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浏览摘要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文献浩如烟海,科技文献的翻译需求越来越大。核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但迄今为止,此类科技文本翻译的研究颇为罕见。显然,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牡基燃料循环的安全与监管问题》汉译之探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科技类信息型文本具有逻辑严谨、描述客观、语言正式的特点。笔者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南,在翻译过程中力求译文忠实、通顺、规范。本报告首先简述选题背景,综述相关研究现状,指出研究意义。接着,较为详细地分析原文语言特点,包括用词特点、句式特点和语篇特点,并对翻译过程加以描述。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论证科技词汇的翻译方法和被动句、长难句的翻译技巧:语态转换、顺译法、变序译法及分译法,并充分证明这些技巧应用于被动句、长难句翻译的可行性。同时,论证语篇中指代和连接两种衔接手段的翻译技巧。最后,笔者总结从此次翻译实践得到的收获,指出研究之不足,提及未来努力方向。本文旨在启发科技文本的译者,以期达到改善翻译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牡基燃料循环安全与监管问题》;科技文本;翻译技巧
目录
摘要I
目录III
第一章引言1
1.1选题背景1
1.2文献综述2
1.3研究意义4
1.4研究方法4
第二章案例描述5
2.1原文语言特点分析5
2.1.1词汇特点5
2.1.2句法特点6
2.1.3语篇特点..7
2.2翻译过程7
2.2.1译前准备8
2.2.2理解与表达11
2.2.3译后校对12
第三章案例分析14
3.1词语的翻译14
3.1.1术语的翻译14
3.1.2机构名称的翻译18
3.1.3缩略词的翻译19
3.1.4普通词语的翻译19
3.2句子的翻译技巧23
3.2.1被动句的翻译技巧23
3.2.2长难句的翻译技巧27
3.3语篇衔接的翻译技巧33
3.3.1指代的翻译34
3.3.2连接的翻译38
第四章结论41
4.1收获和启示41
4.2不足之处42
4.3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第一章引言
核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经济成本低、供电无间隙的新型能源,其研究和开发状况-直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我国使用的核能发电燃料大多为铀燃料,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铀资源的急剧消耗,国内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研究其代替能源——社燃料。由于我国核能源研究起步较晚,燃料研究也以铀燃料为主,对于社燃料研究有所欠缺,而发达国家则更为全面和深入,国内研究人员需大量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因此,该领域的翻译很有必要,其翻译研究也具有-定价值。本章简介本次翻译活动的选题背景,综述核能翻译研究的相关现状,指出本次翻译活动的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腾飞,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过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能源安全与发展的这类问题,我国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安全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核电基础理论研究和安全技术研究,完善核燃料循环体系。截至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核能源发展在我国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切实的应用需求。目前,我国核燃料主要采用铀燃料,然而,由于近年来铀资源急剧消耗,国内许多专家开始研究铀的代替燃料一一牡。目前地球上己探明的牡储量是铀储量的3倍,我国社资源也较为丰富(石秀安、胡永明,2011:281)。社燃料使用周期长、燃料价格较低,较铀燃料中子经济性更好,牡基反应堆较铀基反应堆运行温度更高、燃耗更深,反应裂变产物毒性更小,防核扩散能力更强,是良好的核能燃料。
2018年暑假期间,笔者以翻译实习生的身份翻译了科技文本《社基燃料循环安全与监管问题》(SqfktyandRegulatoryIssuesoftheThoriumFuelCycle)的部分章节。客户要求笔者翻译该文本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部分章节,确保译文信息完整、语言正式且适于大众阅读,用于客户对社燃料研究的论文参考以及牡基燃料知识的科普。笔者通过査阅资料得知,该文本是美国核管理委员会(theUnitedStates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于2014年2月在其官网发布的报告,是目前为止最新最全面的关于社基燃料循环研究现状的权威性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范围内核反应堆的社燃料使用状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社燃料的重要属性及其在不同反应堆中的应用,对社燃料研究有极大帮助。
笔者实习所在的上海荣煙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国留学项目咨询服务的公司,笔者在实习期间的主要职责是翻译留学相关资料,如客户的个人陈述、推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成绩单、证明材料以及校方宣传文本、规章制度以及合同等,共计16万余字。虽然这类文本翻译量大,但篇幅不长,且每种类型相似度较高,不具备较大研究价值。
同时,笔者对科技文本翻译具有浓厚兴趣,时常关注科技新闻,希望从事科技类文本翻译研究。暑假期冋笔者翻译的《牡基燃料循环安全与监管问题》这个文本篇幅颇长,特点鲜明,因而收获颇丰。鉴于此次翻译实践意义重大,能帮助笔者在核能源领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重要经验,故选取该文本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对象,亦可作为翻译实践报告所分析的材料。
1.2文献综述
