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浏览摘要
副词数量较多,用法较复杂,学术界很早就己关注专书的副词研究。近年来此类研究 仍较热门,史书、笔记、小说等的专书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借鉴前人专书副词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对《平山冷燕》中的副词进行全面描写与分析,从副词的语义分类、使用频率、 句法功能及方言副词几个方面展示《平山冷燕》的副词全貌。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现状和方法以及 语料来源。目前学术界对《平山冷燕》的研究多侧重于其文学价值,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以及对作品主题的研充,语言方面尚未发现相关研究。本文对《平山冷燕》的副词进行 系统性研究,并通过与《十二楼》、《桃花扇》副词系统的比较,总结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 使用特点。
第二章对《平山冷燕》的副词进行语义分析。将《平山冷燕》中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情状副词以及范围副词6类,详尽描写分析其副词概貌。 数量上,情状副词最多,语气副词与时间副词次之;来源上,否定副词和范围副词多从上 古、中古继承而来,其他副词多为近代产生。
第三章对《平山冷燕》副词的句法分布及功能进行分析。句法分布上,《平山冷燕》中 副词可充当饰谓副词与饰句副词;组合功能上,部分双音节副词可修饰单音节词,有的副 词只能修饰肯定形式,有的只能修饰否定形式;副词连用则从同类副词与异类副词连用的 顺序入手,探讨多项副词连用的线性序列。
第四章从副词数量、语义分类、句法功能以及方言副词角度比较《平山冷燕》、《十二 楼》与《桃花扇》中副词的使用情况,了解明末清初副词的发展演变,突出本书方言副词 的考察。
第五章为结语。明末清初时期副词系统发展相对完备,双音化趋势增强但使用不稳定, 单音节形式副词仍占主要地位,符合汉语副词发展趋势。《平》中的方言副词具备语法研究 价值,能够体现明末清初语言的地域特点。
关键词:《平山冷燕》;语义;句法;方言副词;特点
築美 I
Abstract II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研究对象和范围 1
1.3研究现状 3
1.4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4
第二章《平山冷燕》BI词语义分类及描写 6
2.1否定副词 6
2. 1. 1表叙述否定 6
2.1.2表己然否定 7
2. 1. 3 表判断否定 7
2. 1.4表禁止否定 7
2. 2范围副词 8
2.2. 1表总括 8
2.2. 2表限定 8
2. 2. 3表类同 9
2. 3程度副词 9
2. 3.1表强度 10
2. 3. 2表弱度 10
2. 3. 3表比较度 11
2. 4时间副词 11
2. 4.1表时体 11
2. 4.2表时段 12
2.4.3表时序 14
2. 4.4表频率 14
2. 5 语气副词 15
2. 5. 1表确认、强调 15
2. 5. 2表委婉 16
2. 5. 3表推测 16
2. 5.4表疑问、反诘 17
2. 5.5 表谜价 17
2. 5.6表祈使、决断 17
2. 6情状副词 18
2. 6. 1表反复、连续 18
2. 6. 2表躬亲 19
2. 6.3表交互、独自 19
2. 6.4表特意、任意 19
2. 6.5表暗自、公然 20
2.6.6表极力 20
2.7小结 20
第三章《平山冷燕》副词句法分布及功能 22
3.1句法分布 22
3.1.1饰句副词 22
3. 1.2饰谓副词 24
3.2组合功能 27
3. 2.1对被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 28
3. 2. 2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 28
3. 3副词连用 31
3. 3.1同类连用 32
3.3. 2异类连用 32
3.4小结 34
第四章 由《平山冷燕》看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特点 35
4.1副词的数量及语义分类 35
4.2副词的句法功能及分布 38
4. 3方言副词的语义演变 40
4.3. 1 一径 41
4. 3. 2 倒转 42
4. 3. 3 不消 43
4. 3.4 只管 44
4. 3. 5 早是 45
4. 4小结 46
第五章靖语 47
•考文献
第一童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平山冷燕》(以下简称《平》)成书于明末清初,是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 口语色彩浓厚。作者为嘉兴秀水县人,书中保留部分吴语方言副词,能够比较真 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地域特征。为了更全面地描写明末清初的汉语副词特点,本 文将《平》与《十二楼》、《桃花扇》两部文献进行比较。白话小说《十二楼》于 1651年成书,作者李渔是浙江金华人。传奇剧本《桃花扇》成书于1699年,作者 孔尚任为山东曲阜人,三部文献体裁不同并且地域特征明显,具有比较价值。
