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
浏览摘 要
核能发展与利用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科技成就之一。在核能利用中,核电的发展相当迅速,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经济、可靠、清洁的能源。为了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加快核电建设步伐、满足能源发展要求、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全面引进AP1000 核电技术并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随后,AP1000 核电项目将在国内陆续批量开工建设。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G 设计院凭借丰富的核电项目设计经验成功签约 LF 地区
AP1000 核电机组设计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信息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单位除了有“硬技术”外, 如何在“软技术”上立稳脚跟并脱颖而出是亟待思考、解决的命题。为了保证 AP1000 核电项目的顺利推进,设计管理团队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核电项目设计的特点和经验,建立一套具有第三代先进核电项目管理思想、并且符合设计院实际业务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以 G 设计院承接的 AP1000 核电建设工程项目为案例,应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 LF 核电项目概况,开展项目设计文件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及管理特点说明;第三章对设计文件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体系建设、设计业务过程整合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 G 设计院核电设计协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在这个维度中,重点关注项目体系建设、内容管理特点、设计业务(设计进度、内外部接口交换)、文档管理与功能实现方面的需求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最终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规划和整体设计;第四章在明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后,开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实现,还论述了如何开展系统效果分析等工作;最后,为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该核电设计协同管理系统的建设能降低项目管理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设计质量,同时能提高项目管控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核电工程设计方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所述的核电协同设计管理系统深入分析设计院承接 LF 地区 AP1000 项目各阶段业务和管理模型,将文档全生命周期理论注入设计方案,构建出具体管理系统。可推广应用到后续批量化建设的同类型核电机组,对于其他先进堆项目,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工程、AP1000、项目管理、管理系统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Ⅲ
目 录 V
CONTENTS Ⅷ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项目研究背景 1
1.1.2项目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3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4
1.3.1研究内容 4
1.3.2主要研究框架 5
1.3.3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核电项目信息管理概述 7
2.1LF 地区 AP1000 核电项目的介绍 7
2.1.1项目介绍 7
2.1.2设计院与各参建方的关系 7
2.2通信渠道代码 8
2.3核电项目的设计文件、信息管理 8
2.4核电项目文件管理的特点 9
2.5核电项目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0
2.5.1G 设计院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10
2.5.2G 设计院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
2.6本章小结 11
第三章 项目信息化管理框架设计与体系建设 12
V
3.1设计项目系统管理理念的提出 12
3.1.1设计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理念 12
3.1.2设计文件前端控制理论 13
3.1.3设计一体化管理的思路 14
3.2总体功能设计思路 15
3.2.1系统总体框架 15
3.2.2系统建设内容 16
3.2.3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8
3.3CDMS 与 PROJECTWISE 功能比较表 18
3.4AP1000 核电设计项目体系建设 21
3.4.1项目设计管理组织体系 21
3.4.2项目设计文档管理程序体系 25
3.4.3项目设计文件编码体系 25
3.4.4项目图纸级别分类 27
3.4.5项目设计进度管理体系 28
3.5本章小结 30
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流程的实现 31
4.1设计接口信息化管理 31
4.1.1接口控制手册(ICM) 31
4.1.2设计接口单的分类、用法和类型 31
4.1.3设计接口的编制及交换流程 35
4.1.4设计接口审查流程 36
4.2设计成品信息化管理 37
4.2.1设计进度控制要点 37
4.2.2IED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39
4.2.3设计进度管理与平台结合应用 40
4.3函件收发信息化管理 41
4.3.1通信渠道管理 41
4.3.2发文处理 42
VI
4.3.3收文管理 43
4.4本章小结 44
第五章 方案实现及效果分析. 45
5.1设计管理一体化实施效果 45
5.1.1统一编码与命名规则 45
5.1.2设计接口信息化管理 45
5.1.3融合任务管理 45
5.1.4数据级权限管理 46
5.1.5良好的经济效益 46
5.2风险识别与控制 46
5.3管理信息化项目培训 47
5.3.1项目培训目标 47
5.3.2项目培训策略 48
5.3.3项目培训方式 48
5.4项目管理经验 48
5.4.1需求的充分准备 48
5.4.2需求范围的控制 49
5.4.3良好的沟通机制 49
5.4.4问题跟踪管理 49
5.4.5信息化项目管控 49
5.5本章小结 50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项目研究背景
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和建设的早期阶段,核电发展相对缓慢,核电建设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因此,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加大核电厂建设力度和规模,核电站的建设对于缓解中国电力资源现状,为中国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电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大力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下,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核电发展政策支持,如:“十五”期间提出“适度发展核电”; “十一五”规划将“适度发展核电”调整为“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自国务院于 2012年批准核电安全计划(2011-2020)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以来,核电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1]。
AP1000 是西屋公司研发的一种先进的“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是在其已开发的 AP600 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发,采用被动安全设计理念和双回路设计理念,利用典型的模块设计,制造和施工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为目标,并使安全性同时大为提高;AP1000 符合美国用户要求文件对新一代商用反应堆的要求,是唯一获得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三代核电技术[2]。
作为具有最佳安全性能和最先进技术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它将成为未来中国新电厂的首选。浙江三门核电站与山东海阳核电站是全球率先采用第三代 AP1000 技术的国家示范项目。除在建的两个项目外,国内还有多个有望核准的核电项目拟选用该技术, 但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在役机组,三代核电的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会促进了这些问题的快速解决。
1.1.2项目研究意义
G 设计院是一家具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大型设计企业,致力于电力、建筑、核工业、环保、市政等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已逐步形成“咨询规划,勘察设计,总承包,投资运营” 等四大核心业务。
