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浏览摘要
“部编本”语文教材,自2016年9月试教以来,受到社会各界诸多关注。 该版本教材,通过汲取人教版和其他多版本教材的精华,结合时代变化和学生 认知水平的提高,弥补了其他教材在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
“部编本”语文教材,使得一线教师对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和改进。本论文选取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将其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进行比较分析。 从“部编本”编写理念和特色着手,结合两套教材选文特点,以及教育理论阐 释,辩证看待新教材选文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效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与改进设想,为新教材课文的选编提供可行性参考。
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查找和筛选文献资料,在 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理论,具体看待两套教材选文在多维度、多层面上的异同, 正文主体部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和特色、选文特点和编者意 图三个方面,概述该教材的选文。
第二章,两套教材在出版年代、版面设计等宏观上存在明显差异,微观 上,主要从韵文类和散文类、现代文和文言文、实用类和文学类、国内作品和 国外作品四个选文分类维度,通过图表、数据分析,辩证阐述两者异同,概括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新 教材更优化的发展。
第三章,应对“部编本”教材选文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教师教 学感受,“部编本”教材选文的教学应基于学生认知心理,调整选文教学顺序; 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开发选文教学内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完善选文教学方 法,三方面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当前领域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较少,本论文以选文为研究对 象,通过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分析,深入分析新教材选文特点,希望新教材体 系的更加完善,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做铺垫,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提高学生综 合素养。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选文;教学策略
二、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12
三、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12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13
第二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13
一、选文强调四个标准14
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15
•三、选文体裁丰富多样16
第三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编写背景和编者意图18
一、编写背景19
二、编者意图20
第二章“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比较“23
第一节韵文类和散文类24
一、呈现结果,发现异同25
二、具体分析,探究“部编本”25
第二节 现代文和文言文26
一、两套教材文言文选文情况26
二、两套教材现代文选文情况27
三、两套教材现代文和文言文选文情况比较分析29
第三节实用类和文学类30
一、实用类文本的选编30
二、文学类文本的选编33
第四节国内作品和国外作品37
一、国外作品选编比较37
二、两套教材国外作品选编情况分析41
小结43
一、优势43
二、存在不足44
第三章“部编本”初中语文螂选文的教学策略45
第一节基于学生认知心理,调整选文教学顺序45
一、调整单元选文教学顺序46
二、调整单篇选文结构教学顺序46
三、调整单篇选文课堂教学顺序47
第二节 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开发选文教学内容48
一、围绕选文内容,构建语文课堂“超市化"48
二、结合选文“召唤结构”,实现选文阅读教学合理化49
第三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完善选文教学方法53
一、学会走出教材,发挥“1+X”阅读教学优势53
二、打破传统模式,设计多元开放的教学活动55
小结 56
一、围绕选文标准,适当取舍选文57
二、基于学生学情,调整选文顺序57
W文献60
_、研究缘起
我国古代的教育,按现在的标准,大体可统归为“语文教育”①。自1903年语 文学科单独设科以来,有关教材编写的变革,持续至今。语文教材,是教师和学生 连接的桥梁,是评判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的语文教材,源远流长②。教材编撰的变 革,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始终在“范文制度”这一传统格局下进行,进而形成“文 选型”的教科书。倪文锦将“文选型”教科书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单纯的 范文汇编”,一种是“以汇编的范文为学习内容的绝对中心而辅之以注疏和评点”③。 前者单独呈现范文,教学内容任由教师发挥,不具备统一性。自《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2011年)》制定以来,语文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体系,以便合理教学。选文(又称“范文”)则是“文选型"语文教科书 最为关键的环节。
统观当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仍笼罩在“范文制度”中。香港现行的十七套中 学语文教材,多以单篇选文连缀而成,少数几套也只是对选文加以问题的编排气台 湾地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国文》,编撰策略是将选文按文体与语体错综排列⑤。 大陆自1993年起,除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辽宁、河北、 四川、江苏、浙江等地计有13套初中语文教材陆续由实验期进入试用期⑥。第八次 课改,实现“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的转变,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各套教材 具有地方特色,各有所长,但其基本格局仍旧是“文选型”。
在我国,课程计划、课程大纲与教材编写“一向是由政府组织教材专职编辑人 员与学科专家具体操作、实施,形成'上所定,下所行'的课程、教材研制体制”⑦。 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出现,改变了 “一纲多本”的局面。北京大学中文系、“部 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这套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2月启动,由教育部聘任总主编,调集60多位专家、编辑和一线教师组织编写。历经三年,编写 工作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前后经过十多轮评审,一遍又 一遍地修改完善,最终通过了中央领导的审查,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部4册投入试教。”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全称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 书”,自2016年9月投入部分地区试用,于2017年9月全国统一使用。笔者中小 学时期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现于安徽芜湖求学,该地一贯普遍使用人教版教材, 自2016年9月以来,成为“部编本”试教点。基于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 笔者萌生想法:两套教材是否存在某些关联?这是本次研究的直接原因。其中,选 文在庞杂的语文教科书中占据核心位置,那么,选文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 如何呈现?较之人教版,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对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本文通过比较 两套教材选文,探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特点,以期提出科学合理的教 学策略与改进设想,为“部编本”教材课文的选编及实际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研究卽
2018年5月26日,笔者点击中国知网,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关键 词进行全文和主题搜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5月。经过筛选统计,有一定研究价值, 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献154篇,硕士论文21篇。就目 前研究成果来看,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的学者们全面剖析新教材,一线教师及语 文研究者们则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材的真实解读、教材使用及教学策略发表观点。 笔者从这几个角度对“部编本”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咒现状
1.专家学者解
就教材总体特色而言,温儒敏先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体现核心价值观, 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满足一线教学实践需求,对教学弊病起到纠 偏作用;(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气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主任王本华提出,语文教科书要着力守正创新,构建“三位 一体”的编写体系③。部编本骸收借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编排上的优势,但 与之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教材编写更“接地气”,改变一味“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就教材编写理念而言,王本华提出的“八大关键词”①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新教材 编写理念,为众多一线教师直观深入地解读新教材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韩涵以 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指出选文调整意图、写作板块、综合性学习板块和名著导读 板块的设计思路②。如《土地的誓言》,其修改用意从教材整体出发,单篇课文与单 元写作存在关联。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釆取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导致语文教学梯度模糊不清,教 师难以把握教材线索。部编本则吸收诸多版本教材编写经验,“采用'人文主题' 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③,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就单元编写 意图而言,刘真福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说明该单元编写意图:“有开篇引 领之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突出一个“美”字,
综上,专家学者从教材总体特色、编写理念及单元编写意图角度解读部箱本, 为一线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都指出,新教材虽已投入使用,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一方面,部编本 的使用,对具体教学提岀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困难,但 这会刺激和带动教研,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气从长远看,这不但利于学生学习, 也是教师成长的好机会。