本文通过整体剖析与个案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管窥《平》的副词概貌,探析 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再通过与《十二楼》、《桃花扇》的副词比较,总 结部分方言副词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动因。
对《平》副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使用特点及南北方言副 词使用上的异同。突出本书方言副词的考察,体现明末清初语言的地域特点。
1.2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平山冷燕》,研究范围包括副词语义分类、句法功能、方 言副词及明末清初的汉语副词特点等。其中,副词语义分类包括否定副词、范围 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以及情状副词;句法功能包括《平》中副 词的句法分布、组合功能及副词连用;通过《平》、《桃花扇》、《十二楼》三部文 歓副词的比较,总结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特点,包括副词的语义分类、成员数量、 句法功能及方言副词。
本文选择《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近代汉语的研究在汉语语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汉语史的分期问 题,王力( 1954)将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以及现代四个时期。界定公元3 世纪以前为上古汉语时期;公元4-12世纪为中古汉语时期;公元13-19世纪为近 代汉语时期;五四运动之后则是现代汉语时期。按照王力先生对汉语史的分期, 上古、中古、近代汉语均属于古代汉语的研究范畴。《平》属于近代汉语时期的著 作。近代汉语副词是汉语副词研究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副词数量庞大,结构复 杂,分类困难,目前近代汉语副词专书研究较少,仍看较大的研究空间及价值。
(二)《平》一书价值。《平》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在国内外均 产生很大的影响,曾经被翻译成满文、法文在欧洲流传,鲁迅先生也曾给予其“颇 薄制艺而尚词华”的评价。文学方面,刘璇(2018)指出清怡僖亲王弘晓从正文 内容、小说结构以及叙述笔法入手,对《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大赞生 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另一方面指出情节存在冗余之处;语言方面,《平》呈现诗词 与颂赋并存的特点,副词系统发展完备,特别是方言副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对《平》副词的研究为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考察提供了新材料。
成书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平》是明末清初作品,最迟产生于顺治戊戌年, 这在天花藏主人版本中可见。《平》与《玉娇梨》同为天花藏主人作品,邱江宁(2004) 指出《玉娇梨》成书、出版于顺治十年左右,《平》稍晚于《玉娇梨》,但也在顺 治十五年之前,与学术界的观点一致。作者为天花藏主人,其著述作品颇多,才 子佳人小说占较大比例,有学者指出天花藏主人就是素政堂主人。范志新、冯伟 民、梁苑、刘雪莲都对《平》的作者进行了考辨,刘雪莲(2013)认为天花藏主 人为嘉兴秀水的张匀,本文同意这一观点。《平》版本众多且明清之际刊刻频繁, 清初即有刻本(学术界称为“顺治本”),此外还有“大连本”、“中小型本”、“静 寄山房刊本”、“英德堂藏版”等。见下图:
图1《平山冷燕》华文出版社版 图2《平山冷燕》英德堂藏版
本文所选取的版本为华文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的(清)荻岸山人编次、天 花藏主人序的《平山冷燕》,并以英德堂藏版为参考。
(三)明清是近代汉语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明 末清初时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兴起,文人志士通过创作小说来抒发情感。这一 时期,小说白话程度高,贴合语言实际。明朝定都南京,属南方方言中吴、淮方 言的分布区。《平》中岀现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吴语方言副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反 映了明末清初的副词特点及地域特色。
1.3研究现状