2014 年,G 设计院成功签约 LF 地区 AP1000 核电一期项目工程,承担该核电项目常规岛与 BOP 施工图设计与技术服务工作。中国目前在核电站的运行和建设中有各种技术路线,其中第二代和第二代改进的核电技术占主导地位。自 2011 年 3 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我国的核电政策已基本明确,后续新建核电站应采用符合三代技术要求的核电技术。意味着三代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二代和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 AP1000 核电技术核电站将分批建成。未来, 中国将采用 AP1000 技术长期发展中国的核电产业。在此背景下,全面掌握 AP1000 常规岛厂房的设计技术,对 G 设计院进一步打开核电市场占领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核电项目管理涉及投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等多组织参与,设计单位则需要处理和协调项目内外部接口、质量、图纸进度等多个方面。大型、复杂、工期长是核电项目的特点,如采取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工程文件及建立共享文件服务器的模式难以实现核电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了符合国际标准,必须采用先进技术, 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根据 AP1000 核电的特点及现有设计院的项目管理模式,利用国内外的先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合理有效地改造工程设计方业务流程的管理形式。更好地做到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水平。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首四台 AP1000 核电技术核电站机组正在我国开工建设,分别是浙江三门核电(2 台)和山东海阳核电(2 台)两个工程,目前处于现场安装阶段。由于国外尚未有 AP1000 核电站建设,因此,国外设计单位对 AP1000 的设计能力处于研究阶段,个别单位比如美国 SHAW Group 对 AP1000 的研究较多,但也没有真正设计过该型号核电站。三门核电和海阳核电国内核电项目的主要设计方是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华东院为辅,依托三门核电,华东院经历了 AP1000 核电站常规岛的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海阳核电的常规岛设计方是国家核电技术设计院(设计咨询方是美国 SHAW Group),依托海阳核电,国核院已经历了 AP1000 核电站常规岛的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而且,上海核工院与国核院已在 AP1000 基础上,正在研发更大容量的 CAP1400 核电技术,并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
工程复杂性和质量高标准一直是核电建设技术的核心要求使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在核电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国内核电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开始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以信息化手段的项目管理理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部分整理归纳如下:
1.2.1国外研究现状
AP1000 是 WestingHouse 和 Shaw Group 设计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本文中,Shaw Group 对于在总承包模式下使用 IMS(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MS 系统集成了 Intergraph 的 Smartplant,Documentum 和 Primavera,以造就从设计,采购,构建和移交的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2]。
国外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等一体化管理都有完整的理论、方法和软件产品。该类软件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积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除了上述提到 Primavera 公司的 P6 以外,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厂商如 NIKU 公司的 Open Workbench、Artemis 公司 Artemis Viewer、微软公司 Project 系列、Welcom 公司的 Openplan 等软件。
即使国外引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国内大型复杂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却难以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为实施费用较高、功能复杂、操作不便;内嵌的先进国际工程管理理念与国内工程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冲突,管理方式如果不及时调整变革,两者之间将会产生博弈,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或者停滞[3]。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国内工 程项目管理模式理解比较清晰,适用性较好。目前正在进入自主创新阶段,诸多国内 学者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 出的先进理念值得借鉴和参考。如中广核集团技术中心的数字电厂项目组于 2001 年开始研究核电站设计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分析,结合建设方在 核电工程设计管理,施工技术,制造监督,安装现场管理和调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IMS)平台[1]。又如田晶晶在《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AP1000 核电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了应用管理集成概念[5]。范围延伸对设计、质量等过程,使工程信息传递准确、及时,从而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秦思琪在《信息化 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中的应用》[6]阐述了系统化和信息化是核电项目管理的主要趋势。基于业务模块的系统功能、权限屏障、易于资料交换等优势,在核电建设中发挥重要 作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力行业都有良好的应用实例,例如李婷在
《AP1000 核电站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研究》[2]中分析了企业资源管理(ERP)、核电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系统(PM)和生产运营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EAM)软件系统整合成AP1000 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万小燕在《文件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在核电项目中应用》[7]描述实现传统手工分发模式向基于规则的系统辅助分发模式的跨越, 从而论述文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在提高项目管理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企业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在图纸设计的各个层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技术充分整合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和系统现代化,促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本文以 G 设计院承担 LF 地区 AP1000 核电一期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核电设计中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对其存在问题,各大模块流程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叙述。
1.3.1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描述现代核电建设基于求发展的目的,引出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问题。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第二部分:介绍 LF 地区 AP1000 核电项目概况,开展应用于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前段控制理论,以及各参建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制度与要求,从理论上充分分析该课题研究内容的理论及其特点,再比对 G 设计院核电工程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
第三部分:论述设计院 LF 地区 AP1000 核电项目信息化体系建设,包括组织结构、文档管理程序体系、通信编码体系、设计图级别分类等;
第四部分:就核电项目特有的信息分类、实际业务遇到的情况、管控特点及管控目标,提出一套适合 AP1000 核电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函件管理、接口管理、设计文件管理等几个核心模块的方案实现;
第五部分:总结和总结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利于 AP1000 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灵感和战略措施;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了研究成果。
1.3.2主要研究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1.3.3研究方法
图 1-1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Figure 1-1 Main Thought of Dissertation
本文通过研究其他相关文章和材料,收集了 AP1000 核电站项目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研究资料。并系统分析项目信息化管控的参考文献,同时深入分析 G 设计院工程项目的现状,收集实际的数据和资料,突出研究的重点,总结归纳适用于设计院 AP1000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要素。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对本课题研究内容形成科学的认识。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 G 设计院现有核电项目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总结和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开发 AP1000 核电信息化管理系统铺垫良好的基石。