2.研究者与教师把握教材
诸多一线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基于文本分析与课堂教学实践两个角度,对 “部编本”语文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1)基于文本分析
首先,教读、自读课型区分更加清晰。张霞儿在《“教读课”该让学生获得语 文“干货”》一文中笔以郑振铎《猫》的教学为例,谈及“教读课文该给学生什么 干货”“如何让学生获得干货”等两个问题,落实行之有效的教读课,以便学生更 好地用己得的“干货”尝试自读,拓展阅读。
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不仅体现在“1+X"模式单《“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②,潘雯的《“部编”〈语文〉 七上“整本书阅读”指导》®o上述成果突显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实情,提 出有效解决措施方案。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及,语文学习要读“整本的书”,而阅读 整本书,更应“偏重在方法方面”气基于此,“部编本”语文教材贯彻落实课程标 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⑤
其次,强调“读写”并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 性课程。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从语文课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 习惯气易海华也提岀,“教读学方法,自读用方法”.刘珊,张禹芳在《部编本初 中语文教科书使用刍议》一文中提及,“读写”并重,克服了人教版教材写作内容 弱化的不足,强化和深化了写作的内容。
再次,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设置,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刘菊香认为, “单元之间、册次之间应通盘考虑”气由此可见,双线主题并非单独分开,而是巧 妙融合,互相渗透,同时,单元之间是累加、螺旋上升的,前后联系,跨越册次, 打破以往“单一主题”的局面,更加突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最后,四大系统仍应重视,即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王 家伦,陈宇就四大系统展开思考,肯定教材中合理编排部分,同时,提出“部编本” 教材缺少“文章学”和“现代汉语”方面的专家,语言表述值得推敲气“预习提示” 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何加钎认为,预习提示是课文学习的钥匙。通过对比新旧预 习提示,结合学生经历感受,与文本思想发生碰撞,从而发挥预习提示在教学中的 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对众多教师来说,变化较大,增加教学难度。基于课 堂教学,学情应是教师关注的首要前提,由过多重视语文能力训练转为知识与能力 并重,攻克阅读教学难关,通过写作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Q
首先,学情是课堂教学关注的首要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在教学中 发挥引导作用。郑慧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提出“设计学习”的概念,即“给学生 提供有意义的学习资源(四篇文言文),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梳理事件,得出有 价值的结论)。”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而成熟的学习者①。语文课标的目标就是打好 “三个基础”②,即学好其他课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个性与人格,及其终 身发展。课程标准并不是教学标准,但它是引导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作为一个 理论指导,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切实可行地安排教学过程与使用教学策 略。
其次,语文知识教学,注重“一课一得”。黄淑琴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 材知识教学刍议》③中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可以增强语文训练的指导性,对培养学 生的语文能力具有打基础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 语文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也可以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课一得”,也是贯 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
接着,注重阅读教学,拓展延伸。“教读一一自读一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 阅读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新教材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刘勇在《科学 而理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中提倡:教师要深入理解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编 写理念,充分领悟教材特点,有意识地“用教材教”,并努力实现“教材内容教学 化”。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王文莲则在《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初 探》中,尝试从研读课标、教材文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开发优质多元的阅读 资源入手,探究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最后,写作教学既要联系文本,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范兴华在《初中语文统编 新教材写作教学观察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十字方针”:刨根、察情、开源、备 教和执教。言简意赅地指出,随着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统编新教材 的使用,写作教学也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实践部分,也是对阅读教学的提升与 反馈。另外,特级教师黄本荣发现,要想构建校本写作教学课程,自然还应研究自 己的学生。根据上述成果,写作教学一方面要分析教材特点,挖掘教材资源;另一方面,课堂写作活动设计要考虑科学性,关注有效性,讲究创新性。
通过以上教师的研究成果,可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学情,始终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在语文知识教 学中,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灵活设计阅读教学,既要联系文本内容,也要带 领学生跳出文本,实现习“法”。如何运用“阅读之法”,需要发挥写作教学的作 用,做到“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3.不同视角下的部编教材及其教学
陈海燕老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在《江西 教育》2017年第2期发表题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的文章。这是对温儒敏提及的新教材编写思路做出一个层面的解读,做好价值观的 “整体渗透”,而非“穿靴戴帽”。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小军发表题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的“部编本”语文 教材》①的文章,并要求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论的 相应课型,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比重。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则主 要体现为文言文篇幅增多,注重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立德树人” 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 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 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章新其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 “部编教材”教学》②一文中指出,基于核心,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最终达成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王佑军在《抓住核心素养,用好部编教材一一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③中,提倡抓住核心素养,用好部编教材,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 笔者就部编教材与人教版中《老王》一文为例,发现“异样”,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四个方面内容,展开教学建议陈述④。
综合以上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成果,笔者主要从他 们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和不同视角三个方面展开文献分类梳理工作,从中可以 发现,专家对教材的解读,很大程度上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引导作用;同时, 一线教师及相关研究者们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情,多角度把握教材内容。(二)“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比较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部编本与人教版”、“统编本与人教版"为关键词, 搜索出的优秀文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选文作为单一视角的研究,一类是选文 与其他系统的比较研究。
1.选文的研究
梁婷婷《人教版与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一一以七年级上 册为例》(硕士,山西师范大学,2017)通过列表,对比两册书在课文系统上的变 化,并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建议,及对两册教材的评价和使用建议。笔者在《江 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部编本中的“同文异样” 一一以〈老王〉为例》,就部编教材与原人教版教材中《老王》一文为例,发现“异样”,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展开教学建议陈述。此外,搜索到的唯一一篇将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对比研究的文章一乔晖,史成明的《中 美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一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和〈美国语文〉为例》①, 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编写理念和文化传承三个层面比较、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两 套教材价值取向的差异,并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出发,提出反思建议,以更 加有力促进语文教材的建设。
2.选文与其他系统的研充