1.3.1《平山冷燕》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者、版本以及文学价 值、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针对作者、版本的,主要以刁云展( 1982)、范志新( 1985)、冯伟民(1989)、 梁苑(2010)、刘雪莲(2013)围绕“天花藏主人”进行考辨的论文为主,刁、冯、 刘认为天花藏主人为嘉兴张匀;范主张天花藏主人为徐震;梁则反对天花藏主人 为作者的说法,认为其仅是该书的刊刻者、评点者。
人物形象分析方面,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陆联星(1988) 将《红楼梦》中林、薛与《平》中山、冷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二书的文学 立意。王青平(1984)、聂春艳(1988)、张雪彦(2015)从外貌、才学描写入手 凸出女性美,展现“佳人模式”的文化内涵。
针对文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多,傅朝( 1983)将《平》与《红楼梦》进行比 较,着重研究《平》的思想艺术成就,。郭小云(2015)对《平》的儒家思想进行 了研究,认为《平》的婚姻观念体现出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思想。其< 《平山冷燕》研究〉的硕士论文从《平》的版本、思想价值、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 色研究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突出《平》的研究价值。张宁(2011)从《泣红亭》 对《平》的借鉴与创新入手分析其对蒙汉民族间文学交流的影响。其他如王启忠
( 1993)、余甘子(2004)、周建渝(2004)、刘雪莲(2011)、苏亚静(2016)从 艺术探析或价值观描述等角度进行考察,说明《平》的艺术成就。
语法方面未发现相关研究。《平》口语化程度高,本书存在大量诗词、颂赋及 奏疏,文言色彩与口语色彩并重,同时书中保留部分方言副词。对《平》的词汇, 特别是副词系统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1.3. 2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现状
近代汉语是汉语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学者们十分关注这一时期的语言概貌, 尤其是分类较复杂的副词体系。关于近代汉语的副词研究分为专书研究与学位论 文两种形式。唐贤清(2003)从对副词个案的分析中看汉语副词的发展及演变规 律,对《朱子语类》的副词语义、语法进行了分析;杨荣祥(2005)从各个角度 对近代汉语副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近代汉语副词的构成及演化进行了说明; 雷冬平(2008)对近代汉语的常用双音节虚词演变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语法 化的路径。近几十年来,副词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学者们开 始关注副词的主观性及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近代汉语 副词的考察,为后代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专书副词的研究成果显著,近几年的学位论文有郭宇(2018)《水浒传》语气 副词研究;王健(2018)《歧路灯》范围副词研究;孔辉(2018)《明清民歌时调 集》语气副词研究;刘迎娣(2018)《枣林杂俎》副词研究;王坤(2018)《醉醒 石》副词研究;王君君(2017)《桃花扇》副词研究;岳小恋(2017)《参天台五 台山记》副词研究;孙月(2017)《南村辍耕录》副词研究;樊晨萍(2017)《蜃 中楼》副词研究;张宁宁(2016)《三遂平妖传》副词研究;李华(2011)《老残 游记》程度副词研究;尹雪璐(2011)《红楼梦》程度副词计量研究等。所针对的 文献中明清时期占45.4%;单项副词的研究中,程度副词占75%,语气副词与程度 副词各占16. 7%,范围副词占8. 3%«
从近几年专书副词的研究状况来看,近代文献仍是研究热点,研究对象也从 以小说为主转为笔记、小说、佛经、戏剧等多种文体。
1.4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专书副词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描写与分析相结合,参考学者们对副词的分类及 判定,本文将《平》中的所有副词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专书《平》的副词系统 进行穷尽性描写,分析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该副词的来源与特殊用法,然后将 其与地域不同、性质不同的《十二楼》、《桃花扇》进行对比,试图探求其副词系 统的特点以及部分方言副词的语义演变。
本文主要釆用计量考察、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系统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计量考察法,即采用数据统计的手段,分析《乎》的副词系统。通过语料 的釆集对目的副词进行系统研究。
