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浏览摘要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资金运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进高校基本建设,也有利于高校资金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规划与分配。它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全过程,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随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不断摸索,财务预算管理慢慢的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收支预算过渡到全面实行综合性较强的科学的部门二级预算管理的阶段。从高校的发展规划来看,财务预算管理的推进有利于高校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控制,确保财政划拨资金运用的合理合规性,为高校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能够有效的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为高校未来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做出了有力保障。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控制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把控高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全局性。由此可见,编制财务预算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预算管理的实行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与不足,要使财务预算管理逐渐成熟都是在慢慢摸索中成长的。
本文以G高校为例,基于当前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现有的状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点。以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研究为切入点,从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出发,分别从编制、执行、控制与评价四个方面,对G高校二级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优化财务预算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以后优化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出铺垫,使资金达到更加合理化的使用。本次研究分别运用文献和数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访谈调查法深入到G高校财务预算内部,通过调查收集意见,数据分析等过程来找出问题,然后帮助G高校更加深入了解当前财务预算管理为G高校的未来发展带来的利弊,对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G高校接下来的财务预算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字: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优化措施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录 V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2.3文献述评 5
1.3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5
1.3.1研究目的 5
1.3.2研究内容 6
1.4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6
1.4.1研究方法 6
1.4.2研究思路 6
2相关理论基础 9
2.1现代预算管理理论 9
2.2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10
3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及现状分析 11
3.1G高校基本情况介绍 11
3.2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及部门分布 11
3.2.1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11
3.2.2G高校二级部门结构分布 13
3.3G高校年度财务预算经费分配情况 14
3.4G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15
3.4.1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 15
3.4.2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 22
3.4.3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 25
3.4.4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 26
3.5G高校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7
3.5.1G高校预算管理结构、理念存在的问题 27
3.5.2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问题 28
3.5.3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问题 31
3.5.4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问题 33
3.5.5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问题 35
4G高校财务预算体系优化措施 37
4.1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优化措施 37
4.1.1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37
4.1.2制定G高校合理预算编制方法 38
4.1.3增强G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9
4.2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优化措施 39
4.2.1加强G高校预算执行的比较分析 39
4.2.2提升G高校财务预算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40
4.2.3落实G高校预算管理责任意识 40
4.2.4增强G高校对财务预算的正确认识 41
4.2.5严格控制G高校预算支出费用 41
4.3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优化措施 43
4.3.1建立健全G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 43
4.3.2加强G高校报销过程对预算管理的控制 43
4.3.3G高校推行合理财务预算信息化建设 44
4.3.4规范G高校追加及调整预算程序 45
4.3.5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支出管理 46
4.4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优化措施 47
4.4.1完善G高校预算评价体系 47
4.4.2建立G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9
4.4.3加大G高校财务预算信息公开力度 49
4.4.4加强G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 50
参考文献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越来越重视,高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财务预算管理的支持,面对高校可使用资金来源的效用及效果问题,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也将成为每个高校管理层面结构变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的扩张,财务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各个高校为了更加有利的管理财务资金情况,都开始陆续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由此可见,高校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高校的财务预算反映的是一个学校资金分配的整体规划,然而我国各高校现阶段的预算管理正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推行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优化的地方,本文将以G高校为例,对G高校目前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达到优化财务预算的效果。
1.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对财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各高校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发展方向需要不断探索。财务预算管理慢慢的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收支预算过渡到了实行全面的综合性较强的科学的部门二级预算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序实施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它是高校实行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再到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有效的控制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为高校未来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做出有力保障。
从高校的发展规划来看,财务预算管理的推进有利于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校对日常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收入使用的合理合规性,为高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提高了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控制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把控高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全局性。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财务预算管理都是在慢慢摸索中成长,要使它逐渐成熟必然要克服很多困难。所以本文将对G高校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可以更好的提高G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其资金达到更合理化的使用。
1.2文献综述
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资金运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进高校基本建设,也有利于高校资金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规划与分配。本文将从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从G高校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入手,研究G高校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四个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分析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从财务预算管理四个阶段来看,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实质上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一个过程,执行和控制是高校实现和落实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一个过程,评价是高校检验最终管理结果好坏的一个过程。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体现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表现整个高校教育事业是否在有序规划与发展。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预算管理很早就已经融入到了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并且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适应西方国家的经济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管理理念基础上,西方国家的财务预算管理同样经历了探索与优化阶段,他们在实践中对预算管理不断优化研究,不断的总结和改善预算管理的模式,使得财务预算管理显得更加成熟,达到现在的效果。Ferreri和Cowen(1993)[46]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所采用预算管理的不同模式,得出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在不同的环境中所采取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指出,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西方国家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的理念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的过程。同样,他们也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西方国家较早把预算管理应用于高校管理,所以,现阶段他们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相对于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较高,使得在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他们强调的是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他们现在已经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实行专人管理,机构的设立让预算管理更有针对性。然后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职能部门与全校基层员工共同参与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告知大家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最后,西方高校的财务预算通过校内和校外的专业机构逐层审查,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报批下达预算。西方国家对最终敲定的财务预算一经下达,高校就要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和追加调整预算,在这里体现出国外的预算管理的神圣性和权威性。McKinsey(1922)[48]在其作品《预算控制论》中,首次从预算控制的角度对预算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该作品的意义还在于首次将零散的预算管理理念进行整合,使预算管理理论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体系。Lewis(1981)[47]首次对零基预算法进行了介绍,并被政府部门所采纳,随后对零基预算法进行了完善,并将其在企业中推广开来。他们丰富了预算编制的方法,促进了预算管理的发展。此后,预算管理理论通过吸取权变理论、经济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理论的优点,丰富了自身的发展。