本文所选取的翻译文本属于科技类的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翻译研究由来己久,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Reiss)和英国实践型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PeterNewmark)。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早期创始人之一赖斯(1989:111)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对语言功能的分类,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赖斯(1989:108-109)指出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事实的直白交流”(plaincommunicationoffacts),例如新闻、知识点、信息等。赖斯(2004:16-17)强调信息型文本的译文必须完全地展现其原文的内容和信息。同时,她还针对文本类型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她认为信息型文本首先要将其中的信息全部翻译出来,同时保障译文通俗易懂、没有冗余。彼特•纽马克(2001:12-15)根据文本的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他指出信息功能的文本包括科技报告、指南等,其核心是内容的真实性,语言其次,适合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可见,两位翻译理论家都认为信息型文本需注重保障其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同时,国内学者对信息型文本的研究颇为深入,经过多年研究实践,研究、发展和总结了信息型文本的一些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具体翻译方法。原传道(2005:50)就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强调信息型文本,特别是科技文本需以信息传递为核心,在“忠实”的同时也要顾及译文的可读性,应釆用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他提出了信息型文本翻译的三大原则,即重视原则、准确原则、通行原则,并总结了信息型文本翻译的一些方法。张美芳(2013:5-8)对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做了详细阐述,并探讨了该理论如何应用于翻译研究。她指出文本分析应是对语言的使用功能分析,并以此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她在文中提出,信息型文本的重点在于内容,译者在翻译时要尽量保证其信息的同功效传递,因此,适合采用忠信原则。张琳琳(2017:91-92)总结了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一一信息如实传递,指出翻译信息型文本应注重“真实性第一”原则和目的语“读者层”。她就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了科技类文本的翻译方法。
另一方面,目前,科技类信息型文本翻译研究深入、种类繁多。贾文波(2004:6-11)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信息型文本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必要性。他强调科技翻译,作为信息型文本翻译的代表,在信息准确翻译的前提下需对译文文字归化处理以增强译文的表达作用。杨华(2009:51-53)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产品说明书这类科技类文本在词汇、句法及语态方面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该类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郭欣(2013:70-73)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分析了科技类文本在词汇、句法、文体及修辞方面的语言特点。陈潇(2015:3-6)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化学文本的特点,探讨了信息型文本中化学文本词法、句法翻译策略。丁杰、孙勇强(2016:362-363)基于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探讨了交际翻译策略在科技文本中的应用,并提出译文应除基本信息传递功能外还应尽量体现文体风格,保障译文连贯通顺,便于读者阅读。
虽然科技类信息型文本作为应用广泛的实用性文本一直是翻译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核能领域文本的翻译研究甚少。笔者以“核能翻译”为关键字在各大学术资源网站搜得核能英汉翻译相关的期刊论文2篇,学位论文3篇。黄颖(2013:230)就《核能简介》翻译实践简单归纳了核能领域科技类文本专业术语多、名词性词组应用广、长句使用频率高的语言特点,提出了专业领域翻译人员扩大知识背景的要求。兰洋(2013:174-178)在《核能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探讨》中列举了核能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三大难点,即背景知识缺乏、术语词汇查找难和被动语态和长句翻译难,再以自身翻译经验为前提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核能方面科技英语翻译的几点技巧。以上2篇期刊论文是作者翻译经历总结,并未结合相关翻译指导理论或翻译原则。而相关的3篇学位论文包括黄颖的《科技英语之NuclearPower——AVeryShortIntroduction翻译实践报告》、胡涵的《〈福岛事故对美国核电站的安全启示:第二阶段〉第二章翻译报告》以及陈鹏的《“核能废料处理”文献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他们都以自身翻译经历探讨了核能领域文本翻译的方法,但黄颖(2013:5-17)主要以准确、通顺和规范为原则,分析了第一章引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过程中术语、句式和篇章的处理方法,总结了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陈鹏(2017:13-21)主要采用目的论原则分析字词和句子的翻译方法,胡涵(2017:7-14)则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为基础,探讨了标题、词汇的翻译难点以及总结了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以上仅有的三篇论文都未从文本类型理论出发深入探讨核能领域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可见,迄今为止,核能领域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研究甚少,该类的翻译指导理论、原则、策略和技巧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因此,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核物理方向信息型文本翻译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1.3研究意义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经济的新能源,其研发和应用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也促使核能领域翻译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由于中国核能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从事该领域翻译工作的译者少之又少,针对核能领域文本翻译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目前,核能领域文本翻译缺乏较为统一的翻译标准,译文质量良莠不齐,不利于国内外核能信息交流传递。因此,本报告通过三个维度——词汇、句子、语篇——总结核能领域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具有明显意义,可为从事核能领域翻译的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核能领域翻译活动的研究和发展。