2.描写与分析相结合,对《平》的副词系统进行穷尽性描写,以便能够真实 反映其副词的面貌以及明末清初副词系统的特点,进而分析副词的语义分类及句 法功能。
3.系统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系统考察指对明末清初副词系统的考察,个 案分析指《平》中的特色方言副词如“倒转、不消、一径、只管、早是”等。将 系统的考察与个案的分析相结合,能够更好地研究方言副词的演变规律。
4.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共时方面,从副词数量、语义分类、句法功能以及方 言副词角度比较《平》、《十二楼》与《桃花扇》中副词的使用情况;历时方面, 从副词的来源以及结构类型入手,分析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特点。
本文语料来自华文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的(清)荻岸山人编次、天花藏主 人序的《平山冷燕》。同时参考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语料进行补充。
第二童《平山冷燕》副词语义分类及描写
副词是词类研究中的重点。《马氏文通》(2010)对副词定义为:“状字所以貌 动静之容者”;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 1943)定义“凡词,仅能表示程度……, 不能单独地指称实物、实情或实事者叫做副词”;陈望道(1997)指出副词是标示 陈述的气势、神态、体式和量度的实词;郭锡良(1999)认为副词是一种半实半 虚的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又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以上学者都是从副词的 意义及作用角度定义副词。
部分学者从功能角度进行定义,丁声树(1980)着重于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 系,认为副词通常修饰动词……也可修饰另外一个副词;杨荣祥(2005)指出副 词一般只能充当谓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从不充当被修饰成分;朱德熙(2003) 认定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为副词;张静( 1983)指出不能做主语和谓语,只能做 附加语的词类为副词。
关于副词的分类,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各家对副词的界定多以意 义为主。副词次类数目逐渐增多,最多已达12种且名称各异。根据《平》的副词 特点以及各次类数目由少到多的顺序,本文将从否定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 时间副词、语气副词以及情状副词六个角度,对《平》的副词系统进行分析。
2. 1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是副词中数量较少的一种,内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根据否定内容 不同,本文将否定副词分为表示叙述否定、己然否定、判断否定以及禁止否定4 类。《平》中否定副词共16个,具体分析如下:
2.1.1表叙述否定
叙述否定也有学者称为单纯否定,本书中表示叙述否定的有:“不(1548)'、 莫/ (5);不再(2)、不复(1)、不必(40)、不消(18)”共6个。因篇幅限制, 本文并未列出全部例句。例如: !
(1) 打死勿论,故丕避人。(第十八回)
(2) 麦,料闺中小儿女,寸心偏有百机关。(第十六回)
“不”是本书中最常见的叙述否定副词,例(1)中“不"用来表示对“避人”
这一事实的否定。本书中“莫”表示叙述否定的用例较少,例(2)中“莫”对“料” 的动作行为作出否定,表示说话人没有想到闺中的女儿,小小的心里却有巧妙的 计谋。此处“莫”表示单纯的否定义,不表示祈使义。
2.1.2表已然否定
表己然否定的副词语义上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否定。这类副词有:'‘未 (38)、没(35);不曾(40)、未尝(6)、未曾(8)”,共5个。
(3) 宋信不曾打点.突然被问,心下恍惚。(第十二回)
(4) 山显仁奏道:“句句皆弱女草创,臣实未尝更改一字。‘'(第一回)
在本书中“不曾”具有较大优势,使用频率高于“未尝、未曾”,这与表已然 的语义冗余有关,“未、曾(尝)”都具有[+过去]的语义特征,连用后违反语言的 经济性原则,因此逐渐被更具优势的“不曾”取代。3例(3)中“不曾”对“打点” 进行否定,表示“打点”的动作行为没有发生过;例(4)中“未尝”对“更改” 的动作行为进行否定,表示诗歌都是女儿山黛所做,说话人没有更改一个字。
2.1.3表判断否定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对一个判断的否定。本书中用例较少,仅出现由上古继 承而来的“非(26)”。
(5) 韭是不做,诗贵适情,岂有受人束缚之理?(第六回)
