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浏览摘要
供应链金融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在国外被作为大宗交易融资的常用手段,但在我国引入这一概念十余年期间,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并没能较好体现其使得供应链多方收益的功能性,反而被部分中小企业钻了空子,甚至多次发生以空单质押和重复质押为主的重大骗贷事故,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牵扯出上百起重复质押事件,给银行和整个贸易圈带来巨大损失。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综述,再对具体概念界定与引申。总结归纳出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3种场景设置,从中借鉴相关操作方式,针对传统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点,提出了“区块链+”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新模式中涉及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设计构建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并针对供应链各节点的应用进行论述,总结了该系统应用的主要实效,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优化的方向。
以区块链技术植入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新模式能否降低传统模式存在的风险为切入点,评价该模式是否具备可行性。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专家打分得到各指标分数和相应权重,测算出了应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前后不同的风险系数,进一步地,利用风险因子构建基于风险修正的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根据不同的风险系数对应的风险修正因子计算出利益分配,以算例的方式将结果更直观的呈现出来。
本研究证明了区块链技术植入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本模式的风险,尤其是重复质押风险,利益分配情况也说明应用该模式能够保证中小企业利益,进一步说明该模式具备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本文对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为其真正落地提供一定助力,为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发展也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区块链;Shapley值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对经济市场的正常运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政策方面看来,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中国制作2025,都将中小企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信用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长久以来难以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融资难发展难。供应链金融思想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将上下游中小企业与相对应的核心企业贸易背景联系起来,金融机构在考察中小企业是否具备融资条件的时候可以根据其真实的交易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拓展到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自身融资难的问题。
仓单质押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将物流、金融、仓储三者结合的一种综合服务,融资企业将商品或者原材料等存储在银行指定的仓储企业或物流仓储公司仓库中,仓库将质押物入库后开具仓单,融资企业凭此仓单向银行或者质权人申请质押贷款。这一模式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越多越多供应链参与方的关注,然而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恶意欺诈等因素导致的风险问题制约其发展,尤其是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和2014年“青岛港铜融资事件”,对银行及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这也对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开展形成了阻碍。因此对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创新模式来不断发展完善。
中本聪2009年提出了比特币概念,数字货币经过早期的质疑到ICO(InitialCoinOffering首次币发行)的疯狂,到如今回归其项目本身价值,同时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也让更多人认识的应用范围不单单限于数字货币交易,其不可篡改,多方签名的特性,能够很好地与数字资产保护,信息共享,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就本文而言,利用区块链技术与仓单质押融资结合,可以针对其风险点给出相应的方案,从而使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打破瓶颈,众多新型区块链公司,传统物流仓储公司纷纷涉足新模式,将其视作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新的风口,因此,对其具体操作模式的探究论证必不可少。
1.1.2研究意义
供应链金融本身的意义是为了让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互利共赢,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则削弱了这一特性,并且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能将传统模式与新的技术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开发出创新型金融服务,解决风险点的同时提升供应链效率,对于供应链金融整体的发展是具备实际意义的。本文在厘清各技术概念与理论依据后,试图通过对相似的区块链落地场景进行探讨,将技术手段与思想沿用到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为新技术的起步提供思路。针对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与区块链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给出了一个基础方案设计。由于该模式还未正式商用,相关数据无从获取,本文利用合作博弈中的利益分配方法,从侧面反映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模式利益分配的改变产生的促进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供应链金融综述
国外对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开展较早,其基本概念由Timme(2000)珂等学者提出,把供应链上的企业看作整体,而把银行等金融机构看作提供资金支持的外来参与者,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系统,新系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即为供应链金融。之后Allen,Gregoy(2004)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提出将供应链金融应用到中小企业的设想。Hofinann(2005)⑶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整体框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上资金流动进一步探讨。WilliamAtkinson(2008)固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起到了优化了供应链资金流的作用。Klibi,Martel(2010)⑶等学者从资金通融的本质来看,从理论上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创造价值的模式。EugenioCavenaghi(2014)〔句通过对国际上众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岀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良好及未来市场广阔的结论。
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相对更晚,借鉴国外对供应链金融思想的早期铺垫,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形成了“深发展供应链品牌”,其副行长胡跃飞(2007)卩1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的一种新型融资服务模式,是依据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真实的贸易背景,将核心企业信用水平延伸到中小企业,以交易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综合授信融资业务。闫俊宏,许祥秦(2007)KI从中小企业角度出发,将供应链金融多种模式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胡跃飞、黄少卿(2009)闵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认为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贸易融资的延伸,包括供应链上各企业间资金货物信息和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财务支持方案,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缪桂根,高琴(2010)卩。]从物流企业出发,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物流企业的扩展业务,依托仓储监管方的优势,承接中小企业货物,降低了金融企业风险。严广乐(2011)叫指出了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所具备的系统性、集体理性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都是从基于供应链本身的融资业务发展而来,可以说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概念的雏形。各方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不同参与方性质不同的工具或业务,但其本质都是统一的,即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供应链整体协同能力。但国内外对于供应链金融整体体系研究或是某一种业务的形成发展相关研究较少,并且对于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方向的论述仅停留在理论建议层面。
1.2.2仓单质押融资综述
