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浏览摘 要
近几年,社会经济不断运行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功能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内环境复杂且不断变化和发展,使得事业单位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运行管理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等方面。因此,改革成为事业单位必经的发展之路,比如制度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单位资金运用和管理的改革、以及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方式的变革等,如果不改变事业单位现有的状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良好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单位健康运行的基础手段,同时也促进和有效监督着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虽然近几年,有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不同于政府机关的职能职责,有其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因此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没有单独设置监督管理人员和具体岗位等现象。目前事业单位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及对其事业单位的影响成为了热门话题。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和实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更多的以该规范作为参考标准和依据,同时很多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开始慢慢的关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发展的比较晚,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因此,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为研究对象,并且以具体的案例M水利单位为例,主要剖析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比如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收支业务流程存在风险,政府采购业务运作程序不合理,资产管理流程混乱,建设项目立项缺乏可行性分析等,并且分析现行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的相关措施,比如规范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项目建设的业务流程,完善预算编制和审批流程,监督收支业务流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加强建设项目立项与监督等具体措施,从而为其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提供一些依据。希望通过本文研究M水利单位的问题及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够为其他事业单位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业务层面 水利单位 内部控制流程 优化研究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1.2.1研究内容 2
1.2.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4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4
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5
2.2.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及特征 5
2.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7
第三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
3.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0
3.1.1主要职能和机构设置 10
3.1.2岗位职责 10
3.2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 11
3.2.1预算业务的现状 11
3.2.2收支业务的现状 12
3.2.3政府采购业务的现状 12
3.2.4资产管理的现状 13
3.2.5建设项目的现状 14
3.3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14
3.3.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4
3.3.2收支业务存在的问题 17
3.3.3政府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18
3.3.4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
3.3.5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22
第四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25
4.1预算业务原因分析 25
4.2收支业务原因分析 25
4.3政府采购业务原因分析 26
4.4资产管理原因分析 26
4.5建设项目管理原因分析 27
第五章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 28
5.1规范业务流程 28
5.1.1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28
5.1.2规范政府采购作业流程 28
5.1.3规范收支业务流程 29
5.1.4规范建设项目流程 30
5.2加强预算管理 30
5.2.1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 30
5.2.2完善预算审批和执行流程 31
5.2.3健全考核绩效评价制度 31
5.3加强收支业务控制 32
5.3.1加强收支业务流程控制监督 32
5.3.2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 33
5.4监督采购运作 33
5.4.1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34
5.4.2加强对政府采购运作程序的管理 34
5.4.3监督政府采购运作执行 34
5.5完善资产管理 35
5.5.1完善资产管理流程 35
5.5.2定期清查盘点,加强信息沟通 36
5.6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36
5.6.1加强建设项目立项与监督 36
5.6.2加强合同的订立管理 38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40
6.1总结 40
6.2不足与展望 41
参考文献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1.2.1研究内容 2
1.2.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4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4
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5
2.2.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及特征 5
2.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7
第三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
3.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0
3.1.1主要职能和机构设置 10
3.1.2岗位职责 10
3.2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 11
3.2.1预算业务的现状 11
3.2.2收支业务的现状 12
3.2.3政府采购业务的现状 12
3.2.4资产管理的现状 13
3.2.5建设项目的现状 14
3.3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14
3.3.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4
3.3.2收支业务存在的问题 17
3.3.3政府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18
3.3.4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
3.3.5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22
第四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25
4.1预算业务原因分析 25
4.2收支业务原因分析 25
4.3政府采购业务原因分析 26
4.4资产管理原因分析 26
4.5建设项目管理原因分析 27
第五章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 28
5.1规范业务流程 28
5.1.1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28
5.1.2规范政府采购作业流程 28
5.1.3规范收支业务流程 29
5.1.4规范建设项目流程 30
5.2加强预算管理 30
5.2.1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 30
5.2.2完善预算审批和执行流程 31
5.2.3健全考核绩效评价制度 31
5.3加强收支业务控制 32
5.3.1加强收支业务流程控制监督 32
5.3.2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 33
5.4监督采购运作 33
5.4.1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34
5.4.2加强对政府采购运作程序的管理 34
5.4.3监督政府采购运作执行 34
5.5完善资产管理 35
5.5.1完善资产管理流程 35
5.5.2定期清查盘点,加强信息沟通 36
5.6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36
5.6.1加强建设项目立项与监督 36
5.6.2加强合同的订立管理 38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40
6.1总结 40
6.2不足与展望 41
参考文献
致 谢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当前,我国政府正着力转变行政职能,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依据不够科学,频繁的调整预算;收支业务审批流程不健全,支出业务缺乏规范性,监督管理力度不力;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导致工作主观能动性低下;政府采购业务制度不健全,审批流程不完善,采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设项目立项缺乏可行性分析,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甚至有些单位会计资料不真实,用虚列支出、白条抵库等方式骗取财政资金。此外,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出现管理漏洞,完工进度与资金支付时间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甚至腐败现象频繁发生,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才会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要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使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变得十分必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建设已经势在必行。M水利单位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俨然成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优化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对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研究意义
优化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对事业单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研究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效力,推动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做好社会服务支撑工作。
2、有利于合理的制定事业单位的各类制度及政策。业务层面控制流程的健全,可以为有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制度及政策存在的不足,从而优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各类制度和政策,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3、有利于资金合理高效的使用。事业单位资金多数属于财政拨款,资金的预算和归置应当予以科学化、透明化。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不仅有利于监督和管理资金的收支环节、预决算环节等,也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的运用变得合法合规。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高效使用一直备受关注,而健全的内部控制流程,能够使资金支付的各个环节职能职责明晰、岗位分工明确。同时也能明确资金的用途,以及确保与年初预算目标相一致。
4、有利于预防腐败。当前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国家出台了“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流程,可促使员工时刻约束自己,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优化服务,促进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高效完成。