(6) 望去风流韭色美,行来落拓是文颠。(第九回)
例(5)中“非”对“不做”做出否定,表示说话人并非不作诗,只是不想受 人束缚;例(6)中“非”对“色美”这一判断做出否定,表示这个青年气质风雅 潇洒但外貌看上去不英俊。
2. 1.4表禁止否定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否定的祈使或请求。主要有:“勿(15)、漫(5)、休(4)、 莫2(35)”共4个。
(7) 错认侬为我,住争他是谁。(第十九回)
(8) 王世贞、李攀龙都是他的诗友,你某要轻看。(第六回)
据CCL语料库,否定副词“勿”、“漫”产生时间较早。“勿”在上古汉语时期 被广泛运用,多出现在史书中;“漫”在中古汉语时期被广泛运用,多出现于诗集 中。近代汉语口语中几乎不再使用“勿、毋”,而“莫、休”逐渐兴起,元明时期
3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第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休”在北方方言区使用频率较高。例(7)中“休”对“争”进行否定,表示说 话人向听话人传达“不要争论他是谁”的祈使命令;例(8)中“莫”否定“要轻 看”,表达说话人认为王世贞、李攀龙都是宋信的诗友,要求听话人不要轻看他们。
2. 2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副词,关于范围副词确定的原则以及语义指向、 语义制约学者们持有不同观点。杨荣祥(2000)认为应该取消“范围副词”的说 法,将其分为平行的总括、类同、统计以及限定四类副词。
范围副词语义上表示对动作行为的范围进行限定,分类上较为复杂。李运熹 ( 1993)将范围副词分为三种,即表总括的、表限定的与表外加的;肖奚强(2003) 将范围副词分为超范围、等同范围以及子范围副词;唐贤清(2003)将范围副词 分为表总括、表限定以及表类同三类。本文综合学者的观点,将范围副词分为表 总括、限定以及类同三类。《平》中范围副词共28个,分析如下:
2. 2. 1表总括
表总括的副词在范围副词中占比较大,语义上总括、无例外。这类副词有“都 (51)、全(24)、凡(2)、遍(15)、皆(34)、尽(17)、足(10)、俱(111)、 兼(13);凡是(4)、一概(2)、处处(1)、四处(1)、到处(2)、共| (3)”共 15个。此类副词单音节形式使用频率比双音节高,仍占主要地位。
(9) 别样东西咱都不爱。(第二回)
(10) 天下暨子云,则著书不愧子云可知。(序)
(11) 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第一回)
(12) 店主人道:“酒肴丟该五钱。”(第十五回)
“都”是元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总括副词,例(9)中“都”表示对“别样东 西”的总括;例(10)中“皆”表示对“天下”的总括。“处处”属于表处所的总 括性范围副词,兼具“各方面”及“各个地方”两种语义。例(11)中“处处” 与“入人”对举,表示各个地方充满了笙箫的乐声。“共”在书中出现3次,例(12) 中“共”对酒肴的价钱进行统计,表示全部加在一起为五钱。
2. 2. 2表限定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对事物状态或动作的限制及限定。这类副词有“仅(1)、 单(3)、专(6)、就 I (3)、独(18)、惟(3),徒(4)、唯(14);单单(2)、仅 仅(1)、独独(1)”共11个。此类双音节副词多由语素重叠构成,中古汉语时期 大部分AA式副词己产生。
(13) 哪有也一冷姓相同。(第十四回)
(14) 仅仅贴在观门前.这是明明要与宋兄作对了。(第六回)
本书表限定副词中,“仅”与“仅仅”使用频率都不高。例(13)中“仅”与 表限定性的“一”连用,表示对事物范围“冷姓”的限定;例(14)中“仅仅” 对''贴”的动作行为进行限定,表示只贴在观门前而没有贴在其他地方。
2.2.3表类同
表类同的副词是范围副词中较特殊的一种形式,语义上表示类同。这类副词 主要有“也(56)、亦(48)”共2个。
(15) 冷绛雪写完,夂教郑秀才送还陶、柳。(第六回)
(16) 后袁凯爱慕之,又病其形容太实,立_作七言律诗一首和之。(第一回) 近代汉语中“也”替代“亦”己经成为一种趋势。'“也”于六朝时期产生,
在本书中“也”出现的频率较高。例(15)中“也”指“送还”的动作行为,表 示送诗词动作行为的类同性;例(16)中“亦”指“作诗”的动作行为,表示袁 凯也作一首七言律诗来应和白燕诗。
2. 3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程度的副词。对于程度副词的数量、种类及范围, 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数量上,杨荣祥( 1999)指出程度副词共61个,张谊生(2000) 则列出89个程度副词;种类上,太田辰夫将其分为“表示强度的程度副词”和“表 示弱度的程度副词”两种;层面上,唐贤清(2003)在研究《朱子语类》的副词 时,按照“表强度”、“表弱度”以及“表比较度”三个层面将程度副词进行分类。
本文参照唐贤清先生的观点,将程度副词分为表强度、表弱度以及表比较度 三类。强/弱在词义上具有不对称性,“强”的语义范围比“弱”大。本章在对程 度副词强弱的界定时,将甚度、极度并入强度副词中。具体如下图:
4杨荣祥.近代汉语中类同副词“亦”的衰落与“也”的兴起卩].中国语文.2000(01).
