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浏览摘要:为研究教学创新氛围与MBA创新行为的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MBA教学创新氛围、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影响路径模型。通过对各大高校的MBA研究生进行数据调研,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意愿、创新行为均正相关;创新意愿与其创新行为正相关;创新意愿在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间的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MBA教学;创新氛围;创新意愿;创新行为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创新教育,尤其是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企业管理者,其创新对组织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E,因此,研究影响MBA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就显得极其重要。现有研究发现学校层面的因素如组织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等与研究生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学生层面的因素如知识分享、创新自我效能感等对研究生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研究生教学中营造的创新氛围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受到普遍关注,如解志韬提出研究生教学中营造的创新氛围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来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行为⑵。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主观规范等因素是个体行为意愿产生的前因⑶,Ajzen等団认为组织氛围能够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意愿,因此学生的创新意愿受MBA教学创新氛围影响。大量研究指出个体创新意愿能够促进个体创新行为的产生,个体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㈢,创新行为依赖于创新意愿⑹。但是,少有关于教学创新氛围影响个体创新行为机制的研究,而计划行为理论为解释这一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本文立足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从教学创新氛围岀发,深入探索其对创新行为内在作用机制,构建相关概念模型,为MBA的创新培养提供相应理论指导。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概念界定
1.1.1MBA教学创新氛围目前学术界对组织创新氛围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组织与个体两种角度,前者将组织创新氛围描述为与创新相关的组织特征、有利于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政策与实践等団七后者强调个体对组织创新环境的整体性感知,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动机、态度和意愿等对其创新行为产生持续性影响由于不同个体的心理感知所反映同一组织环境存在差异性,而个体所感受到的心理环境更能解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因此,大多数研究者从个体层面界定创新氛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而不是MBA中心组织,因此参考Amabile的研究从个体角度对创新氛围的概念进行界定,将MBA教学创新氛围定义为研究生对所处教学环境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可
以理解为研究生对教学过程中营造创新环境的感知、支持其创新能力的感受口°〕,并通过影响个体态度、信念与价值观进而激励其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口门。即在MBA教学过程中,以学术交流会、报告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兴趣,鼓励学员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在学业评价中提出创新行为的任务标准,满足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需求,通过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转变学生观念态度与行为方式。
1.1.2MBA创新行为组织成员创新行为最早由Amabile提岀,认为个体创新行为是个体处于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想法⑺。李宏利等口"进一步提出创新行为不仅包括新颖、实用的想法,还包括新思维创造出的新产品或流程。而计划行为理论将个体创新行为定义为一个包含多步骤的过程,即产生、导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面的有益于创新的个人行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MBA创新行为界定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构想并通过努力将构想付诸于创新实践的一系列改变的过程。
1.1.3MBA创新意愿创新意愿是个体意愿在创新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愿意用新的理念或方法处理特定问题的程度,是个体在组织创新氛围的驱动下形成的内部动机⑹。在个体创新过程中,创新意愿作为个体心理因素能够导致个体进行创新行为,指引着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反映了个体愿意进行创新程度口幻。本文将MBA创新意愿界定为在教学情境下,MBA内心愿意为创新投入时间与精力以及对创新接受程度的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MBA的创新态度与创新内在动机。
1.1.4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由Ajzen提出并加以完善,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对个体行为决策过程解释⑶,为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产生的机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口4人该理论认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行为意愿预测实际行为的发生。其中,主观规范是个体对从事某行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反映了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行为态度是个体对从事某行为的喜爱程度;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从事该行为的难易程度。总之,个体受到组织氛围影响越强时对执行某行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越大,其行为意愿便越强,越有可能促使其从事某特定行为。
1.2研究假设