1.2.2国内研究现状
高校未来的规划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持,而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财务预算管理。在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反映的是高校的整体建设计划,是高校整体经费收入与支出的使用轨迹。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经费一方面在来源上还存在资金紧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使用上还存在着过度浪费的状况。面对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各个高校要加强建设财务预算管理,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其更加的优化。
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的是高校资金流转的全过程,它不仅可以实时掌控高校资金使用数据,关注资金使用效果,还对高校财务信息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把控高校管理决策的全局性,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王倩倩(2014)[1]认为,预算管理是高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状况及长远发展。穆晓丹(2018)[41]在介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预算法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意义,探讨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良好和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使高校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高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高校要建立财务预算体系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何咏莲
(2013)[2]提出,要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外部宏观政策、法规,就要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革新预算管理理念,运用预算方法建立和健全高校预算信息系统。杨晓红(2017)[42]认为,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根据办学规模的大小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或集中管理的预算模式。统一领导是指高校在国家财政政策、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统一指导下,将整个高校的全部财务资金收入和费用支出作为预算管理对象,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收支方案,统一进行资金规划与使用。集中管理是指高校在的统一领导下,由高校集中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的管理,全校财务预算统一的执行一套财务预算制度与编制规范要求,再由全校统一进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处理。分级管理是指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支出事项管理权限进行划分,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给予二级部门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权限,形成由二级部门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G高校采用的就是统一领导、集中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总体来说,在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各部门的参与性较低,原因就在于一般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只是定位于财务部门的本职工作。刘罡
(2018)[21]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高校预算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重构了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梳理了预算管理流程,并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决算、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从财务预算实施开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评价都归口到财务部门来完成,而其他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参与过程中都只是走一个形式。所以我们在预算实施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高校的每个二级部门都应该参与其中,因为高校日常开支的过程是各个部门都会涉及的,与全校职工都息息相关,它将涉及到每个二级部门的职能职责,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其中才能使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管理得更加精细化,才能达到高校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初的目的。
在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着其他问题。毛珮(2018)[13]提出了对于高校而言最好的财务管理首当其冲就是对预算的管理,其影响财务收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仝乃礼(2018)[12]指出以战略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管理能够极大程度上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的发展与实际资金分配存在突出的矛盾,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实际可使用经费能够投入的高校建设项目严重不足,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发展的资金量。再加上我国高校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又没有好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经费开支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在高校管理中,资金计划又不能准确的预测到下一阶段资金的使用情况,可能会出现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资金预算量不足,或预算过多造成资源浪费等情况。
在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一般是要求使用部门自行申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然后下达预算开始预算执行,一旦财务预算批复下达后,财务预算执行部门就必须严格执行。但各高校在期初编制预算时预算基数合理性的问题考虑得不是很周全,导致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对资金使用预测与实际发生时偏差太大,再加上执行预算过程的不严格,所以经常会造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追加的情况,最终就会使预算失去原有的指导和控制意义。在追加调整预算时,各高校一般会采用增量调整预算的方法来追加预算,但是追加的合理性很难把控,所以财务预算管理最终失效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为防止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失效的风险,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成为有效控制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必然手段。高磊(2017)[6]觉得制定良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校良好运行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整体的把控财务预算执行的秩序,精细的管理和实施预算,确保它的合理开展,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更在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有说服性,使财务监督与管理作用得到保障。通过制度的建立,将高校的经费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预算项目上,让财务预算管理更加清晰化明了,效果也更明显。
我国高校在预算评价方面,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和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财务预算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湘莲,徐艺(2018)[26]指出一个科学、客观、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是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实现高校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钱方明,李畅(2018)[24]剖析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提出若干关于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建议和原则,根据评价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准确掌握高校预算执行情况。一般我国高校会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作为激励手段,通过评价体系来分析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为高校后期财务预算改进给出更好的建议。
1.2.3文献述评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财务预算管理已经进入了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并在高校的预算管理中都已经获得了许多见解。基于当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质量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只有不断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管理质量,提出必要的措施和建议,不断优化各方面的体系建设的策略,才能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我国高校而言,我国财务预算管理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这四个方面分析,考虑我国高校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控制效力上还有许多需要探究的地方,还存在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如何为高校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现有的预算管理方案,将成为本文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3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由于G高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当前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现有的状态,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点,只有不断加强和优化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立良好可行的预算组织构架,才能提高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必要的措施和建议,才能使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G高校的发展中发挥实际有效的作用。
1.3.1研究目的