水利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强化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建设,优化控制流程,尤其是提高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水平,使水利行业运行效率提升,不仅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关系着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建设的资金也大幅增加,因此,加强水利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业务层面控制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是推动水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M水利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指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比如单位员工内控意识不强、预算编制不结合实际情况,不科学、不合理,收支业务审批流程不健全、政府采购运作程序不合理、资产管理混乱、建设项目立项缺乏可行性分析等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优化该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提高M水利单位整体运行效率和执行力。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拟基于以M水利单位为案例,综合分析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提出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从而加强M水利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真正解决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控流程存在的难题。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指出该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下面的案例分析提供依据。
第二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第一对国内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了概括,其次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三章,以M水利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五个研究方向,
描述了该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现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以及数据收集整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根据调查结果找出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问题。
第四章,针对第三章调查结果反映出的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剖析原因。
第五章,根据M水利单位在实证研究中反映出来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对策。
第六章,总结全文,并说明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1.2.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等方式,对国内外相关的期刊、专著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并将查阅的文献进行了汇总整理,得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建设有待完善,并为调查问卷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中探索并发现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的建议,为M水利单位的内控建设提供新思路。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M水利单位实例分析,对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而根据问题提出优化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途径。
3、问卷调查法
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为基础,结合国家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其他相关规定以及M水利单位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着重以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实施现状和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从而为联系事实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打下基础。
第二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现在有很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其中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国外较为经典的。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COSO委员会(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过程,是为了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合规性而设计的一种方法,同时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设计的一种手段。而根据国际上影响广泛的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的规定,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组织的任务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使用和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并负责保护组织的资产,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防止组织发生重大错误或者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概括来说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一般来说,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1)事前防范
无论是单位的项目管理还是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进行事前防范,事前防范有利于使单位的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使得内部控制的运行得分更高。首先,单位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各部门都要制定适合于自身的有利于规范的制度条例,比如,《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人事任免聘用管理办法》、《文件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各部门职能职责划分办法》等一些可以保证单位正常运行开展业务的制度。
除了要建立规章制度外,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职能需求,合理科学的设置职能部门,来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当然,在设置各个部门的基础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只有明确了部门的职责,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行,也能让各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挥有效的作用。处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也要在部门内部设置不同的岗位来支撑部门的职能职责,各岗位的职责也要进行明确,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分工来配合各岗位的工作。这样既明确了部门的职责,也明确了部门内部各岗位
的职责,才使得单位的整体框架搭建起来,从而使单位能够开始正常的作业和经济活动。
事前防范还应该注意的是各部门在明确职能职责的情况下,要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这就需要在确认各部门职能职责的情况下,从内部找到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的制约,或者是一个岗位对另一个岗位的制约。比如办公室来监督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出纳和会计可以相互监督,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在单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部门各岗位在工作中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如果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岗位都能做到履职尽责,那就算是达到了事中控制的目的。比如,纪检监督部门能够不定期对单位的某个项目进行检查或者审计,从而发现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会计每个月与出纳、银行进行对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对资金的安全性进行了保障和监督,这也是进行事中控制的表现。
(3)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在内部控制中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事前防范是防患于未然,事中控制是在岗位上按照规章制度履职尽责,而事后监督是为了使内部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单位要设置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也要经常性的不定期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对单位开展审计与监督,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事后监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对完成项目或者结束经济活动后进行评价与反映,评价该项活动是否能与预定目标相一致,能够实现预期的效益,这种评价与反馈也是事后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为内部控制的实现提供评价与反馈的平台。
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2.2.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及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总则中指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我国的规范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
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控制措施具体实施、控制流程的细化以及控制目标如何实现等方面,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使得各部门能够在权责明晰的状态下开展工作,也同样对一些重要的岗位起到监督和推动工作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明确提出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业务工作、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前期的实施方法和准则,实施过程中的执行能力和实施后的监督情况,作为一个整体的内部控制的流程。以上三个过程中,需要每个部分紧密结合,缺乏了全面性的内部控制、各个部分产生了分离,都会使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从单位各级领导直至科员、办事员,都应遵守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准则和流程,主动接受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尤其是经济活动中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最容易出现渎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问题的环节,为行政事业单位营造一个风清气正、高效积极的工作氛围。
(3)制衡性原则。主要是指单位的各部门、各岗位要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不仅按照岗位流程履行各岗位的义务,同时实行轮岗制度,防止长时间一人不变岗。
(4)适应性原则。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实时变化,以及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在不断探索中,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的变化阶段,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才能适应和指导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事业单位的性质一般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通常是政府行政机构下设的从事科、教、文、卫活动,并为上级机关提供具体服务支撑的组织。事业单位一般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全额拨款意味着财政资金作为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差额拨款意味着除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也作为单位的重要经济来源。