(2)案例分析方法:以信息化设计规划为课题,对目标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解决问题。通过对 AP1000 核电设计项目信息化的案例研究,分析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案。
(3)经验总结方法:通过实施后的使用情况,归纳分析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 转换为管理经验。促进在公司或整个行业中的推广使用。
第二章 核电项目信息管理概述
2.1LF 地区 AP1000 核电项目的介绍
2.1.1项目介绍
LF 地区厂址东、南、西三侧临海,为海滨厂址,是采用 AP1000 技术方案的核电工程。整个工厂计划建设 4 台 AP1000 核电机组(预留 5 台和 6 台机器用地),并计划在第一阶段建设 2 台 AP1000 机组。
根据建设单位一级进度安排,核岛 FCD 暂定 2019-12-30,单台机组工程建造总工期 52 个月;常规岛进度需满足机组热试开始时间为 FCD+42,常规岛建造总工期计算从整体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浇筑至具备热试条件。常规岛总工期 55.5 个月,其中土建关
键路径 29.5 个月,安装关键路径工期 26 个月。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参与二代、二代改进、EPR 和 AP1000 项目的电力设计院,G 设计院承接了 LF 地区 AP1000 常规岛和 BOP 施工图设计工作,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强劲的技术开发优势,开展了 AP1000 常规岛设计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数字化仪控系统、汽机房第一跨设计方案研究、大容量核电机组主蒸汽、主给水管道材料和规格选择研究、常规岛按六十年设计寿命研究、常规岛布置设计研究、汽轮机飞射物概率分析和计算、AP1000 防甩设计研究、第一跨防水淹设计方案研究和 AP1000 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等,通过专题研究、优化设计,使得 AP1000 常规岛设计的可靠性、经济性达到综合最优,同时通过技术研究,确保设计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1.2设计院与各参建方的关系
工程设计基于建设项目的要求,全面分析和展示建设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一般的核电项目设计需经过厂址普选、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等,部分项目还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不考虑非可控因素的干扰,整个设计过程需要 5-7 年。
核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性工作,也是编制核电厂投资和建设成本的重点。因为设计活动直接定义了核电厂的规模、组成、类型和功能的工程建设内容。在后期的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是设备采购、物资采购及现场施工的依据。若有关供货商接受经设计评审后的施工物资及设备技术规格, 那么该核电项目的采购成本及费用就处于受控状态。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的关键在于设计进度控制、设计接口控制手册(ICM)管控、工程文件索引(IED)编制及管理、设计质量监控、设计优化等,设计方同时兼任核电站建设的评审角色。
2.2通信渠道代码
(1)通信渠道流水号的管理
在通信信道编码中使用序列号的方法。采用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即希望字母的类别可以通过序列号来区分。表 2-1 为 G 设计院正在执行核电项目的通信类型代码表:
(2)通信渠道单位代码原则
参考国内核电建设项目的通信通道编码规则,使用“项目代码–发函方代码-接收方代码-序列(流水)号”组合方式是现今管理趋势下最简洁,最全面的信道编码原则。
套用该编码规则,可以统一不同核电项目通信信道的单元管理规则,便于信函电子文件管理的实际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3核电项目的设计文件、信息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守法规,且应当符合国家档案工作法等相关工作要求。国家档案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司如何开展文件工作,如《企业档案工作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规范档案文件要求》,《重大建设档案验收办法》和《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条例》[9]等规定。G 设计院在多年的核电厂设计过程,针对核电的设计特点、经验,自行编制一整套完整的文档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核电工程设计过程控制办法》、《电力设计成品校审办法》、《电力设计图纸会签办法》、《电力设计成品质量评定办法》、《设计进度管理办法》、《核电施工图图纸分级规定》等。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核电行业的文档管理工作要求。在文档管理中,企业必须收集最新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将其整合到企业文档管理程序系统中,并有效地进行企业文档管理。按照“谁主办、谁形成、谁负责”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标准”的原则,实行“前期准备、过程控制、同步归档”的管理方式,实现文件流转高效、版本可控,做到项目文件完整、准确、有序、规范及安全。
2.4核电项目文件管理的特点
(1)项目前期阶段文件分散,时间跨度长
核电工程项目在立项前,在项目完成之前,必须研究核电项目并证明其可行性, 并受到国家政策和经济的影响。项目前期工作的时间跨度很长,甚至超过了施工期。
(2)项目参建单位多,文档信息管控难度大
一个核电工程建设项目,设备厂家到参建单位多达几十家。以辽宁红沿河项目为例,与设计院有关的合同单位数量高达 300 个,合同单位和合同数量增加了项目文件管理接口单位的数量。同时,各合同单位的文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大大增加了文件管理的难度。
(3)工程设计文件数量庞大,版次多
核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数量庞大,一般是几万份甚至上十万份,涉及众多自然科学专业,各类接口关系较为复杂。同时,为保证核电站项目的质量,项目的所有工作必须执行有效的文件,核电质量保证大纲要求文件的任何变更必须及时修订和升级。
核电工程文件的升版更快更多。大量的设计文件必然给施工阶段,乃至后期竣工阶段的档案编制及移交带来巨大的压力。
(4)档案现实性强
与常规档案文件不同,核电项目的设计文件仍然会在调试和生产操作中起作用。这使得保存和利用核电项目设计文件的工作需细致与严谨,保证在以后的利用中发挥正确的效用,要求从源头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准确与完整。
(5)信息化协同系统的广范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电子文件逐渐成为项目文档管理主流。相关电力行业逐步包括 OA 系统,Documentum 文档管理系统和 IMS 建设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系统。从内部日常文件流通,到承建方的往来文件,从提供施工技术图纸,审查和管理变更,许多对文件的后台归档处理等都已在系统的后台完成。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对文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5核电项目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2.5.1G 设计院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以 G 设计院负责的 YJ 地区核电项目为例,全厂规划建造六台百万千瓦的压水堆机组,院主要负责1至6 号机组的常规岛设计和相关的 BOP 设计。第一台机组于 2014 年上半年投入商业运营,第二台机组于 2015 年下半年交付商业运输,第三台机组于同年
10 月并网,其余机组分别计划于 2016 至 2020 年逐步建成投产。
分析总结该核电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其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的管理手段,大量的Excel 电子表格用于记录各种接口和设计文件的进度。 文件存储方法完全基于手工构建的 Windows 文件夹来管理。信息未构建时工作人员要在传真机上发送和接收各种文件。各级的审批也是人工进行收发文取号、分发、审批、签字,最后,这些批准过的文件会存档在文件框中。显然这种工作模式对员工的要求很高,每个链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核发电文件的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这使查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没有设计进度、接口临期、到期等预警机制。
2.5.2G 设计院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管理落后
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电力行业作为大型的工程建设活动,更需要与科学技术结合,运用良好的工具去完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G 设计院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标准化、数据整合、总体信息化规划等不够重视,导致缺乏资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2)没有有效利用综合管理系统
现在电力行业的企业大多已采用全自动化系统,不过目前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主要的综合管理系统,致使其未能实现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集成。要想企业不断发展,就要注重开发和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程序,所以必须使用相应的企业系统管理流程,才能实现企业综合管理的目标。
(3)系统的应用程序不合适,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
在该核电设计项目过程中,G 设计院使用推广 P3E 软件。P3E 是美国 Primavera 公司推出的企业级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项目管理器、网络查询分析工具、方法论管理器、项目组合分析工具、进度汇报工具。但经过实践,并不完全适应设计院实际工作需要。其原因主要是 G 设计院在核电工程项目中主要承担着常规岛(CI)和辅助系统(BOP)的设计图,并不是核电电站的所有功能建设,因此在使用该软件功能会变得很繁琐,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此外,P3E 只是编制计划的工具,它并不是项目管理软件,无法接收文档、相关部门等实时需求,其做出的计划可执行性必然很差。
(4)缺乏信息互通