预算管理的实施对G高校将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从现行的预算管理中找出问题,才有助于提高G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问题的浮现,帮助G高校更加深入了解当前财务预算管理为G高校的未来发展带来的利弊,建立优化可行的预算方案,是G高校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1.3.2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从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出发,对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分析。以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研究为切入点,从预算管理的制度建立、现实状况、体系构建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提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问题。再从G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G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中是否还存在问题与不足。最后对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优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未来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为以后优化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出铺垫,对G高校接下来的财务预算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1.4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研究方法
文献和数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应用文献和相关收集大量实时数据,研究我国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发展中的现状和特点,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念与作用;同时利用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数据以及财务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的状态,再了解其财务预算控制与评价体系,分析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分析法。深入到G高校财务预算内部管理,了解其财务预算管理目前的情况,取得第一手财务资料,掌握其财务预算执行数据,分析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访谈调查法。通过与G高校预算相关部门人员交谈获得与财务预算有关的信息,调查在财务预算执行实践中,预算使用者认为还存在的问题,收集他们提出的相关意见,最终提出对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需要的改进和优化提出更合理的应对措施。
1.4.2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图1.1所示。
2相关理论基础
预算是指一个年度内对集中管理规划的资金设计的一个收支计划,它规划着资金收入的来源与额度的使用范围,记录着资金支出的用途与数量的使用轨迹,反映着现有的政策现状与行为、经营活动的使用范围以及经费使用的流向。只要拥有一套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方可以使财务资金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与管理。因此,在高校实行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反映高校各项经济资源的正确配置,也反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方向,对高校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对高校资金收入与支出进行的一种合理的规划与预测,它根据高校制定的整体计划,对一段时间内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与管理,最终起到对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有效监督管理与全局控制的作用。一般而言,一段时间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资金使用计划。
2.1现代预算管理理论
高校现代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隶属于我国高校管理层面的战略管理。现代预算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实施促进和保障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也维护我国高校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秩序,为我国高校日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现代预算管理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发现,现代预算管理可以优化高校的经济资源分配,使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我国高校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效的帮助高校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全面把控高校财务资金的使用状况,从实践中及时发现高校日常经济活动里的管理问题与缺点,立刻了解到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的资金管理漏洞和缺陷。通过现代预算管理,我们能够分析高校未来规划发展时的具体问题,并将具体问题快速的责任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最终保证高校财务资金分配和使用时的合理性。
现代预算管理理论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统一的财务制度来执行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活动。高校现代预算管理是对高校未来资金的规划做出的一项计划性管理,它具有战略性和计划性的特点,它为高校落实了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战略指导和资金安排,使后期在具体经费使用过程中与前期的预测项目规划更加的贴切。
2.2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属于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它将对学校的整个财务资金情况全部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未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将所有资金具体到高校的每个项目中去,在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充分计划和科学预测为前提,逐步落实到财务资金收支项目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实行高校的一个完整内部控制目标管理。高校全面预算一般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部分,也就是说既要全面统计财务资金的收入,也要全面规划财务资金的支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理论,高校将全部的财务资金收入编入收入预算,统筹规划学校所有资金来源,再将财务资金支出编入支出预算,将所有的财务资金分配到各个项目中,通过合理分配资金的比例结构达到收支最大化利用的效果。
在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中,高校财务预算经费一旦下达,就表示经济活动已经开展,成为经济项目管理控制的执行依据和重要手段。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让高校财务资金统筹得更加全面,财务数据分析更加精准,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为有力的决策依据,最终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从另一方面反应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更加成熟。
3.1G高校基本情况介绍
G高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它主要从事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行业技能培训、工程质量检测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它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培育着高素质技能型的技术精英、管理能手和经营骨干。
G高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总值约3千余万元;有全日制普
通高职在校生近7000人,全校在职职工510余人。G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截
至目前,有专任教师30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92人,中级职称教师182人,双师素质教师199人,占专任教师的65.89%。
G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并伴随着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向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方式筹集资金。随着G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的增加,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其教育事业可持续的、不断的、健康的发展,近年来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开始推行二级部门财务预算,实行“二级预算,分责管理”的管理办法,使学院资金能够合理规划与利用,最大限度的保证G高校资金的使用价值。
3.2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及部门分布
3.2.1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包括基本运行经费、职能经费、统筹经费、专项建设经费四部分。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统筹管理部门,是G高校的二级部门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财务部门在财务核算时对预算经费同时进行科目、部门、项目的三维管理。G高校的预算经费结构分布如图3.1所示。
图3.1G高校的预算经费结构分布图G高校根据国家《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要求,推进学院年度经费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合理安排预算资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G高校各种预算经费项目根据各部门业务计划在年初逐一划拨到各部门中,预算管理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分块包干、归口管理”的总原则,对部门和项目进行预算经费的分配和经费额度的控制。G高校各部门经费根据学校财力和预算年度工作任务,按自然年度进行预算分配。从G高校的学校部门结构来看,行政管理部门的占比超过总部门数的一半,是预算费用项目支出主要部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分析,G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是推进其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建设持续发展的后勤保障,在预算经费申报时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为G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关注部分,它主要体现在预算经费类别繁多,预算经费总额占比较大,日常开支费用支出方向广泛,因此,对G高校预算管理执行优化分析上应该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进行重点分析,提高G高校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达到优化的效果。
3.3G高校年度财务预算经费分配情况
G高校在编制基本运行经费时,每个部门采用“部门基数+部门人数×人头经费标准”的编制方式下达预算资金;编制职能经费和专项建设经费时,按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和部门近期计划开展的专项工作,自行申报明细项目确定预算资金;教学统筹经费、学生管理统筹经费是根据上年学费收取的比例分别确定预算资金,招生统筹经费是根据“新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人头标准”来确定预算资金,绩效工资统筹经费是根据全校绩效工资的总盘数来确定预算资金,再切块下发。以G高校20X7年度预算经费分配数据为例逐一进行分析,20X7年度预算经费分配数据如下表3.2所示:
3.4G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G高校通过建立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评价体制来监督和控制全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G高校预算体系执行的是分块包干、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预算经费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实行集中管理,再将预算经费管理责任落实到二级部门,预算经费划拨到各二级部门中。
3.4.1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
G高校的各行政管理部门、教辅部门、教学系部和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是G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人和实际参与者,预算管理的实施与全校员工都息息相关。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牵头,要求各行政管理及教辅部门与教学系部都要配合财务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财务部门对其预算的编制进行集中管理。在预算编制