1.4研究方法
本报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文献综述部分,主要用以对该类论文的现状研究分析。论文观点的形成并非凭空而起,论证部分也不能离开相关理论和前人观点的支撑,因此对相关文献系统地进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一环。笔者在翻译活动进行之前,査找了大量文献对文本类型理论和交际翻译策略加以研究,通过知网、书籍大量査阅信息型文本的研究发展、成果和现状,以期运用于翻译实践中。定性分析法是通过主观判断来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的一种分析方法。笔者通过预测、实践、论证三个步骤将此法主要运用于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用于分析源语的文本类型、原文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和篇章特点,探讨词语的翻译、被动句与长难句的翻译技巧及语篇衔接翻译技巧。
第二章案例描述
本章首先分析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即用词特点、句法特点和语篇特点。接着,笔者较为详细地描述翻译实践的全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理解与表达和译后校对三个阶段。译前准备包括制定翻译计划表,提取术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翻译实践指导理论等;理解与表达主要是笔者根据文本特点,遵循翻译原则,对文本加以理解和表达翻译的阶段;译后校对主要是笔者对文本进行校对修改。
2.1原文语言特点分析
科技类文本专业性强、逻辑严明、语言正式、表述客观。本次翻译材料属于英语科技文献,这类文献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具有一些特点,下面从这三个层面就原文的语言特点加以分析。
2.1.1词汇特点
第一,英语科技文献通常包含大量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科技文本专业性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次翻译材料属于核能领域报告类材料,其专业术语主要涵盖核能领域中的各种常见概念。这类术语一般早有定义或有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名称,需译者通过查找相关领域资料才能确定译语中相对应的术语,如“burmip"(燃耗)、,lirradiationv(辐照)、uEffectiveFullPowerDays"(有效满功率天)、ucoatedparticle“(涂敷颗粒)、ucoreexchanger”(堆芯交换器)、“breedreactorw(增殖堆)、“seed-blanket”(点火-增殖)。由于缺乏核能领域相关文本的翻译经验,笔者在翻译之前需借助查找行业字典、使用术语管理软件及查阅权威网站等方式搜索术语,了解概念含义并确定最终译语中的对应词语。
第二,英语科技文献大量使用缩略词。为了确保文本语言简练,便于读者快速获得信息,英文科技文本往往采用缩略词代替前文提到的某些概念。该类词汇通常信息含量大,其缩写形式也通常是专业领域内认可、约定俗成的特定表达法,译文通常需根据原意确定,同时也会采取部分省略或零翻译的翻译方法,如文本中的“CANDLE”(CANDLE堆)、“DMSR”(改性的熔盐堆)、“BWR”(沸水堆)、“HWR"(重水堆)、“GT-MHR“(通用原子气透平模块高温堆)。
第三,英语科技文本动词名词化程度高。为体现科技文本的客观性和专业性,使语体更为正式和具有抽象特点,英语科技文本常将动词名词化使用(胡曙中,2012:213)。例如“consideration”(考虑)、**demonstrationw(演示)、"addition”(增加)等,一般语体中常使用其动词形式,但在本次翻译中却都釆用了名词形式,使语体更为正式和专业。
2.1.2句法特点
第一,英语科技文献大量使用长句,其中有的是包含较长定语或状语的简单句,有的是由连词连接的并列句和颇长的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及副词性从句。科技文本常常需要对某项含义或某件事实精准表述,简单句难以胜任,而长句具有结构紧凑、内容精炼、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等优点,能够较好地表达完整的概念(杨寿康,2003:44)。因此,英语科技文本常常有定语较长或各类从句和关联词修饰的句子,用以清楚又准确地表述事物。例如KArecentreport[6]statesthatthereisaworldtotalof5.4millionmetrictonsofthorium(Table2.1)forreasonablyassuredandinferredresources(recoverableatacostof$80/kg),whichiscomparablewiththeamountofknowneconomicallyrecoverableuranium;however,thisisanestimatebasedonuraniumandrareearthresources,becausethereisno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forthoriumresourcesandthoriumisnotcurrentlyaprimaryexplorationtarget.w(最近一份报告[6]表明,经过合理推断,全球范围内的牡燃料储量(开采成本为$80/kg)多达540万公吨(见表2.1),其数量之大足以与开釆成本合算的己知铀资源的储量相比。然而,这只是基于铀和稀土资源的估量,国际上并没有出台针对牲资源的分类标准,牡也并非目前主要勘探目标。)整句长达74个单词,其中“however”一词连接上下两个分句,构成转折关系。全句包含了宾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和一个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这些结构确保句内成分关系明确,句内信息得以清楚传达。