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技术发现 G 设计院参与的多个电力设计项目普遍存在无信息共享平台的情况,这对设计管理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阻碍。为确保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管理的进行,确保整个设计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应据此制定问题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长远发展。
2.6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 G 设计院 LF 地区 AP1000 核电设计项目的建设背景,展开说明了设计院对核电项目设计文件的信息管理、文件管理特点等。分析对比设计院以往的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状况,进而分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做到信息化管理有依据, 建设系统项目有驱动。
第三章 项目信息化管理框架设计与体系建设
核电项目设计需要各个工程项目参与者进行大量协同设计,因此核电项目各参与方往往需要大量的配合与文件交流。项目文件管理平台建设,内部和文档之外的一个集中管理项目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方法的横向交流和使用和纵向版次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由于核电设计文件的多版次及核电设计接口的数量巨大,在设计过程会出现大量的容易出错的重复性工作,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提高设计质量,也急需一款协同软件支撑核电设计过程。
为此 G 设计院根据原有文件管理系统 Projectwise、P3E、Documentum 等辅助软件的使用经验及核电设计的经验开展核电设计协同管理系统(CDMS)的建设工作,在此之后围绕该系统开发了传真函件管理、设计文件管理模块、设计审查模块、工作就绪模块、接口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等生产、项目管理软件,意在建立项目文件发布和共享平台,以促进设计管理,并推动项目协作工作。
3.1设计项目系统管理理念的提出
3.1.1设计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理念
“文件全生命周期”是指文件从产生直至因丧失价值而被销毁或者因具有长久价值而被送到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以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件从产生直到进入档案馆转化为档案的整体运动过程[4]。该理论包含了三个基本点,分别为:(1)运动过程(即从文档的产生到销毁的过程);(2)运动过程的众多阶段(由于变化而被划分开);(3)文档的对应关系(包括服务对象、管理模式、保存场所等)。
“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产品管理、产品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被信赖,成为常用的管理思路核心架构。核电设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正式承接项目、设计工作开展,内部资料互提,设计文件归档,经验反馈,最终能够为其他设计项目所参考利用,最终被采纳。设计项目生命周期如图 3-1 所示:
Figure 3-1 Life Cycle of Design Projects
3.1.2设计文件前端控制理论
前端控制理论产生是由法国的诺加雷提出,对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的文档管控有重要指导作用。它基于文件全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对电子文件控制起始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开端,由文件形成到保存或销毁的各个阶段看作一个整体。
在前端控制理论的思想下,主张“属于档案管理阶段的管理环节前移至电子文件形前采取行动”,根据需要捕获和控制相关文件和信息,便于转化成档案的电子文件具有必要的背景信息;信息采集的工作向前延伸,体现了理论的前瞻性,从源头保证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关键措施,避免电子文件失真、失控、失踪现象发生,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和档案保存的要求[5]。根据这些功能,如图 3-2 所示的电子文件形成过程可以分解为生成、捕获、集成、固化、登记、审计跟踪六个环节。
图3-2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示意图
Figure 3-2 Diagram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Formation
理论中提及到的六项功能或环节在各国的电子文档管理中都实际存在,但他们对顺序和执行的理解根据因国家文档管理环境和政务背景而异。例如,在欧盟制定的《电子文件管理需求模型》[6]标准中,认为登记、分类、添加元数据、将电子文件保存进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等都属于“捕获”功能;亦有将捕获、封装、登记看作为“文件生成” 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电子文件颁布了首个现代文件管理标准《文件管理-第一部分-总则》和《第二部分-指南》[7] ,标准指出电子文件管理过程包括:捕获,登记, 分类,利用和安全五项活动,确定处置状态,存储,利用,跟踪和实施。
目前国内在建核电站,从正式承包合同中就已经明确了项目承建过程中往来需采取函件作为正式的通信方式,同时也规定通信渠道建立方式和原则,强调除书面函件的其他通讯过程及结果;非正式的函件资料除经过授权人员签批,否则不具约束力。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文档的管控对建设方、施工方抑或是参建方都具有相同的要求首先,对有合同关系和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建立特定通道编码及通信规则。然后,在正式函件的传递,传递单应附有发件方的签发信息和通道编号。 第三,通道编号至少由发件方、收件方代码及顺序号组成。
最后,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或管理工具实施设计文件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3.1.3设计一体化管理的思路
文件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前段控制理论为设计文件的全过程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核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核电项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满足体系标准要求,促进各项管理职能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项目内部的管理效率,形成集合协同的优势。
(1)加强设计文件前端控制手段
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参与方众多、交换接口复杂,所形成文件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特别是从文件编制之初就得控制文件质量,将文件管理和核电设计协同管理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一体化管理。G 设计院在 AP1000 核电工程项目初期便组织策划建立信息化管理工具,归口设计文档业务,为实施文档一体化提供组织保障;此外,还对文件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程序进行更新,把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文件形成,以便信息抓取和后期利用。
(2)强化设计文件与接口有机联系
在业务系统开发过程,以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作业指导性文件为体现形式,基于设计文件与内外部接口分开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将设计文件与接口看作是文件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建立设计文件和设计接口两个业务模块的有机联系。在资料处理阶段录入所需的属性,所需时引用文件阶段已有的属性,使得任何阶段均可以方便提取资料的数据和属性,并避免两个模块要求不一致而引起的工作重复。
(3)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对一般流程管理主要针对内部改革,改变多套体系各自为政、中间层次多、多头和分散管理等,使得每个流程管理方法一致、根本目标一致。做到资源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节省人、财、物资源,为了实现最佳绩效的组织。综合管理也开始与一般的文件管理的全局出发,全过程控制一个文件归档的流量生成和处理,保证设计文件记录完整,元数据结构的一致,来源依据可追溯。
(4)强化文档一体化管理
核电项目设计工作按照文档一体化管理原则控制各项活动,以模板化、程序化为手段,借助系统的管理优势,强化日志监控,有效确保文件生成、流转、归档、利用、统计等各项过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实现了文件处理精细化、流转过程系统化、查找利用平台化、业务整体最优化的目标。
3.2总体功能设计思路
3.2.1系统总体框架
核电设计协同管理系统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产品,基于 C/S 以及 B/S 的系统结构,呈现与 Windows 资源管理器相近的操作界面,界面友好且易于上手,以数据存储、网络协同和项目信息化管理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满足核电设计方全生命周期各类文档的产生、处理、存储、检索及档案管理的需要,促进核电设计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安全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为核电设计项目管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3.2.2系统建设内容
(1)设计管理
构建围绕设计项目的文件管理、进度、接口、设计成品等关键要素的信息化管理模型。管理和支持的关键环节,如项目人员配备,权限设置,设计数据输入,信息交互,图纸审批,设计出版等动态监测。
创建知识系统设计项目的工作长期的管理,以及知识的关键要素,如文档基本管理,任务的提取,根据图纸审查,收发文、综合评审等后续活动的管理。
为项目管理及重复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手段(如权限管理、属性、筛选、模板创建、搜索引擎)。
(2)网络版共享资源管理器
文件导入导出支持直观的拖放方式;界面使用经典的树状结构,设计人员可通过项目管理部预先设定的文件夹层次存放不同类型的项目文件,使得访问更为直观和快捷。系统中文件的互斥访问控制机制,为不同用户访问同一个文件进行了有效的协调, 使得多用户可对同一文件进行处理,实现了文件的唯一性,避免文件副本的泛滥,减少了文件交互时所浪费的时间和人力;还可以对指定的文件夹设置文件的命名规则, 为文件排序,查询等提供便利。整体功能优于 FTP 文件服务系统,并可提供更为灵活方便的操作。