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②一文中,将选文与 其他三个系统共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足之处。朱晓晴《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与助 读系统的比较研究一一以“部编本”与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③一文,虽是 将“部编本”与新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比较,但也有较为创新之处。
通过对以上优秀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阐述,可以发现,在“部编本”与人教版初 中语文教材系统研究方面,实际可参考文献屈指可数。当下新教材在全国普遍教学, 更加需要语文教育研究者们结合实际教学,发现新教材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的建 议「
(二)“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比较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部编本与人教版”、“统编本与人教版"为关键词, 搜索出的优秀文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选文作为单一视角的研究,一类是选文 与其他系统的比较研究。
1.选文的研究
梁婷婷《人教版与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一一以七年级上 册为例》(硕士,山西师范大学,2017)通过列表,对比两册书在课文系统上的变 化,并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建议,及对两册教材的评价和使用建议。笔者在《江 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部编本中的“同文异样” 一一以〈老王〉为例》,就部编教材与原人教版教材中《老王》一文为例,发现“异样”,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展开教学建议陈述。此外,搜索到的唯一一篇将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对比研究的文章一乔晖,史成明的《中 美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一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和〈美国语文〉为例》①, 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编写理念和文化传承三个层面比较、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两 套教材价值取向的差异,并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出发,提出反思建议,以更 加有力促进语文教材的建设。
2.选文与其他系统的研充
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②一文中,将选文与 其他三个系统共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足之处。朱晓晴《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与助 读系统的比较研究一一以“部编本”与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③一文,虽是 将“部编本”与新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比较,但也有较为创新之处。
通过对以上优秀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阐述,可以发现,在“部编本”与人教版初 中语文教材系统研究方面,实际可参考文献屈指可数。当下新教材在全国普遍教学, 更加需要语文教育研究者们结合实际教学,发现新教材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的建 议「
阶段理论”,初中 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该阶段的儿童己具备通过假设演绎推理, 得出结论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展开具体教学。 此外,初中是介于小学和高中的重要学习阶段,而对于“部编本”的研究,还需要 考虑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为学生做好过渡的学习准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①,四个 方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从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升 语文素养。
3.美学角度
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待提升。美学中的点线面,在选文中可演绎为字词句、单篇 文章、单元文章、整本教材乃至整套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对教材选文的要求,“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 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型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 高质量的新课文。”②接受美学提出者姚斯(Hans Robert Jauss)认为,接受美学的 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 只是半完成作品。同样,一本语文教材,学生没有充分学习之前,它也只是个摆设, 还未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而发挥其整体价值的关键,正是选文。因此,对“部编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3.
选文的研究也应引起学界的重视。
可见,“部编本”选文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美学的 理论。
(二)实践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除了对教材 选文提出具体要求,还提到“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内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选文,可见,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是 符合课程标准的,在重视现代教育在语文课程中运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编写设 计的创新和突显编写的特色。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三位一体”的阅读 体系,正是“部编本”的显著特色,增加教学开放性和弹性。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作为重点 任务之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特别 强调“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而“部 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文言文经典篇目比重加大,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
总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的体现,也 是对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响应,更加体现此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别是:
1.《语文》初中全套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人教版”。
2.《语文》初中七、八年级上下册共四册,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版,以下简称“部编本"。由于目前全国教学使用至八年级,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限于七、八年级四册书,在与人教版选文的比较中,也选用相对应的四册书进 行对比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展开课题的论述。
(一)文献研究法
笔者主要以在中国知网上搜集的大量论文和有关的相关书籍为基础,对“部编 本”初中语文教材及选文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二)比较研充法
对“部编本”和人教版两套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图表和数量变化 的呈现,比较两套教材选文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概述
全国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由各出版社统一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织 编写的,即“一纲多本”。就目前流通的语文教材版本来说,小学12种,初中8种, 高中5种,随着社会发展,做出相应修订,并投入各地使用。百家争鸣景象持续至 今,己有十多年,其较强的竞争性,利于调动地方出版社的积极性。温儒敏教授认 为,“市场的介入,使得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做到'优选'。 语文、历史和思想品德这几科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而某些媒体又 不时拿教材炒作,所以从加强管理和提高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有'统’的必要。” ①不仅如此,“教材担负着培养未来国民的任务,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 民。”②因此,“部编本”教材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下面,将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和特色、选文概况和编者意图三 角度,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进行概述。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
“部编本”教材将逐渐取代人教版,其覆盖面也将逐渐扩大,它的编写理念和 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③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立意更高,这是“国家行为”驱使的 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 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德"是中华 民族弘扬千年的优秀品质,包含道德、情感、精神乃至政治层面的内涵。“德”在 语文教育中表现为两个“教育”,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是篇幅数量的增加和主题的明确。改变以往固有的“说教”, 借助教材这一媒介,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中,润物无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做到“有机渗透”,灵活转变教学方式,体现语文二、满足一线需要,谶学弊病起纠偏作用①
语文教材的编写,不是独立于实际情况空泛形成的,而是结合新课改的经验, 及多年教学调查总结的结果。为改变以往“教材牵着教师教,教师拉着学生学”的 现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加入了 “补白”的环节,让语文教学远离生硬的、 毫无生命的课文教学,融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成分,以学生为主,给予教师充分的 教学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另外,针对“两多一少”的教学弊病, 即“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学生读书少”②,“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实施 “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学结构,改变以往精读、略读课型不分的状 况,加大课型区分度,将“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 0教读课 以教师指导为主,结合文体、课后思考题、单元导读等内容,结尾全面地设计该篇 课文的阅读教学。自读课则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文章旁留白的地方,伴有导读问题 设计,学生可自行旁批,利于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每个单元几乎都有课外阅读的 设置,拓宽阅读面,实现''一课一得”。“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栏目的 设置,都是“部编本”教材注重课外阅读的体现。