事业单位还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不以营利为目的。财政拨款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
的。
(2)从事公益性服务。科教文卫活动一般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主要
服务对象为社会大众。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设立事业单位并且需要以法人资格履行登记手续。
(4)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能服务于社会。
2.2.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内容,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组织特点和业务特点,对控制标准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建立起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中涉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流程建设和规范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主要是指需要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以及建立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建设需要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主要是为了使单位的整体运行纳入内部控制建设可操控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大多是根据业务的开展内容进行设置,同时设置为业务部门服务的行政部门,来组成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因此,在规范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流程方面,不仅需要在各部门设置相关岗位来支撑内部控制,更需要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对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一是要遵循政府制定的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一系列制度,也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
①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人员作为单位层面内部控制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无论是单位职能部门的建立,还是推动单位正常开展经济业务,人员都是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的选聘人员,一般是通过政府组织公开招聘工作,再由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选拔和录用人员,选拔和录用的标准通常是基于综合素质的考虑,比如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是否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是否可以胜任某个岗位的职责等方面。其次,组织人员招聘后,事业单位还需要关注所招录人员的培养和之后的发展,这不仅是很多企业都很关注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同样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源泉。因此,建设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要重视人员控制。
②制度控制
目前,很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意识的缺乏,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范,而制度建设作为内部控制的参照标准,更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内部控制流程,从而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所要求的正常合理的运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其一是遵循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其二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单位业务正常运行的且能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结果呈现良好的相关制度。
③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指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建设,这不仅需要单位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或者建设内部控制流程制度和规范来进行,更需要各部门职能职责划分清晰,各岗位能够按照岗位职责履行和承担各岗位应尽的义务。这就需要单位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流程建设,将具体的事宜落实到各岗位和责任人。可以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来落实,比如从预算业务来说,明确划分财务部门和各处室在编制和执行预算过程中的职能职责,再由具体的岗位经办人负责预算的对接事宜。
④职责控制
职责控制是指单位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明确岗位职责,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岗位,要定期进行轮岗,从而达到内部控制预期的效果。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要在制度方面进行约束,除了单位内部出台的规范和制度,各岗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制度政策,在此前提下,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一些重要岗位要执行定期轮岗制,比如出纳岗位,管理着单位的所有资金,一旦在支付的某一环节出现错误,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针对这类岗位更要定期轮岗,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模式,从而在职责方面达到控制的效果。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主要是指六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而业务层面控制流程规范也主要指六个方面的控制,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建设项目控制以及合同控制。
①预算业务控制
预算业务控制是指从预算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完善,预算业务控制其实就是预算所有流程的控制。从预算编制方面来说,预算编制是要求单位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环节,这样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编制。从预算的审批来说,预算的审批要根据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要求进行审批,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审核,也要遵循审批流程的合规合理性。最重要的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的标准是要与制定的预算相一致,如果一致,则是严格的执行了预算,如果有偏差,说明预算的执行与实际仍存在差距,需要找出并分析原因。无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需要规范和执行。因此,预算业务控制对预算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收支业务控制
收支业务控制主要是指建立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支出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票据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财政拨款,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经营收入,因此明确经营收入的来源,确保收入能够及时入账等,从而加强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支出控制是指支出的审核、审批控制,以及支出的核算控制,支出的审核审批控制主要涉及支出流程控制,比如审批权限是否明确、审核流程是否规范,对于大额支出是否建立共同协商开会讨论的决议。
③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主要是指从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采购活动以及采购验收一系列环节的制度和规范控制。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是要在年初就确定的,与预算业务的编制类似,采购计划和预算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才能保证采购计划和预算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也就有利于采购计划和预算的顺利执行。而采购活动是要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所规定的,要依法合规的进行采购活动。采购验收作为政府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否能够指定专人负责采购验收,并能形成监督机制,是采购验收环节所关心的。
④资产管理控制
资产管理控制主要是指货币资金的管理,以及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货币资金的管理,涉及岗位设置、岗位监督以及定期轮岗来进行管理。比如一些岗位不能兼岗设置,岗位间还要形成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来规范货币资金管理,比如在货币资金支付环节,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时所需的全部印章。而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应明确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明确职责和权限。同时也要建立制度规范来约束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的核对、清查盘点等工作,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⑤建设项目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是指从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以及审核、工程竣工结算整个流程的控制。首先从项目立项来说,立项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再进行后续的招投标,招投标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避免该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无论是从项目的审核还是资金支付环节的审核,都要进行全面考虑且按照规定要求办理,比如建设项目所签署的合同要由专业人员审核,大额资金的支付审批需要哪些人员签署意见都要进行明确。待项目竣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从而达到建设项目整个流程的控制。
⑥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主要是指合同的订立管理、合同的授权以及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监督。在合同订立时,要注意合同约定条款和合同的规范性,这不仅需要单位相关部门反复确认合同约定条款,也要聘请专业人员审核合同规范性。明确合同授权范围不仅是对合同法律效力的约束,也是为了保证单位所签署合同的执行效果。而合同的履行情况需要成立监督小组进行督查和规范,合同签署的关键在于执行,如果能保证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及时有效的履行,就是实现了合同的内部控制。
第三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M水利单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下设驻盟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10个二级单位。
3.1.1主要职能和机构设置
M水利单位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全区水利行业的各项工作,包括审核水利资料,总结和汇报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负责拟定全区水利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开展水资源勘测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调整和规划全区各类水文站网的工作内容,实施开展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监测具体工作,负责管理和督查资料整编的相关工作内容,同时负责收集、编审和刊印全区水利资料。负责水文资料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发展;负责建立全区水利情报与预报信息系统,并对防凌和洪水预警提供数据支撑。负责监测和评价审核全区国家重要水功能区的相关工作。
机关内设6个处室,有3个业务处室分别是:水情处、水资源处、水环境处;行政处室有3个分别是: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
3.1.2岗位职责
3.2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