第二,英语科技文本常使用被动语态。著名语法学家Svartivik曾对被动态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情况做过研究,他统计了8种不同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科技类、新闻类、艺术类、体育类、演讲类、小说类、广告类、戏剧类。可见,被动语态在科技类文本运用的常见性和重要性(方梦之,2011:75)。被动语态以事物或研究对象做主语,常常隐去施动者,主要用于强调主语或体现文本客观性。本次翻译材料中有许多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或界定,为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大量使用了被动语态。如“Fromtheveryearlydaysofnuclearenergy,thoriumwasconsideredasanalternativeorcomplementtouranium.”(在早期的核能研究中,牡就被视为铀的替代物或补充物。)该句通过使用被动语态,使其形式和内容都突出了主语“牡”的重要地位。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案例描述
2.1.3语篇特点
对于译者而言,翻译好词语或句子并不表示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还需要保障句子所构成的语篇片段语义逻辑连贯,句子间语言衔接得当,这样的译文才是一个完整的文本(李运兴,1998:18)。因此,整体把握原文的语篇特点,可以保障译文衔接得当、逻辑连贯、语义清楚。以下从内容、结构、衔接及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该语篇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本次翻译材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全文撰写目的和其余各章节内容,是材料的总概部分;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牡燃料的优势和循环方案类型。翻译时可通过章节内容快速理解文意,确定部分词语词义,保障译文内容的准确性。
从结构上看,本次翻译材料采用大多数报告类材料的行文结构,每一章节使用了“总-分”形式进行表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同时,在第二部分的第2.2.1节介绍了一次通过的针燃料循环的种类,共计7种,每小节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笔者翻译时尽量采用相似的句型结构,既可以节省翻译时间,又能通过重复相似句型结构提高读者阅读速度。
从衔接上看,本次翻译材料较多地使用了指代和连接手段保障语篇的衔接。英语科技文本作为形合的语言,其语篇衔接大量使用指代和连接两个手段。然而,汉语科技文本更注重意合,即语义通过内在逻辑连接,同时,相较于英语文本更常使用省略和重复等手段,使用指代手段频率较英语文本的少。因此,翻译时需根据两种语言表达习惯,釆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调整语言成分,运用重复、省略和照译等多种翻译技巧,使语篇衔接更贴合译语文本表达习惯,避免“翻译腔”。
从语言上看,本次翻译材料属报告类文本,主要用于阐述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语言正式,无任何口语化表达。笔者在翻译文本的词汇和句子时,还特别注意是否符合科技文本的语体风格,保障信息的完整传递,注重遣词用句符合语篇的整体语言风格。
2.2翻译过程
翻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篇优秀译文需要译者译前准备充分、翻译阶段认真和译后校对谨慎。充分的译前准备主要包括制定翻译安排表、确定术语、学习平行文本或其他相关知识和确定指导理论。翻译阶段主要是译者以确定的指导理论和翻译原则为标准,平行文本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确定的术语为补充,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保质保量地对材料进行翻译。最终,译后校对阶段是根据翻译标准对译文修改完善,保障译文的准确、通顺。
2.2.1译前准备
本次翻译活动的译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翻译安排表制定、术语确定、相关专业知识和平行文本学习以及指导理论确立。
1)翻译安排表制定
考虑到本次翻译材料专业性强,翻译有一定难度,在详细了解客户要求和大致浏览文本材料之后,笔者根据文本翻译难度和自身翻译能力制定了合理的时间安排表,以保障按时保质地交付译文。具体翻译安排见表1:
秀的译员不只是对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了如指掌,也需要熟知专业知识。几乎所有的翻译活动都会涉及特定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译员在特定领域有专长(李长栓,2009:37)。由于本报告的材料属核能领域的学术报告,译者需要对核能知识,特别是牡基燃料重要知识有基本了解。因此,笔者在译前阶段学习了核能牡基燃料及基于牡基燃料反应堆的相关资料,大致领会了文本内提到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同时,熟悉了源语及译语同类型报告的语体风格和表达习惯。专业知识学习资料包括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的同类型报告材料、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石秀安的《我国牡燃料循环发展研究》和《压水堆平衡堆芯牡铀燃料循环初步研究》、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混合堆增殖牡基燃料组件中子学分析》等学术会议文件和期刊,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科普网的核能知识和新闻以及百度百科关于各种核反应堆堆型的介绍等。通过学习,笔者对翻译材料所提的各种反应堆结构、用途及优缺点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也对目前社基燃料的全球动态有了一定认识。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笔者也尤为注意了解和熟悉汉语核能领域文本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及语篇特点。笔者发现在词汇方面,术语、缩略语可通过前文所提的查找方法确认,而英文科技文本中的名词化现象在汉语科技文本并非常见,翻译时需将该类词汇进行词类转译;句法方面,汉语科技文本较其他类文本更多地使用被动句,但很少出现“被”字,而是釆用其他方式表达被动。因此,翻译时需进行灵活处理,避免译文生硬,而处理长难句时,汉语科技文本在表达复杂概念时则常用短句,关联词也较少,通过语序、意合的方式表达内在的层次及关系(谢小苑,2012:226);语篇方面,与英语科技文本相比,汉语科技文本使用指代和连接手段较少,使用重复和省略的手段较多。因此,需根据上下语义进行调整。
4)指导理论确立
本次翻译材料是一篇科技类的信息型文本,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客户及读者阅读的需要,让他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到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因此,本文釆用目的论原则和交际翻译策略为指导。