三、加强敎材编写的科学性③
语文教材、教师和学生,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部编本” 语文教材自2012年2月启动编写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和中语室的专家们是 教材编写的中坚力量。教材编写需要听取意见,但不能盲目听从;需要开拓创新, 但不能完全颠覆,因此,专家们需要借鉴吸收前人编写教材的经验,遵循教材编写 自身的规律,实行“编研结合”。刘国正语文教材观认为,语文教材应科学化建构, 包括“教材内容的序化组合,教材系统的功能整合,教材体系的动态建构”④。“部 编本”教材遵循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成长的认知心理,合理 编排教材。比如,学习生字词栏目,除了名称上的由人教版的“读一读,写一写” 变为“部编本”的“读读写写”,生字词书写也有规范的田字格,而字体也更倾向 于行楷,其书写是出自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之手,既增强审美意识,又便于学生模 仿学习。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吸收了选文和内容设计部分, 又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人教版,加大了教材的弹性,给实际教学留有余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①
我们知道,教学的本质“是从适应到发展,”“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 的心理机能。”②因此,“部编本”教材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转型,相较于人教版而 言,选取的新课文约占比40%,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如,“部编本”八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以学写新闻为训练主题,通过四篇新闻报道的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有关新闻的知识与技法,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撰写新闻 稿,以期“得法"。该单元的编排,也是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新 闻奠定基础,增补对新闻的认知。教科书外形变大,彩色印刷,单元导读语言变化, 课后习题增添联系生活的思考题,都在直观地告诉我们,“部编本”教材已做出明 显创新,弥漫着时代气息。
以上四个方面,是从“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总体特色来说,能够帮助教 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充分发 挥新教材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除此之外,还要从微观上具体把握"部编 本”初中语文选文概况。
第二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
“部编本”继承人教版部分选文和内容,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教版,最 明显的变化就是选文数量的减少,由原来的人教版每册30课,减少为每册24课, “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③。数量上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语文 教学整体要求的降低,而是调整了教材的编排体例,提醒教师不要一味地教课文和 训练技法,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帮助学生“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 本的书”④,提升综合阅读素养。
叶圣陶先生在《关于〈国文百八课〉》提及,“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 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 如定了目标来读。”⑤“选文”就是“范文”,是榜样,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选 文的核心所在,因此,“部编本”教材对文章的选择也要遵循一定规律,才能达到
育人的效果。
一、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选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选文的质量是决定语文教材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而语文教材一般围绕课程标准选文,回顾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语文教材选文标准, 可以发现,“文质兼美”是我国语文教材选文坚持的基本标准。“部编本”教材除 了将文质兼美作为选文标准,还强调选文的经典性,适宜教学,还要适当兼顾时代 性。
经典的文章,是经过历史的打磨,沉淀下来的精华。对经典文章的学习,是传 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一方面,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在已有认知的基 础上,实现学生与古人心灵的沟通。另一方面,诸如经史子集的文化熏陶,让学生 对经典文化形成尊严感。但经典性,并不局限于我国,也包括国外经典著作。叶圣 陶先生曾在《笔记文选读》的序文中提及,选文不可“无所不包”,这就好比“桌 子上放着几十样好菜,教本就从每样里夹一筷子,舀一调羹,教你都尝一点儿”①。 这种编辑方法固然能够面面俱到,却因受时代限制,给读者带来格格不入之感。“部 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虽加大文言文比重,但也并未“无所不包”,而是选择那些“必 须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气 帮助学生突破狭窄的阅读圈,与经典对话,与国际接轨,提高精神境界。
经典性固然是“部编本”教材选文的重要标准,而“现代的青年有现代青年的 生活,古人所写的文章内容形式固然不合现代青年的需要,就是现代作家所写的文 章,写作时也并非以给青年读为目的,何尝能合乎一般青年的需要呢? ”③最理想的 方式,可从青年生活入手,挖掘具备时代性的高质量课文。人教社中语室的专家们 同样关注到这一层面,在此,花费更多精力。比如,“《带上她的眼睛》是当代科 幻大家刘慈欣的名作,编写组专门请他本人适应教材的篇幅做了改写,” ©使得文章 符合初中生阅读心理水平,激发阅读兴趣,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陈旧学习模式,给 人耳目一新之感,拉近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
文质兼美膏穿选文始终。一篇优美的文章,为学生增添审美元素的同时,也利 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选文还要适 宜教学,耐人寻味,值得涵泳,难易适中,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双线组织单元辣
现行的多版本语文教材,一般釆用单元组织编排,苏教版主要以人文话题组织 单元,人教版则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组元并适当兼顾文体。单元结构编排教材, 可能带来打乱教学梯度的弊病,但“部编本”教材除了注重语文人文性特征,还兼 顾语文要素的培养,形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简称“双线组元”。所谓人文主 题,就是将每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子主题,按照显性主线,编排成体系,使得 语文教材亲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所谓语文要 素,即将语文素养中的知识与能力、学法及听说读写训练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和能力 点,渗透在单元导语、预习任务和课后习题中,利于培养学生某一项语文技能,由 浅入深,实现螺旋式上升。以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双线组元安排为例(如表1-1)。
从上表可以发现,“人文主题”涵盖范围较广,编排顺序由可见的具体事物, 逐步变为内在的抽象情感和思维。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2-15岁的儿童智 力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可根据抽象的概念、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由此可 见,“人文主题”是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进行编排。同理,“语文要素”的阅读 •要求变化,即“朗读一默读一精读一略读一浏览”,一方面,遵循学生阅读心理规 律;另一方面,也是对课标要求的贯彻、落实。课标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 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课 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②总之,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体例的 形成,需要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互配合,既能帮助语文课程突破原有单亠组元模 式的限制,又更科学合理地达到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实现由课本走进生活,再由生活感悟人
“部编本”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共4册,各年级学习2册,每册书有6个单 元,每单元均为4课,每册书共24课,共计篇章数为144。
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共4册,各年级学习2册,每册书有6个单元, 每单元设置5课,每册书共30课,共计篇章数为189。
从整体选文编排的数量上来看,“部编本”教材在有意减少选文量,更加注重 选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口语交际、写作和名著导读等环节的要求提高,以期共 同提升学生人文性和语文素养。“部编本”教材选文体裁更加丰富多样,主要表现 在两个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篇幅增加,仍旧保留鲁迅部 分作品,并在纵向上做出改动,即年级上的调动。
篇章数,包括课文数和课外古诗 词。比如,“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包含《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行》,以2篇为该课的古诗文篇数做统计;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有8首,以8篇做 统计数据。)
数据表示,“部编本”七、八年级选文总篇幅数减少,.但古诗文选篇约占比明 显增加。此外,每册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中有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专题。从单元 分布上来说,“部编本”依旧沿袭人教版的传统,七年级两册各单元设置一课传统 文化教育,八年级两册则集中分布在两个单元:人教版分别设置第五、六单元,“部 编本”设置第三、六单元。“部编本”将古诗文学习置于期中和期末两个时期,一, 可以避免因古诗文集中编排而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和排斥心理;二,通过七年级 分散学习,帮助学生集中巩固和掌握古诗文知识点,循序渐进,充实文化素养。
“部编本”选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 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均有收录。”①叶圣陶将选文比作“例子”,将教材的性质比作“样品”,“熟悉了 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②。对新教材选文的学习,也同样如此。编写者选 取每个文风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将其改编,录入教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时期文 化风格表现,但若仅围绕教材来学语文,是远远不及的。因此,“课外古诗词诵读” 栏目的设置,旨在告诉教师雨学生:语文学习仍需拓宽自身阅读量。应多读书,读 好书,读整本书,从书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弘扬美德,于精神世界 发展创新。