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现状主要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反映出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以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为基础,结合M水利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及相关管理办法,把问卷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共20个问题,包含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整体情况评价,以及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建设项目五个方面的内部控制流程具体情况。受访者共63人,涉及各处室所有在职人员。
3.2.1预算业务的现状
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各项业务活动,任何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都是预算工作的参与者。M水利单位预算业务的编制和管理是依据当地政府财政制定的政策和流程执行,从预算工作的总体来说,M水利单位预算内部控制流程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定预算的目标尚存在不够具体的现象,制定的过程不满足科学化、合理化的标准,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整体预算业务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预算业务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3所示。预算是否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的编制流程是否合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全面,这些预算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基本能实现,但预算执行的审批流程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存在问题,审批流程没有区分。这可以反映出,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做的比较好,但是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才能使预算业务控制流程更加趋于合理,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
3.2.2收支业务的现状
M水利单位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拨款,因此收支业务是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内部控制的重点监督对象。M水利单位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岗位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并制定了有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大额支出的管理办法,能够做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收支业务也同时存在审批流程不严格、专项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从收支业务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4所示。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总体状况欠佳,从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报销时审批权限划分明确两个指标来看,不合格的结果占据大部分,同时报销时审批流程也存在问题,26.9%的认为不严格。因此,从结果来看,收支业务的内控流程急需改进和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收支业务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3.2.3政府采购业务的现状
政府采购业务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的业务,目前M水利单位的政府采购业务是按照当地政府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的,根据政府采购政策和集中采购目录的要求,采购用于日常办公、项目计划等所需的各类设备、办公用品。主要的政府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
从政府采购业务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5所示。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总体状况一般。占比例较高的受访者认为采购流程无人监管,同时政府采购流程仅一人完成不合理,而采购计划是否根据实际需要以及采购计划是否影响工作,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般。因此,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仍需要加强和改进。
3.2.4资产管理的现状
资产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M水利单位建立了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分属于不同岗位来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资产管理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从资产管理业务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6所示。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总体状况欠佳,从资产管理流程混乱、货币资金使用范围界定不清晰,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不明确、账实不相符等问题颇多,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急需改进,如果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的影响单位的信誉和声誉。
3.2.5建设项目的现状
建设项目作为M水利单位的重要职能职责,其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M水利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上,能够做到分别由不同的业务处室负责管理,职能职责划分清晰,但是由于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施工时间长、投资金额大,建设项目的管理难度变得加大,目前基本建设项目存在问题较多,如果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建设项目的管理。
从建设项目业务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7所示。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流程总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受访者认为M水利单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可行性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立项更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建议聘请专业顾问来审核,从而避免因合同不规范造成合同执行力无法保证。
3.3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3.3.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
一是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制,存在凭空想象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
42%的人认为预算编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这说明该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在:
专项经费的申请是根据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规模、项目预计发生的各类支出进行综合预算编制,但在编制过程中,不征求各二级单位的实际预算需求,仅停留在预估和凭空想象阶段,使得二级单位在实际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某个项目资金紧张,其他项目资金冗余的现象。
二是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预算编制缺乏系统全面的制度和程序。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30.5%的认为业务处室没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参与程度不高。预算编制应是全单位统筹规划的工作,各部门均需要参与研究,最终由领导确认,但实际执行过程中,负责预算编制的部门参与过多,实际使用的业务部门参与较少,财务处室在编制预算后没有与业务处室确认交流,直接将编制好的预算上报,这与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流程来统筹预算编制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使得预算编制与项目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频繁出现。如图3-1预算编制流程图:
图3-1预算编制流程图
三是由于财务处与业务处室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财务处室对于项目进度和业务知识缺乏了解,业务处室也不能及时的将预算调整的情况反馈至财务处,这就导致了业务处室的实际事项与预算编制的目标相差甚远,不能保持完全一致。
(2)预算执行审批流程不健全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61.2%的人认为预算执行审批流程没有划分,大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一般专项经费的审批没有区别。由于事业单位的规模、资金的大小和资金性质的不同,应建立不同的审批流程,特别是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一些大型项目的建立,会单独设置项目组,项目组有独立核算的会计出纳岗位,因此在预算执行时会呈现不同的审批流程,而M水利单位仅按照统一的审批流程执行预算,容易造成预算执行不够全面、事项易混淆的局面产生。此外,预算的执行是根据年初项目资金实施方案,可以说实施方案是预算执行的依据或者标准,而M水利单位在实际执行预算过程中,各业务处室没有按照实施方案合理使用资金,同时预算执行审核部门把关不严,存在实施方案与实际支付相脱节的现象发生,致使预算执行无依据、预算科目使用不恰当,同时也使得资金支付进度拖延,这说明预算执行的审批流程不健全。
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M水利单位的项目经费执行情况不是很乐观,总体执行率仅能达到61.58%,未能达到预算执行目标。这不仅与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有关,同时也与预算的执行审批流程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由于M水利单位未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实际需要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使得某些项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未按照年初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的问题,脱离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执行目标,最终导致项目预算执行率不高。
(3)预算绩效评价不健全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47.8%的人认为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够全面,比如大多数评价指标是对专项经费专门设置的,不适用于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的支出科目,这种情形说明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够完善,评价不够全面。同时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的评价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算业务执行的效果,对预算的执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目前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范围不够明确,M水利单位在执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遵循合规性原则,背离了预算绩效评价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初衷。比如,M水利单位的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的支出经常会超出预算控制数,只能通过人员经费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此外,M水利单位也没有对应的执行预算的分析机制和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更多的依赖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这就使得预算目标与预算最终的执行结果存在差异。比如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预算目标进行合理支出,但是执行过程中没有监督部门或者监督岗位来反映这些问题,使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增加,这就是预算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的具体表现。
3.3.2收支业务存在的问题
(1)收支业务流程存在风险