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手段之一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实践早于供应链金融概念,有文献显示,早在公元前2400年,美索不达米亚就有关于粮食的仓单记录。国外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开展较早,相关研究也更为丰富。早期,Friedman(1942)〔⑵、Albert(1948)回、Raymand(1948)啊等人对存货质押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进行了探讨,对两种模式的运作流程、仓储方式以及监管方式进行了研究对比。其中,Friedman着重研究了两种模式的运作过程并加以比较,而Albert和Raymand重点在于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多方面的不同之处。Barnett(1997)凹通过对存货质押融资参与主体的研究,发现集银行和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由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而受益。ChristianJoerg(2002)〔切阐述了仓单质押模式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的方向,以及该模式对于企业的优势。Fenmore(2004)⑰指出,仓单质押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没有额外条件进行融资的企业的周期性资金需求。LeoraKlapper(2006)卩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仓单质押融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MichaelLamoureux(2008)冋将仓单质押融资在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下进行阐述,指出仓单质押能够实现多方面配置优化。FryeJ(2002)㈣指出了信贷模型中经济环境改变带来的质押物价值改变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防范措施。Neville(2008)口】针对存货质押中质押物估值风险进行论述,并就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说明。XiangjunHe,LingyunTang(2012)㈣对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WandfluhM,FischlM,SchoenslebenP(2014)因]针对物流金融业务的优化方向进行研究,提出了引入风险分担的方式来提高供应链整体稳定性。
国内对于仓单质押业务的研究晚于国外,张平祥,韩旭杰(1997)网在对粮棉油贷款的研究中首次介绍仓单质押业务,介绍了仓单质押的理论依据和推行的必要性。李华林,胡洪波(2002)囚】阐述了仓单质押融资与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唐少艺(2005)SI在物流企业的角度论述了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必要性以及对于贷款环节带来的优势。余跃、孙荆妹、蒋志明(2011)VI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仓单质押业务相关模式进行阐述。杨娟、任晓艳、时广静(2008)郞]通过对仓单质押业务潜在风险的识别,建立了仓单质押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胡剑、李伟杰(2009)09]对物流金融过程中,融资相关风险进行了基本归纳,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仓单质押风险概念。崔显林(2012)[3。〕从银行的的角度分析了仓单质押业务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对人员道德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唐少麟、储雪俭、李文杰(2012)DU,基于风险价值理论构建了仓单质押业务VaR模型,并将该VaR模型应用到银行的质押贷款业务中,为银行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把控提供了参考。闵嘉宁(2015)Bl使用焼权一层次法建立二级指标,对仓单质押业务中的风险点进行了计算排序。
国外内对于仓单质押业务的应用研究大多是从物流企业视角,将其视为物流金融中的一种融资模式,后期由于该业务模式逐渐展开,对于该模式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仓单质押业务流程中各方的风险点,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或是利用风险评价指标等工具对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对于将仓单质押业务具体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整体性分析较少。
1.2.3区块链技术综述
SatoshiNakamoto(中本聪)(2009)网首次提出比特币类数字货币的概念,同时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也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发现其应用场景不仅能用于加密货币,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杨晓晨、张明(2013)【341对比特币的基本原理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区块链相关原理。武文斌(2015)网通过将比特币与Q币进行对比,讨论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所具备的优势。朱建明,付永贵(2016)【36]认为比特币的成功证明了区块链的价值,并探索了基于区块链的煤炭企业供应链电子交易系统,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蔡钊(2016)【37〕通过对区块链的原理及特点介绍,总结归纳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潜在的应用场景。任安军(2016)国]结合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提出将数字票据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必要性以及具体思路进行了阐述。益言(2016)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改变与挑战,认为相关机构应该加强监管并且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研究。张晓玫,梁洪,蒋昊然(2016)3】硏究了区块链技术下的金融模式改变,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博弈分析,说明区块链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参与者的决策,进而改变其投融资行为。周立群,李智华(2016)[糾在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面临的瓶颈后,提出区块链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其瓶颈,设想了银行利用区块链
"智能资产”的模式来管理所有供应链上交易的抵押品,保证抵押品的真实性,监控抵押品的转移。李启雷(2016)"J阐述了未来大数据+互联网模式的重要性,通过对几个行业应用使用大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来极大程度上降低信用成本的例子进行讨论,说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邓迪(2016)〔43】提出传统质押的痛点是交易双方信任得不到保证,只敢质押给交易所,因为质押单是可以伪造的,这使质押交易严重受限,而将商品转化为区块链资产后就能解决这一问题。郭瑜(2016)竹4]提出了海运纸质提单转变为电子提单的必要性,而转变的关键点就是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扮演全球信用中心的角色。曹峰认为区块链提升了供应链信息流的安全和透明性,有效解决物品溯源防伪问题。张小华
(2017)〔45】罗列了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场景,提出中小企业依靠存货进行仓单质押在我国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所以困难重重,而银行可以根据区块链查询入链的仓单真实性,进而放款。时明生(2018)竹6]提出了针对征信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结合区块链系统设计新的平台搭建解决方案。
国内近几年对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以厘清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为主,也有对区块链技术与部分领域相结合的研究,一般是金融,物流网,信息平台等,通常是分析相关应用需求,说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给出一定解决措施,但大多设想都不够成熟,一方面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在逐渐发展的,二是其设定的可行性不高,过于笼统。另一方面,对于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研究并没有落实到具体业务,因此,本文将论述区块链技术与仓单质押业务的结合的具体细节。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从供应链金融整体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仓单质押融资模式。首先综述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区块链三个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分别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和相关模式展开拓展;然后对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几种场景设置进行了介绍,针对传统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点,提出“区块链+”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新模式中涉及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设计构建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并针对供应链各节点的应用进行论述,总结了该系统应用的主要实效,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优化的方向;最后,引入利益分配模型和基于风险修正因子的改进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出了应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前后不同的风险系数,进一步地,根据改进后的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依据不同的风险系数对应的风险修正因子计算出利益分配,得出研究结论。
1.3.2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区块链的概念和进一步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就区块链植入供应链金融场景设置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涉及区块链的多环节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完成创新模式构建与应用。定量分析研究主要是从区块链技术的植入导致的风险改变出发,使用基于风险修正因子的Shapley值法改进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植入前后的风险修正因子,用算例的形式直观呈现其变化,对结果进行分析。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本文共六章,各章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概括本文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思路和所釆用的技术方法,分别对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区块链技术就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介绍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对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仓单质押业务模式以及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第三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场景设置,分别就3中场景设计的具体形式进行阐述和举例,并评价;