过程中,G高校不仅要求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求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在具体编制财务预算时,对G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日常开支活动以及学校建设计划中存在的变化情况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使预算编制的结果更加完整可靠、准确真实,使编制的财务预算计划与实际工作目标更加贴切。
G高校预算编制的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财务部门初步建立下年度的G高校总预算管理编制方案,然后要求各二级部门于当年规定时间前通过网上申报预算的方式提交下一年的部门预算方案报财务部门汇总,接着财务部门结合各二级部门预算申报项目进行初步筛选,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后剔除明显不符合G高校发展规划的预算计划,下一步再将汇总的预申报算数据报分管院领导同意后提交预算工作小组会商定,经过反复磋商修正后,提交院务会、党委会审定,会议通过后下发预算方案文件,财务部门同时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录入下一年的预算数据,并向各部门下达预算通知单告知预算下达情况。G高校预算编制流程如图3.3所示。
图3.3G高校预算编制流程
G高校在二级部门财务预算编制时纳入了财务信息化,采用网上预算填报系统进行预算申报,财务信息化的建立有助于优化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方便后期预算经费的执行与控制,预算数据的提取与统计。G高校在预算编制阶段建立预算编制指南和预算编制申报表,指导各部门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各类经费预算申报表格如下所示。
3.4.1.1部门经费的编制
G高校部门经费分为基本运行经费和职能经费,基本运行经费主要用于部门日常公务活动的开展,填报时采用“固定经费+人头经费”的方式,G高校基本运行经费设定的固定经费额为各部门分别为2万元,人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部门职工人数由在编人员数量与外聘人员数量合计数组成,具体公式设定为基本运行经费=固定经费(2万元)+(在编人数+外聘人数)×人头费标准(0.2万元)。基本运行经费在预算下达时按照一般经费和差旅费各50%的使用比例下达。职能经费主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职责按所需要开支的经费项目申报编制预算,是为了维持学校运行发生的支出,实行专款专用,并在申报预算时要注明主要工作事项。
3.4.1.2统筹经费编制
G高校统筹经费包括教学统筹经费、学生管理统筹经费、招生就业统筹经费、绩效工资统筹经费。统筹经费预算编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比列申报预算,不得突破。
①教学统筹经费
G高校教学统筹经费主要用于全校教学工作的开展,由教务处代为申报预算,按上年全院实际收到的学费收入的2%提取,计算公式为教学统筹经费合计=上年全院学费收入*2%,再根据提取数分配到教研教改、专业建设、技能竞赛、教学活动费用中分配,在分配到各明细中时,需在备注中注明分配依据。
②学生管理统筹经费
G高校学生管理统筹经费主要用于在校学生工作的开展,由学生管理部门代为申报预算,包括学生工作包干经费、院级奖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三部分,其中学生工作包干经费明细包括学生活动支出、辅导员培训经费支出、校方责任险支出、学生健康教育辅导经费支出、学生保险支出和其他,学生工作包干经费由上年全院实际收到的学费收入的1.5%提取,计算公式为学生工作包干经费合计=上年全院学费收入×1.5%,再根据提取数分配到学生工作包干经费各明细经费中,编制预算时需在备注中注明分配依据,院级和国家奖助学金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学生经济状况以及当时的政策要求,征求分管院领导意见后提出预算建议。编制填报如表3.5所示。
③招生就业统筹经费
G高校招生就业统筹经费主要用于招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由招生就业部门代为申报预算,包括招生工作包干经费和就业工作包干经费,招生工作包干经费是根据下一年预计到校的学生人数与人头标准来编制预算资金,主要用于招生宣传资料印刷、广告费、差旅费、通讯费、录取通知书邮寄等经费开支。具体公式设定为招生工作包干经费=下一年招生人数*人头标准(600元/人),就业工作包干经费是根据下一年实际毕业生人数与人头标准来编制预算资金,主要用于举办招聘会、学生创业基地维持等支出。具体公式设定为就业工作包干经费=下一年毕业生人数*人头标准(200元/人),具体编制表如表3.6所示。
3.4.2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
在预算管理控制中,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为财务部门,监督部门为审计监察部门。G高校通过社会调研、上级部门相关制度的学习、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等各种途径,建立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然后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财务预算网报系统,使得财务预算工作更加有条理,财务报销工作能够顺利开展。G高校随着一段时间的财务预算管理实践,又建立财务预算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查询预算使用情况以及预算剩余情况,便于G高校各部门对日常经费的开支进行查询以及预算使用情况进行管理。G高校的部门预算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组成。事前控制一般体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学校的财务预算分配进行控制,例如,财务部门按照学费收入提取教学统筹经费和学生工作包干经费,然后再根据与教学相关的项目按历年的经验分配教学统筹经费的额度,根据学生工作相关的项目按照历年经验比例分配的学生工作包干经费额度,结合下一年的计划分配到各明细项目中。事中控制包括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预算超支时对预算的追加和调整过程、财务核算和支付过程等。以教学统筹经费为例,该经费管理部门按照最终核定的预算额度进行经费的使用,在预算执行时,如“技能竞赛”明细项目出现预算超支情况,对应的预算项目将停止使用。此时可对该预算项目进行调整,可以从“教学活动费用”明细项目中将预算划拨到该经费中,或者进行预算追加,请求从学校的总盘中划拨预算。事后控制包括纪检监察部门和外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预算事后的执行结果的审计监督,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反馈当年预算最终的结果及效率。G高校的财务预算控制过程如下图
3.6所示。
图3.6预算控制结构图
3.4.3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
财务预算评价是对部门预算年度执行结果的一个考核过程。G高校利用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结果分析,结合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目标实现程度,来判断各二级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好坏,最后用绩效考核来评价其工作开展的业绩情况,约束各二级部门对财务预算执行的一个过程。G高校的财务预算评价过程,是结合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关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预算执行率,预算编制计划与实际预算经费使用方向配比等指标的统计来量化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度。财务部门年终将预算执行结果通报给各二级部门,使其能够从中了解本部门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查找在预算执行环节中部门预算还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在今后的预算编制中不断完善。G高校的财务预算评价不仅是对预算执行者的一个考评和业绩绩效的考核,也是对各二级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绩效考评是G高校约束预算执行唯一的方式,G高校绩效评价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如图3.7所示。
3.5G高校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3.5.1G高校预算管理结构、理念存在的问题
3.5.1.1G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范围界定不清晰
G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的界定方面存在有些混乱的现象。由于在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上还不够完善,当G高校的部门预算经费下达到各个二级部门后,没有专业部门的监督实时监控,所以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控制。例如在制度的编制时对每种类型的经费都设定了特定的性质,比如在对差旅费的报销中,统筹经费对差旅费的报销不受限制,各部门职能经费中就不能出现差旅费的报销,专项建设经费原则上不能报销差旅费,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在申报预算时特别说明。因此在预算管理中必须归口进行设定预算经费使用方向的权限,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确不能完全做到,总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使得该项经费管理的性质不相符,最后归类于职能经费性质的经费项目也出现差旅费报销的情况,最终显得G高校财务预算经费的性质约束上管理混乱。
3.5.1.2G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在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有些二级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工作认识不到位,由于现阶段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牵头完成,所以就形成了在预算编制时其他二级部门只是流于形式,参与预算编制积极性投入不高,只是认为预算编制工作增加了各部门的工作量,与他们的工作毫不相关。由于G高校内部部门结构比较多,有些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又比较复杂,预算管理的推行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本质上看他们一开始就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只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的实施目的只是为了简化财务部门报账工作的开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不紧密,当G高校在向各二级部门推行财务预算工作时,二级部门对这项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使得G高校推行财务预算的实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更没有准确的反应G高校的财务预算资金的支出情况,不利于G高校资金的正常使用,这必然会约束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影响G高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初目标的实。
3.5.1.3G高校预算管理知识普及不够
由于G高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时间不长,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推行后,各二级部门对G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组成结构并不了解,对部门预算的归口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楚哪些预算项目该从哪些经费的使用方向来执行,所以在各部门中预算管理理念混乱。从G高校现状来看,预算管理知识并没有普及到各部门中去,各部门预算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预算知识,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知识培训,对业务知识不熟悉,对财务预算制度也不熟悉,实际工作中没完全按照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要求执行的情况也在发生,在具体使用预算经费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归口管理的情况,结果导致了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的作用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5.2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问题
3.5.2.1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
G高校资金来源较为广泛,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来源方式,但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G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却不够不全面,G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并没有全部把资金收入编制进入部门预算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只有G高校的事业经费,因此,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并没有全覆盖。没有完全的反映G高校资金运转情况,比如说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没有纳入部门财务预算管理中,基础建设项目的收入来源有
财政预算拨款,各项专项拨款,银行贷款等,但这些资金并没有纳入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因此导致学校预算资金的使用结果没有能够得到全面的反应,在年末统计预算经费支出数据时没有全面的结果分析。由于没有把资金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导致G高校领导层不能仅从预算数据分析的角度为G高校的发展做出决策,预算监管的职能职责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很容易影响G高校在一些方面做出的资金使用计划。
3.5.2.2G高校预算编制合理性缺乏