(3)系统版本控制
系统的升级采用服务器向客户端自动分发升级的方式。当系统版本需要更新时, 软件厂家先行更新服务器文件;待完成维护更新,使用者打开客户端时,软件应自动接到服务器,并自动完成升级程序,重新启动软件再次登录。
(4)个人工作台
建立用户个人工作台模块,可快速查询“新消息”、“历史消息”、“待处理流程” “信息查询”“工作任务快速处理”等多项流程信息,既可以确保项目管理的工作下达和任务分配,亦促进各专业设计人的内部协作,有效地管理设计文件的创建、审批、传输、交换、共享、交流等。
(5)关联关系的显示方式
不同类型的文件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系统需提供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相互关联的文件间的关系。按类型将其分为文件参考、文件关联和附加文件。
文件参考、文件关联采用属性定义方式。即用户在查看或者编辑文档时,系统可获取绑定在文件属性上的关联关系,使其能够查看、处理文档的完整数据。
附加文件则是当相同编码的文件或打包文件导入系统时,系统可根据规则自动对应至文件中,允许多文件集中编辑操作。
(6)工作流定制
各种类型文档的处理流程可能不同;故需要系统提供流程定制功能,可根据实际文档处理所需经过不同的(设计/校对/会签/审核/批准)参与者,配置各参与者需要执行的操作活动;利用定义好的流程模板,用户可以选择客户端中的指定文档或文件夹启动流程模板,过程中可按具体情况变更工作流程参与者,大大提高业务流程的柔性; 系统以简单直观的管理界面呈现给用户,允许用户可方便的查看流程相关的信息以及
流程状态的活动情况。
(7)文档模板
起草各类函件时,系统可自动调用标准化的文件作为模板。 作为模板的文件除了包含一些固有的数据,如图表、标题、页眉等外,还可以通过管理端程序在特定的位置插入一些包含表达式信息的隐藏数据;通过这些隐藏的表达式信息,系统可以做到与文件数据进行交互。
通过文档模板创建能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避免重复输入一些规范化的标准文件数据。
(8)全文检索功能
提供目录和文档的快速查找功能。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搜索,能够对 DOC、XLS、PDF、DWG 等多种格式文件的内容进行检索。
(9)出图、图纸文件收集、归档
对接院级的图纸出版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地收集出版打印文件,减少用户跨系统处理任务。最后能按院内规定导出表格清单,移交文档管理中心归档。
3.2.3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突破传统管理系统仅仅文档存储或进度跟踪功能的局限,缩放推进项目的推出和背部延伸到记录,存档和再利用的设计最后文件真正实现设计整体的过程。
2.信息服务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包括高级经理,项目经理,参与者,学校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确保质量的所有管理人员和设计的规定。对设计项目的进度、质量、收发函件等关键的项目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3.对设计项目的任务下达、编制、设计输入、资料互提等便于责任分清。
4.符合院内组织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要求,同时适应不同层级参与者的管理目的。
3.3CDMS 与ProjectWise 功能比较表
ProjectWise 是 Bentley Systems 的一套工程项目协作软件,专门为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而设计,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在平台上管理,共享和分发工程项目内容并进行审核。表 3-2 为 G 设计院现有的管理平台软件功能比较:
CDMS 可以完全兼容 ProjectWise 数据库格式,可以将 ProjectWise 项目数据无缝的导入到 CDMS 系统。
3.4AP1000 核电设计项目体系建设
3.4.1项目设计管理组织体系
3.4.1.1 项目组织机构配置
为迎接核电工程规模化建设,G 设计院领导层高度重视项目设计团队的建设工作, 并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变革,从原来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调整为矩阵型项目组织机构, 意指强化职能管理与项目管理,更好地平衡两者间关系,从而使组织机构能适用于更复杂、独立的项目。
项目管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执行,包括了编制工作大纲、进度、培训、程序文件宣贯,流程管理,项目层次的赢得值统计以及设计质量等。团队型项目组织机构除企业高层领导外,配备有权威的项目设总和副设总,负责分配项目团队的资源进行实施, 以及管控设计前期、施工设计、接口、进度及质量保证等一系列专业任务,必要时还包括担当建设方、供货商、各类承包商和安全管理局的高级代表。现代项目组织机构模式演变产生了团队型项目组织机构,如图 3-3 所示。
图 3-3 AP1000 核电项目组织结构体系
Figure 3-3 AP1000 Nuclear Power Projec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在矩阵型组织机构中,项目团队的组成是根据项目特性由各职能管理部门抽调资源。项目相关工作向项目设总汇报,而在职能方面向各自的职能部门部长/主任汇报。矩阵型项目组织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中技术责任和其他联合活动由职能管理部门承担,如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进行的项目;
(2)项目的进度、接口控制、质量等由项目管理部门承担;
(3)项目设总负责全面控制该项目的核心人物。他必须按职能划分的专业组织做出的与项目有关的任何决定,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矩阵型项目组织机构模式兼顾了专业化和直属管理的组织特点,可随项目的开始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更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同时有利于核电工程建设专业知识与技巧的积累和整合创新。
3.4.1.2管理平台项目系角色
在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需要工作的各种模块或其他功能(如创建,查看,删除等)不一样,所以数据库的设计,它分析用户权限的角色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授权访问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用户:具有允许进入系统,然后特别是对用户进行分类的任何用户;
角色:平台用户或企业的质量监管部门。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使用权限;
对象的特定操作时,操作资源(操作员):可以是一个功能模块,或者可以是添加, 缺失,修饰等的特定操作;
3.4.2项目设计文档管理程序体系
(1)档案管理执行依据
核电工程文档管理以法规为基础,以程序为依据逐一开展工作。G 设计院文档资料按照国家及行业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
核电文档管理的主要规定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核电档案分类准则及编码规则》,《核电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等。
(2)项目文件移交
按国家档案局和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收集和整理项目设计范围内形成的文档资料,经项目相关人员审核后移交企业文档中心及建设方归档。
3.4.3项目设计文件编码体系
工程图纸及编号参照电力部规划设计总院颁布的《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图纸管理办法》和新图标有关事项执行。文件、图纸采用两套编号,即院外编号和院内编号。
(1)院外编号规定
院外编号按照《文件编码程序》建设方要求编制文件的编码。本程序规定了工程文件编码系统应保证工程文件编码的唯一性,满足工程文件长期保存、受控和检索的需要。文件编码由 4 段组成,他们中间一般是用间隔号隔开的,即“电厂的基本号码- 位置的代码-他们文件的代码-及其特有的号码”。
第 1 段【电厂的基本号码】:建筑代码+机器的代码
第 2 段【定位码】:有 5 种情形,他们是:地方的代码,可以确定位置的码,可以确定相关事件的码、综合定位码、专用定位码。使用时根据文件对应的情形选取合适的定位码。
第 3 段【文件类型码】:按照不同的大类专业(建筑、混凝土、结构;交流电、仪控;机械、管道;厂区;综合、物项、试验)选取适用的文件类型。
第 4 段【序列号】:采用 G 设计院自有的卷册号编码规则:“设计院代码+专业代码+卷册号数字部分+(流水号)”
如:机务系统 J0101 册第 1 份图的第 4 段编码为:G+JX+0101+(01),即 GJX0101(01)
(2)院内编号规定
院内编号主要为归档用,参照我院常规火电作法实施。具体规定如下: 项目编号- × × × × ×- × ×
图纸顺序号—工程名称栏统一规定填写为:LF 地区核电一期工程
—设计阶段统一规定填写为:施工图
—每张图纸的各级校审签署要求按《电力设计成品校审办法》QB/11-503-2014 执行。
—制图统一规定,按《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 5028-1993)
他们专门的代码《电力方面的规定号码和他们的档案规定》(DL1 108-2009),他们的专门的号码有:热机(J)、热量控制(K)、暖气的通行(N)、点起(D)、土木工程(T)、水工(S)、化水(H)、通信(U)、勘测(KC)等。
3.4.4项目图纸级别分类
为适应核电工程施工图的文件种类繁多,实现分级校审的目的,G 设计院特制定了《核电施工图图纸分级规定》。
文件适用于该公司在核电工程能承担的常规岛及 BOP 施工图设计院内校审单及设计院图框的签署。
3.3.4.1对工艺相关专业的分级原则
(1)一级图:基本按《电力设计成品校审办法》规定,主要是核心系统流程图、全厂性总图或常规岛主厂房各层平面布置图等综合性图纸,PSAR/FSAR、消防专篇等综合性文件。
(2)二级图:在很多人看来他不重要其实它很重要,重要的设备清册,核心和重要系统的设计手册第1至10章,核心系统的调试程序,核心系统的运行基准文件,核心系统的定期试验程序,核心系统的仪表控制流程图、控制逻辑图、模拟图、仪表清单, 主厂房电缆通道布置图,重要的单项说明书,失电分析,失气分析,专题技术分析论证报告。
(3)三级图:这个图要比二级图要不重要一点她们都是系统流程图,次要系统的设备清册,次要系统的系统设计手册第1至10章,各系统ISO 图,非标设备制造总图, 辅助设备及辅机安装图,各系统安装程序,重要及次要系统的调试程序,重要及次要系统的运行基准文件,重要及次要系统的定期试验程序,重要及次要系统的仪表控制流程图、逻辑的相关规定图、模仿的图、相关仪器的列表,整个体系的账目并只有十分之一,机构的构清单、整定值清单、报警值清单,设备及材料等技术规格书。
(4)四级图:机器的阀门的情况,还有管和线的情况,他们的管道和支架的情况,支吊架图和表,标牌清单,零部件图,警示牌和厂房标牌布置图,各系统设计手册的第11、12、13章,PLC、DCS前面的排出端口,电器电线的情况、剖面图。
(5)五级图:仪表安装图、仪表配管图。
3.3.4.2对建筑、结构、水工结构专业的分级原则基本沿用《电力设计成品校审办法》规定。
3.4.5项目设计进度管理体系