(二)革命传统教育占有较大比重
革命传统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 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使受教育者 受到启发和激励的活动”③。“部编本”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文章共有29篇,如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杨振宇《邓稼先》、彭荆风《驿路梨花》、茅盾《白杨礼 赞》、贺敬之《回延安》等。此外,“名著导读”栏目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红星 照耀中国》,目的在于加强学生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填补以往纪实类作品的 阅读空白。而人教版在此比重不大,可见,“部编本”教材顺应时代转型方向,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教材,鼓励学生学习伟大的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新潮流。鲁迅作品在两版教材的该单元中,都被置于第一篇,这是由其影响力所决定的。 而同样的一篇课文,“部编本”教材都将其提前置放,符合现代学生认知发展趋势, 也侧面反映当前学生阅读水平较之多年前,己有很大提升。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家庭教育的逐步重视等原因,推动教材选文需要纵向调整。
保留鲁迅作品,是对鲁迅的尊重,也是对经典文章的致敬。新教材考虑鲁迅作 品的语文性和适切性,将鲁迅的不同作品按照适合的年龄、学段,不同阶段的教学 目标,分别编录选文中,这是“部编本”教材的优越性所在。对于鲁迅作品的学习, 马克思•范梅南认为,“真正的学习,通常不是正规教学的结果,它往往来自个体 的体验和思考,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而产生。”①因此,在教学鲁迅作品 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解读与形成过程,体会作品的真正内涵。
可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不但在选文的数量上有所增加,选文体裁也趋 于多样化。经典美文的回归,传统文化篇幅大幅度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理念亟需传 承,鲁迅作品纵向调整,这些都表明,语文教育改革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发展, 需要创新,而非彻底颠覆。文化的传承,意味着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求提高, 一方面,及时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储备,变得愈发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灵活机智的 开创意识有待引导、挖掘和激发。语文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时代的使然,新 教材的选文编排也同样如此。
第三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编写背景和编者意图
教材编写离不开现状分析和科研辅助。“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是在什 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编者对其又提出什么要求?编者意图何在?本小节就这类问 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索“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编写背景和编者意图。
①陆其勇.不敢面对还是不会面对鲁迅? ——再谈鲁迅作品的教与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一、编写背景
“一纲多本”最大的问题是“彼此趋同,个性不足”①。各版本教材具备地方文 化特色,加之地方推广,使其极具竞争性,却忽略教材特色和质量的重要性。另外, 教材编写引起社会重视,能有效推动教材编写进程,提高教材质量。但媒体过多的 干涉,容易给教材编写者制造紧张感。例如所谓的“鲁迅大撤退”,引发网民的愤 怒。鲁迅作品因其自身独特性,给语文教学带来难度,比其他课文教学花费较多精 力,加上作者与学生间的时代隔阂,难于快速达到教学目标。但经入选作家作品数 量统计,鲁迅作品排在第一,这不免让人细思极恐,媒体以偏概全,易改变人们观 点,产生误解,想要加以澄清,显得举步维艰。这也是推动“部编本”教材出现的 最主要外在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部编本”教材?它的选文又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而成?
(一)学生起点能力提高,教材选文难度相对偏低
学生的起点状态是指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大致所处的状态。随着小学阶段文本 阅读量的增加和理解力的提高,初中生对于经典性文章的解读能力较以往有很大提 升。如今互联网普及,学生阅读途径更加多样化,不再是以往只能依靠教师在课堂 上讲解才能获取知识,而是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获取资料的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 量明显高于前辈的童年,而现行教材普遍比较浅,教材的难易程度已明显不能满足 学生学习需求,更易造成学生明白课文意思即可的现象。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难 易程度,应充分考虑当前学情,依据各阶段教学目标,适当提高选文难度,不能只 停留在“学生懂了”层面。
(二)现行教材重思想内容分析,轻阅读技能习得
现行教材多以人文性为主题编排单元,适当兼顾文体。对于读书方法的思维训 练,小学髙年级就要展开进行,而现行教材多重视思想内容分析,语文知识习得, 却忽略阅读技能的习得。诸如“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都 有各自的技巧,却没有形成方法训练体系。就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做的相- 对较好,如九年级上册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法、学学牛吃草等阅读 方法,明确该单元阅读要求和方法技巧训练。未成体系,思维训练缺少章法,是目 前多版本教材存在的漏洞,需要新教材的出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三)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限制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调査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中文系本科生阅读量匮乏,若问“大学期间你 读过哪20本书?'‘很多学生都答不上来。他们大都学习文学理论、文学史之类书籍, 很少或几乎不涉及其他类别的书。这些大学中文系学生正是未来语文教师的主力军, 不懂得理解作品内涵,不知如何分析作品,只会为备课或评职称而读书,只会将语 文教学停滞不前,甚至与时代脱轨。因此,想要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大学教育入手,加强师范类教育,不能局 限于教师技能训练;其次,对已入职的中学教师群体也要加强非职业性阅读,促使 教师养成阅读习惯,帮助提升自身水平。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部编本”语文教材应运而生。据编者们文章阐述,'‘部 编本”教材意识到当前教育背景,以及教材辱在的编排漏洞,注重选文的标准,避 免单一的组元体系,关注方法技巧的传授,以期语文教学趋于合理化、人文性和有 效性。
二、编者意图
新教材的编写,渗透着编者们的意图。“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包括 总主编温儒敏,人教社中语室的各位专家们,以及受邀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他们 在新教材开始试教时,便己发文说明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总体特色、创新点及使用 建议等,而新教材的出现,选文的编排体系,贯穿着编者独特的见解,和超前的眼 光。探究编者意图,是研究新教材选文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取向的影响
“部编本”教材选文最显著的变化是“两个教育”篇数增加,这是贯彻落实《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体现。“部编本”总主编温 儒敏先生是文学史家,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出于北大人的使命感,他戏称自己介 入语文教育研究是“打边鼓"。不得不承认,温儒敏对语文教材中文化取向非常重 视。他发现,诸多教材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有点过于偏重人文性,圈子小,需要 打开教材常规思维,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开放空间,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些超前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实际可靠的调查分析,亲身访学等途径 归纳总结出来的。
据《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可以发现,温儒敏在新教材选文文化取向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个人学生时代爱读书的习惯使然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心静,写作也便得心应手。要求新教材选文要尊重经典作 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选美文,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经典文章都能录入教材体系,要选择适宜教学、具有“语文味”的高质 量文章。
2.“走出去”,再“引进来”
温儒敏先生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和课程改革从不闭门造车,而是通过认真钻研外 国几十种版本教材,总结经验,借鉴成功案例,吸取失败经验。从而使得“部编本” 教材选文不仅关注“时文”,还要注重国外经典,更鼓励学生读国外优秀名著,几 乎每册书的“名著导读”都有一本外国名著。
3.调査分析才能出“真知"
温儒敏先生“作为国家级的教学名师,他在北大长期担任文学基础课的教学任 务,有极为丰富和真切的文学教育经验和课改经验;作为一名想为语文教育做点事 的学者,他走访、调研过许多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与很多中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听课互动;作为文学史家,他具有调动、整合各种学术和教学资源为中小学语文教 育和课程改革服务的经验。”①他深知,语文教材编写单凭经验主义是不可靠的,必 须依靠科研。基于此,发现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匮乏,语文教材需加以补充。考虑到 学生年龄结构的认知水平,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材的选文仍需遵循一定的文 化取向。
(二)生本理念的体现
根据温儒敏先生调查,我国语文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学是最 令学生反感的一个学科”,“一见到语文考试就头痛”气这无疑是可悲的事实。语 文教学破坏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喜爱和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不得不引起教育界 的沉思:必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这应该是新教材竭力传达的信念,是生本理念的体现。
钱学森先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时,曾提及“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 园……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 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 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③要求语文教育需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语文
①刘中黎.从文学史家到语文教育家——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及其他[J].课程•教材•教法,2014 (6) : 50.