G高校采用总量资金控制的方法进行年度部门财务预算编制,编制时大多是以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或上年财务数据为基础来确定下年预算金额,因此,在实践中却缺乏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例如,在确定教学统筹经费时,以上年的学费收入作为基础按相应的比例提取教学统筹经费,但却忽略了提取的这个数据是否适合本年度的财务预算计划,如果本年学校规模预测会增长迅速,那么很可能下拨的教学统筹经费不够用,如果本年度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建设规划不多,那么用这种方式划拨的预算就可能使资金资源占用。这种编制方式就显得很草率,很有可能经费划拨过少,最后在经费开支时不够用,也很有可能经费划拨过多,最终在预算执行时,很容易导致经费的使用浪费,经费开支缺少真实性。
再则是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二级部门只想尽可能多的申报预算项目,会提出最大限度的预算申请,没有明确目标,没有一个合理可行的资金计划,每次预算编制都是G高校财务预算工作小组与各二级部门通过反复协商定出预算经费限额,再由预算工作小组提交院务会反复讨论决定最终经费,达到综合的预算平衡。而这种预算编制允许了各二级部门提出无限制的预算需求,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统筹计划,在前期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各二级部门就报送了很多无意义的预算需求,最后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敲定预算资金。
还有就是G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时存在预算经费使用和预算经费下达过程中的滞后性,G高校于每年11月份开始制定下一年的预算方案,经过反复修订后于12月
份召开预算工作会,进行各部门预算上报工作,在此同时提取1-11月份的执行数据给各部门,为下年度的预算申报作参考。12月底统计上一年所有预算执行数后,对结余留用的预算项目进行结转,对结余注销的预算项目进行收回。在次年1-2月份先后召开预算工作小组会和院务会党委会,反复商定后确定预算项目及预算金额,次年3月份进行预算下达。对G高校而言,在1-2月份期间各个部门都会发生经济活动开支项目,那么就存在预算使用超前的问题,这种预算赤字的出现,导致财务核算系统与财务预算系统支出不对等的情况,在此期间G高校的预算数据缺乏精确性,不利于G高校预算数据统计,也不利于G高校各级领导掌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时情况,将对G高校的日常工作的决策产生影响,甚至可能还会影响到G高校对未来建设发展的决策。
3.5.2.3G高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专业不足
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落到了各二级部门,但是二级部门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并不是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所以他们对相对复杂的业务知识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再加上预算编制人员对下一年G高校计划具体变化情况不了解,所以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降低了财务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影响实际运行过程中项目实施结果的科学性。
3.5.2.4G高校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G高校还存在编制方法简单的问题,G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主要采用的是基期预算法,也就是各部门在提交预算时除基本运行经费采用固定标准编制预算外基本上采用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确定下一年度预算的数值,或者根据上年某项特定数值比例来确定下一年度经费。然而,这样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参照性和针对性很弱,很可能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不合理的开支,降低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准确的预算编制很可能使各部门为完成执行率,增多经费的支出,最终导致财务资金的严重浪费,同时不利于财务资金的监管。
而且G高校并未把所以的资金来源纳入到部门预算中,正如前例介绍的学校基本建设支出未纳入财务预算,G高校虽然在财务资金的规划上已经预留了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相关款项,但现阶段G高校已经实行了财务预算网报系统,而基本建设工程支出并未反映在网报系统中,导致后期统计财务资金使用情况并不全面。
3.5.2.5预算编制没有进行项目管理
以G高校科研项目为例,随着G高校科研项目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以及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G高校在财务信息管理中并没有对各项科研项目进行项目管理,而是形成的一个整体数据导入预算系统,导致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没有办法自己使用和查询预算,必须通过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操作。然而,G高校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多,无意识中就增加了科研管理部门工作量,也使科研项目的老师不便于自己管理项目经费,在平台上无法及时查询自己的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剩余多少预算也只能从科研管理部门提取,而且对各项费用如差旅费、办公费等的使用分配比例也没办法统计,只能凭借经验和记忆来判断,因此,不能及时准确的反馈科研项目的使用情况,也不能及时分析科研项目预算的合理性。
3.5.2.6G高校预算追加调整太过于随意
G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追加调整制度体系,当各二级部门在预算经费不足时没有对应的制度来控制其对预算经费的改变。G高校为了学校的日常运行,在不足以维持日常的经费开支时,不得不经常调整预算经费,但调整预算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只要相关部门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一般都能够通过,但在G高校的资金收入来源固定的情况下,长此以往,无形之中就加大了G高校每年的资金压力。
G高校调整和追加预算流程如图3.5所示,当各部门填写相关表格后通过线下流程由相关领导审批,再交财务部门追加调整,最后下达预算,方可实行预算经费使用。这种预算管理流程使得G高校在追加调整预算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有关制度制定得相对松弛,与年初财务预算申报相比其难度更小,增大了G高校的经济负担。
从20X7年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G高校追加调整预算共计78笔,涉及金额共计461.6万元,其中追加预算共21笔,追加预算总金额232.56万元,调整预算经
费调整预算共57笔,调整预算总金额229.04万元。如此频繁的追加调整预算必然会加大G高校的资金压力,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G高校在年初预算编制时的不精准性,在期初编制预算时没有合理的考虑到下年度G高校建设规划的战略目标,对G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各个部门间的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不明确,没有达到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
3.5.3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问题
3.5.3.1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效率低
从财务预算执行的角度来看,G高校在执行财务预算时的效率较低,由于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没有很好的预测未来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率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执行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到年终统计时就会发现有些预算剩余情况较多,或者统计预算经费的使用方向时发现并未完全按照预计的费用项目进行经费的使用,从而导致预算执行得不好。
20X7年G高校部门预算为7548.6万元(含追加预算),实际支出6207.80万元,执行率为82.24%,各项经费具体执行结果汇总表如下表3.12所示。
项经费执行结果分析如下。
①基本运行费执行率不高是因为基本运行经费的性质为“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各部门在执行财务预算时,对于模拟两可、使用目的界定不是很清楚的费用支出时,重点考虑的是先使用职能经费、统筹经费或者专项建设经费,以节约基本运行费开支的额度。
②职能经费执行率偏低的原因:一是申报预算项目时职能经费额度申请偏高,导致年末预算结余较多,在20X7年,G高校共申请职能经费项目72个,执行率低于70%的项目就达到37个,占职能经费总个数的51.39%。二是个别职能经费项目申报后基本未使用,如国际合作与考察经费、国际合作管理经费等,说明在编制预算时准确度不高,很多项目在次年学校建设中没有落到实处,显得G高校当年的建设发展计划预测不准确。
③教学统筹经费执行率低,只有64.51%,其原因主要是在新专业申报和重点专业申报,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时,20X7年申报个数没有达到上年的计划,导致在当年预算执行时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④专项建设经费执行率73.96%,主要是因为申报专项中有部分专项建设项目并没有在20X7年开展,因此导致该项目经费没有使用,最终影响到了专项建设经费的执行率。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因为G高校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性较欠缺和对G高校发展的预测性不了解,G高校财务预算考评机制也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考评指标和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最终导致无法很好的调动预算编制人员和预算执行人员在预算工作中的积极性。
3.5.3.2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随意性强
G高校预算执行随意性强主要体现在一部分财务预算经费在编制时对使用方向没有明确的约定,使得各二级部门在执行预算经费时开支方向混乱,就不能严格按照最初申报的预算资金使用方向来进行资金使用,导致G高校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虽然G高校已经实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入了财务预算软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并未因此受到严格的控制,有时候会出现超预算还能继续在网报系统中填写报销单据进行报销的情况,每次到了财务预算项目支付环节才能发现该项财务预算经费已经超出预算,所以G高校财务预算系统在细节控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做到在各二级部门填写报销单据时就意识到预算经费已经超出预算范围,主动暂停报销,从源头上终止报销。
3.5.4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问题
3.5.4.1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G高校在财务预算准备阶段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制定还不够完善,现行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需求。G高校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编制总方案,在每年编制预算前临时制定出当年的预算编制方案,虽然这样执行看似更贴切当年预算编制的要求,但是没有一个预算总方案就等于没有对G高校财务预算的总体把控,这样往往会显得预算编制方向不明,感觉每年的预算编制都是凭当年领导的主观意识来决定。
G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没有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在申报财务预算时就是凭着自己的期望值进行预算申报,当可支配的预算收入多时,下拨的预算额度就多,可支配的预算收入少时,下拨的预算额度就少,在后期就很难控制预算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最终我们会发现可能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的结果并不完全是结合G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编制的,这时也没有对应的控制制度来约束预算管理的继续执行。
3.5.4.2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随意违背
G高校在财务预算执行中,虽然制定了一些的财务控制制度来支撑财务预算经费的使用方式与标准,但在执行中会出现很多特殊情况,导致预算并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制度的要求执行,可能会出现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在财务预算控制制度中要求各部门采购的物品必须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采购,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许是由于采购时间紧迫,也许是觉得自己选择的采购平台使用起来更方便,也许是因为经手人员对控制制度理解不够等原因,出现与制度文件中要求的采购途径不一致的情况,但是费用已经自行支付,且不能够退货,导致G高校使用经费时与实际控制制度要求相违背的情况。
3.5.4.3G高校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要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就应该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机制,以此来约束财务预算执行的全过程。G高校的预算控制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做到系统自动控制预算使用情况,在预算控制阶段经常会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预算超支后经办人员也不能立刻察觉,直到报销时才可能会发现已经填制的报销单已经超支。从G高校预算信息系统中我们知道这个系统只能对在系统上已审核通过的报销单进行预算扣除,如果只是填报了单据,还没有进行系统审核,预算资金是不会扣减的,那么就产生了预算赤字的情况。由于费用实际发生与系统单据的申报,以及票据的审核支出没有进行同步控制管理,三者不在同一时候操作,已使用的预算与扣减预算之间存在滞后性,各二级部门填制的单据很可能已经出现超预算的情况,但仍然能够填报,此时,预算费用已列支,领导审签手续已完成,到财务部门报销时却提示超出预算,在财务审核时出现审核不通过的情况,最后G高校不得不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说经济业务已经发生,财务报销单据已经填报并且相关领导已经审批完成,但预算系统中并没有减少这笔预算经费,这样可能就会存在毫不知情的多次使用预算项目或预算经费的风险,也就无法及时保证预算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预算控制与监督的职责,最终反应出的问题就是G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时,对预算控制的力度不够强。