(1)设计进度管理体系
核电工程进度管理一般分为五级或六级,编制遵循由粗到细逐级分解和细化的原则,分别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等各环节的进度进行编排和管理。其中, 设计进度管理体系通常分为设计二级进度、设计三级进度和文件出版清单(IED)计划。在整个核电工程进度管理体系中,一级里程碑进度、建造二级进度及采购二级进度与设计进度密切相关,设计三级进度计划则应满足设计二级进度的要求,做到计划接口清晰,逻辑关系正确和出图时间合理可行。
3.5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按此理论为核心理念,融合 G 设计院的五个大类的体系程序文件,比对旧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构建 AP1000 核电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思路,为后续管理系统各模块流程实现与设计奠定基础。
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流程的实现
4.1设计接口信息化管理
4.1.1接口控制手册(ICM)
ICM 就是把各个系统和各个厂房之间需要进行配合的内容详细地分解成接口并归纳起来,然后根据进度给每个接口定义一个时间,这样就组成了接口控制手册。界面设计是基于各个系统,设备和构筑物的相关专业数据出发,为了确保建成后的核电厂按额定参数运行,要求各岛(通常指核岛 NI、常规岛 CI 和 BOP)的设计单位、供货单位按协调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首先要在相互的接口处提出对方所需要的设计资料,以满足全厂设备运行的功能要求[10]。
ICM 管理是核电设计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设计各方、供应商按计划高质量地管理所承担设计任务的重要管理工具。各接口参与方在明确了设计的责任分工和边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设计方和供应商的具体任务内容,把设计中所需的接口数据及需求时间列表编制成设计接口手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不断补充完善和改进, 并定期更新,以适应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便于接口参与各方提前准备接口内容,便于接口的规范化管理,为工程建设服务。
建设方与设计管理团队共同编制了《工程设计接口管理程序》,程序规定建设方、设计总体院,设计分包院、设备供货商以及设计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技术接口资料交换,全部纳入接口手册(ICM)进行管理。
4.1.2设计接口单的分类、用法和类型
接口单是接口信息的载体。包括接口单的属性、发出和接收方信息、通道号、版本、状态、适用机组号、层别、专业、接口编码、接口描述、提交接口具体的信息、编校审批等信息。按接口单的用途,分为 IITF、IICS、IIRS 三种(接口信息的载体-函件,流水号 3 字头)在相应的接口交换流程和程序中使用。
1.接口信息传递单 IITF:Interface Information Transmittal Form。用于接口打开方提交接口信息。
2.接口信息意见单 IICS:Interface Information Comment Sheet。用于接口交换各方提交并交换对 IITF 的意见。
其中 IICS 有 4 种审查意见类型,分别为同意(AG)、不同意(DG)、同意且有意见
(AC)、商讨(FD)。
重点说明:AC 和 DG 都表示不完全同意,但程度有所不同 。AC 表示大部分同意仅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澄清。如果接口打开方出版采纳该意见的 IITF 下一版之后可关闭该接口。DG 表示完全不同意,需接口打开方重新提交。当出现下述情况时应选用 FD 讨论:
(1)接收方和发出方的意见是互补的。需要在讨论中加以优化。
(2)接收方在一些方面的特别要求因为水平有限无法来达到他们的要求。
(3)接收方想补充获取的信息已超出了接口描述中规定的范围。
3.接口信息需求单 IIRS:Interface Information Request Sheet。用于接口接收方对 ICM 中已设立接口的接口描述(需求内容)进行澄清。应在 ICM 规定日期以前两个月向接口打开方提交。
由于设计接口交换的内容繁多,所以设置接口类型对帮助接口分类有很大的帮助, 本项目沿用 CPR 工程的接口设置,接口类型大致分为下述 18 类:
-01 类:功能接口数据
参与接口交换的设计院或供应商所需求的数据,使其合同内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得以执行和实现。该信息包含基本的设计准则,它将影响合同的可行性,故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可能有价格影响。
-02 类:系统特征
-利用这个东西或者这个东西的使用者他们需要和整体系统的信息相对应。
-03 类:系统手册
这类接口用于系统手册的汇编。系统手册的内容和不同出版阶段在设计程序《系统手册-定义与内容》内有详细描述。
-04 类:详细的设备信息这类接口对应于工作图纸或为下列各方所需求的专用数据:
负责布置由其他方供应或设计的设备或设备包的主管方;
负责供应由其他方设计的设备的供应商(控制室内的控制装置不属于该类接口)。
-05 类:管道、电缆、电缆托架的设计责任界限的基本接口
管道的位置、坡度、尺寸、材料特征;
电缆的位置和标识;
电缆托架的总布置图;
电缆终端。
涉及 NI 厂房内铺设的 CI 和 BOP 电缆的有关接口信息应按照工程程序《设计与采购活动计划管理导则》的要求进行出版和发布。
-06 类:管道和电缆的供货责任界限的详细接口
管道:应力、法兰类型、焊接坡口准备、焊接规范、支架的受力等;
电缆:密封套和终端的类型和尺寸;
涵道:形状联结规范。
-07 类:电气厂房和汽机厂房间廊道内通用管道和电缆的总路径
负责廊道设计的设计院提供这些路径上准确的管道和电缆路径或者预留的电缆路径。他还应提供任何其他所需的信息以便负责管道或电缆供货的供应商进行自己的详细设计。
-08 类:管道和电缆的路径
如果一个供应商供应或设计的管道或电缆通过属于另一个供应商范围的厂房或区域,这些接口为:
需提供给管道供应商或设计方的这些厂房或区域内管道的总布置图;
需提供给电缆供应商或设计方的这些厂房或区域内电缆的长度和详细路径。涉及电缆路径的接口信息应按工程程序《电气设备和电缆路径的设计原则》的要DCS 供应商与其他设计院/供应商或设计总体院(负责主控室功能设计和 I&C 总体设计)之间交换的控制信息(如:通过网络交换的过程数据;过程数据交换使用的协议;用于组态的数据格式要求及专用软件等);
一个设计院/供应商对其他设计院/供应商安装的控制装置提出的要求;
一个设计院/供应商对其他设计院/供应商供给的模拟或逻辑信号提出的要求, 这些信号将用于执行他的过程控制或继电网络。
-13 类:数学模型数据
本接口涉及某一系统的模型数据,这些数据由一个设计院/供应商提供给另一个负责计算机模拟的供应商,用以分析不同的运行和瞬态工况。
-14 类:总体技术文件
涉及的文件为安全分析报告和工程管理文件。
-15 类:土建接口 D3 图
如设计程序《土建接口图-作用与内容》所述。
-16 类:次要的钢材结构和相关的非塑料工具的端口的图 (DX)
如设计程序《土建接口图-作用与内容》所述。
-17 类:模拟机资料
本接口涉及每个按合同要求负责提供‘模拟机资料包’的供应商所要求的信息。
-18 类:试验程序、运行程序、定期试验程序、报警数据单、调试程序以及其他等。
本类型接口向负责编写试验程序、运行程序、定期试验程序、报警数据单、调试程序等的主管方提供所需的所有资料。工艺系统的设计方向 DCS 供应商提供上述文件也可纳入此类接口。
4.1.3设计接口的编制及交换流程
ICM 是一条条有接口编码、交换时间和详细交换内容描述的设计接口的集合体。编制到这个集合体中的接口都是经过各方事先协商同意的,接口交换时间需要与设计二级、三级进度相匹配。设计分包方对于需要其它设计方提供接口信息的,原则上应在使用信息前六个月提出;对于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接口信息,设计分包方应在合同签定前二个月确定接口信息。设计总体院应及时将与本合同相关的设备采购进度计划提供给设计分包方。
根据 LF 地区“AP1000”核电设计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建设方、设计总体院、设备供货商、设计分包院(即 G 设计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提资,为了规定资料互提的內容深度,提资方与收资方、重要程度、提资日期、负责专业等如图 4-1。
图 4-1 设计接口的三个层次
Figure 4-1 Three levels of interface design
第一、二层接口控制手册(P-ICM、E-ICM)由设计总体院牵头,供应商及设计分包商参与编制。在接口各参与方对设计总体院组织编制的接口清单进行审查和确认后, 由设计总体院发布并提供给接口交换各方执行。
第三层接口由设计分包方自行编制和管理;必要时,设计总体院有权进行检查。核电设计为多方参与,接口的交换量大而且复杂,所以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交
换流程来规范各参与方的接口交换。接口传递单按照类别分为:IITF 接口信息传递单,IICS 接口意见传递单,IIRS 接口需求传递单,G 设计院项目角色与各方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分别为:(1)分包院为发出方、供应商为接收方的接口交换方式;(2)供应商为发出方、分包院为接收方的接口交换方式;(3)分包院与总包方的接口交换方式。相互间的交换流程图如图 4-1:
图 4-2 设计接口流程图
Figure 4-2 Design interface flow chart
4.1.4设计接口审查流程
设计接口协调机构将定期对接口控制手册(ICM)进行跟踪审查,其内容包括:
(1)提资的时间是否满足进度要求;
(2)需要检查有没有过期没法使用的条目;
(3)接口条目的完成状态是否正确;
(4)接口条目所对应的接口信息交换单是否登记完整;
(5)是否应该新增接口条目或删除不必要的接口条目;
(6)已经增加或删除的接口条目是否在 ICM 中更新。
ICM(接口控制手册)包含了成千上万条的设计接口条目,管理和跟踪的工作量很大。G 设计院以往负责的核电项目,ICM 管理是基于 EXCEL 表格的形式,接口交换的状态控制和跟踪只能采用人为方式、手动地去干预和统计。而系统的建立实现设计接口参数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ICM 数据的总体功能结构包括四个模块:内部接口、外部接口、ICM 查询和 ICM 统计。数据可以在设计人员、ICM 编译器和接口管理室之间共享。ICM 数据库具有设计参数的输入、修改、显示以及批量导出导入数据的功能,另外,数据库还可以根据各种接口条目的提交状态、各专业的统计数据、各种状态(如到期、关闭、打开、已提交未确认等状态)下的接口条目清单。实现对临期数据的预警、过期参数的报警功能。生成相关报表,便于接口参数进行控制和跟踪。
核电建设方就需要对这些接口进行协调,使系统、部件或单元能够在接口处匹配和连接,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功能目标的实现。
为确保参建方在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等各阶段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设计输入输出资料的正常提交,认真严格地管理各种接口是核电厂的建设单位(通常称为“业主”)和其它参与单位必须认真对待的管理课题。
核电工程涉及多个专业,接口数量大且复杂,管理困难,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是各类设计接口,而项目设计质量问题大多发生在设计接口中。因此,要正确规避设计质量事故发生,保证项目工程实施进度,最终减轻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对内部和外部接口管理。