②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6.
③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M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99.
教材是教育理念传达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的媒介。生本理念在“部编本”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八年级上、下两册书都安排“活动•探究” 单元,具体情况如下:(见表1-4)
“活动•探究”单元先列出“活动任务单”,右侧详细列出任务一、二、三, 可操作性强。该单元的设置,突破了一贯以几篇文章为一单元的传统编排模式,更 加彰显学生主体特点,且编写语言直接对话学生: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为学生获得自主发言权,营造了开放的思维碰撞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 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任务 册别八上(第一单元)
任务一新闻阅读
1 .消息二则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航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学习演讲词
13.最后一次讲演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新闻采访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新闻写作举办演讲比奏
表1-4 “活动.探”单元在“部编本”八年级全册中的分布情况
除编者文化取向的影响,生本理念的体现之外,编者们还意识到选文取材的严 谨性。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收录臧克家先生的文章一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部编本”也收录同样的文章,只是将课文题目改为《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 行片段》,实际上,这是作者原题。教材保留原作题目的行为,一是对原作作者的 尊敬,二是降低文章的教育气息,增强“语文味”。
综上,新教材选文编写背景和编者意图,是研究选文的前提,也是语文研究者 的基本素养。基于此,对选文的概述,还要抓住教材编写理念和特色、选文概况两 方面。这是从整体角度把握新教材选文,我们还要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选文特点。
第二章“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选文的比较
关于语文教材的概念,张志公先生这样界定:“教材不只是一本教科书,而是 以教科书为中心组成的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网络。”①关于语文教材的性质,“语文 教材是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读物。”②放眼当下,“部编本" 初中语文教材不是“教本”,也不是“课本”,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符合现 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教育“读物”。这套“读物”依旧是“文选型”语文教材 的范畴,选文是整套教材的核心部分。选文按照一定的序列编排成体系,形成此套 教材的选文。本章将从“部编本”教材的选文类别入手,与人教版比较,以期探究 新教材选文的特点。
在微观比较分析之前,有必要对“选文分类”进行界说,从而找出适合比较的 共同维度。从近代以来,陈启天将选文分为三类,即“模范文”、“问题文"和“自 修文”,认为,不同类型的选文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程序”③。此后,程其宝对语言 与文学的独特理解气黎锦熙强调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气朱自清则“承认文言有时 代的价值”⑥,肯定文言文的地位,以及新时期张志公对文学与文章的进一步强调区 分⑦,等等。以上诸多语文教育名家对选文分类的硏究,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思 考,王荣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将选文分为“定 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气该分类法于2003年提岀,至今己有15年, 学界也对该理论做出相关研究,评价更是褒贬不一。由于欠缺从语文教材编写角度 探讨选文类型的理论,当前的教材选文仍旧难以寻找合适的方向。
因此,以下对两套教材选文的比较分析,选取的是综合前人研究,并具备教学 可操作性的维度,即韵文类和散文类、现代文和文言文、实用类和文学类、国内作 品和国外作品。
第一节韵文类和散文类
据《尚书•尧典》所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记录了原始 文学以歌唱为传播方式的特征①,韵文便由此而生。韵文最基本的体裁特点,“相对 整齐的句式、同诵唱音乐相对应的韵律、一定数量的语言套式,是为着记诵和传播 而产生。”②狭义上,韵文指中国古代作品,而在广义上,韵文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 式,可分为古代诗歌、现代诗歌。除韵文外的文体,便是散文。散文以其自由散漫、 形散神聚的特点,被人们广为流传。散文类可分为文学性散文、非文学性散文。为 了探究“部编本”与人教版的选文在此维度上的呈现方式,现以两套教材的七、八 年级四册书为例,分别统计,结果如下:(表2-1)
版本 篇幅数 册别 | “部编本” | 人教版 | ||
古诗文选篇数 | 总篇幅数 | 古诗文选篇数 | 总篇幅数 | |
七上 | 19 | 41 | 21 | 49 |
七下 | 19 | 38 | 17 | 42 |
八上 | 26 | 36 | 25 | 47 |
八下 | 20 | 29 | 28 | 51 |
合计 | 84 | 144 | 91 | 189 |
约占比 | 59% | 48% |
②两篇及以上的文章,都记作一课。如''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 山下》《天净沙•秋思》,记作1课。总课文篇数不包括课外古诗词。)
呈现结果,发现异同
(一)韵文类
1.相同点:
(1)每册书都编录古代诗歌,且数量相对均衡,遵循递进原则;
(2)八年级上册均未编排现代诗歌。
2.不同点:
(1)“部编本”在保持原有人教版古诗的基础上,有意增加七年级古代诗歌学 习量;
(2)相较于人教版,“部编本”现代诗歌篇幅数明显减少,八年级仅学习一篇 现代诗。.