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本报告的材料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翻译最主要的是以传达信息为主。同时,赖斯的学生弗米尔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岀了目的论。他的理论主要是以文本目的为第一准则,同时还提出了所有翻译活动应该遵循的三条法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信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始终,一切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应该以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芒迪,2014:118)。本次翻译材料的翻译目的主要是译文便于客户、研究人员以及对核能源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本次翻译材料信息。因此译文的第一要义是信息完整传递。
交际翻译策略由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教育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用目的语再现原文内容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同样的效果。交际翻译的重点在于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译文通顺度(贺学耘,2010:171-172)。本次报告的翻译在达到上述信息完整传递原则的基础上也尽可能考虑读者阅读的效果,使译文更便于读者了解文本内容。科技文本为保障其内容的严谨性,通常会采用大量的定语、状语对中心词进行定义和修饰,造成读者阅读的不便。然而,本次翻译活动目的不只在于学术研究,同时也有一定科普性质,因此,翻译时可适当调整译文表达,在完整传递信息的前提下,使译文通顺易懂,便于非专业人士了解信息。
2.2.2理解与表达
理解与表达阶段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笔者根据译前准备分析的文本特点、确定的术语以及翻译原则对全文进行了翻译。
首先,笔者对本次翻译材料进行了初译。初译以准确传达信息为目的,以句子为单位,翻译出句内全部信息。翻译时,笔者对难以理解和翻译不到位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标注。通过初译,笔者发现词汇方面除了译前准备的术语表外,本次翻译材料含有许多机构名称,需要译者査找翻译,同时,文本中许多词语翻译时需参考实物或了解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才能使读者更准确了解其含义;句子方面常常需要清楚分析各成分结构才能保障译文准确性。
接着,笔者根据初译标注将尚未确定的机构名称及词语进行査找确定,并查找了难以理解内容的相关知识,根据这类知识加强对句子的理解并根据汉语文本的表达习惯修改句子。例如,本次翻译材料中“concept”一词出现了18次,因该词一般译为“概念;观念”,笔者初译为“概念”,但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笔者认为并非指该含义。如将uSeveralconceptsfortheuseofthoriumhavebeenproposedforHWRs,includingboththeonce-throughandrecycleoptions."句中的“concept”一词若译为“概念”,显然与内容不符。因此,笔者改译前通过中国知网的词典功能进行搜索,在其中的英汉科技大词库中查找到含义“方案”,并向核物理专业同学咨询确定,才最终确定译为“目前已提出几种在重水堆中使用牡的方案,其中包括一次性通过的燃料循环和回收的燃料循环。”最后,笔者对译文进行改译。改译主要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注重句子间内容衔接和连贯的翻译,同时,调整译文语言,保障译文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2.2.3译后校对
译后校对是翻译活动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优劣。笔者此次翻译实践主要进行了四次译后校对工作。
第一次校对时,笔者逐字逐句检查文本,力求改正漏译、错译之处,并标记出有待商榷的词语和译文。
第二次校对时,笔者主要集中在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校对,尤其是改译后仍不确定的词句。由于笔者阅读核物理方向科技文本较少,即使在译前阶段补充了部分知识,但仍如管中窺豹,不够全面和深入。如短语“highfbelburnup”,笔者初译为“燃耗更高",因为“燃耗”一词表示燃料的消耗程度,汉语中一般用“高”、“低"形容"程度”一词。然而,笔者在校对时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询了“燃耗高”一词,发现虽然在许多领域译为"燃耗高”,但在核能领域中使用频率低。笔者又查询了“燃耗”一词,发现在百度百科中燃耗的形容词使用的是“深”。笔者用百度搜索功能对“燃耗高”和“燃耗深”两个短语进行比对,发现“燃耗高”一般用于油耗,特别是汽车类文本使用较多,而“燃耗深”基本用于核能文本,具有更明显的专业性。本次翻译材料是报告类信息文本,因此专业性高,笔者最终决定使用“燃耗深”一词作为最终译文。
第三次校对笔者主要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整体检査译文生硬不顺、不符合文本风格之处。本次翻译材料为专业报告类文本,原文语言正式,表述客观,客户也要求维持原文风格的同时增加其可读性。因此,笔者此次校对以语篇为单位,注重句子之间的衔接,着重改善语言表达,保障译文可读性和客观性。
第四次校对笔者主要针对第二、三次校对多次查询却仍不理解的词汇和尚有疑问的句段进行了咨询了解,保障笔者完全理解原文表达的信息,保障译文完整性和可读性。如“seed-blanket”一词,笔者多次査阅并未找到相应译文,于是根据词义和上下文语境暂译为“种子层”,但中间的一般连接的是同类型词语,因此笔者尚未确定。在此次校对阶段,笔者咨询了一位从事核物理相关工作的同学,最终确定译文。另一方面,笔者就尚有疑问的句段咨询了一位己毕业并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的同学,力求使译文更为表达更准确、专业。如“ThissystemutilizesfuelassembliesthatarethesamesizeasconventionalPWRassembliesandcanberetrofitintoexistingcommercialPWRswithoutrequiringsignificantmodificationstothereactorsoronsiteequipment(e.g.,fuel-handlingtools).”(该系统使用的燃料组件的尺寸与常规压水堆组件的尺寸相一致,因此,无需对反应堆或现场设备(例如控制燃料的工具)进行重大修整,即可改造为现有的商用压水堆。)笔者初译为“这一系统应用的燃料组件与常规压水堆组件相一致,因此无需对反应堆或现场设备(例如控制燃料的工具)进行大型修整,即可改造为目前的商用压水堆。”,但她建议我增译“尺寸”一词,因为原文使用“thesamesize”强调了是两个组件的尺寸一致,而非组件一样,未译出“尺寸”可能造成信息理解偏差。笔者仔细体会后,采用了她的建议,增译了该词。
最终,笔者定稿再次阅读了全文,调整译文格式和化学成分上标、下标之处等细节,保证译文质量和完整度。
本章重点介绍本次翻译材料的语言特点,并介绍了笔者翻译的整个过程。本次翻译材料作为核能领域信息型文本,专业术语多、含有较多缩略词和机构名称、被动句及长难句,这些都是翻译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下一章案例分析的重点.