《平》中程度副词共38个,具体分析如下:
2. 3. 1表强度
表强度的副词语义上表示程度高,此类副词有:“极(7)、绝(2)、最(30)、 至(5)、甚(98)、尤(4)、深(4)、太(19)、颇』(2)”: “格外(1)、十分(69)、 过于(13)、极其(3)、万分(4)、最为(4)、百般(7)、好不(2)、大为(1)、 甚是(16)、深深(9)、甚为(1)、尤为(1)、何等(12)”共23个,其中双音节 形式多为近代产生。
(17) 所以当今天子十分宠爱。(第十二回)
(18) 今得相逢之故,万分得養.不必细说。(第二十回)
(19) 老先生何等高明!(第三回)
“十分”于近代产生,在《平》中出现频率较高。例(17)中“十分”指“宠 爱”的程度,表示“天子的宠爱程度高”;例(18)中“万分”指“得意”的程度, 表示对相逢一事的强烈之喜。“何等”虽本身不表示明确的程度性,但由疑问形式 演变而来后多出现于感叹句中,结合句子的感叹语气,表示出极高程度,例(19) 中“何等”指“高明”的程度极高,表达说话人对老先生品质的赞美。
2. 3. 2表弱度
表弱度的副词语义上表示程度较弱。主要有:“稍(7)、微(1)、颇2(3)、 略(13)、聊(5);略略(2)、稍稍(2)、微微(16)”共8个。此类副词多为近 代产生的并列复合式副词。张谊生(2007)指出,唐朝时期,双音节形式“微微、 稍稍、略略”在诗歌中表现尤为明显。
1 (20)山小姐应道:“或觉宽些”。(第十六回)
(21) 晚得女儿有些作用,方稍稍放心。(第七回)
(22) 冷绛雪微微笑道:“王世贞、李攀龙便怎么?"(第六回)
“略、稍、微微”在本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颇”较低。例(20)中“略”指 “觉”的程度,表示说话人心理上有轻微变化;例(21)中“稍稍”指“放心” 的程度,表示说话人心理上安定了一些;例(22)中“微微”指“笑”的程度, 表示冷绛雪说话时的神态。
5 "颇”作为程度副词既有表示强度的用法也有表示弱度的用法,本文将表强度写作"颇J',表弱度写作 "颇 2”。 -
2. 3. 3表比较度
程度的变化可以用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来表示,这类副词通常由动词演变而 来,主要有:“更(28)、越(4)、愈(6)、还| (22);更加(4)、愈加(6)、— 发、(17)”共7个。
(23) 这里奇了!那有十岁女子能作此惊人奇句。(第一回)
(24) 原打帐是一首,见是两首,一发,快活。(第十七回)
《平》中表比较度副词“更”的出现频率较高。例(23)中“更”用来表示 与作惊人奇句相比,十岁女子就能作惊人奇句是更为神奇的事情。“一发”是极具 特色的方言副词。例(24)中“一发”表示程度的比较,表示张寅看到不是一首 诗而是两首诗时,心理上比预期快乐。
2. 4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表达的时间意义各不相同,王力(1943)提出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 是表示“时间观念”,功能上修饰动词性谓语。关于时间副词的分类,学者们持有 不同意见,所依据的分类标准也不同。张谊生(2000)根据时间副词内部的不同 特点,杨荣祥(2005)根据语义与功能的差别,张言军(2006)从肯定与否定的 角度,杨荣祥、李少华(2014)运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都对时间副词进行了再 分类;关于时间副词的功能,张亚军(2002)指出,时间副词具有语义上的时间 定向功能、句法上的完句功能、语用上的情态功能以及语篇上的关联功能。本文 参考学者们意见,将时间副词分为表时体、表时段、表时序以及表频率四类。《平》 共59个时间副词,具体分析如下:
2. 4. 1表时体
时体是西方语言学所确立的与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通过参照时间与事件时 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本文将表时体的副词分为:表示过去/己然;表示现在/方然; 表示将来/未然三类。
2.4. 1.1表过去' 已然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己经发生的动作行为,属于绝对先时与相对先时副词, 具有[+时位]、[+参照时间前]、[土说话时间前]“的语义特征。这类副词有:“本(3)、 曾(43)、原(50)、尝(2)” 共 4 个。
6杨荣祥,李少华.再论时间副词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2014(04).