3.5.4.4G高校财务报销控制机制缺乏
G高校在预算执行时缺少有效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部门经费实行分级审批制度,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审批制度。然而在部门经费的分级审批制度中,有签字权限的负责人只是大体上把控该部门的预算经费开支状况,尤其是在年底集中使用预算时,并没有关注其预算支出项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项目经费的使用也只是关注经费的使用进度,对合理性也不去关注。财务部门只关心预算项目是否有超支情况,原始单据
是否具有合法性,报销标准是否与G高校的相关制度吻合,对该项经费开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予关注。由于监督管理的缺乏,年度集中报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失去了G高校执行预算管理的初衷,导致年底集中报销费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3.5.5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问题
3.5.5.1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能力有限
将绩效评价纳入G高校预算管理是其改进财务预算管理的必然趋势。G高校在年度对财务预算考核时,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评价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中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制定有限,也没有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因此在考核时没有充分依据来进行预算评价考核,没能完全将预算执行好坏纳入到绩效评价中去。
在G高校现在的预算管理制度中,由于没有针对性的制定规范可行的预算考核管理标准,所谓的预算评价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完整的预算分析方法和指标去明确预算超支、节约情况的绩效奖惩标准,这便无法调动预算参与人员和参与部门的积极性,使大家不会去关心年初制定的计划在年终是否完成,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得是否有效,现有的预算管理是否合理。预算参与者没有考虑后期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否需要改善,最终导致G高校各项资源配置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很可能影响到G高校的未来几年中的发展计划,分析预算结果,我们会发现没有起到G高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
3.5.5.2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力度不高
目前,G高校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绩效管理中去,使得各二级部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非常随意,因为没有实际纳入绩效管理,大家都认为G高校预算的推行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执行的好坏,产生效益的高低都跟个人利益无关,所以在部门执行预算时很少会考虑项目最终产生的业绩效果,往往大家就只管自身在这个项目中是否有获益情况,因此,财务预算管理评价力度不高。
4G高校财务预算体系优化措施
4.1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优化措施
G高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的编制方法,在制定预算编制方法时应该打破原来使用的“基数+增长”估算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预算时根据G高校的实际计划和实际需求来制定下年度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要通过预算项目和会计核算科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化的对接,并结合相关预算编制要求,来规划G高校下年度的财务预算情况,合理科学的规划财务资金使用效用,确保财务预算执行时不偏离G高校的计划轨道。
4.1.1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G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加强财务预算工作编制流程,使预算编制过程更合理。G高校应该不断修订预算管理编制方案,从预算编制工作开始,就应该由预算小组对编制方案进行修订。在编制时,相关财务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财务预算管理项目时进行有效细化,并将预算经费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二级部门中去,增强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然后从各二级部门实际情况出发,倡导预算编制时要求各部门应该做到以节约为主,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积极展开预算考核工作,并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将考核机制与奖惩制度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维护财务预算严肃性同时,调动不同部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财务预算水平。
在编制优化流程上,与当前G高校的编制流程不同的是财务部门建立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案要通过预算工作小组以及院务会和党委会确定,并同时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修订完成的预算编制方案,将预算方案透明化。最后形成的预算方案文件同样应该增加透明化,在各部门之间达到相互管理与监督的作用,从预算编制开始就提高各部门间的监督机制。G高校预算编制优化后的流程如图4.1所示。4.1.2制定G高校合理预算编制方法
G高校编制财务预算时首先应该强化部门预算相关体制建设的管理,再进一步完善G高校财务部门相关职能职责制度。然后结合新财务会计制度不断修改财务预算相关规定,并且改进传统形式的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就各二级部门预算的实际情况,对整个费用支出包括支出项目和支出金额等实施科学化申报,采用符合G高校发展的战略方向,遵从择优选择的原则,实现G高校财务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达到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
G高校应不断优化预算编制方法,确定学校各二级部门的相关职能职责,不能只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来完成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而要将每年度财务预算编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二级部门中,财务部门只对财务预算收支方面的管理和预算做出安排,制定符合G高校发展方向的财务预算初步管理方案,提交相关小组审定,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总体规划指导。在编制方法上应该结合多种编制方法,
吸取不同编制方法上的优缺点,结合G高校自身的预算经费性质,例如每年的职能经费采用零基预算法,基本运行经费采用滚动预算法来编制预算。不同性质的经费使用不一样的编制预算方法,这样才能为G高校量身定制预算编制方法,体现G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G高校采用零基预算法的经费包括职能经费和专项建设经费,因为它们属于结余注销性质的预算经费,采用零基预算法有助于编制预算时不受以前年度预算结余情况的影响,重新编制计划,确定预算经费。
G高校应该采用滚动预算法的经费包括基本运行经费和统筹经费,因为它们属于结余留用性质的经费,可采用滚动预算法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比如G高校出现基本运行经费执行率不高的情况,那么就可以适当调整该预算编制方式,如年底将没有使用的预算经费收回50%,来促进各部门对该项经费的使用效率,避免部门将本应用于基本运行经费的费用支出用于其他性质的经费上,使得预算执行的存在偏差。
总的来说,G高校在在预算编制时将“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结合起来,使财务预算编制的可行性提高,也为G高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平台,G高校在预算控制上得到较好的效果。
4.1.3增强G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G高校要严格财务预算管理编制的准确性,成立对财务预算管理监督的职能部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审批管理。在每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确定以后,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相关预算编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经过层层商议,确定下年度预算分配经费后,预算经费下达,要做好预算经费的核对工作,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档案,将所有申报资料留档保存,并公开财务预算内容,确保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预算编制的过程从主观上看本来就存在资金预测的不确定性,预算编制无非就是一个预估方案,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全方位的考虑G高校现有情况,结合相关计划,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这样的财务预算编制才能对G高校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4.2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优化措施
4.2.1加强G高校预算执行的比较分析
G高校在财务预算执行分析方面力度不够,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并没有公开,因此,他们并不了解自己部门在财务预算管理中执行好坏,也不了解其他部门财务预算
的执行情况,有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没有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财务预算上
就应该要增强预算执行的控制管理,通过部门之间预算执行结果的对比,使他们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提高各二级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将执行好坏的责任落实到各项责任之中,通过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实行问责追责的方法来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二级部门财务预算的编制是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初始环节,而对于G高校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体现在财务预算执行环节。为了要更好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就必须要加强G高校的财务预算执行能力,还要强化财务预算信息资料的透明化。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部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相关预算信息情况要实施公开化。G高校在对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通过执行数据的比较分来改进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增加财务预算的管控能力,所以G高校不仅要在预算编制开始时做好预算工作的审批程序,还要在财务预算执行时做好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
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力的比较分析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来完成。横向对比是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它是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习别人预算管理中好的执行方法,借鉴别人的预算管理方式,改进自身的弊端,来改变本部门财务预算执行中的不足。纵向对比是本部门本年与上年的对比,预算执行部门也应该将本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数据同上期数据进行比较,掌握预算执行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结合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分析,了解是否满足该项预算的预计效果。