由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性拨款,收入流程方面不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最主要的风险集中在支出业务。支出业务流程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支出审批流程不健全,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52.3%的人认为支出的审批权限划分不明确。具体表现在:支出金额的大小没有审批权限的划分,虽然财务会计岗和财务负责人对每一笔支出均严格把关,但各处室以及项目负责人、分管领导在审批时,权限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导致最终付款时不能确定哪些审批人审批后才可以付款。
二是存在部分支出与最终审批的预算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同时也有不符合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规定的支出存在,有些数额较大的支出,比如建设项目的支出,在支出前未经单位上层领导研究决定,就进行支付,资金使用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M水利单位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防汛期间值班津补贴的发放有些不合理。津补贴作为人员支出的一项,应按照当地政策文件的要求发放津补贴,但M水利单位在执行发放时,依据的政策是上一级政府所制定的,可能不适用于当地执行,这与支出的审批流程不严有很大的关系。
(2)专项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61.9%的人认为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专项经费作为M水利单位主要收入,其支出同时也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比2017和2018两年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专项经费的使用比例有所提高,但总体呈现的是专项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仅能达到一半。这会影响下一年度专项经费的申请,同时也存在浪费国家财政资金的现象。
M水利单位专项经费的使用比例不是很高,有大部分的项目经费没有支出。这种情况的存在,体现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监督制衡机制来约束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才使得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
3.3.3政府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采购业务制度不健全
目前M水利单位没有单独制定政府采购业务的相关制度,只是在采购物品时依据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执行,采购的流程、采购的审批以及采购内容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69.8%的人认为办理政府采购的人员仅一人完成采购的所有环节,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如下:比如在采购环节,采购人员通常会自行完成采购的所有环节,包括上报政府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都是由采购人员来完成,这样采购供应商只有为采购人员提供一定的回扣,才能吸引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商品的公允性产生影响。2012年内部审计时发现,单位集中采购的两三批电脑,在购买前没有详细的预算和计划,也未进行市场调查,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形同虚设,并且这两三批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问题颇多,其质量与采购价格呈现明显不对称。调查后发现单位采购人员与这家店老板关系密切,在招投标过程中,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找的其他公司商业伙伴来共同夺标,这严重违反了采购的公平公正性,给单位造成了多余的开支,同时也给国家的财政资金造成了浪费。这就是由于没有健全的政府采购业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才会发生此类现象。
(2)政府采购运作程序不合理
采购流程包括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M水利单位多数需要办理政府采购手续的业务均能按照采购流程执行,但由于一些方式的政府采购流程和程序比较复杂、繁琐,M水利单位在某些政府采购过程中还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这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能反映出来,58.6%的人认为政府采购流程无人监督管理,确实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同时M水利单位在采购完成后所进行的验收入库环节,也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例如,1998年采购10台水质车调拨给了各二级单位,当时未入固定资产账务,且实物资产也未办理移交等手续,使得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无法核对,如果这类现象频繁的发生,这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政府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相关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力度缺乏。由图中可以看出,M水利单位在进行政府采购时,首先由各处室提出采购物品的相关信息,再由各处室经办人员在政府采购平台自行申请操作,这个环节完全是由经办人员自行确定采购的方式和采购供应商,且在使用政府采购金额时,由于无人监督管理,同时也没有人员进行统一的指导,可能会导致经办人员随意使用政府采购指标金额,造成与年初预算目标所确定的政府采购指标金额不一致,使得在每年年底时,某项政府采购指标金额已用完,而其他的政府采购指标金额还有冗余。同时经办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供应商,这会产生吃回扣的现象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办理政府采购业务的流程无人监管。如图3-2所示。
图3-2M水利单位政府采购流程图
(3)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和采购计划不完善
M水利单位在政府采购岗位的设置上,没有设置相应的采购管理决定层,政府采购的归口管理不严谨,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M水利单位办理政府采购的经办人员仅一人就可以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这些环节,没有管理或者监督人员对这些环节实施监控,政府采购的审批流程不完善,这样一来,导致了某些采购事项的审批针对性不强,审批流程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规定。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32.1%的人认为每年采购计划没有根据实际需要采购,占比不是很高。同时29.5%的人认为因为采购计划没有提前做准备,严重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占比也不是很高。具体表现在:M水利单位未对全年的采购计划进行全面安排和梳理,只是按照专项经费年初确定的实施方案以及单位行政处室所需的物品采购做了计划,并没有询问业务处室实际需求,对所登记的资产或物品的损耗没有提前规划,总是到等到某项设备不能使用了,才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抓紧时间购买,没有储备的意识。此外,对于政策的解读有所偏差,认为必须等到该设备报废后才允许购买,由于办理政府采购时间往往过长,很多必须紧要的设备通常无法等待太久的时间去采购,有时会严重影响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M水利单位2018年部分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总体使用效率较高,但是如影像设备、打印机和移动硬盘的使用效率较低,这与年初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合理有关系,如果能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各处室的政府采购计划需求进行合理的预算,将会提高政府采购计划需求执行的效果。
3.3.4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流程混乱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52.5%的人认为资产管理不清楚是由哪个处室具体负责,可以看出M水利单位资产管理流程混乱,具体表现在: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借助于财政部门建立的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详细的划分、登记等内容,但M水利单位对于该系统的运用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管理实物资产的办公室和管理账务资产的财务处不能明确该系统究竟归属于哪个部门管理,由于该系统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登记不仅涉及办公室的职责,也涉及财务部门需要提供一些关于资产的信息和数据,因此该系统的归口管理较难划分,这就导致该系统处于无人问津,也不能发挥该系统的职能。
第二,M水利单位在货币资金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39.1%的人认为在报销时,货币资金的使用范围、用途不需要清晰的填写在报销单里,这说明单位的资金使用者在提交使用申请时,未予以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具体用途等一些关键性内容,或者使用者在提交申请时有这些内容却没有相应的原始凭证或别的文件作为支撑,这些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点;对于相关审批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有时会忽视相关规定,不按照审批程序来处理事情,对资金业务的真实可靠性、数目准确性都缺乏重要性认知能力。
第三,对于资产是否需要入库,如何划分为资产或耗材,没有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来区分,这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能反映出来,41.1%的人不能清晰的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只是根据单价、数量或者资产的名称来衡量,存在某些耗材登记录入固定资产账簿,而一些固定资产却没有登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的现象发生。例如,M水利单位在对所购资产是否登记进入固定资产账簿时,认为资产的单价不大于1000元
时,不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入库。而资产的单价大于1000元时一定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入库。这种简单的规定首先不符合财政部发布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其次也容易导致购买资产的人员为避免入库登记带来的麻烦,会尽量避免使资产的单价金额大于1000元。例如在购买专用电话设备时,由于专用电话设备价格高于1000元,这会登记录入固定资产账簿,但是购买的电话卡和存储卡这些零星的且价格较低,使用年限不超过一年的作为耗材的东西,本不应录入固定资产账簿,但为避免麻烦,会与专用电话设备统一入固定资产账簿。
(2)资产管理账实不相符
资产管理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多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M水利单位建立了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分属于不同岗位来进行管理。但是按照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每年年底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但查看其盘点记录,M水利单位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查工作。如果不进行清查盘点,根本不能保证账实相符。同时由于平时的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得在固定资产发生变动或者处置固定资产时,账面进行了调整而实物资产的登记或者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又或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了调整但在账务处理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会导致账实不相符的现象发生。这也与财务处、办公室和使用资产的业务处室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关。
水利单位清查固定资产-联想台式计算机的过程中,其中一台实物与账务资产进行了登记,但实物资产已不存在,后来经过核实,该计算机已经报废,但是未进行实物与账务资产登记;而另一台已进行实物资产的登记,但未进行账务资产的入账处理。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M水利单位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且存在账实不相符的问题。