第四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构建与应用,从传统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点出发,介绍了主要风险,接着提出了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这一创新概念,就新概念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各环节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第五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融资的实证分析,阐述实证方向,介绍Shapley值法,并引入风险因子修正Shapley值法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前后风险因子的变化,最后应用算例来直观体现利益分配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第六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按照研究内容对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概括总结,为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可拓展的方向。
1.4.2技术路线
本文技术路线图见图1.1所示:
1.5研究创新
本文创新点在于,根据大量学者对供应链金融及仓单质押融资的研究成果为基石,结合现有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为参考,对区块链+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创新性设计,提出了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并对该模式下建立平台后具体规则与操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具备一定现实意义。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业务开展的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基于上下游真实的贸易背景,将核心企业信用拓展到中小企业,打破商业银行原本针对单一企业授信的业务模式,把整个供应链上多方参与者视为整体,那么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评估标准,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能够实现整条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达到“三流合一”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对应的业务开展模式,掌握供应链上更多的信息,资金端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水平,提高业务量,中小企业能够获取资金支持,供应链上物流仓储等相关公司也能获益,产生多方共赢的协同效应。
2.1.1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
4.信息不对称理论
通常在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各参与方对于某事项的信息掌控程度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讲,信息掌控程度高的一方相比另一方是具备优势的。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企业对于产品的了解程度高于其上下游,或是资金端在评估融资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还款能力指标时,对于企业的了解程度肯定是不及企业自身的。
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企业或银行对于商品或评估的把控失当,那么必然会产生信息掌握程度高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的交易,这样的情况称之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是指恶意违反合约或是有能力还款却利用信息不对称隐藏伪造信息拖欠贷款
5.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一般是指权力所有人基于某些因素将部分权利分离开,并将分离开来的权力委托给相关的专业化代理人代为执行,根据合同划分利益归属。但通常来讲,委托人是期望将权利交付后使整体发展更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代理人更看重的是自身薪资福利等因素,因此,期望和目的的偏差可能会导致代理人在没有有效约束的情况不能选择最利于委托人的行为,甚至损害委托人利益。
以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业务为例,银行作为委托人,指定第三方物流仓储公
司作为代理人,代理人行使运输、仓储及监管方面的功能,甚至部分银行将对融资企业贷前尽职调查一部分工作交予物流仓储公司,因此代理人需要较强的质押物监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但是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代理人更多的是追求自身风险的最低化,降低成本应付委托人需求,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给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带来潜在的风险。
(3)自偿性贸易理论
自偿性贸易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核心理论,银行资金端通过掌握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背景,即使融资企业本身资产实力不足,仍可凭借其贸易关系对信用增级,银行设置封闭式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贷款款项去向,专款专用,最终融资企业以凭借贷款生产货物产生的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体现自偿性特点。
供应链金融开展模式多以票据、货物作为贷款凭证,银行在对这样的凭证进行评估时,综合考虑其票据、货物往来的对象,充分把控其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尤其是货款是否用于融资企业与之相关的生产型需求,生产对应产生的还款资金能否得到保障。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授信模式,实现贷款可依,还款可期的效果,对于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丄2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点是根据特定供应链特点而变,一般来讲模式分为三类,核心企业釆购阶段利用自身强势地位延长上游供应商账期产生的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利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存货或者仓单融资,核心企业销售阶段要求下游渠道商尽快付款但下游流动资金有限而产生预付款融资。当然核心企业地位和议价能力往往是匹配的,当出现上下游议价能力强于核心企业对应的应收预付会倒置。见图2.1
(1)预付款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应用一般是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销售渠道企业融资,一般操作流程为两种:第一种为银行预付给核心企业货款,该货款用于下游销售渠道企业向核心企业购买货品,核心企业收到预付的货款后,向银行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进行监管,物流仓储公司根据银行的进一步指令一次性或多次发货至下游销售渠道公司,也称为“未来货权融资”;第二种则是省去物流仓储公司功能,核心企业承担货品监管和运输职能,同样根据银行指令发货,也就是所谓的保兑仓业务模式。
预付款融资对于银行而言存在货品市场价格变动风险,以及下游融资企业道德风险,但预付款类融资目前在国内比较盛行,原因主要是;核心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是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基础,核心企业对于销售业务重视程度较高,愿意付出必要的成本保障下游企业购货,同时产品的多级销售是我国企业产品销售常态,这就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提供了空间。对于下游销售融资企业而言,通常向上游核心企业购货时付款期限较短,并且本身资金规模较小,因此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能够帮助类似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一般是上游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货品交易已经完成,但核心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依靠其强势地位拖延上游供应商货款,产生了基于真实贸易关系的应收账款,上游供应商(中小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凭证进行质押获取融资。
相比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不用承受企业的销售风险,只需要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在开展预付款融资业务时,银行只需要把评估把控的重点放在其交易真实性和核心企业还款能力上,同时,中小企业为了维系与核心企业长期交易合作关系以及银行信用水平,会选择如期偿还款项。但是该模式关键在于需要核心企业配合确认该笔应收账款,并承担一定的额外责任,因此核心企业配合的难度较大。
6.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业务主要分为现货融资和仓单融资两类,都是利用融资企业自由的货物或原材料作为质押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从而取得贷款,仓单融资是利用质押物存放取得仓单,使用范围较普通现货更广阔。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存货质押融资引入了核心企业的支持,选择的质押物与核心企业相关,如下游中小企业从核心企业购得的货品。金融机构会将质押物担保或退出与核心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将质押物的风险转移,改变原本金融机构不愿意接受货品质押的情况,并且解决了银行、物流仓储公司、融资企业间的资金融通问题。
2.2仓单质押融资
融资企业将拥有所有权的货物或原材料存放在银行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后取得入库仓单,并以仓单进行质押取得融资。金融利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的贸易背景及质押物的可变现性降低业务风险,中小企业一方面解决大量库存积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融资评级条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物流仓储公司和金融机构也能够拓展业务实现多方共赢。
2.2.1仓单质押理论基础