1.2.1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社会信息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个体的态度C15:,MBA通过对情境信息尤其是教学环境特征信息的感知和判断来调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如果MBA对该创新氛围的感知与评判结果倾向积极,很可能就会通过改变主观意识或提升客观行为来促进自身产生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并尽可能的将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解志韬或在研究高校创新氛围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时发现,教师、团队、资源以及环境等构成MBA创新氛围的要素能够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行为。杨春梅等[成在对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行为的研究中提出教学氛围是从事创新行为的基本前提。即如果MBA对教学创新氛围有良好的正向感知,认为教学氛围对其创新干预并促进其成长与发展时,将会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
提出假设:H1:MBA教学创新氛围对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1.2.2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意愿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主观规范是个体对从事某行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反映了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MBA教学创新氛围是研究生对所处教学环境的一种知觉,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并满足其创新需求,学生将感受到来自教学重视开发其潜力与创新支持的氛围口°],进而形成一种教学激励并支持研究生创新的主观规范。由于主观规范能够预测行为意愿的产生,因此可以推测MBA教学创新氛围作为主观规范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行为意愿。Ajzen等由研究发现组织氛围能够影响个人的行为意愿,而MBA创新氛围作为一种组织氛围也将影响MBA的创新行为意愿。如果MBA感知到来自教学中的创新氛围,将更愿意用新的理念或方法处理问题。
提出假设:H2:MBA教学创新氛围对创新意愿有正向影响。
1.2.3MBA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微观主体行为意愿是其执行特定行为的动因,反映了成员对采取某些行为的接受与认可程度⑶。MBA创新意愿作为研究生感知到教学创新氛围后的重要表现,能够内化为MBA产生创新行为的内部动机,使其在创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发生转变,从而乐于参与创新活动。张向群等口门认为MBA创新行为受到个体内部动机的影响,个体创新意愿越强,越倾向于采用新方法、新观念从事创新行为。Choi^J通过对个体参与创新心理过程的研究发现,创新意愿指引个体在特定组织情境下采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这些研究表明,如果测量得当,MBA创新意愿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创新行为。
提出假设:H3:MBA的创新意愿对其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1.2.4MBA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计划行为理论指出行为意愿能够预测个体实际行为的发生,而主观规范等因素又会对行为意愿产生影响⑶。主观规范是组织成员对从事某行为所感受到的外部压力,而教学创新氛围作为学生主观规范组成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创新的态度与信念,还会满足学生对于创新资源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愿,这将激励MBA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Amabile等⑺发现,组织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行为意愿的变化,在不同领域之间以及在相同领域不同任务之间个体行为意愿也会发生变化;而组织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个体创新行为的改变,因此,行为意愿是这个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换言之,MBA对教学创新氛围的认知会影响其行为意愿,从而对其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孙悦等口幻认为个体内在动机驱动特定行为的产生,而外在激励只有转化为创新意愿
才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这些研究表明,如果MBA对教 MBA创新意愿
学创新氛围感知越强,他们将会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尤其当 / \
MBA认为教学支持创新时,其创新内在动机增强、创新意愿提
升,最终促进表现创新行为。 MBA教学创新氛围 MBA创新行为
提出假设:H4:MBA创新意愿在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
新行为起到中介作用。 图1理论模型
综上所述,理论模型如图1。
2研究方法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青岛各大高校的MBA为样本,通过现场调研与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査。为避免同源方差的问题,研究者首先表明问卷调查的科研目的并承诺保密,以消除MBA填写问卷的顾虑;采取分年级的方式分组抽样,本次调査共发放297份问卷,回收284份,有效问卷24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2%。具体统计信息见表10
2.2变量测量
的组织成员创新行为量表,包括创新产生与创新执行2个维度,修订后的问卷一共包括7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测量,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表现出创新行为越多。MBA创新意愿:采用Hurt等[况编制地组织成员创新意愿量表,共包括3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测量,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创新意愿越高。控制变量:根据相关研究,性别、年龄与工作年限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组织成员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⑵]。因此,本文对MBA性别、年龄与工作年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量表均为国外成熟量表,为保证
翻译的准确性,本文采用翻译-回译程序,保证与原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3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三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及单因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三因子模型(Z2=262.0,X2/df=l.759,TLI=0.944,CFI=0.952,RMSEA=0.O56,RMR=O.043)各项数据均优于其它模型,且各项指标满足相关研究建议的参考值,表明三因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数据,MBA教学创新氛围、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三个构念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OMBA教育创新氛围的AVE值为0.535,CR值为0.912;MBA创新行为的AVE值为0.555,CR值为0.897;MBA创新意愿的AVE值为0.560,CR值为0.792。根据上述各变量的AVE值得出AVE值平方根均大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且参考已有相关研究给岀的建议参考值AVE>0.5,CR>0.6表明各变量的聚合效度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4同源误差检验