第三章案例分析
本章根据上章对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从词语、句子、语篇三个层面详细阐述本次翻译实践各类翻译技巧,充分论证文本类型理论和交际翻译策略指导下各种翻译技巧运用于这三个层面的可行性。
3.1词语的翻译
科技文本不仅仅是普通的信息型文本,它还兼具专业性强、用语正式的特点。因此,选词需考虑到专业度和文本正式性。本次翻译材料作为•份专业领域的报告属于典型的科技文本,笔者根据原文材料的词汇特点将其分为术语、公司及机构名称、缩略词及普通词语四个类别,并分别阐述其翻译技巧。
3.1.1术语的翻译
《语言学百科辞典》将“术语”一词释义为:“各门学科为确切表达本领域内的概念而创制和使用的专门词语。”术语的意义在于正确反映所研究事物,所以必须是单义的、统一的,否则会造成语义不明,给科学研究造成不便(戚雨村、董达武等,1993:97).张榕(2015:44)在《术语学与术语信息处理》中将术语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有定义性描述的词或词组”。综上可知,术语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同时兼具单义性和统一性特征的约定俗成用于定义描述的词语。
本次翻译材料的术语属于核能源领域的专门词语,译为汉语必须通过查找核能领域词汇表或借助网络术语查找工具确定译文,不能仅因为是同一个单词而只定义为一种译文。有些词汇英文相同,但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译法也有不同。如图3所示:
图3轻水增殖堆2D横截面(含元件区域)
阴影区域标注的是反射元件区区域,黑色区域标注的是标准增殖元件区区域。上图可见,阴影区域为环形区域,构成层级结构。因此,为表述形象,例(1)术语“reflectorblanket”被定义为“反射增殖层”。而例(2)术语“standardblanketM的黑色区域并不构成层级结构,因此被定义为“标准增殖区”。
例(3)中术语中的“blanket”并非表示核反应堆内具体的某一层或某一区,而是对图3所示的反应堆堆芯设计方案的整体描述。该术语实际表示由“点火区”组件和"增殖区”组件一起布置的一种堆芯方案,其中点火区用于产能,增殖区用于增加核燃料。因此,不能按照例(1)和(2)翻译成常规使用的“层”或“区”,而是译为“点火-增殖二除以上个别术语,其他术语由于其专业性强,大多数也早有定义,针对具有唯一性的术语,译者可采用通过查找辞典或权威网站确定译文。本次翻译实践的术语笔者主要通过查找文献确定译文,以保障术语的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材料为学术型报告,所以笔者发现,通过使用中国知网的网站知识元检索功能和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搜索可以快速査询到许多术语,并可以根据领域分类以及使用频率确定最终译文,既快速又准确。
3.2机构名称的翻译
由于本次翻译材料是一份针对社基燃料循环安全及监管问题研究的报告,文本内容详细介绍了全球社基燃料的使用状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牡基燃料研究及运用的机构名称。对于这些机构名称,笔者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确定译文:查找权威网站译文;根据同类型文本翻译。笔者在机构相应中文官方网站或核能领域权威网站査找中文译名确定机构名称。对于未能找到译名的机构则采用音译、直译及音译+直译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如:
(8)Fort.St.Vrain(FSV)圣符伦堡核电站(附录3,第90页)
(9)Shippingport世平浦核电站(附录3,第90页)
(10)ThorEnergy牡能源公司(附录3,第91页)
(11)Westinghouse西屋公司(附录3,第91页)
(12)WestValleyReprocessingPlant西瓦利再加工电厂(附录3,
第91页)
(13)DuquesneLightCompany迪尤肯照明公司(附录3,第90页)
(14)Allis-ChalmersManufacturingCompany阿里斯•査莫斯制造公司(附录3,第90页)
以上机构名称都未能査找到官方译法,因此笔者根据机构英文名称的特点对其翻译。其中,例(8)和例(9)的两个地点“FortSt.Vrain”、“Shippingport”有约定俗成的名称,采用的是音译,但在文中省略了“nuclearpowerplant”,指的是该地点的核电站。根据语境,笔者适当增译了“核电站”,分别译为了“圣符伦堡核电站”、“世平浦核电站”,帮助读者理解信息。例(10)和例(11)则是两所公司名称,英文本身具有一定含义。这类词语的公司取名通常表达一定内涵,如同中国公司取名强调寓意或定性公司功能,便于大众记住公司名称,这类公司常釆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AppleInc.(苹果公司)wGeneralMotors(通用汽车公司)”。笔者此次也釆用此法,对原文进行直译并增加了“公司”这一定性词语,分别译为“社能源公司”、"西屋公司”,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信息。例(12)、例(13)和例(14)釆用了音译+直译的方法翻译。此法适用于含有人名或地名且词汇本身无特殊含义的机构名称,如“FordMotor(福特汽车公司)”、"ValeroEnergy(瓦莱罗能源公司)”。例(12)为地点名称,笔者通过查找地图确定翻译为“西瓦利”,保障对地点的准确定位,再增加介绍电厂功能的Reprocessing”,最终译为“西瓦利再加工电厂”例(13)为“地点+公司属性+公司”,因此,通过音译+直译译为“迪尤肯照明公司”。例(14)的词语都是“人名+公司属性+公司"的命名方式,所以笔者译为“阿里斯•査莫斯制造公司”。其他机构名称翻译详见附录3。
3.1.3缩略词的翻译
缩略词在英语科技类文本中使用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科委员会还就缩略词专门作了规定(方梦之,2011:57)o本次翻译材料中出现了许多缩略词,如:
(15)BISO双结构各向同性(附录2,第86页)
(16)BWR沸水堆(附录2,第86页)
(17)DMSR改性的熔盐堆(附录2,第86页)
(18)FMSR快中子能谱堆(附录2,第87页)
(19)GT-MHR通用原子气透平模块高温堆(附录2,第87页)
(20)LWBR轻水增殖堆(附录2,第88页)
(21)MSBR熔盐增殖堆(附录2,第88页)
(22)CANDLECANDLE堆(附录1,第65页)
例(15)全名为bistructuralisotropic,属于物质结构描述词,表示的是一种燃料形态,根据其含义翻译为“双结构各向同性”。例(16)至(21)属于核反应堆的堆型,是核能领域较为常见的专业术语,如果目标读者为核物理专业人士则可釆取零翻译的策略,但由于客户除用于学术研究,也要求译文便于之后宣传和科普之用,因此,笔者将縮略语译为汉语,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例(22)则釆用了零翻译的方法,其中“CANDLE”属于行波堆的一种,暂无中文名称,且多种中文文献直接采用了“CANDLE堆”作为它的名称,故笔者也釆用了此译文。