第三方物流是指在货物所有人和其收货方之间承担货物运输配送,仓储监管及个性化服务等功能的物流仓储公司完成物流流程的形态。对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而言,借款企业将质押物存储在指定仓库到最后赎回这一过程,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需要承担运输责任,掌握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储存不同质押物,与企业银行积极沟通规避风险,对物流仓储公司能力有一定要求。这一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R.H.,1937)所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成本高昂,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对与仓单质押而言,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多,金额小,但银行审核监督的成本和发放大额贷款的成本几乎一样,但收益远不如大额放款,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也就存在差异。在仓单质押业务中,银行与物流仓储公司合作可以将审查监督这一流程转移给物流仓储公司,能够有效的减少交易成本。
2.2.2仓单质押业务模式
(1)本地质押模式
本地质押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图2.2所示,融资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后,将货物存放至银行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物流仓储公司在质押物入库后给融资企业开具仓单,融资企业凭仓单向银行获取质押款。物流仓储公司主要负责对质押物进行运输入库,日常仓储监管并在还款日之后依据银行指令转移质押物。在质押期间,融资企业可以追加或替换质押物来灵活开展业务。
(2)异地质押模式
异地质押模式是对本地质押模式的延伸,见图2.3。与本地质押模式的区别在于仓储地点的选择,外地融资企业申请将质押物存放在就近仓库监管,银行指定物流仓储公司外派人员到异地行使监管权力并承担其相应责任。
(3)统一授信模式
统一授信模式是现下仓单质押业务最为前沿的一种模式,见图2.4。银行给予物流仓储公司授信额度,物流仓储公司可以自行选择融资企业并放款,基本上代替一般模式下银行的功能,这样使物流仓储公司能够更好地执行质押物仓储监管职能,也减少了银行方面相关操作流程,提高了贷款效率。.3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储存的账本数据库。其本身是一串使用特定加密算法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按时间顺序发生的多次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中数据仅可通过共识算法以块的形式增加,不可修改或删除,数据的传递利用哈希函数进行验证,新增区
块中储存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并通过此hash值与上一个区块相连,每个区块至少会包含一个块生成时间和出块签名,所有的交易数据都会被双方签名,以防止抵赖,从而产生一个不可篡改的加密帐本,并实现链上数据溯源。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账户点对点交易,其资产的证明由每一次交易记录在每一个节点中,其信用和价值由整个节点共同认证,理论上超过50%的节点共同承认修改才能变更数据区块,随着目前大量节点增加,实际上进行篡改几乎没有可能。
区块链按照读写权限以及去中心化的程度分为:
(1)公有链(PublicBlockchain):公有的区块链,读写权限对所有人开放。如比特币块链、以太坊智能合约公有链的验证节点遍布于世界各地,所有人共同参与记账、维护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公有链能够稳定运行,得益于特定的共识机制,例如比特币块链依赖工作量证明(PoW)、以太坊目前依赖权益证明(PoS)等,其中Token(代币,也有人称“通证”)能够激励所有参与节点“愿意主动合作”,共同维护链上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公有链的运行离不开代币。
(2)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私有的区块链,读写权限对某个节点控制。如蚂蚁金服。私有链的读写权限掌握在某个组织或机构手里,由该组织根据自身需求决定区块链链的公开程度;适用于数据管理、审计等金融场景。
(3)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联盟区块链,读写权限对加入联盟的节点开放。如超级账本(Hyperledger),超级账本基于透明和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联盟内成员(包括英特尔、埃森哲等)共同合作,通过创建分布式账本的公开标准,实现价值交换,十分适合应用于金融行业,以及能源、保险、物联网等其他行业。
2.3.1区块链技术理论基础
通证经济
所谓通证即Token,并不是区块链行业带来的新概念,早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提岀,而通证经济的概念却和区块链密切相关,投资者用以太坊或者比特币投资项目,项目方发放对应的Token,未来几年该项目落地,那么投资者手里的Token就是投资证明,因此Token进一步发展为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的资产,具备一定货币属性。对于仓单质押而言,仓单质押可能存在虚假质押,重复质押等问题,那么设计一个专用于记录仓单的Token区块链平台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痛点。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并减少与合约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早期智能合约执行操作不能突破传统合同'‘中心化”的约束,直到区块链技术的问世,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与智能合约的结合才真正将智能合约的思想应用。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相结合,将区块链1.0发展到区块链2.0。
2.3.2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
中本聪在2009年推出比特币概念前后,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处于一个极少数人参与的实验阶段,直到2010年初,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开业,这意味着区块链开始有了商业性质,2011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家交易所比特币中国(BTCChina)成立,寓意着区块链的中国时代开始。早期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支付结算相关方面的探索性实验。瑞士瑞银集团是较早着手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大型集团,2014年成立了相关实验室,并寻求相关初创公司深度合作。2015年9月,摩根大通、巴莱克银行等等全球九家知名金融机构共同投资初创型区块链公司“R3”,委托其制定银行业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和协议,截至当年底全球共有42家大型商业金融集团加入该计划o2016年区块链项目热度逐渐升高,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变化来看,2016年新成立公司数量是2015年的3倍多。2017年是近几年的区块链创业高峰期,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快速普及,以及技术的逐步成熟,很多创业者涌入这个领域,新成立公司数量达到178家,各种应用场景的数字货币开始涌现,不论是确实存在意义并能够落地的应用,或是以概念的性质集资“跑路”的“空气币”,都在2017年迎来了爆发。投资者在经历资本急剧增长或断崖式下跌,并且政府加强监管后,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关注点逐渐趋于理性,相关从业人员也在为其项目的实际落地应用不断进行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回归其本质,目前对于区块链技术与相关领域结合的热点集中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等方面。
第三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场景设置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供应链金融发展正在呈现新生态化特点。传统的供应链是一种企业之间的管理行为,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而当前供应链在结构、流程和要素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改变,呈现跨行业、跨平台、跨产业链的新生态化特征。供应链金融亦伴随现代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而逐步形成新的生态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供应链层级多级化、参与主体多样化、业务高度集成化。区块链技术正在多行业,多模式地不断场景实现化,由于其天然特性,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属于早期部署方向,已经逐渐结出成果。
3.1线上场景设置
3.1.1设置方法
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线上模式通常是搭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资金处理平台,平台本身具备处理业务的能力,比如应收账款的交易、管理、保理等,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以及智能合约批量化自动处理业务的功能,为平台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以平安银行SAS平台为例,该平台从最初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应收账款管理过渡到为供应链内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与交易服务,最后搭载区块链开源项目Hyperledger(超级账本),利用其成员间账本共享交互、全流程记录、数据交换功能,打造成为特定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及管理的平台,与中登网直连,自动实现应收账款质押、转让登记。
在SAS平台上,具有优质商业信用的核心企业对到期的付款责任进行确认,各级供应商可将确认后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上一级供应商以抵偿债务,或转让给银行等机构受让方获取融资,从而盘活存量应收资产,获取融资额度,加速资金周转,缩短业务周期。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核心企业、供应商和银行等资金方注册开通SAS平台;
(2)核心企业基于与供应商的基础贸易合同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向后者签发SAS账单;
(3)供应商收到核心企业签发或前一手供应商申请转让的SAS账单后,核对账单并签收或退回;
(4)供应商可将其持有且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上游供应商并记载于SAS账单,抵消自身对上游的债务,也可以选择将收到的核心企业签发的供应商转让的SAS账单所记载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等机构受让方,获取融资;
(5)SAS所载应收账款到期日前,核心企业确保备付金账户有足额兑付资金,并授权平安银行于应收账款到期日清分至对应应收账款最终持有人指定账户,完成应收账款到期兑付。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超级账本完成全流程信息记载,在应收账款流转环节自动完成债权转让、确认,解决了线下人为操作真实性难点;SAS平台各参与方在交易过程中均建立了独立的独立的分布式账本,互相验证保障核心企业的信用有效传递;SAS平台资金提供方在受让应收账款时,可依托超级账本中记载的交易信息流追溯到关联的核心企业,再次强化了信用背书。平台与中登网连接,应收账款债权在链条内流动或者转让给流动性提供者时,中登网都会做自动转让登记,避免了债权重复抵押、重复融资的风险。