3.3.5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缺乏规范性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57.6%的人认为M水利单位的合同规范性较差,具体表现在:对于合同规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同没有统一的范本,都是由经办人员自行在网上寻找模板,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自行修改合同模板,所以在签订的合同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规范。例如,合同中没有签订日期、缺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者委托代理人签字时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缺失、合同付款方式不全面等等情况。M水利单位针对合同管理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规定合同签订的事由、日期、范围和条件。虽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但从执行力方面来看,由于无人监管,合同的签订欠缺规范性,甚至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这也可以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出,60.5%的人认为合同起草初期,就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合同的规范性是一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存在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现象。因此单位必须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建立有效的合同履行监督制度。如M水利单位在2013年内部审计中发现,有10%的合同未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执行,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的结果一次性全部付款。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使得合同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资金先行进行了支付,导致工程进度拖延。这与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不健全有极大的关系。
(2)建设项目控制风险大
M水利单位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以承揽一些有关水利方面的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由于基建项目年限较长,投资额有多有少,涉及全区各二级单位,项目资金来源不一,资金使用时间受投资计划、财政政策等限制,这就造成基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成为难点,资金的控制风险也随之加大。M水利单位财务处室采取按月进行资金支付通报预警、多种方式分析资金结构等多手段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但目前项目资金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一是项目资金支付缓慢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而催生的部分合同预付款比例过高问题也十分棘手。其二是存量资金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等工作,就会拖延资金支付进度,很大可能存量资金被财政注销、收缴,由此产生的对各项业务开展的影响范围极广。由于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不容乐观,基本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时间长、投资额大的问题,会导致难以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对国家资金造成浪费。
(3)立项缺乏可行性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63.8%的人认为单位建设项目立项前没有可行性分析研究。在建设项目立项之前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有利于后期建设项目顺利有序开展,也能保障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部分项目建设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M水利单位在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准备不够充分,立项前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调研,致使决策出现偏差,在没有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开展项目建设,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例如,按照水功能区专项经费的实施方案,该项目需要对区所属32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监测和取样调查,此项工作已经下发各二级单位正在开展。但实际执行时,此项工作没有考虑到各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些地区由于天气和地质原因的限制,取样调查十分困难,这就使得预期的结果和实际有偏差,立项前缺乏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此外,M水利单位对于工程的实施进度和延误性预期监测不够具体,缺乏较为具体的进度评估报告以及预期监察的结果。缺少与施工单位合理有效的沟通和及时考察,导致把关不严密,竣工验收不规范,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第四章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4.1预算业务原因分析
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审批流程不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不健全,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M水利单位缺乏一套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或者一套完整预算流程,同时没有考虑到预算的专业性。预算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需要财务处室进行编制,同时也需要其他业务处室共同配合完成,而M水利单位的财务处室与业务处室缺乏全面的沟通,业务处室没有提出自身的实际需求,而财务处室在对预算数据进行编制、分析和审核时不够严谨、不够科学,进一步导致了其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
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审批流程以及健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这也与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烈有关系。预算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工作的参与度要求较高,不仅各处室要参与其中,单位的各类成员也要参与其中,并且要从思想上重视预算业务,从而规范和约束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负责同志,能够指挥和引导单位的全体成员共同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如果他们能够从思想上或者行动上重视内部控制,那么单位全体成员也会有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然而在M水利单位中,主要领导却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相对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实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得好,也是在维护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运行良好,各部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单位主要领导发生腐败问题的现象就能得到相应的控制。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了,进而也会对业务层面内控要素重视起来。
4.2收支业务原因分析
收支业务流程存在风险、专项经费使用效率低下,首先是由于收支的审批权限职责划分不清晰,没有规定哪些经费的使用由哪些人员负责签署意见,所以支出时风险加大,这说明对于风险点的认识不够重视,也不够全面,M水利单位在风险应对方面,仅仅在大方向上对风险有了初步的把控,却没有做到将风险在单位各个业务活动的流程环节中进行细化,没有在每个环节做到很好的把控风险。在支出业务活动中,对于风险点的细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支出的审核和审批环节,对于审批和下放的各个环节都应关注风险点的存在。如果M水利单位在各个风险的潜在环节做好事前的预防,并且制定更详尽的规范来防范风险的发生,那么支出业务也不会出现审批权限划分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的现象。
其次,由于没有相关制度或者流程来约束,使得支出业务与年初预算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出现,有时甚至数额较大的支出没有年初预算也没有严格的审批,就进行了支付。此外,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并未预计出可能存在的支出事项,这也与预算考虑不全面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的执行过程中,M水利单位没有能够及时与部分业务处室传达沟通,忽视了对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导致一些资金的拨入与支出未能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存在相当程度的控制风险。
4.3政府采购业务原因分析
由于M水利单位尚未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流程和政府采购手续,使得无论从政府采购的采购环节还是审批环节都存在漏洞,才会导致政府采购的一些环节存在舞弊行为。
其一,M水利单位在政府采购岗位的设置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和制衡机制是建立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就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M水利单位在政府采购业务中所出现的上述不足,与监督和制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采购任务仅仅交由某一个经办人员来负责完成业务的始末,由于没有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和监督岗位来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采购人员很可能发生舞弊的现象。
其二,M水利单位的政府采购计划不完善,这不仅与年初的预算编制不合理有关系,同时也与政府采购人员内控意识不强有很大关联。预算的编制是要综合考虑单位可能存在的所有因素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政府采购计划作为预算编制的一个内容,需要编制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采购计划变得合理、相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单位负责人统筹和规划,也需要具体的经办人员承担具体工作,因此单位的内部控制进入到具体建立和实施阶段后,单位的经办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M水利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并没有对政府采购的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学习,也没有足够的内控意识,因此在执行政府采购业务时,才会出现一些舞弊的行为。
4.4资产管理原因分析
M水利单位资产管理流程混乱、账实不相符,首先是由于资产管理的权限职责划分不清晰,尤其在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上面,不能确定是由哪个处室来管理和使用。其次货币资金的审批存在风险,没有对审批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人员,因此会出现货币资金在支付时填写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划分方面,不仅缺乏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应加强制衡与监督。M水利单位的办公室和财务处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及时的对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记录和完善。其次,为确保资产管理业务顺利开展,要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进行制衡机制的建立,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舞弊现象的发生。M水利单位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欠缺制衡机制,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度,但是不依照制度执行,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由于缺乏制衡机制来监督和管理固定资产。同时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的清查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从而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如果建立制衡机制,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分别由不同的部分分别管理,相互制衡,相互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账实不相符的现象发生。
4.5建设项目管理原因分析
M水利单位缺乏与合同项目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因而导致合同的格式和授权审批流程不够规范。虽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但从执行力方面来看,由于无人监管,且缺乏专业人员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指导,从而影响了合同的法律效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人员来督促合同的履行,有些合同中所规定的执行效果甚至出现付了款就不了了之的事情发生。因此在合同的无论是内容还是执行力方面都缺乏监督与管理。
