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前景4. 不同材料的牙种植体表面改性对骨整合的影响5.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6. 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7. 牙髓干细胞在牙齿再生中的潜力与应用8. 牙齿美白剂对牙釉质的影响及其生物安全性9. 唾液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LED照明产品论文;海外营销论文;企业战略论文;营销战略论文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存环境的保护,作为第三代照明光源 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照明产品,因其高光效、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而成为 备受瞩目的环保绿色节能产品。2018年我国LED照明产品总产值达7,374亿元,依然 占据世界上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位置。美洲、欧盟、非洲、中东国 家以及东南亚国家是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的主要出口国。但
  • 财务共享论文;流程再造论文;信息系统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 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建 立分公司。然而不断增多的分支机构也给企业的管理层面带来了很大困扰,传统的财务 管理模式早巳不能满足公司不断扩张的业务需求,于是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探索新的财务 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便应运而生
  • 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差异化营销论文
相关推荐
  •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基础设施论文,管理模式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全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已经难以保证当前的发展需求。现有的交通规划设计及政府的交通建设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市区交通拥堵、通行效率低下、交通事故率攀升等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本文通过对A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的问卷调研分析,结论表明,总体规模上看有65.76%的市民认为A市公共交
  • 人力资源培训论文,培训体系论文,培训评估论文,培训需求论文
    摘要民营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使人才需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时代,人力资本在市场经济与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逐渐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且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后的势头正猛,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外资企业
  •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管理IPC微银行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依托小微信贷的政策红利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A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扶持小微完成了规模的腾飞,资产总规模做到了当地金融机构的前列。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微信贷的蓬勃发展,也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掣肘。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频发,小微信贷的过快增长,也暴露了农村商业银行在
  • A景区红色旅游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市场已经非常活跃,红色旅游也越来越受重视。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市场营销是对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深化,但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并不多。2017年我国红色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5.4%,景区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3%,均高于国内旅游业整体水平。虽然红
  • 教育培训营销策略实施计划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鉴于此,国内外培训行业开始重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A教育培训公司,为了制定区别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差异性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地摸索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营销策略,从而确保社会利益以及经济利益最大化。本文以STP营销理
热门内容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升级机遇、挑战和路径选择    2从数字经济看自由主义的局限性   3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4卖空机制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5数字巨头跨界扩张的竞争法挑战与应对    6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研究   7数字时代推进共
  • 平台效应论文
    关键词: 平台效应;主播效应;感知有用性;摘要: 由于新冠疫情发生,促使电商直播购物方式迅速发展。为助力电商直播的发展,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出发,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CAC)模型,并以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播和平台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满意
  • 消费者需求论文,市场状况论文
    关键词: 紧平衡;消费者需求;市场状况;供应定位;精准营销;工业和商业摘要: 在“互联网+”和烟草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迫使中国烟草行业直面严厉的挑战。粗犷的商业投放模式和营销方式,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市场环境,导致消费者难以挑选到心仪的产品,而企业也无法把适当的产品投向对应的市场,更无从市场导向控制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921006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