3.1.2效能评价
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场景模式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基础模式,以现有平台或是从新的概念切入,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达到增信和提升效率的效果。这种模式优点在于平台化,对于平台方,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一方面能带来实际效用,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在如今鼓吹概念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加持能够更好的宣传产品形象,吸引客户,这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具备积极意义。对于平台客户,安全性的提升明显是受益的。该模式的缺点在于,一般来讲,纯线上模式一般需要依赖某个节点作为可信任的中心,基于其信用来展开,实际上这一定程度上和区块链思想是相悖的。通过对此模式的多个案例收集整理,多是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作为可以信任中心,这在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时还能保持公立,但一旦行业出现危机,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就丧失了,那么整个模式也就奔溃,对于资金端风控反而要求更高。
根据对这一模式的分析,对于区块链植入仓单质押融资而言,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类似,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仓单同样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管理,并且利用中登网等平台进行仓单登记。
3.2线下场景设置
3.2.1设置方法
目前供应链物流金融比较常见的切入点是基于货运沉淀信息对于物流企业、货运司机等开展授信业务,而更深一层的布局则是将触角延伸至货运的起点和末端,即收发货人,更容易发掘符合信贷条件的优质用户,金融业务渗透率也要更高一些。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线下模式同样是从供应链金融物流角度出发,利用区块链时间戳特性记录大量流转信息为基础,主打产品溯源防伪,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关于拿到手里的商品更多的信息,目前以农业、食品安全、奢侈品等项目为主。
以优物链UTracer为例。UBIQUECHAINOFTHINGS优物联(简称UCOT)主打的特点是物联网商品溯源,通过物联网层、区块链层和服务层解决产品溯源的难题■原材料经过制造商,运输商,进销商最终成为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用户利用UTracer(优物溯源宝)APP识别UCOT(优物链)智能标签(NFC及二维码)轻松获得商品的原产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溯源轨迹等信息,所有数据信息通过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保存在区块链中,按照协议规定的密码机制进行认证,使数据信息无法篡改、实时存证、有据可查、真实可信。以肉类的冷链运输为例,优物链(UCOT)的技术能够提供安全记录原材料在转移中不被篡改的方法,肉类的在运输过程需要温度的保持,若运输方没能达到温度的要求标准,可能会导致肉类变质。在区块链的应用下,想要私下修改温度均变成不可篡改的,还会即时通知到运输链上的各个环节如供应商、收货人。目前UCOT团队在欧洲己经进行了节点录入测试,使用UCOT手持设备扫描录入地理位置、时间、操作人员信息等,该信息将实时同步到区块链中,待最终消费者收到产品后,使用UTracerAPP即可获取相关溯源信息、产品详细信息等。
2017年优物联(UCOT)己受我国商务部认可,2018年7月优物联与我国中国羊产业的领军企业一一内蒙古小尾羊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基于区块链,智能物联网技术的UCOT生态系统,致力于探讨肉类食品追踪溯源体系以及共同完善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于UCOT的NB-IoT耳环做活羊饲养追踪,UCOT将会为每一头新出生的小羊颁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买主可以在小羊刚出生时就下单购买,而且能够实时的监控其生长环境以及运动强度等信息。截止到2019年1月,UCOT(优物链)首批区块链溯源产品己发往中国。
3.2.2效能评价
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线下场景模式以实体货物为载体,利用时间戳溯源,整合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让各环节更加透明,进一步发展为基于物流货物进行融资或是挖掘更符合信贷条件的优质客户。这种模式对于消费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其场景都是针对食品安全或是奢侈了防伪溯源等消费者比较在意商品来源的项目,也能较好地进行宣传推广。该模式需要借助物联网来达成信息真实上链,保证从供应商数据、生产品质数据、流通数据再到消费者数据四个库都是第一手的原始数据,以类似优物链的活羊NB-IoT耳环方式实现,但成本和技术都存在考验。
3.3020场景设置
3.3.1设置方法
未来的零售模式会更加细分具有个性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特定消费人群消费需求进行研究,实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正是该特定消费人群所需要的,即F2C(Factorytocustomer)o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020(OnlineToOffline)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线上基于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对相应的客户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深度分析其信贷偏好,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保存信息,线下以店铺或实物结合物联网系统,并实时反馈信息至平台记录。
以沃尔顿链WTC-Garment(简称WTC)系统为例。2018年7月沃尔顿链卡尔丹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范围内首个区块链服装奢侈品溯源保真系统平台WTC-Garment系统,打造现代智能门店,该系统服装生产制单,到标签打印,到工厂装箱校验,实现信息自动填充,文档统一管理,条码批量打印,并且打印记录自动储存,工厂第一时间接单、确认或变更,系统内自动统计并生成装箱报表,各项数据登记上链,实时跟踪出场信息大大提高各环节效率。利用RFID芯片技术快速整箱扫描到货服装,数据实时储存,门店收货时使用RFID手持机,实现收货信息自动录入,以及批量盘点,依据信号快速定位货物,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服装的材质、生产、设计、物流等全流程信息上链,尤其是顾客可随时查看服装材料检测成分,以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质量背书。
沃尔顿链是为数不多的与硬件密切结合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从源头保证数据的真实,RFID芯片的引入和优化不仅对于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和定位检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对货物的防盗检测提供了帮助,该项目作为首个区块链+传统服装行业的场景,对于构建智能零售新生态圈和相关场景提供了方向。
3.3.2效能评价
区块链技术植入的供应链金融020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借助供应链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便于展开金融类业务,如分期购买商品,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通线下和平台之间的障碍,如利用RFID芯片感应,将货品信息变动自动上传至平台区块链进行记录,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对于客户而言,可在实体店或线上平台对商品进行下单购买,商品到手后根据标签上的防伪手段通过app或者平台査询其溯源情况,平台方对商品的交易控制,库存管理也更加自动化,提升效率。该模式涉及线上平台的搭建和线下货品溯源控制的相关物联网系统部署,相对复杂且环节繁琐成功高,但随着模式不断深度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该模式会成为区块链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主流发展方向。
第四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构建与应用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是供应链金融服务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之前章节对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融资、区块链技术的介绍,本章就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点入手,构建针对仓单质押风险点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并对其应用做出分析。
4.1仓单质押融资风险分析
前面章节介绍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在分析区块链植入方式之前,对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梳理,这对于后续理论的植入提供了切入点和思考方向。流程图见下图:
根据图4.1中各主体风险进行归纳总结,以仓单质押主流模式为例,加入了与融资企业关联的核心企业作为其背景,因为与核心企业真实的交易背景对于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中,尤其是以订购货物为质押品的融资企业是有效的增信凭证。根据对主要流程的分析,本文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分为企业资信风险、质押物风险、物流仓储公司操作风险
4.1.1企业资信风险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企业资信风险包括融资企业信用风险和物流仓储公司
信用风险。融资企业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申请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时,对其状况把握程度不够,还款能力、发展能力、历史交易数据等信息核查程度不够,从而导致的实际财务状况不佳融资企业在获批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后无力偿还质押贷款,甚至是诈骗贷款跑路的风险发生。
对于物流仓储公司信用风险而言,目前部分银行在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时为了转移风险,将上述存在潜在风险点的核查工作交由物流仓储公司负责,物流仓储公司往往对于这类核査工作不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不够尽责通过融资企业申请同样可能发生融资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形,物流仓储公司承受风险,整个供应链生态受损。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融资企业与物流仓储公司恶意串通,篡改融资企业不良信息,伪造仓单骗贷等恶劣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监管能力、专业水平、历史信用等因素也需要进行考量。