(二)散文类
1.相同点:
(1)文学性散文类别丰富,且选文比重远远大于非文学性散文;
(2)散文和小说,在选文中比重较大;
(3)八年级普遍加强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学习,减少甚至没有寓言、童话、神话 的设置。
2.不同点:
(1)“部编本”文学性散文相对集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选文中,重点加 强非文学性文章的录入,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
(2)人教版比“部编本”多一篇历史剧文章,题材相对丰富。
(三)韵文类和散文类
相同点:数量上,散文类明显多于韵文类。
不同点:“部编本”在体裁安排上,分布匀称,循序渐进。
二、具体分析,探究“部编本”
(一)增加韵文比重,重“语言建构与运用”
韵文类文章,篇幅较短,伴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在语言学习中,逐步掌 握我国诗歌语言特点,接受文化熏陶,体悟诗情。
(二)透露浓浓文化气息,促“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性散文类别中,囊括我国丰富体裁,如寓言、神话传说、古代志人志怪小 说等,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把握特点,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兼顾说明文、应用文,助"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说明文和应用文,和时文的录入,且均匀分布,可以发现,“部编本”教 材选文按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与生活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获得形象思 维、逻辑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第二节现代文和文言文
文言文和现代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要区分两者的范畴,首先需要对文言文 的内涵进行界定。
学界普遍认为,“文言文”就是被收录在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这是对“文 言文”的误解。借用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观点,“文言文是以先秦口 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①。可 见,诚如唐传奇、元杂剧、明清小说之类的文本,大多以白话的形式呈现,这些并 不能作为文言文的范畴。正如王力先生所言,部分仿古作品也是文言文,典型的便 是毛泽东的诗词。本节将对两套教材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选文进行比较分析,因此, 本文的“文言文”范畴仅是具备文言特点的古代文言作品,不包括后期出现的白话 形式作品,也不包括毛泽东仿古诗词。“现代文”则主要指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涌 现的白话作品。基于以上界定,展开本章节选文情况比较。
一、两套教材文言文选文情况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跨越时空的界限,吸收古人为人 处世的经验,增长自己的见闻,领悟中华名族精神的内涵和奥妙。现以两套教材七、 八年级四册书为统计对象,对比结果呈现如下:。。。。。。。。。。。。。。。。。。。。。。。。。。。。。。。。。。。。。
二、打破传统模式,设计多元开放的教学活动
通过第二章节的比较分析,“部编本”七、八年级四册教材未录入戏剧文学作 品,这并不表示对戏剧不做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某些课文中加入戏剧元素,设计 出多元开放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是“部编本”新加课文,教材将其设定为自读课文。这 篇文言文节选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讲述的是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 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与其他军队的对比,突显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 严明的将领形象。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能大致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对于一篇新 课文,又是自读课文,教师应如何安排本课的教学呢?是否需要单独划出课时来教 学?这都是视情况而定,不能统一,但樊北溟老师做出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阅读 心理,加上联系生活的创新点,以及新颖的课本剧形式,将这出故事演绎的淋漓尽 致。从樊北溟《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设计(见附录)②来看,笔者认为,设计多元 开放的教学活动,可学习樊老师展示出的教学智慧:
①于保东.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 (01) : 57.
②樊北溟.《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J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02).
(_)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紧抓重点是关键
樊老师将“感知内容”、“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并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对技法的训练。实际上, 本课还有其他教学内容,如复述文中故事,理解文中重点字词。樊老师并没有细致 展开,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已经是学习文言文该具备的能力,并且,在接下来的 环节设置中,“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己被融入,可见,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此 外,樊老师紧抓诵读环节,通过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读出课文主旨。因此,教 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拎清教学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缩小学生与文言作品的距髙
文言文向来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这是传统逐字逐句精讲文言语句的教学模式 造成的结果。想要实现智趣教学,尽可能的使语文课堂开放化,教师则要打破这一 传统模式,首先需要做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樊老师可取之处便是将“微信”这一 联系软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开头从“一则皇帝的朋友圈”导入,制造学习情境, 逐渐带学生进入课文;“环节三”更是出现“在汉文帝的朋友圈下跟帖回应”这样 的情境设置,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小练笔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积极性明显被调动。 因此,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融入其他元素,以情境助学
樊老师这篇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仿课本剧,模拟情景,安排教学。虽然学 生并未接触过戏剧,但教师对戏剧基本知识的涉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该课教 学的成功。文言文最大的阻碍,不是文,而是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进入 文学领域,到如今的现代汉语,想要帮助学生跨越时空的阻碍,就需要带领学生用 现代的方式去“穿越”。樊老师用改变话剧的方式,设置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 使书本上的人物鲜活起来。如每一场人物语言前的提示语挖空设置,没有固定答案, 能有效训练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提炼信息,提升概括能力。
另外,樊老师设计的学生合作、点评互动的环节,加大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体 现课改精神,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结
有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语文的人 文性,直接表明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教育的与 时俱进,同样昭示着语文教材改革一直在路上。可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并 非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的教材,而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教材编写者思想结晶 的体现。
然而,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因此,我 们仍需攻克几个难点:
(1)教师解读教材不够深刻
教师由于学历、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对新教材编写理念和 编写思路的理解,文本解读程度,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见解。大多教师拿到新教材, 就与之前版本的教材,如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进行各方面的对比,更多关 注于有何变化,而非冷静解读、剖析新教材变化背后的意图。
(2)过多地关注教材分析,忽视学生主体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加上学生的“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也会促进自我专业的成长。研究教材是否适应当下教学需求,最关键的是要看学 生习得情况。学生对于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概念词汇的出现,不免 有些难以言述,无从下手。因此,教材分析固然重要,但若为了夸大教材的合理性, 而忽视实际受益者(学生)的感受,那也是等于纸上谈兵。
(3)研究过于追求主题新颖,极易忽视是否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大多数研究论文提及当前学术界最新词汇,直接釆取官方解释,并未融入自己 的理解。研究成果功利化成分偏多,反而增加学术浮躁性,不利于教材编写者收到 有效反馈。此外,放大文本分析力度,忽视教学对象实际水平,影响教学判断。
通过以上章节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概述、比较分析及教学策略的 提出,笔者根据教材实际使用存在的难点,提出以下改进设想:
一、围绕选文标准,适当取舍选文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强调四个标准,即文质兼美,经典性,适宜教学, 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以鲁迅作品为例,堪称经典,值得推崇与学习,但考虑其时 代性特征,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且鲁迅语言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一针见血抨击 社会现实,教学未必如理想状态进行。笔者认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两 至三篇鲁迅作品。于高中阶段,加入思辨性质的鲁迅作品,不仅顺应学生心理发展 特点,还符合选文标准,以期实现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
二、基于学生学情,调整选文顺序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基于学情,因材
施教,注重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与此同时,选文的顺序尤其需要注重。以“部 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为例,该单元以培养学生关注新闻,提 升思辨等多种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是新教材编写的与众不同所在。笔者认为,该 单元置于首位,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学生实际学习带来认知和实践上的偏差。在没有 其他写人记事类选文的出现,难以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因此,笔者建议,该单元 可置于第四单元,以便单元前后编排的知识过渡。
此外,温儒敏认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①。由此可见, 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使用度,对国民乃至国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当前研究现状, 教师解读部编教材程度不深,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教材编写思路和意图理解不到位等 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各地市仍需加大教师学习新教材培训力度,发挥教学实践与 教材使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改善的作用。“守正创新”,继承和吸收中外语文教 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努力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②需要强调一点,语文课程标准, 始终是教师解读教材与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互动,熏陶化育的 重要门径。
语文教学除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有教学相长,昭示着教师与学 生共同成长。一方面,教师重新认真研读课标,明确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另一方面,课后及时反思教学,利于促进教 师成长。反思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学生习得程度,教师需长期坚持反思,发现不 足,及时反馈。一线教师在参与编写部编本教材的同时,调整教学理念、分析学情,
根据科学理论,边研究边教学,实现“教研结合”,
水平,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编教材有三难:“讲多少? ”
两者不难理解,“怎么讲? ”就是如何行文的意思。
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是至关重要。根据当前教学状况, 难”,即“教多少? ”“教什么? ” “怎么教?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 在熟悉“部编本”语文教材选文,以及编写理念、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得出自 我见解。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今年9月在全国统一使用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 注。专家学者对新教材进行多层面解读,旨在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研读“部编本” 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综上,通过对相关文献
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考试评价机制在当前教学环境中仍占很 大比重,部编教材注重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仍需寻找平衡点。基于此,针对存 在的难点,个人认为,关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与解读,仍需从兼顾多维度、多 层面的影响,以期推动“部编本”教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帮助 教师自我成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附录
樊北溟《周亚夫军细柳》的敎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人物精神,理解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感受宝贵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从一则皇帝的朋友圈说起
[环节一]读文章,品语气
1.小组合作,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生字词,复述故事。
明确:①读音:棘(jD门 介胄(zhdu)
②划分节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强调重点字:军之使耳邪
3.师生合作,在括号内为演员设计恰当的语气,朗读人物对话。
第一场
(细柳营壁门外)
天子先驱( )天子且至!
军中都尉(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天子先驱下,使者上)
使者( ) 传皇上口谕,吾欲入劳军。
卫兵(从远处跑来)得将军令,开壁门。
(壁门开,众下)
第二场
(细柳营内文帝车夫驾车疾行)
壁门士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汉文帝按辔徐行,周亚夫手持兵器上)
周亚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作揖,文帝俯身手扶车前横木致意)
使者( )皇帝敬劳将军
第三场
(细柳营外,群臣惊愕)
汉文帝( )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
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学生一朗读,学生二点评语气,然后再找学生反复朗读。)
[环节二]悟形象,明写法
1.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角周亚夫的形象的?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好处?
PPT:《史记》长于记人,司马迁将历史升华为艺术,开创了一种“主角不出场,
处处是主角”的影子写法。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用原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帝劳军地点到霸上和棘门到细柳营
受到的礼遇直驰入无军令不得入
不得驱驰、按辔徐行
将以下骑送迎介胄之士丕趕,以军礼
“文帝曰”若儿戏且,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可得而犯理
比较“驰入”与“徐行”、“送迎”与“不拜”、“耳”和“邪”的区别。 总结:上自劳军,一不得迎,二不得进,三不得驰,四不得拜。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3.周亚夫究竟有何可贵之处?
[环节三]联实际,传精神
围绕“真将军”的“真”字,在汉文帝的朋友圈下跟帖回应,写一些赞扬周亚 夫的话。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环节四]总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周亚夫的忠君爱国不是“愚 忠”,更不是谄媚的愚行,他的刚直在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致谢
青春的脚步不曾停止,推动着我努力前行。
即将毕业之际,记忆却总会被拉回三年前。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第一次出省求学的我,在父律的陪同下,拉开研究生生活的序幕。怀着 复杂的心情,走进我的宿舍,结识了一批值得深交的好友,让我在这个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人中间,感受到了姑属感。那时的我, 放弃本科毕业已经考上的教师编制,选择继续深造,只因自己不愿意稀 里糊涂走上工作岗位,仍旧踏上枯燥又有趣的求学之路。
这条路,我用尽三年时间,尝过酸甜苦辣,明白如何与人相处,领 悟成长的滋味,也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最终以历年一等奖学金和国 家奖学金回报支持我的所有人。感谢何更生老师每次课后对我的小论文 耐心评价,给予我宝贵建议。感谢夏家顺老师赠送的一套书,“勤学深 思,锐意进取”这八个字,我会铭记于心。
其中,尤其感谢那个在我最迷茫、最无助时给予我前进动力的人一 —我的导师,马长安老师。他的那句“在我心中你是最棒的",是我第 一次发表学报论文时收到的肯定和赞扬;是我孤独一人参加各种比赛时 心中最大的鼓励;也是我考编虽然笔试倒数第一,依旧咬牙坚持最终面 试第一的最大慰藉……即使再忙再累,收到学生的信息,他都会用简短 有力的文字,直击学生内心,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也让我更加自信, 更有动力地一步步走到今天。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的室友一毕杰杰、唐利敏 和张秀琪,带我认识她们熟知的这片土地,促使我萌发对芜湖这座城市, 安师大这所大学的喜爱。她们包容我偶尔的小任性、小脾气,教会我更 好地与人相处的道理。在我疲惫不堪的时候,贴心照顾我,让我体会到: 备室友照顾的感觉,很温暖。我们一起复习备考教师编制,研三时虽聚 少离多,但四个人的心从未分离过,倾听对方牢骚,经常推送一些搞笑 视频,让枯燥乏味的考编生活,增添些许快乐。人生的这个阶段,感谢 遇到善良,懂得感恩的你们,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受益终身的 财富。
最后,也要感谢我的父母,当初如果不是他们鼎力支持我考研,这 段精彩的人生路程将不会被开启,我可能也会浑浑噩噩地度日,寻找不 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和意义。
感谢人生中遇到你们,让我明白:努力和回报始终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