英语科技文本常使用只有几个字母的缩略词简化文本表达,但译文却不能用字母表示,增大读者理解难度,不符合信息完整传递原则,因此译者需译出缩略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3.1.4普通词语的翻译
科技类文本的普通词语属于语言共核部分的词汇,有些词汇虽不属于专业领域,但在正式程度高的语篇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科技类文本中,这类词语除了本身含义以外,词义色彩中性,无情感偏向,这一点与文学语体不同(方梦之,2011:55-56)。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选词时除保障其准确性外还需注意保持词义的中性。本节笔者根据上章分析的文本特点重点论证词类转译和增译的翻译技巧在英语科技文本中的运用。
1)词类转译
词类转译是翻译较长使用的翻译技巧之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有时需通过词类转译达到译文流畅自然的目的(谭卫国、蔡龙权,2015:160)。英语科技文本名词化词语多,而汉语科技文本相对较少。上一章通过分析文本特点得知,本次翻译材料大量使用了名词化词汇,为避免语言生硬、不流畅,笔者根据上下文义将部分名词化词语进行词类转译,使之更贴合汉语表达习惯,避免“翻译腔”。如:
(23)Themostlikelynear-termaDDlicationofthoriumintheUnitedStatesisincurrentlyoperatingLWRs,whichisthefocusofthisreport.(附录1,第56页)
美国近期最可能将社燃料运用土目前运行的轻水堆,这也是本报告的重点所在。
例(23)中的“application”为名词,含义为"运用;应用”。英语常使用名词或名词化结构,属于“静态”的语言,但汉语则更偏向使用动词,使语言充满动态感。笔者将该句初译为“美国近期最可能的牡燃料的使用场合是应用于目前运行的轻水堆,这也是本报告的重点所在。”,是将«application"译为“使用(的)”形容词,限定增译的“场合”。改译时,笔者经过仔细推敲发现“场合”一词多用于表述场景、情况,用于核反应堆不太切合,且不符合交际翻译策略下译文流畅易读的原则。考虑到汉语的动态性,笔者将“application”译为动词“运用于”,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4)odemonstratethedifferentphenomenafbrarangeofthoriumfueltypes,analyseshavebeenperformedusingSCALE[3]tocalculatekeyperformanceparameters.(附录1,第49页)
为了证实不同类型牡燃料反应现象的不同,我们借助SCALE[3]进行分析,计算出关键性能参数。
例(24)首先用todo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再用“analyses'‘作主语引导一个现在完成时的被动句。其中“analyses”是“分析”的名词形式,在英语科技文本中可用作主语,但在汉语科技文本中很少用该含义的词汇作名词使用。若译为"……借助SCALE,分析被执行……"生硬晦涩,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笔者按照汉语习惯将该词译为动词“分析”,并对该被动句进行语态转换,补充主语“我们”,最终译为“……我们借助SCALE[3]进行分析……”,译文逻辑清楚,语义明确,“分析”在句中的翻译也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便于读者理解该句。
(25)Iftheobjectiveisacompleteavoidanceoftheneedfornaturaluraniumanduraniumenrichment,sufficientquantitiesof233Uneedtobeproducedinbreederreactors.(附录1,第68页)
如果要完全避兔使用天然铀和浓缩铀,那么增殖反应堆需要产生足量的例(25)“avoidance”就词性而言是名词,从句子成分来看在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宾语•英语科技文本为体现文本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常将动词名词化,但汉语科技文本仍更常使用动词。若将“Iftheobjectiveisacompleteavoidanceoftheneedfornaturaluraniumanduraniumenrichment,..."译为"如果目标是天然铀和浓缩铀需求的一个完全的避免,……”,完全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者也难以理解。因此,笔者釆用词类转译,译为''如果要完全避免使用天然铀和浓缩铀,……”,译文通顺流畅,符合交际翻译策略的要求。
英语科技文本名词化现象多,但翻译时常需根据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对该类词语进行转译,使译文自然、通顺。
2)增译
增译即在原文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词语、词组、分句甚至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形式上符合译文表达(冯庆华,2010:58)。英文科技文本为保障其语言精练,常常省略之前提到或公认己知的词语,但是译为汉语时,为保障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时需要采用增译的方法补回这些词语。如:
(26)Thorium(Th)hasbeenwidelyconsideredanalternativetouranium(U)fuelbecauseofitsnaturalabundanceanditsabilitytobreedfissilefuel(233U)fromnaturalthorium(232Th).(附录1,第46页)
牡(Th)资源储量丰富,天然社(232Th)可增殖为可裂变燃料(233U),因此牡被普遍认作铀(U)燃料的替代物。
例(26)中由于主语“Thorium(Th)"在前半部分己经出现,而一般而言,在英语科技文本中,前文出现过的词汇通常使用代词代替,避免词语多次重复出现。而汉语通常先表述原因,因此笔者对语序进行了调整,将“becauseofitsnatural