以2012年上海钢贸诈骗案为例,一票多押甚至伪造仓单进行质押,融资企业与物流仓储公司合谋骗贷,对银行造成大量坏账,对金属贸易圈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流通的仓单分标准仓单与非标准仓单,未应用标准仓单的各物流仓储公司开具仓单形式不一,监管查证难度大,同时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仓单系统漏洞造成的不良影响背后是监管把控的缺失,对融资企业资信水平,物流仓储企业资信水平的审查不够细致等因素。4.1.2质押物风险
不同的质押物储存方式,价值衡量等因素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对物流公司和商业银行的监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质押物的选择直接决定风险与经济收益,质押物风险主要存在于质押物自身风险与外部风险。
质押物自身风险主要包括自身性质和所有权明确性。质押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问题如易碎、易挥发、腐蚀性、质量差等因素会加大物流仓储公司监管和运输难度,从而增加物流仓储公司操作成本,同时这些因素使质押物易损耗,导致最终质押到期物流仓储公司存放数量与仓单数量存在差异的风险。所有权明确性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企业利用质押物所有权难以明确归属的漏洞重复质押,或是单方面质押共同资产等情况,给物流仓储公司和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风险。国家经济体质改革、经济政策变动、行业调整、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质押物价值,在质押期间质押物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于银行而言是必须考虑的风险点。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尚处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涉及仓单质押业务的方面尚未完善,容易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在质押过程中偶然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无法避免的质押物损失,导致质押物总价值降低的风险。
4.1.3物流仓储公司操作风险
物流仓储公司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监管储存质押物,保证质押物运输途中与质押期间损耗在合理水平。因此,物流仓储公司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内部监管能力与业务操作水平是影响风险的两个重要因素。
内部监管能力缺失容易造成管理出现漏洞,导致质押物人为造成的短缺减少,例如相关责任分配不够明确,没能将质押物出入库核查验收、日常盘点清查、协助实现质权等事项落到实处,造成内部资源浪费,信息混淆等管理漏洞,甚至出现被个别投机的融资企业利用这样的管理漏洞,私自提取质押物出库的现象,或是不法分子谋划犯罪活动盗窃质押物,从而为物流仓储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质押物种类繁多,其出入库装卸搬运和质押期间的管理储存方式各不相同,对于操作人员的职业态度和业务水平都有较高要求,例如部分金属质押物存在易生锈的特性而影响其质量,日常仓储对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甚至会用到油脂或是喷剂对金属表面进行隔离处理,操作人员如果未能严格按照流程处理事项容易使此类质押物产生损耗。操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或操作不到位也容易产生质押物被盗或是仓库火灾等风险。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模式构建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场景设置的介绍,结合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针对其痛点,本文提出以下构建思路:
4.2.1平台架构设计
大多对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研究之中,将商业银行、融资企业、物流仓储公司作为研究主体,而实际上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上重要一环,为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融资企业提供征信,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伸到中小融资企业,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搭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包含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仓储公司、银行等主体的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是信息安全记录、信息交换、资产交易、主体等级评定和征信评级等。采用自主设计的区块链作为其底层,以联盟链的形式保证对外界的权限限制,信息仅流通于参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仓储公司、银行等主体,平台基于去中心化的原则,选择可信任的机构作为初始共识节点,每一个后续共识节点的加入需要得到现有共识节点的承认。
在考虑区块链数据储存特性,保证平台的安全性,用户易用性的基础上,将本平台设计为多个模块,不同模块数据以子链的形式分离开,提升平台服务响应速度,各个子链共同完成业务流程,但不相互流通。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并连接外部如金融监管机构,模块共同组成基于区块链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前台系统,其后台由区块链底层平台和对外服务应用层组成,如图4.5。模块包括权限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仓单交易模块和信用评级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负责平台用户权限的管理,从用户注册到业务进行期间的査询查看、交易、发布指令等权限均通过模块后台审核后给予,例如非核心企业授权的用户不得查询其与融资企业的业务往来数据。同时,与信用评级模块相结合,针对评级等级低融资企业或是物流仓储公司,限制其业务申请权限及部分选择权,
信息管理模块一方面负责对用户上传的资料进行审核保存,如凭证、电子合同、审计报告、公章等,对业务流程中的随时间推移更新的信息进行储存,如质押品出库入库即时记录上链。另一方面相关权限用户可以在该模块内随时查看基于物联网系统的实时智能监控。
仓单交易模块为用户提供仓单交易的平台,融资企业可将仓单挂牌交易,寻
求更多的融资机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在该模块内寻求更多业务开展机会。
信用评级模块针对用户在平台上历史行为和社会信用,主要对融资企业资信等级、物流仓储公司业务水平通过分析模型进行评分呈现给资金端用户。并且随着不断的完成业务,更新其评级记录在区块链上,该模块也为企业社会征信完善做出贡献。
4.2.2信息上传记录
通过对信息管理模块的描述,为保证业务流程中信息记录真实性、及时性,需要将上传或回馈的信息记录上链,信息记录上链的方式以数字货币交易的方式实现。以ETH(以太坊)交易为例,当发生转账操作时可以在备注栏备注URL编码,将想要记录的文本转化为数字符号形式的URL编码,完成转账即可将信息记录上链,每一笔交易均生成一个唯一的交易号,由于ETH是公链,任何人凭借交易号均可在对应的ETH浏览器中获取交易细节,如交易金额,交易时间,备注等信息,实现去中心化思想。
用以记录信息的数字货币审核与发行在平台内部即可完成,图4.6可以看到ETH转账交易存在手续费,因为ETH是公链,价值共识必须受传播者认可,如釆用这样的形式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大量的数据来往记录会产生高额的
“矿工费用”成本,故釆用不上交易所交易的内部流通数字货币(Token),内部认证其价值即可。
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根据仓单交易模块业务模式,以控制融资企业质押贷款,保障资金端利益为出发点,结合联盟链的性质,将可在交易所流通的数字货币引入仓单交易模块。从融资企业发起仓单质押业务开始,平台根据融资企业提供的质押物和贷款期望,对其估值并上架交易系统,资金端使用法定货币在平台兑换该数字货币,或在交易所购买后充值入交易所账户,融资企业和资金端可以就贷款金额进行协商议价。平台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将资金端放出的贷款资金放入融资企业账户,融资企业会通过平台使用贷款变现或转账,监管其资金去向。
4.2.4电子仓单流转
传统非标准仓单由各家物流仓储公司开具,样式不一,为监管造成极大困难,钢贸行业2012年发生上百起重复质押,空单质押事件,由于仓单系统的不完善造成巨大损失。电子仓单联网查询防伪,并可以记载大量信息,目前行业领军企业如中国仓单等都在大力开展电子仓单业务,其前景可期。
仓单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要求质押物入库后物流仓储公司开具电子仓单,电子仓单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质押物所有权变动、质押品出入库时间、运输途中随时间变动的位置变动、监控截图等信息,将质押物流转信息尽可能丰富完善,并引入算法比对校验,一方面从源头抑制了过往利用仓单漏洞重复质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区块链的时间戳特性,算法比对也杜绝了创新模式下恶意伪造的可能性,因为每一个电子仓单涉及到的流转过程数量较多,成功伪造的难度极大。
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达到一定规模后,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电子仓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在平台内模式可以拓展开来,即由融资企业先与物流仓储公司达成合作,开具电子仓单后在仓单交易模块上挂牌交易,供银行甚至更多的金融机构选择合作,在这样的模式下,改变了传统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资金端只能是银行,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到供应链金融,对于融资企业极为有利,同时,基于平台的保障,资金端开展业务从而获取收益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4.2.5智能合约应用
智能合约的提出早于区块链技术,但早期智能合约执行操作不能突破传统合同"中心化”的约束,直到区块链技术的问世,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与智能合约的结合才将智能合约优势放大。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相结合,将区块链1.0发展到区块链2.0,进而更加广泛地应用于金融交易等领域,其本质是储存在区块链数据库中的代码,在不需要第三方的情况下,根据事前设定的条件代码,在满足其执行条件后,自动执行可追溯、不可逆转和安全的操作。由此可知智能合约对于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搭建是必不可少的。
从融资企业与银行或是物流仓储公司签订电子合约,合约上传至系统内开始,都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条款和切换到等待下一步操作的状态,因为增信数据上传,质押物状态数据上传,合同合约条款的自动执行等频繁的操作都需要智能合约地应用来提升流程效率和执行力,例如,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利用智能合约约定质押到期还款日,未能如期还款系统自动判定融资企业失信,修改电子仓单,质押物所有权转移,这些行为的发生在时间过期时启动程序与外界对接完成,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4.2.6物联网技术支持