4.2设计成品信息化管理
4.2.1设计进度控制要点
4.2.1.1里程碑进度
在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设计进度管理工作概括为以进度计划为中心,实施里程碑责任制。里程碑式的进展是合同中规定的支付进度,包括支付费用和延误施工期的罚款,故而,它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关键点。在合同谈判阶段,设计者和业主通过协商,可以将项目类型、项目重要控制点、设计图纸交付日期等作为里程碑进度,协商后两方代表签订合约,标志着里程碑进度即时生效。一般来说将里程碑进度可分为支付点和罚款点。付款点是业主预先向设计师支付前期设计费用,通常采用季度结算方法,业主付款应按时付款。付款点可以在业主原因申请变更,例如:延迟购买信息此类情况下。处罚点是为设计人员延迟图纸设定的合同处,处罚点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点,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一般来说,它不会改变。
4.2.1.2设计三级进度
设计三级进度是根据二级施工进度和二级设计进度编制的详细设计图纸的交付进度,用于指导设计院进行设计工作部署,一般由设计承包商编制,并由设计总体院报业主批准执行。为了清楚地显示设计与施工安装之间的逻辑联系,主要的施工控制点通常在设计三级进度中表示。根据核电项目建设和施工的不同阶段,可以细分为土建设计、工艺安装设计、电气仪表设计、系统和调试文件,各类文件的发布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的关键点进行倒置。土建设计文件交付依据土建施工开始日期编制的,用于交付施工的设计文件有模版图和配筋图,交付日期分别是施工前5个月和3.5个月;工艺安装类设计文件由管道施工期日以确定所需管道预制文件的交付日期;电控类安装文件根据电气安装施工日倒排电缆敷设图及仪表配管图的交付日期;系统和调试文件按系统调试的日期进行倒排,各阶段系统手册、调试和运行文件的交付日期由倒排法确定,这样得到的设计文件交付日期可有效保证施工进度[12]。设计三级进度逻辑如图4-3 所示:
图4-3 设计三级进度逻辑[12]
Figure 4-3 Design three-level progress logic[12]
4.2.1.3设计文件清单管理
设计文件清单(IED)是一份非常详细的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工作由设计方负责,并根据设计进度对清单信息实施滚动更新。计划根据项目的设计三级进度为依据细化至每张图纸,并为每张图都赋予了编码、标题、版本、状态等。由于编码是图纸的唯一标识,通过各种组合,我们可以利用编码识别文件各类信息,当中包括的工程、厂房、文件类型和系统等,建立专门的核电程序文件。设计文件清单是一个动态计划, 所记录的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变动信息”两类,固定信息包括所属专业、卷册号、卷册名、图纸名称、文件编码、文件类别、预计出版日期等内容,变动信息包括版本、状态、实际出版日期、通道号、参考文件编码等内容。
为加强对于设计文件的控制和管理,所有设计成品均在系统上进行校审批,并自动生成设计文件 IED 清单,实现文件计划、跟踪、查询、统计等功能,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并将 IED 中的设计文件与审查意见单、Work Ready 单和设计变更单(DEN)等进行关联,实时跟踪每份图纸的状态和现场服务实施情况。
4.2.2IED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IED 清单是核电进度管理的核心,既是进度计划细化到每一张图纸的体现,也是核电设计成品信息管理的重要索引。该核电工程从 2015 年开始策划 IED,并随着工程的推进不断补充更新,至今已将近有 8000 多份文件出版计划。巨大的文件管理是进度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包括对文件出版计划的细化、完成情况跟踪、图纸审查管理、文件宣布 WR 等。
一份完整的 IED 计划与跟踪表涉及以下几部分:
(1)计划部分:根据设计三级进度以及专业提交的卷册计划,编制最初的 IED 计划,包括文件编码、卷标/流水号、文件标题、计划日期、专业。其中,编码的制定参考《文件编码程序》,卷标/流水号一般较少用到,主要在管道 ISO 图中,因此做计划时可不考虑。编制后的 IED 需提交业主审查,以及发布专业执行。
(2)完成跟踪部分:是计划控制的重点。
根据文件发送单(简称 70 单)登记文件完成信息,包括发文日期,发文渠道号,实际出版文件版本和状态。
(3)文件审查管理:
所有施工图的图纸完成设计后需提交上级公司审查,上级公司在 1 个月内据审查情况对文件发出审查意见单(DRCS),并对每一份文件作出审查结论,有三种:ACC(审查通过)、AEN(有意见需修改)、FC(不合格退回)。当收到 AEN 或 RFC 结论时,我院需对这类 DRCS 单进行回复,并通过审查意见答复单(DRC)在两周类予以答复。当图纸要宣布 WR 时,须收到审查意见为 ACC 时方可宣布。
因此,在 IED 中记录每一份文件的审查结论,便于判断文件是否具备 WR 条件,以及通过筛选 AEN 和 RFC 来跟踪 DRCS 单的答复状况。
4.2.3设计进度管理与平台结合应用
成品信息化模块可承接设计进度计划数据,向各专业设计主设人下达卷册任务和计划有关的内容。项目具有进度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跟踪和反馈等一系列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可以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实现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本系统从不同视角:查看、分析、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效果,并以不同类型的图形使其展现出来;同时系统支持进度管理软件(P3E/P6)实现数据交换。
4.3函件收发信息化管理
4.3.1通信渠道管理
项目承建过程中往来需采取书面函件作为正式通信方式,明确了通信渠道建立方式和原则。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函件管理控制对通信渠道建立和管理,对所有参建方相同的要求和特点:
(1)在给定的通信信道编号和规则下,应为具有合同关系或合作意向的单位建立通信信道。
(2)公文通信、文件传输应有通信通道号,并有授权人签名和批准。
(3)设置项目收发函件的接口人,负责项目与建设项目中所有参建方之间的工程信函交换和管理。项目文件的唯一出口是收发文管理员,它确保了项目文件的三个特性:分别为唯一性、完整性和标准型。
(4)整个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或信息系统进行的。
(5)各类函件的处理期限系统均有提前预警提醒功能,对于没有按时处理的收文,系统将及时进行提醒,由项目工程进度跟踪院内各相关人员,并及时向项目设总汇报,然后由项目设总组织解决。
4.3.2发文处理
4.3.3收文管理
4.4本章小结
本章从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系统设计与流程实现,针对设计接口、设计成品、函件收发管理三大模块的设计原则及思路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功能设计,使得系统功能更有效地结合项目干系人的业务工作,同时能生成各类管理数据与报表分析结果,为核电设计项目的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依据。
第五章 方案实现及效果分析
5.1设计管理一体化实施效果
5.1.1统一编码与命名规则
根据 AP1000 项目编码规则、G 设计院的内部编码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过程中需要定义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约定,使各类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更加规范、统一、形成一个能够贯穿项目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编码。
通过统一的电厂标识系统编码建立起对象之间进行相互联系,使存储的设计数据、文档不再孤立;规范设计接口命名,使接口交互更清晰,工作配合更流畅;结构化的文件编码,使资料文档性质内容一目了然。
5.1.2设计接口信息化管理
为了便于对接口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G 设计院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接口手册导入到 CDMS 设计接口模块后,设计人员可在系统中进行内外部接口交换,接口工程师可以进行解耦管理和完成情况统计。
通过接口信息化管理,设计管理团队可以实现规定时间内接口计划打开率、实际打开率、计划关闭率、实际关闭率、累计打开率、累计关闭率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
除日常跟踪管理工作外,设计院还根据工程情况采用了接口周报、双周报、月报、接口协调会等报告及协调机制加强内部接口管理。对于接口管理过程中识别出的问题, 拟定优先级次序后,统一填报并上升到项目设总或以上层别进行协调解决。
上述机制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有助于建立项目设计接口数据库和及时更新接口信息;负责项目内、外部接口的动态控制,协调和解决项目接口交换的有关问题;负责检查和跟踪项目接口交换的执行情况,同时可预测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问题项,提出纠正的意见或措施。满足设计接口管理的四目标,即事前计划、内容正确、过程控制、记录完整。
5.1.3融合任务管理
在设计协同管理系统上,卷册的进度安排、任务分配、卷册设计、校核、审核、批准各级人员均通过邮件、腾讯通、系统消息平台获得任务通知,实现了项目管理与设计的无缝连接。所需相关设计文件上传系统,并与卷册任务作关联。当满足设计条件,设计人员可通过个人工作台找到的设计任务,通过关联属性可在系统中查找到设计所需的资料。卷册的各个进度活动通过工作流实时反馈到卷册任务,使得管理者可以精确掌控工作进度。
成品经过批准人通过后,由系统后台发送出版任务至文档出版中心印制成品图纸。实现跨平台管理无缝链接。减少了人力资源消耗,避免了重复工作,有效提高设计管理水平。
5.1.4数据级权限管理
在系统中实施了数据级权限管理,使权限控制精度可以达到针对文件夹甚至单个文件。同时采用规则描述的方式进行用户分类,有效解决了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与业务分离的困扰,使参与的项目成员间工作流程清晰明了。G 设计院内的多个部门、项目中的多个专业可共同参与到平台的业务流程中,实现了多方有序协同设计。
5.1.5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已逐步应用至 G 设计院承接的第三代核电工程中,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各类设计文件的处理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核电项目接口收发为例子, 使用本系统之后,平均每个接口的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1/3,按单个核电项目的总工天为 45000 工天,接口处理工作量约为设计总工作量的 25%,则单个核电工程节省的工天为:45000x25%x2/3=7500 工天。按照每个项目 100 个人同时投入同一个核电项目计算,项目设计进度可以提前 7500/100=75 天,项目进度会提前,为项目业主和相关单位都赢得了宝贵时间。
按照每工天产值 4000 元计算,则每个项目可以产生 7500x4000=3000 万元的经济效益,这还未包括整个接口处理流程中节省打印的纸张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5.2风险识别与控制