4.2.2提升G高校财务预算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牵头完成,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着G高校预算管理的推行,也影响到G高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因此,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对G高校的预算管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近年来G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来看,资金来源渠道也随之增多,资金使用渠道也呈现出更加广泛的趋势,因此,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更为必要。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对财务预算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知识的培训,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综合知识指导,加强预算管理软件的培训使用,增强预算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让预算工作人员对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有深入的了解,使相关工作人员有预算管理基本的判断力,才能够在预算执行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2.3落实G高校预算管理责任意识
G高校可以运用划分责任的方法,实现各项责任在预算执行时的合理化分工,将责任划分到各二级部门中,只有将责任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G高校的财务预算执行力。预算执行属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主要还分为预算的实施和预算的调整。对G高校来说,预算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算目标的实现,执行力的好坏还能够决定预算管理的结果以及质量水平。在G高校预算编制审批通过以后,就基本上进入了执行环节,从预算执行任务上来看,如果G高校不可能保证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与最初财务预算编制计划之间的一致性,那么前期的财务预算编制就形同虚设,丧失了原本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因此,将责任划分到部门,才能调动大家的责任意识,要求预算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预算申报的计划来执行部门预算,从预算执行常见问题上分析,对执行进度情况实施具体的分析。使他们明白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关注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要发现预算执行与实际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就要及时对执行偏差编制出有效的预算调节方案,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顺利完成都是他们的责任。
4.2.4增强G高校对财务预算的正确认识
G高校在执行二级部门预算的同时应当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院级领导必须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引起的重视,支持各部门对财务制度的学习,让各部门意识到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门也应该主动学习相关制度,对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全面把握,使财务预算工作达到一个熟悉的地步,为预算的执行奠定坚实基础。作为G高校的财务人员,更应该树立财务预算管理的大局意识,细化财务预算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以及G高校的财务预算运行情况,不断改进现有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
G高校要想财务预算相关工作的科学运行,就要使G高校内部都能够对财务预算实施引起高度重视,强化思想宣传工作。因此,G高校必须重视对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预算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掺杂着个人利益,增强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质量,使最终统计出来的财务预算数据更有参照性和指导意义。G高校还应实时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状况,对各部门费用支出情况实施科学化的实时的管理,从而确保支出的合理性。综上所述,G高校不管是部门还是人员都必须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推行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增强财务预算工作执行力度,加强自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2.5严格控制G高校预算支出费用
G高校资金来源虽然主要是由财政拨款,但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支出费用也是G高校的一项义务,也是为保证G高校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
G高校的费用项目主要包括绩效工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办公费用、差旅费用、后勤保障费用(物管费、维修费等)、培训会议费用、劳务费用、资本性支出费用等。从20X7年费用项目统计可以看出绩效工资支出金额为1990.21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32.06%,社会保障支出金额为604.00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9.73%,办公费用金额为196.57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3.17%,差旅费用金额为214.50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3.46%,后勤保障费用金额为683.90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11.02%,培训会议费用131.86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2.12%,劳务费用金额为481.09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7.75%,资本性支出费用金额为1507.40万元,占总预算执行数的24.28%,费用项目执行数额分布图如下图4.2所示。
图4.220X7年G高校预算执行费用项目分部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G高校20X7年支出费用除绩效工资外主要是后勤保障费用、劳务费用和资本性支出。由于G高校目前还在处于硬件设备建设阶段,如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导致资本性支出相对较多,此时G高校应该严格把控信息化采购方案,结合现有的信息化软件和网络类型,多处询价对比,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G高校的后勤保障支出是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的一项后勤服务,但G高校该项费用也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维修费和物管费较高,G高校可以通过控制维修费来降低成本费用,如多渠道对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维修机构来降低维修成本。劳务费方面严格按照劳务费相关的管理办法,不超标准发放劳务费,发生劳务费时完整的提供劳务费发生过程的相关资料,确保每笔劳务费支出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等方式来降低费用。
4.3G高校财务预算控制优化措施
4.3.1建立健全G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
要想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建立健全的预算制度和规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做好预算工作的一个保障。G高校应该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制度,保证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阶段。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预算管理的控制环节,也是预算管理的监督环节,它直接影响着G高校财务预算方案是否能够有效的实行,也是为财务工作在预算控制基础增强预算所具有的约束性。目前,G高校的财务预算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系统性的监督管理机制,缺少一个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系统,难以用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来快速处理特殊因素带来的财务预算变化情况,很可能错过财务预算管理的补救期,因此,G高校应该及时建立管理制度来提升预算控制阶段的有效管理。G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当预算编制项目与预算经费额度下达之后,就应该执行事前控制管理,制定出科学化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然后进入预算执行阶段,事中进行预算工作情况分析控制,使各部门预算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预算事后控制中得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审计监督来进行事后控制,达到最终的预算目标。
对G高校而言,目前最急迫的是财务部门应该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如后勤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到预算管理中,增强G高校预算执行时的透明度,使G高校的预算管理更加严谨。对于每个部门而言,还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来制定部门特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每个部门在全校总体预算方向上都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在部门建设的计划上和预算经费的使用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案。在预算考核界定方面,也可以结合部门独有的预算制度来参考部门预算执行的好坏,增强部门预算开支的合理性与透明化。
4.3.2加强G高校报销过程对预算管理的控制
结合G高校的实际情况,要完善预算执行监督体制,加强预算监督作用,在G高校财务报销阶段应该严格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控制。完善会计核算中预算经费报销时的审核权限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效力,保障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G高校在预算报销时,从经费责任管理人处就应该加强对经费使用内容的把关,确保每一笔经费开支都有据可依,有凭可查,在经费报销的源头就得到控制,到财务部门审核原始凭证时,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关注费用发生的逻辑性与可行性。G高校还应当减少年度集中报账的情况,保证每笔开支的真实性。
4.3.3G高校推行合理财务预算信息化建设
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G高校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了财务信息化建设,使财务预算管理更趋近网络化。虽然G高校已经逐步开始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但其建设力度还不足,对G高校而言,可以从预算执行为中心点,构建以财务部门为主,上到领导层,下到各个二级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执行反馈系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部门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在系统管理建设基础上,G高校结合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完成进度和项目经费使用方向都可以一目了然的在财务预算系统当中体现,最终科学的对G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使G高校的管理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全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各二级部门负责人能够掌握本部门当时的预算执行基本进度,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使G高校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然后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向四周延伸财务预算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信息化系统。
网上报销系统的建设对G高校来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G高校要改善财务预算管理薄弱环节,就必须在现有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要增强G高校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应该使预算管理平台一体化,实现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将网上预算申报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网上预算查询系统,网上支付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一体成型,完整的预算数据为各个部门提供多维度的预算数据查询与分析,清晰反应多个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有力的依据。G高校预算使用人员通过网上完成预算申报、预算报销、预算查询操作,实现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财务人员通过网上完成单据审核、费用支付、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操作,实现财务预算的实时控制与监督作用。这几个模块将使G高校整个经费使用资金串联,方便预算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为后期的预算评价提供完整的、有效的、准确的数据,也使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更加的规范化、透明化、精确化、高效化,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但现在G高校在预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数据的及时更新,不能有滞后性,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超预算控制必须准确,确保一旦出现预算超支情况,从源头开始禁止费用的填报。