受沃尔顿链区块链服装奢品溯源保真系统平台WTC-Garment系统的开展模式启发,RFID芯片标签在质押物出入库运输和存储期间的使用能够较好的与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相结合。质押物在装箱前物流仓储公司会贴挂RFID设备,部署货件信息载体,利用RFID手持机通过RFID管理软件对货件标签进行初始信息绑定,实现质押物状态信息化,完成称重计件后操作人员将信息上传,质押物装车发货后,利用RFID手持机通过RFID管理软件对货架标签进行快速采集,上传信息管理模块,平台自动匹配货物、车辆信息生成货运单,同时自动将发货单通过系统下发到目的站点。途中中转信息记录上链,通过GPS,物联网等技术,用户可以随时在平台査看运输车辆运行状态,行使轨迹,车内监控等信息。实现质押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管理。质押物到站卸车,管理员预先下载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下发的到货单,利用RFID手持机通过RFID管理软件对到站质押物进行扫描核査,配合人工比对到货单双重核査,确保货物的准确率,质押物入库。利用系统可以快速査询质押物在仓库的位置,方便质押物提取,提取时将可回收电子标签回收再利用。RFID芯片与区块链的结合保证质押物状态受控。
车辆运输途中和仓库存放均釆用智能监控,追踪贴挂RFID标签的质押物动向,同时与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实时连接,使用者可以在系统内随时查看监控,控制监控器角度全方位观测能够,有效降低质押物风险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对于质押物风险降低明显,一方面例如空单质押一般通过零时借调不属于自己的货品,以少量质押物贷得较多资金,而RFID芯片在入库之前就已安装贴挂,每一次出入库都会自动记录在链,时间戳保证质押物可溯源,同时,异常出库会即刻告知资金端,将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智能监控使质押物状态可控,杜绝被盗和仓库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现象发生。
4.3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模式应用分析
4.3.1应用介绍
根据对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现假设存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流程上四个节点,分别为商业银行A,融资企业B,物流仓储公司C,与融资企业业务往来的核心企业D。下面分别就各节点应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展开论述。
(1)商业银行A:
Stepl.商业银行A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中作为资金端,在融资企业B发起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申请后,利用平台查验B上传的企业财务背景、与核心企业交易往来、货品信息等资料;
Step2.核验完毕,选择同意B申请,智能合约准备就绪,A可以在平台内筛选物流仓储公司,查看其相关资质,或自行指定;
Step3.物流仓储公司C承揽业务,开始运输质押物,为质押物贴挂RFID芯片,入库后出具平台电子仓单记录上链,根据合约自动放款,A在质押品运输期间和仓储监管期间可以通过RFID芯片回馈的信息和智能监控掌握质押物信息;
Step4.根据合约收回贷款,超期自动转移质押物所有权
当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具备一定规模时,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业务起点变为商业银行A在平台上寻找优质的挂牌仓单,即已经和物流仓储公司达成合作的融资企业将仓单信息发布到平台。
(2)融资企业B:
Stepl.上传基本的企业信息、财务相关证明、人员信息、质押物权属等资料,和核心企业D业务往来信息,等待A确认;
Step2.通过审核后,确定将物品质押,智能合约启动,配合物流仓储公司运输,生成仓单上传至平台区块链记录后,根据智能合约约定收到质押款;
Step3.按时还款。
当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具备一定规模时,业务起点变为融资企业将质押物交予物流仓储公司C后,等待资金端来寻求合作。
(3)物流仓储公司C:
Step1.在平台登记仓库信息;
Step2.收到指定仓单质押业务后运输质押物入库,利用RFID芯片和智能监控自动记录质押物流转信息上链和日常管理;
Step3.根据指令放货和运输;
核心企业D:
Stepl.核心企业D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主要负责核实融资企业B的真实业务往来,入驻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可以获得更多合作机会。
Step2.与资金端沟通协商,在平台上以智能合约方式约定仓单质押业务质押物退出方式,进一步为融资企业增信。
)打造高信度平台,提升供应链整体安全性
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溯源的性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大量信息在区块链上,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申请提供的基本业务材料,到质押物质押期间运输仓储信息,以电子仓单结合区块链信息记录的形式,消除传统纸质仓单重复质押风险,保证“一仓一单”,“物变单变”的唯一性和灵活性。物联网技术RFID与智能监控的布局,将质押物的状态全程把控,尤其是将物流变动信息、出入库信息、质押物数量状态等信息记录上链,以实时智能监控为辅,极大程度降低仓储物流公司舞弊或监管不力风险。
将核心企业纳入平台协助中小融资企业增信融资,打通供应链多环节信息流,使融资企业资信背景更加透明,利于资金端审核。法定货币兑换数字货币的形式承合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同时,其退出机制可以进一步监管融资企业仓单质押取得贷款去向,保证供应链健康运作。
(1)减少人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RFID芯片贴挂质押物,质押物出入库甚至位置变动经过扫描器时自动将信息上传至平台区块链记录,减少人工执行核查操作的繁琐,并且对于仓储日常盘点可以使用RFID手持机快速确定不同批次质押物位置和数量。利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用户可快捷査询电子仓单信息变更,操控智能监控等操作,保证资金端对质押物的监管权,智能合约一旦成功拟定,后续操作不需要确认协商,自动执行,提升服务效率。
(2)资源整合串联,建设征信生态
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为核心企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企业、物流仓储公司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融资企业可自行选择合作的物流仓储公司,核心企业和融资企业可以互相选择潜在的合作对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平台选择优质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实现多方共赢,盘活供应链信息流通资源共享,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利用平台规模优势,引入保险资源、资金资源、客户资源,吸引更多各个节点的用户。根据平台收集的融资企业业务来往资料和在平台完成交易的历史信息,构建评级征信系统,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征信完善做岀贡献。
4.3.3存在的问题
2.平台实力要求高
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否则区块链技术的联盟链内信息交换和智能合约批量化自动处理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以平台为核心的整个系统要求平台方信用和实力强,对于平台方的选择是个挑战。
3.达到使用状态成本较高
根据模式设计,整个线下和线上的结合需要部署大量设备,需要投入大量学习成本和物力成本,并且要将这些成本转化为平台输出的生产力对于平台建设的要求较高。
4.参与方协同程度要求高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在于核心企业参与所带来信用延伸,仓单质押业务需要核心企业对交易背景进行核实及落实质押物退出机制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增信,因此,如何吸引核心企业配合,使生态更加完整是需要探索解决的。
4.3.4优化的方向
鉴于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其模式优化方向主要为以下几点:
(1)平台方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仓单相关事项前期可以和中登网等成熟的机构合作,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将仓单的登记工作转移至平台内;
(2)针对物联网系统的前期部署可从己经使用RFID技术及智能监控的大型仓库合作,通过对前期业务的探索,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能够更好的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
(3)征信系统的完善要求更多核心企业的加入,利用平台优势为各节点带来资源才能达到吸引其入驻的效果,为核心企业带来潜在的合作伙伴,优化整个供应链是未来的方向。
第五章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融资的实证分析
5.1实证方向的选择
区块链植入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目前还未有正式商用的案例,因此相关数据无从考证,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出发,试图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该模式的应用能否对风险带来影响,从而判断对该模式的构建是否具备现实意义。进一步的,利用风险系数可以修正Shapley值法模型,使联盟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现实,将风险的改变体现到联盟的利益分配之中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各节点对于应用新模式的态度,这对于新模式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意义。
5.2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
5.2.1Shapley值法基本原理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人、公司、国家组成联盟或利益集团追求1+1>2的效果,这样的联盟或利益集团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合作下去的前提条件是在合作各方在收益分配的时候能够取得应得的那份收益。1953年L.S.Shapley在研究合作博弈时提出根据每个局中人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分配联盟的总收益,保证分配公平性的夏普利(Shapley)值法,该方法自问世以来被许多研究运用,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其具体设定如下:
设I为n人合作联盟的参与人集合,表示为I:(1,2,…,n),局中人集合S为I的子集(S£l),用V(S)表示每个局中人集合S对应的收益函数,满足:
V(0)=O
VSUS2)2V(SD+VS),SinS2=。,Si,S2£I(4.1)
式(4.1)表示任意两个不相交局中人集合的合作的收益不低于其不合作的收益,因此当所有参与者都合作时,会达到最大收益记作V(I),此时用X,表示最大集合体I中的i成员从最大合作收益VQ)中根据其贡献程度得到的收益分配额,组成了一个n维向量X=(Xi,X2,…,Xn),满足以下条件:
(X(>V(i)
n
«〉:x,=V(I)」=I?…'n(4.2)
<i=l
式(4.2)中第一行式子表示X=(X|,X2,…,Xn)满足个体理性,即一个企业加入联盟选择合作的收益一定是不小于其自身独立经营时的收益,否则该企业就不会选择加入。第二个式子表示满足为总体理性条件,即联盟所获得的总收益必须完全分配,否则所有的成员企业都不会同意这个分配方案。
根据L.S.Shapley教授的研究,此时参与人i的收益分配额X,被称为Shapley值,记作q>i(E)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啊(E)=2w(|S|)[V⑸一V(S/I)](4.3)