其次,由于M水利单位的一些基建项目年限较长,投资额有多有少,资金使用时间受投资计划、财政政策等限制,这就造成基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成为难点,资金的控制风险较大。同时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资金支付由于无人监管,没有项目负责人或者项目组在督促,使得施工进度拖延情况较为严重。此外,在建设项目立项之前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有利于后期建设项目顺利有序开展,也能保障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部分项目建设缺乏可行性研究,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致使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效益。另一方面,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图纸变更、方案微调等情况,M水利单位没有做到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减缓了项目整体进度,导致项目周期过长,甚至不能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章优化M水利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
5.1规范业务流程
5.1.1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在预算的管理操作方面,M水利单位应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预算流程进行全面制度化管理,对预算管理实施统筹规划,使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有序可依。具体流程包含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M水利单位要遵循谨慎性原则来对待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上级单位的预算编制要求编制本年预算,在预算执行环节建立执行责任体系,落实责任主体。同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整个预算流程进行监督评价,在小组领导下编制预算过程,强化预算控制技能。M水利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预算的具体流程来执行,防止在预算编制环节出现纰漏,从而导致预算较难执行,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相符等诸多问题。
由上图可以看出,M水利单位通过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下达预算编制规则和编报要求编制并上报年度预算,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化流程,最终建立预算考核机制,从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进行过程性考核,可以建立中期和终期考核,对预算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价。
5.1.2规范政府采购作业流程
事业单位进行政府采购的流程包括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采购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M水利单位应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规范,详细地制定采购作业流程,在规划好采购计划后,将计划落实到具体采购活动中,并且还要加强对采购业务的监督力度。采购环节的人员不应该由一人负责,而是由多人负责,并且要分工明确。采购人员未经过审批不得擅自更改采购内容,只能按照批
准的品种、规格、数量来进行采购;采购方式要科学、规范且合理,还需要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采购的供货商必须在政府采购平台上面可以找到。同时采购合同所约定的付款方式必须经过认真审理,且在付款时必须通过银行结算以转账的方式转给对方,不得以现金的方式支付。采购的物品经过验收后才可入库,采购人员与验收人员不得为同一人,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员,对于采购过程中的损耗务必查明原因,并经过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
健全收支业务流程,尤其在支出方面,支出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财务环节,必须要规范收支流程,比如申请和审批不能为同一人,审批的权限、职责要划分清楚,遇到重大的支出要经过集体讨论和研究,一致通过后再进行支出,支出的申请也要符合预算的要求,与预算相一致。这些都是在支出的流程中需要注意的风险点。
5.1.3规范建设项目流程
对建设项目流程进行规范时,是要从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以及审核、工程竣工结算整个流程进行规范。首先从项目立项来说,立项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分析和调查,对于M水利单位来说,很多项目涉及水质水样的采样和观测,因此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和地质分析,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实施程度进行研究,从而合理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存在的风险。最终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单位的领导进行决策。
而建设项目在立项完成后就需要开始招投标工作,招投标工作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避免该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的流程,可以参考国家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和流程,同时也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约束招投标工作。对于M水利单位而言,大型建设项目居多,招投标环节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也关系着民生水利工程是否能为人民谋福祉。
无论是从项目的审核还是资金支付环节的审核,都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明确审核的人员和审核的岗位以及审核职责的划分。M水利单位的建设项目所签署的合同要由专业人员审核,项目规划建议书以及预算概况都应成立专业团队进行审核,而大额资金的支付审批需要哪些人员签署意见都要进行明确。待项目竣工后,专业团队要对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同时也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从而达到建设项目整个流程的控制。
5.2加强预算管理
5.2.1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作为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单位的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能够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所以预算不仅是财务处的工作,也需要各个业务处室共同参与配合完成,但是,总是存在业务处室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参与度不高,甚至不参与预算编制的现象,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最终导致资金需求和实际业务需求相脱节。因此,针对预算编制M水利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首先,预算编制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征求各二级单位的实际需求,更要对所提出的需求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为了使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各业务处室应该与财务处共同参与到单位的预算编制中。明确财务处和各业务处室预算编制的具体职责,使预算编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建设。其次,信息化时代已来临,M水利单位应该建立预算管
理系统,将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和历史数据全部录入信息系统中,为预算业务的管理工作和执行过程提供政策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M水利单位还应该加强对业务处室预算编制的指导工作,将具体的政策和相关要求传达到各业务处室,使各业务处室重视预算的编制,能够参与到预算编制的流程中,从而确保单位的预算编制合理科学。最后,建立各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编制预算之前,就要向各处室传达预算编制必须以工作计划为前提,结合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预估可能需要的资金,建议分科目或者分时间段来预估资金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申请的资金是否可以满足工作计划的实施或者项目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使得各处室对单位预算编制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5.2.2完善预算审批和执行流程
M水利单位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一些大型项目的建立,需要单独设置项目组,项目组有独立核算的会计出纳岗位,审批流程也不同于其他基本支出,也不同于某些专项经费的审批,审批流程的不同可以保证资金支付的安全性,也能满足项目管理需求。同时在预算编制完成后,根据预算编制的批复数对指标进行分解,把批复数下达至各个业务处室,各业务处室严格按照预算批复进行各项收支业务。
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如果不能根据年初制定预算的金额和科目执行预算,这就背离了预算业务编制的初衷。严格执行预算意味着无预算不得支出且超预算不得支出,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完善预算执行流程。一方面严格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明确审核的要素。在日常报销时,各业务处室必须明确所支出的资金与年初预算的对应关系,在找到年初预算指标的情况下提出执行预算的申请,业务处室在提出预算申请时,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和财务处必须对其进行审核,如预算指标和工作计划是否对应、是否有相应的文件和单据、是否按照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提出的申请、是否符合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实施监控。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和财务处应当加强与各业务处室之间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业务处室的预算执行进行监控,如果执行过程存在与年初预算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的提醒业务处室必须根据年初制定的预算来执行,当然有时也会临时出现年初没有做预算但必须开展某项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合理规范的进行申请预算,待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执行该预算,这样不仅能保证各业务处室能根据预算严格执行和安排本处室的各项工作,同时也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障和资金支持。
5.2.3健全考核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的评价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算业务执行的效果,对预算的执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M水利单位预算的绩效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指标不够完善,评价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健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目前M水利单位的绩效评价是参考上级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本单位未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要涉及方方面面,从预算的编制项目、金额和时间,到预算执行的情况,这整个预算管理的流程都需要建立评价性的指标,从而对预算执行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应按照时间段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实施中期绩效评价和年终绩效评价,在编制预算时,要求各业务处室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设定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指标分析考核。同时应该设置单独的考核部门,全程监督预算的编制、上报和执行情况,从而在预算的整个流程进行控制,实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使预算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5.3加强收支业务控制
5.3.1加强收支业务流程控制监督
M水利单位最主要的风险集中在支出业务。支出业务作为重要的环节,要明确审批的权限和支出的流程。支出业务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这两项支出应该建立不同的审批环节,基本支出的审批流程应该相对简单且固定,而项目支出的审批流程应不同于基本支出的审批流程,项目支出一般金额较大,且项目资金需要专款专用,不能与其他支出相混淆,由于某些项目的投资时间较长、工程量较大,所以会单独设置项目组来负责此项目的所有事项,因此在审批时审批环节的流程和审批人员都是不同于基本支出的审核。如果是建立了单独的项目组则支出业务的审批均由该项目组负责,而未单独设置项目组的项目,也要根据金额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开会研究讨论和进行支付。在审批权限划分明确的情况下,还应对每笔资金的使用进行预算控制,每笔业务的发生都有经办人提出申请,再由业务处室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水利单位在资金支出业务上根据基本支出和项目划分不同的审批流程,从而能保证每笔资金的使用相对规范,同时也能对资金的支出进行监督和管理,防范支出业务风险。