第三,简化预算支付流程,提高费用支付的安全性。
第四,完善预算评价系统,加强预算分析过程,多角度的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评价结果。
G高校通过改善财务预算管理网上系统综合平台的建设,比如实行网上申报预算,
网上审核预算,网上执行预算报销审核程序,网上审批扣减预算,网上分析预算执行效率等,使预算数据在提取数据统计更加直观,一目了然,可以更深入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编制、执行、控制、评价过程对财务预算数据的需求,能够进一步提高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质量。
4.3.4规范G高校追加及调整预算程序
G高校应该坚持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透明化。建立一套规范的健全的财务预算变动体系,对追加与调整预算设立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原则上预算下达后,不得调整,确保财务预算编制所具有的强制性以及合法性。但对于特殊情况,G高校在下达二级部门预算时,应该结合G高校自身资金的实际情况,保证与G高校发展目标一致的原则,在逼不得已需要追加调整预算时,必须根据相应的制度管理,通过填写预算申请表,经过层层领导审批,由预算小组工作会议审核通过,提高明主性,再提交院务会决议,方可追加调整预算经费,增加预算追加调整管理的透明度,最终才可以下达追加调整的二级部门财务预算。优化后追加调整预算经费工作流程如图4.3所示。
4.3.5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支出管理
预算支出是预算管理较为重要部分,G高校的财务部门作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应该对各种支出项目的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核管理,严格控制资金的审批权限,经费支出都必须要由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作为报销依据。G高校应该按照国家和学校内部的相关管理文件,根据预算经费支出要求,严格进行经费审批工作。按照G高校的各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进行审批,拒绝出现经费支出不对口的情况,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有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支出范围而又必须支付的经费,要按照规定先向上级部门申请,才能对预算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批准通过后,按照规定执行新的预算支付标准。G高校的财务部门应该随时为各二级部门提供经费使用的咨询工作,也应该随时主动向各二级部门提供费用使用的结余情况,使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能够顺利开展。
4.4G高校财务预算评价优化措施
4.4.1完善G高校预算评价体系
从G高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以来,由于对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重视度不够,使得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明显有不合理的地方,这样便造成了G高校的财务预算缺乏一定的长远性、计划性和连续性。G高校每年编制下年度的财务预算也仅仅看到了下一年的目标,对接下来的后几年的目标考虑不够全面。同时,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主要完成,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管理,这样在实际执行工作中必然会存在大量问题,影响管理水平。因此,G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评价系统,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考评,来约束G高校各二级部门预算的使用情况。财务预算管理本应该具有严肃性,避免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脱节的情况,使其在预算管理中实际发挥预算管理的监督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G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做好财务预算的监督及考评工作,制定对应的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良好的人员予以奖励,对预算执行良好的不明予以表扬,才会使得财务预算执行效果有更好的展现。
财务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预算考评方面,首先,结合上级文件和制度设置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使得G高校考核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增强考核体系的权威性。接着,根据考核指标对财务预算的项目做出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与各部门间进行横向对比,将结果反馈给G高校的领导班子,再根据制度给出合理的奖惩方案。最后,对执行好的部门公开表扬,对执行差的部门通报批评,然后进行问责追责,必要时调整其预算经费。
绩效考评项目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工作有效的执行,以下是结合G高校的具体情况为G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制定相应的考评内容和评分方法,为G高校预算优化作出参考,如表4.1所示。
4.4.2建立G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G高校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就要建立财务预算评价考核体系,把各二级部门的预算经费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以此方式来约束各二级部门的工作完成质量,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每年度G高校都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考核制度,并有专门的预算监督部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能够对预算执行好的部门,以及资金利用效率高的部门进行一定的绩效奖励,提升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对预算执行不好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减该部门的绩效奖励,给予一定的惩戒,来提醒该部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以便不断提高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通过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能够最有效的提高预算执行力度。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评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分析各项经费收入与支出配比情况,预算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准确性,建立G高效特定的管理机制,实行问责追责,建立奖惩制度。
在G高校的财务预算评价体系中,结合财务预算的管理要求,将管理理论转化成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以便完善G高校的绩效考核机制,从同一个维度,统一标准,公平公正的评价各部门预算执行好坏,使预算评价更有说服性。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四项预算评价指标主要是由人事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标准,在使用上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这四项指标评价作用如下:
总预算本年执行率主要是判断部门预算总体执行的好坏,当年预算整体执行率是否客观,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做一个总体判断。
分项预算本年执行率反应每一项预算经费执行情况,判断各项预算执行好坏。总预算对比去年执行率主要是对比上年预算的总执行率,看G高校各部门预算执
行较上年是否有改进。
分项预算对比去年执行率是与上年分项预算的对比,逐一把握是否有改善。
4.4.3加大G高校财务预算信息公开力度
G高校应该从公开财务预算信息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G高校应该在每年末统计各部门预算执行力度,分析执行效果后,在G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公开平台上通报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加大和细化G高校各部门财务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比如公开每个部门各项经费的执行率,每个预算项目在当年为G高校产生了哪些业绩等,只有详细将各项经费的使用方向和范围公布,年终业绩和期初目标透明化,才能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为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起到加速进步的效果。
4.4.4加强G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
要提高G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力,就要加强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监督力度,不管是G高校的内部审计还是聘请外单位的外部审计都应该加强。当财务部门对各个预算项目的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后,应该将预算系统中的最终执行数定时定点的向G高校的上级领导进行汇报,也应该定期向各二级部门通报其预算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完成情况,将数据交由审计部门进行质量考核。审计部门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数据、进度以及效益,结合各个部门上报与年初计划偏差的原因和提出的即将改进的方案,综合G高校财务计划进行综合评价,撰写审计报告,并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向全校教职员工通报,让全校教职员工也共同成为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人。
在G高校财务预算监督上,首先,各级预算管理者要把握好预算审批环节,严格按照财务预算的规章制度执行预算,加强G高校财务预算监督控制力度,杜绝财务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再则,G高校的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在监督过程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单据审核时严格按照学校的制度要求、费用标准、约定的用款进度、预算使用方向来审核报销单据,杜绝预算使用不合规的情况,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把关。另外,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各个部门的财务预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提高G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再次,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及时的公开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加大预算的透明度,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最后,G高校将预算管理的职能职责划分到各个部门,通过划分责任区,让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在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总制度下定制贴合自身实际的预算管理方案,通过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来增加监督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倩倩.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何咏莲.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03):73-80.[3]陈焕新.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15-16.
[4]薛梅.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浅析[J].经济师,2018(03):119+121.
[5]宋翠玲.高职院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7(27):32-33.[6]高磊.试论如何提高高校预算管理质量[J].经贸实践,2017(24):90-91.
[7]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73+95.
[8]任文颖.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3):21-22.[9]何菲.新预算法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17(35):138-139.
[10]雷翠玲.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策略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02):104-105.[11]张国魁.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8(31):12-13.
[12]仝乃礼.关于以战略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8(07):122-123.
[13]毛珮.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经济师,2018(02):109-110+112.
[14]李畅.基于预算执行角度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