SWI
其中,W(|s|)=(nTsD:ls|-l)!(4.4)
式(4.3)中,|s|是子集S中参加合作的成员的个数,n为集合I中的所有参与者的个数,W(|s|)代表加权因子,具体的按式(4.4)进行计算。V⑸为子集S的整体收益,V(S/I)表示子集S中当成员i不参与合作时取得的收益。
5.2.2基于Shapley值法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利益分配模型构建
对于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核心企业扮演的是根据与融资企业交易往来,为融资企业资信水平增信的角色,并不直接为联盟创造收益,根据shaley值法需满足的挂名代表公理,即不能为系统带来收益,对系统未做岀贡献的局中人不应该分得利益,这种局中人即为挂名代表。
因此,在下文的研究当中,我们将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模式分为商业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仓储公司3个节点组成,分别以A、B、C表示,记I={A,B,C},A与B合作记为AB,A与C合作记为AC,B与C合作记为BC,A、B和C组建仓单质押供应链联盟记为ABC。设定商业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仓储公司单独经营不参与合作时的年度利润分别为a、b、c,A与B合作预计收益d;A和C合作预计收益e;B和C合作预计收益f;A、B、C合作组建供应链联盟预计收益g。
3.2区块链技术植入后风险系数计算
现在假设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后,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见表5.6,根据反馈,二级指标分数情况变动原因如下:
(1)内部欺诈;针对仓单质押业务融资企业与物流仓储公司合谋欺诈,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对质押物入库数量作假,欺骗银行或者物流仓储公司,因此应用区块链技术后,此风险对于物流仓储公司和银行能得到一定控制;
(2)重复质押:传统非标准仓单由各家物流仓储公司开具,样式不一,为监管造成极大困难,为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带来巨大潜在风险。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使用电子仓单记录大量信息,随时联网查询且基于区块链技术时间戳特性,使得伪造可能性极低,并且变更信息及时更新,杜绝一票多押的重复质押风险。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能够有效控制,但对于融资企业和物流仓储公司影响不大;
(3)业务效率低:应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后,配套RFID芯片系统自动处理质押物出入库及位置变动信息,RFID手持枪设备也能快速日常盘点质押物,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仓储公司效率,降低这一风险影响,对于银行和融资企业影响小;
(4)合作选择不当:对于银行而言,对于融资企业贷前尽职调査程度不够,没能足够掌握其财务状况和其相关交易背景,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要求融资企业上传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并且历史交易数据、核心企业往来记录永久保存在链供资金端查看,对于银行风险降低较为有效,物流公司和融资企业的互相选择也能更加透明;
(5)质押物价值波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对于质押物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能有效降低;
(6)质押物灭失:对于物流仓储公司和银行而言,智能监控防盗能将质押物丢失等情况风险降低;
(7)质押物监管差:同上;
(8)合作渠道窄: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再传统资金端主导模式下,提出电子仓单挂牌交易的形式,并且利用平台带来资源整合的优势,给各节点带来更多合作机会,所以对于整体的风险是降低的;
(9)行业不景气: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对于该风险不能有效降低;
法律风险: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将协议和合同等材料记录上链,并随时査看,智能合约设定完成后达到条件自动执行可追溯、不可逆转和安全的操作,无须第三方介入,对于整体的法律风险都能有效降低。
第六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后,总结归纳出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植入供应链金融的3种场景设置,从中借鉴相关操作方式,构建出区块链技术植入仓单质押融资的模式。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专家打分得到各指标分数和相应权重,测算出了应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前后不同的风险系数,进一步地,使用改进后的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根据不同的风险系数对应的风险修正因子计算出利益分配,加以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区块链+”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仓单质押业务中各节点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面对的重复质押风险,其次该模式下配置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减低物流仓储企业监管质押物承担的风险,同时,风险系数的改变对于各节点利益分配也带来了影响,在联盟合作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融资企业和物流仓储公司收益均会提高。风险的减低说明该模式能够解决传统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点和整个过程中的痛点,具备实施并推广的现实意义,利益分配变化情况说明该模式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供应链上弱势单位的利益,具备实施推广的现实基础。
6.2对策建议
鉴于区块链技术结合供应链金融还处于实践过程,本文总结了以下四点建议:
(1)利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门槛
与个人消费信贷和一般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相比,P2P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往往以联合中小型核心企业的方式,注重横向的多行业发展。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中需要核心企业的参与,以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积累的上下游企业贸易往来信息与数据,具有一定的门槛性。因此,大型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和实力,可以考虑自建区块链平台,利于链条纵向深度发展,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而言,更优的方案是构建中立平台。
(2)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度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在初期并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主研发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成本。此外,其应用还处于小范围和小规模试点阶段,包括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数量也较有限。如果考虑大规模应用推广,
则参与节点越来越多,数据量加大,随之带来的运算压力将不断加大,对区块的处理时间、每秒处理能力及安全性都是挑战。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区块链公司,不管是已开源(如布比、分布科技)或者是未开源代码(如趣链科技),均已陆续开始为供应链金融参与者提供底层区块链技术,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或实力的企业可考虑直接运用现有开源技术试点使用,在业务规模化后重点考虑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规划战略安全规划,具备高吞吐量和低系统延迟的区块链平台合作。
(3)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协同度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于一个共识机制,即需要多个节点的参与者互相配合与认同。例如仓单质押业务中,需要核心企业确认融资企业的业务往来,并且与资金端协商约定质押物的退出渠道。因此企业在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全盘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度,确保链上各业务操作环节能实现良好运转。
(4)积极应对监管
行业实践者在创新创业初期,尤其是在技术布局上,须做好对监管层的透明与公开,确保因技术和业务创新带来的监管风险可控。P2P的监管发展历程便很好的案例,只有公开透明,拥抱监管,才能逐步化解监管风险,为创新赢得良好的监管环境。
6.3研究展望
本文根据现有的模式,创新地构建“区块链+”仓单质押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难免有设定过于理想化,比如对于模式构建的成本没有纳入考量,该模式平台执行的智能合约拟定也较为困难。在实证部分,受制于数据缺失,仅以仓单质押业务中突出的风险问题作为判断该模式是否具备可行性的依据,使得其说服力不足。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在模式构建和实证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拓展:
基于更多区块链植入供应链金融的场景设置,借鉴其做法引入到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扩展相关文献深度,使该模式的设计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考虑模式中包括成本在内的更多相关细节,对电子仓单和智能合约等平台技术进行更详尽的阐述,使细节更加完善可操作性更强;
增加实证的样本,综合考察更多因素综合设定评价体系来该新测算其可行性,比如对风险系数评分增设三级指标。在后续的研究中,如果研究篇幅和时间不受限制,就可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张平祥,韩旭杰.粮棉油贷款仓单质押的意义与建议[J].山东金融,1997,(06):45-46.
.李华林,胡洪波.仓单质押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2,(06):52-53.
.余跃,孙荆妹,蒋志明.浅谈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J].中国产业,2011,(06):51.
.杨娟,任晓艳,时广静.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8,(06):87.
.胡剑,李伟杰.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09,⑺.23-24.
.崔显林.我国商业银行仓单质押贷款管理风险控制对策[J].物流科技,2012(03):64-67.
唐少麟,储雪俭,李文杰.基于VaR模型的仓单质押业务选择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3):37-40.
.闵嘉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风险识别及炳权法评估研究[J].物流科技,2015,(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