为避免同源方差问题,采用各年级分组抽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本研究所用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显示共有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且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量为27.083%,未达到总变异解释量62.402%的一半,说明本研究数据同源方差问题在可接受范围内。
3研究结果
3.1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为探究MBA教育创新氛围、创新意愿及创新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三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见表4。
3.2假设检验
模型M2的结果显示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意愿显著正相关聊=0.218,力<0.001),假设H1得到验证。模型M4显示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3=0.542,力V0.001),假设H2得到验证。模型M5结果显示MBA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6=0.225,刀V0.001),假设H3得到验证。
本研究采用Baron等[狗的层次回归方法对中介效用进行检验:首先检验MBA教学创新氛围对创新行为主效应以及对创新意愿关系;其次检验MBA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最后将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意愿一起加入到回归模型中。由模型M2;与M4可知,自变量对中介变量与因变量显著正相关(/?=0.218,/><0.001)(#=。.542,/><0.001);模型M5表明,中介变量与因变量显著正相关(0=0.225,力<0.001);在M4基础上加入创新意愿得到模型M6,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对因变量显著正相关,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减弱叩=0.493,ZV。.。01)(/3=。.225,力<0.001)。由此表明,MBA创新意愿在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4得到验证。
4结论与启ZF
本研究以MBA教学创新氛围视角,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收集各大高校391个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程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基于MBA教学创新氛围,MBA创新意愿与MBA创新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MBA教学创新氛围对创新意愿、创新行为均有正向影响;MBA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MBA创新意愿部分中介了MBA教学创新氛围与MBA创新行为间的关系。
在理论方面,将计划行为理论引入MBA教学创新氛围对创新行为的研究中,整合微观主体创新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了MBA教学创新氛围和创新意愿两个因素对创新行为联合作用的框架,为进一步探讨MBA教学创新氛围的影响结果奠定基础。在实践方面高校应培育并提高MBA教学创新氛围,引导并提升MBA创新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勇于挑战、乐于创新的价值观体系,组织不同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实践大赛,且在期末考核中应采取创新成果兑换学分等激励措施来营造创新氛围。
数据收集方面,本研究仅仅采用横向数据,忽略了各变量间的动态影响。此外,样本在各高校分组后各组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问题,导致研究结果权威性不强。因此,未来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进一步扩大数据收集范围并将纵向数据纳入以获取更具有科学性的结论。本研究仅考虑MBA创新意愿中介作用,而在MBA教学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其他如自我效能感、组织情境因素等中介变量的影响。因此,未来可考虑将自我效能感或组织情境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展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I]荆玲玲,姜欢.高校创新文化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口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67-72.
:2]解志韬.组织创新气氛、知识分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5):47-52.
:3]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4]AjzenLUnderstandingAttitudesandPredictingSocialBehavior^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2002.
[5]易华.创业导向有助于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吗——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口丄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1):134-139.
[6]WestM,FarrJL.Innovationandcreativityatwork:Psychologicalandorganizationalstrategies]J].HealthPolicy,1991,45(3):175—86
[7]AtnabileTM,ContiR,CoonH,etal.AssessingtheWorkEnvironmentforCreativit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t1996,39(5):1154-1184.
[8]StawBM,SuttonR.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QM].Greenwich,CT:JAlPress,2000.
[9]WestMAtFarrJL.InnovationatWork:PsychologicalPerspectives^J].Socialbehaviour91989,4(1):15-30.
[1。]WestMA.Sparklingfountainsorstagnantponds:anintegrativemodelofcreativityandinnovationimplementationinworkgroups[J丄AppliedPsychology,2002,51(3):35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