5.3.2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
专项经费作为M水利单位每年必要的支出,其使用效率的高低关系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全单位的工作效益。因此要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第一,单位负责人要明确各业务处室管理某项专项经费的责任人,要求各项目的责任人在年初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和预计完工时间,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二,建立督查小组对项目的进度以及专项经费的使用进度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果出现未能按时完成工作计划的情况,各专项经费的负责人要进行说明并形成报告,上报督查小组,并由督查小组汇报单位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第三,财务处加强资金支付的督促作用。建议财务处室每个月定期统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形成文字性的说明通知各业务处室专项经费的负责人,要加快专项经费的支出,这对专项经费的负责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提醒。通过上面的方法,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5.4监督采购运作
5.4.1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M水利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业务的过程中,没有单独制定政府采购业务的相关制度,只是在采购物品时依据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执行,采购的流程、采购的审批以及采购内容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所以,M水利单位应当在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并且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的政府采购业务建立制度,明确采购流程、采购审批以及采购内容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明确政府采购业务各环节的岗位职责权限和相关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确定政府采购相关业务的审核责任与审批权限和相关业务的监督责任。
5.4.2加强对政府采购运作程序的管理
M水利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运作程序的管理,最好是成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对整个政府采购的运作程序进行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流程包括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的环节,但实际过程中M水利单位的采购环节仅一人全部完成,这就是缺乏监督和管理的表现。因此,建议在采购活动中进行分工,明确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并由政府采购领导小组进行政府采购环节的审核和监督工作,从而保证政府采购的运作程序和有效,也能防范吃回扣现象的发生,避免政府采购组织实施过程中舞弊的风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M水利单位要建立政府采购业务的审批系统,确保每笔政府采购都要经过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审查。此外政府采购业务是需要各处室协调配合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处室之间的沟通机制,政府采购领导小组要与财务处室进行要及时的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审核,确保每笔政府采购业务都能按照运作程序进行政府采购。
5.4.3监督政府采购运作执行
无论是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出现的问题,还是采购计划的不完善,都是由于政府采购整个流程无人监管所致,因此M水利单位应建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对政府采购业务的执行实施监督。
(1)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应作为M水利单位政府采购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是核心领导作用,其成员应为单位负责人和各处室的负责人。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进行政府采购的决策环节,具体实施环节要各处室相互配合完成,涉及到财务处室和其他业务处室。M水利单位政府采购的申请处室,办理政府采购的主要职责:按照年初制定的预算,申报政府采购计划,待财务处室审核完成与年初预算一致的情况下,批复可以办理政府采购手续。各业务处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上报政府采购计划,履行政府采购的具体执行。而财务处室负责对办理完成的政府采购业务进行资金的及时支付。同时对所办理政府采购的手续进行审核,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要求,对政府采购合同及发票进行审核,并依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2)监督政府采购业务运作执行。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不仅作为决策机构要对政府采购计划实施决策,同时也应该监督政府采购业务运作执行,一是监督办理政府采购业务的处室是否按照政府采购部门所要求的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二是监督财务处室能否严格审核政府采购的手续和合同、发票等单据,是否及时进行了账务处理;三是要听取单位其他成员的提出的有关政府采购业务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合理化的建议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的各个环节。
5.5完善资产管理
5.5.1完善资产管理流程
M水利单位应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及个人管理职责,目前资产管理的部门不明确,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确定合理明确的分工十分必要。办公室应作为实物资产的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使用,同时在固定资产登记卡片上详细记录保管使用责任人。而财务处室作为资产管理的账务处理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和账务处理,两个部门要做好及时的沟通,当新购进一批固定资产时,两个部门一个做实物资产的登记,另一个做账务资产的处理,应该保证同步进行,从而准确的记录每一笔固定资产的情况。
在货币资产管理方面,货币资金的使用用途要明确,各处室在报销时,报销单的事项要填写完整,明确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使用用途。同时财务处室审核时要严谨认真,对多报销事项和报销的附件单据完整性进行审核,按照国家的相关会计规范以及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在资产管理方面,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M水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的资产管理一定要明确责任人,使得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具体资产管理的流程可以参照流程图。
5.5.2定期清查盘点,加强信息沟通
M水利单位应当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以防固定资产的流失,虽然M水利单位制定了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工作,但由于无人监督此项工作,使得固定资产的清查不能按时进行,因此,成立清查小组一方面是管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更多的则是为了监督具体的执行。执行过程中,如发现盘点的实物资产使用状态或者存放地点发生了变化,办公室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变更处理,尤其是针对盘亏盘盈的情况,要查找具体的原因,待查明原因后做相应的处理。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都要及时和财务处室沟通交流,保证账务资产与实务资产的一致性。每次完成清查盘点工作,都要进行汇总梳理并形成报告,作为档案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查阅。
同时及时做好财务软件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注重两者的对应衔接,确保账务系统上固定资产总额与明细同账务系统的对应一致。另外,应加强财务处室与各资产使用的处室的信息沟通,定期核对账目,重点关注在固定资产变动或者处置等特殊情况的关于信息的变更,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
5.6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5.6.1加强建设项目立项与监督
M水利单位应成立督查小组来监督立项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进度,M水利单位的一些基本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时间长、投资额大的问题,
5.6.2资金管理难度大,施工进度无法按时保证,从而造成建设项目的控制风险加大,成立督查小组有利于保证督查工作有效率开展。督查小组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工作,一是对建设项目的开展起到监督与推进的作用;二是对建设项目的日常工作增加了解程度;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结果。M水利单位要组建专业评估团队保障日常建设项目开展,事前对于合作方的资质认定要有一定的标准可以遵循,同时专业团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建设项目完成竣工时保证其安全可靠性,通过专业性的评估和计算来确保竣工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资金支付的合理性。专业的督查小组也要在立项前监督项目是否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调研,有没有在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开展项目建设,这些都是为了实现预期效益。加强合同的订立管理
M水利单位针对合同管理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规定合同签订的事由、日期、范围和条件。虽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但从执行力方面来看,由于无人监管,合同的签订欠缺规范性,甚至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加强合同的订立管理变得十分必要。首先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来审定M水利单位所签订的合同,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其次,履行合同对于M水利单位来说变得尤为重要,履行合同不仅是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同时也是督促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表现。因此,工程施工项目组或者项目的负责人要及时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合同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承诺实施,在实施合同的过程中有没有违约行为,或者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补签、变更合同内容的情况,这些都要进行确认和实时的反馈。因此,加强合同的订立管理变得十分必要。合同的订立管理各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分工,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起草和组织部门,要按照拟定合同的顺序来执行。财务部门负责合同的审核,审核其是否满足财务入账的具体要求。具体可以参照合同审批流程图来加强合同订立管理。
参考文献
[1]MicheleRubino,FilippoVitolla.Corporategovernanceandtheinformationsystem:howaframeworkforITgovernancesupportsERM[J].CorporateGovernance.2014.
[2]PopaIG,PirvutV.EvaluationoftheInternalManagementControlSystem-MajorObjectiveinthePreparationandAchievementofthePublicInternalAudit[C]//InternationalConferenceKnowledge-BasedOrganization.2016.
[3]MoreheadWA.Internalcontrolandgovernancein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designedtoprovideaccountabilityanddeter,preventanddetectfraudandcorruption[J].Dissertations&ThesesGradworks.2007.
[4]丁雪莹.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制度分析[J].法制博览旬刊,2014(12).
[5]祝子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
[6]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北京:国家财政部,2012.
[7]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
[8]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
[9]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10]季如菊.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