21abundanceanditsabilitytobreedfissilefuel(233U)fromnaturalthorium(232Th)"先进行了翻译。但是,调序后译文中的“它”语意模糊,不便于读者理解,不符合信息型文本信息完整传达,即忠实性原则。因此,笔者将其译为语义指代的“针”。笔者将该部分初译为“牡的自然丰富”,虽然较为完整地表达了原材料所述信息,但仍然语言生硬,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笔者在改译阶段调整了该部分译文,根据上下文语境将“自然”换为“资源”,同时根据交际翻译策略的通顺原则增加了名词“储量”,译为“牡资源储量丰富”,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同时保证了语言的正式性,贴合科技报告这一文体的行文风格。
(27)Possiblescenariosforusingthoriuminthenuclearfuelcycleincludeuseindifferentnuclearreactortypes(lightwater,hightemperaturegascooled,fastspectrumsodium,moltensalt,etc.),advancedaccelerator-drivensystems,orevenfission-fusionhybridsystems.(附录],第46页)
牡在核燃料循环中可用于各种核反应堆型(轻水堆、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墮、熔盐塗等)、先进的加速器驱动系统以及裂变-聚变混合堆系统等场合。
例(27)中由于前半部分已经提到了"indifferentnuclearreactortypes”(各种核反应堆),为保障语言简洁,原文省略了括号内的各种反应堆的“reactor”一词,然而在翻译成汉语时,如果照译为“轻水、高温气冷、钠冷、熔盐”则缺乏中心词,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笔者增译了中心词“堆”以保障读者准确理解含义。
另一方面,由于汉语常使用范畴词,如“场合”、“现象”、“地位”等,而英文中较少釆用该类用法,所以在英译汉时碰到这种现象需适当增译范畴词。如:
(28)Indeed,attheInternationalFuelCycleEvaluationConference(INFCE)[4]of1978,thoriumwasgivenalmostequalimportanceasuranium.(附录1,第51页)
实际上,在1978年的国际核燃料循环评估会上,牡被赋予与铀几乎同等的重要地位。
例(28)中原文中的抽象名词“importance”译为“重要”,即全句译为“实际上,1978年的国际核燃料循环评估会给与了牡与铀几乎同等的重要。”不太利于理解,违背交际翻译策略中的通顺原则。同时,“给与”或“赋予”与“重要”不符合汉语词语搭配习惯,但它们可以与“地位”、“工作”等范畴词搭配,所以笔者对译文增译了“地位”,使表达更为地道。
(29)Duringtheoperationofthereactor,freshLEUisaddedbutnoadditionalthoriumisfedtothesystem.(附录1,第64页)
反应堆运行期间还会添加低浓缩铀,但不再添加牡燃料。
例(29)中,由于上文提到了熔盐堆最初填充了社-铀混合燃料,而该句内容表达了运行期间后续增加了低浓缩铀,未增加针燃料。两句之间属于逻辑上的转折关系。因此,笔者在此增加了“还”和“不再”两个词,使两者之间对比更明显,句子较“反应堆运行期间会添加新的低浓缩铀,但不增加额外的牡燃料”句内短句的逻辑关系更为明显。
(30)Thesesystemscouldutilizethoriumasafertilematerialbyitself
andpotentiallyeliminatebothenrichmentandreprocessinginthefuelcycle.
(附录1-第66页)
这些系统可将社单独作为增殖燃料,省略燃料循环中的浓缩和再加
工两个步骤。
例(30)原文中并没有“步骤”一词,但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本例的内容,可推测出这些系统设计时省去了两个步骤:“浓缩”和“再加工”,所以,笔者增译了“步骤"二字,使上下文逻辑结构更为明显,语义连接更紧密,同时,也更符合汉语表达常使用范畴词的习惯。
英语科技文本注重语言简练,常省略重复的词语,但汉语科技文本则不会省略,因此翻译时需找出省略的内容,通过增译法补全内容。而且,汉语文本会使用范畴词对内容具体化,但英语文本却没有这种用法。因此,增译还可以用于英译汉文本增加范畴词。增译的使用可以使译文逻辑线更为明显,语义间连接更紧密,提高译文通顺度。
3.2句子的翻译技巧
英语科技文本常使用被动句和结构复杂的长难句,而汉语科技文本这两种句子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笔者根据本次翻译实践总结了被动句和长难句的翻译技巧,现对这两种句子的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3.2.1被动句的翻译技巧
被动句的翻译主要可以分为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和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隐含被动句两种技巧。
1)被动句译为主动句
英语科技文本客观、严谨,为展现这一点,文本中会大量使用被动句。而汉语科技文本较少使用被动句来体现客观性,而是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语义连接展现。因此,科技文本英译汉时常需要进行语态转换,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如:
(31)Nevertheless,althoughsignificantexperiencehasbeengainedwiththorium-basedfuelssincethe1950sintestanddemonstrationreactors,thereisnoindustrial-scaleexperience.(附录1,第52页)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基燃料已在测试堆及演示堆应用中获得了重要经验,但仍然缺乏工业级规模的经验。
例(31)中**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为“significantexperience”,若将被动句译为“重要经验被获得……”较难理解,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同时,由于主句所述的“经验”与“significantexperience”不同,因此,译为被动句难以连接后续信息,难以保证句内的衔接与连贯,因此,笔者认为译为主动句较为合适。根据原文含义可知,这些重要经验是由针基燃料在测试堆和演示堆应用中获得,所以将牡基燃料作为该句的主语,化被动为主动使译文更为通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