由于该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参与方与内容较广,须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项及应对措施如下:
(1)系统设计需求变动
响应措施:为了避免在接收和测试阶段出现新的需求变化,在系统需求分析的早期阶段,应咨询 G 设计院、设计管理部及 IT 运维部的意见,针对跨部门科室的业务需求,要求需求提出者,批准人在相关需求单中会签确认。
(2)系统功能界限变动
应对措施:扩大项目实施界限是项目系统建设中常见的需求。任何与项目功能界限有关的变化将会登记在问题记录中,并由项目管理组、IT 部及厂家三方综合评价确定是否变动。
(3)企业策略和重大流程重组等问题
应对措施:为按时达到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阶段里程碑,G 设计院应安排系统的关键用户和专业科室负责人参其中,关系到企业策略或重大流程重组等问题,应邀请项目负责人以项目审查会议的形式组织评审及确认。
(4)人员变动
响应措施:参与者的调动是影响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权限分配的因素之一,也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进度。G 设计院应事先通知所有利益相关方相应负责人和系统实施中的主要人员的变更,以便为新人员顺利移交到管理系统的建设留出足够的时间。
(5)实施人员与项目用户间沟通出现问题
应对措施:项目设计团队和用户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保证各方对项目进度、项目实施后带来的影响以及期望都要有清楚的共识。
(6)实现的功能与用户预想存在的差距
应对措施:每一个用户的要求与系统之间的功能差距都应该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所有功能差异应该在设计数据与业务模型时确认,并由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评估。
(7)保证人力参加项目实施
应对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对人力的投入将随着不同的阶段而有所增减。“人员流动大”、“一人多用”等情况对系统建设有关的需求调查、确认和事后测试造成结果偏差,导致目标无法完全实现。故人力保证措施是系统实施的重点。
5.3管理信息化项目培训
5.3.1项目培训目标
产品运用的第一步是落实项目培训。通过全面培训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的全面培训,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控制工作,形成正确的、一致的思维模式,促使正确的实施方法和实施过程能够落到实处。经过培训,技术员将对技术数据和开发思路有深入的了解,使技术人员可以得心应手地维护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培训,操作员可以正确理解相关的业务流程,掌握每个模块的详细操作。
5.3.2项目培训策略
信息管理平台的培训将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即实施前培训、实施中培训和实施后培训。实施前培训要是正确理解管理理念、实施技巧、如何控制质量管理和进行风险的具体方法,这是实施前培训的主要目的;进行实施中培训是为了熟悉系统板块、运用系统、组织数据、学习操作方法;实施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实用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培训,帮助用户将管理理念应用到系统中,实现技术和知识的转移,最终培养出一支理想的管理应用和维护团队。另外,培训主要分为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两大类,不同种类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应用项目,不同的干系人,培训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5.3.3项目培训方式
在管理信息项目的落实过程当中,始终要将培训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当然具体的培训方法也有多种多样,才能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的需要。具体方法包括:集中宣贯、现场培训或一对一培训等。制作有针对性的视频培训材料, 用户手册和功能手册,以支持培训任务。
5.4项目管理经验
在系统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本项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三要素(进度、成本、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4.1需求的充分准备
在项目准备阶段,设计管理部对文件管理系统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请 IT 部门确认系统建设方案和运作环境,并邀请符合院标准的软件供应厂商介绍产品功能,参考相关设计院正在实施应用的类似管理系统,学习借鉴其他企业设计管理系统的优势。确定系统建设最终采用的技术路线。
项目启动后,参与系统建设的人员进行反复讨论和工作流程重组。经过半年的准备,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实施需求文件,并邀请院领导,IT 信息部门和软件厂商审查项目要求,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成的需求单完备地描述了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功能需求。在项目结束时,只有八个需求变更,这对于项目来说相当不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需求的深入讨论和良好的项目实施过程计划,避免了需求的重复修改和需求边界的扩大。
5.4.2需求范围的控制
信息化建设需求项目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项目的开发和实现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和调整软件功能需求。在项目实施的早期阶段,项目组做了众多的准备工作, 整理了需求,形成了清晰的初步需求文件,构建了需求边界,同时对需求提出了大量的论证,整理了相关文档业务,尽可能的细化了各项需求。此外,由于项目的实施, 用户已经形成了需求,为需求的控制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对超出原需求范围的提议,提出人及软件厂家审核后以正式的需求变更单打印签字确认。项目流程的所有问题都在统一跟踪表单中记录。超出原始需求范围的功能调整,须经过项目管理组审订并报项目协调人及项目设总方可实施。通过以上流程使得需求范围控制问题得到良好的掌控,保证了项目进度。
5.4.3良好的沟通机制
项目团队使用院文件共享平台统一管理项目生成、接收的文件,实现集中访问。项目团队编制各类标准文件模板,对文档进行了分类,并划分了不同的访问权限。项目共生成生成评审纪要 16 份,项目月报 12 份,项目整体工作计划 2 份,56 份过程文件。在各院级信息发布平台上,及时发布最新的信息和技巧,相关项目文件,并获得相关用户满意度调查数据。
5.4.4问题跟踪管理
如何有效地跟踪和实施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和行动,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前期使用表格记录形式对需求建议跟踪管理,通过问题的优先级程度,有序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所有需求建议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得到落实和关闭。进入系统测试阶段后,权限会逐一开放给项目参与者,适度扩大测试对系统流程完善和系统问题的发现有良好帮助,在系统正式上线前,整个过程,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共享表单获取他们所反馈的问题,用户也能够及时得到自己提出问题的更新通知,使得各参与人能够充分验证问题,同时使得问题在关闭前真正得到确认。
5.4.5信息化项目管控
AP1000 核电项目信息化管理项目立项后,除常规的核心项目团队成员(项目设总、管理部、专业科室主设人)以外,G 设计院还把网络信息公司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人员配备至团队中,发挥信息工程监理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明确工程总需求,确定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优化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寻求满足需求的技术方案。为项目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
5.5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分析了 AP1000 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以及风险识别,同时给出了风险控制的良好建议。也围绕项目培训、项目管理经验等题材展开了相应的介绍, 为后续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同类型电站建设项目应用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大云. AP1000 核电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2]李婷. AP1000 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熊伟. 电力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4]林全兵. 核电建造项目管理可视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D].南华大学,2014.
[5]田晶晶.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 AP1000 核电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03.
[6]秦 思 琪 . 信 息 化 在 第 三 代 核 电 技 术 项 目 中 的 应 用 [J]. 华 电 技术,2015,37(07):71-72+75+79.
[7]万小燕.文件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在核电项目中的应用——以“基于规则”的工程文件智能分发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129+57.
[8]井瑞霞.核电通信渠道编码原则管理探析——浅议核电通信渠道统一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3(01):13-17.
[9]赵屹.基于前端控制思想的电子文件形成过程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03):16-23.
[10]张加军,刘英伟.AP1000 自主化依托项目现场设计管理模式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