(25) 生她时宣梦见下了一庭红雪。(第六回)
“本、原、曾”出现频率仍很高,“尝”的出现频率有所减弱,都解释为“曾 经”,属于绝对先时类时间副词。这一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前已 完成。例(25)中“曾”指“梦见下了一庭红雪”的动作行为,表示这一事件在 说话时间前己完成。
2.4. 1.2表现在' 方然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个时候进行着,属于贯穿延续类时间副词, 具有[-全程]、[+延续]、[-持续]的语义特征,侧重以“现在”为参照点。这类副 词有:“正(59);正在(12)”共2个。
(26) 话说冷绛雪止拜见山显仁与罗夫人。(第九回)
本书中“正,,的使用频率较高。时间副词“正”强调同时性,并且受副词“正” 修饰的成分一定具有[+延续性]。例(26)中“正”修饰延续性动词“拜见”,表 示冷绛雪拜见山显仁的动作行为正在进行。
2.4.1. 3表将来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将要进行或现象将要出现,本书中仅有“将(1)”。
(27) 天捡晚了,须早早回去罢。(第十五回)
明末清初“将”作动词仍占绝大比重,在本书中多为处置义动词,少数作时 间副词。例(27)中“将”指“晚”的客观现象,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很晚了, 催促听话人尽快回去,这种用法较少见。
2. 4. 2表时段
时段即划定时轴上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的间跨度,本文将其分为表突发/短时; 表持续/长时;表暂且以及表逐渐四类。
2. 4. 2. 1表突发、短时
此类副词语戏上表示动作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杨荣祥(2014)定义这 种副词为瞬时副词,具有[+参照时间前后]的语义特征。这类副词有:“便| (304)、 顿(1)、忽(100)、即(37)、就 2 (10)、立(16)、遂(140)、骤(2);忽然(11)、 一时(66)、登时(1)、随即(12)”共12个。此类副词单音节形式使用频率仍高 于双音节形式,本文认为与《平》的书面语较多有关。
(28) 平如衡正打恭,冬见袁隐睁开眼。(第十回)
“忽”的使用较特殊,作为瞬时副词的一种,在参照时间上无法准确定义, 因此又称为不定点瞬时副词。例(28)中“忽”指“见”的动作行为,表示“袁 隐睁开眼”是突发的动作行为。
2. 4. 2. 2表持续、长时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长。这类副词主要有:“常(4)、还 2 (10)、久(11)、尚(70)、素(2)、自(1);依旧(5)、从来(6)、仍旧(1)、 一向(6)”共10个。
(29) 孩儿不视其巍巍然,已么奉孟夫子教矣。(第二回)
(30) 子持兄,你二j負眼睛高,.怎见了这两首诗便大惊小怪?(第十回)
例(29)中“久”指“奉”的动作行为,表示说话人“信奉孟夫子教”的时 间很长;例(30)中“一向”指“一直”,表示说话人认为子持的眼光一直很高。 此类副词单音节的使用频率仍较高,双音节形式逐渐增多。
2.4.2. 3表暂且
表暂且的时间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这类副词有: “且(12)、暂(5);且权(2)、暂且(2)、且暂(1)”共5个。
(31) 且暂回几日.容有便挽回圣意,当得再见。(第五回)
(32) 你且权坐了.细讲才字与我听。(第八回)
“且暂”、“暂且,,是时间副词“暂”、“且”的并列复合词,于中古时期产生。 例(31)中“暂且”是对动作“回”的表述,表示说话人建议听话人暂时先回去, 挽回圣意再来拜见。“且权”在近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本书中仅出现2例,CCL 语料库中仅出现57例。例(32)中“且权”是对“坐”的表述,表示“坐”的动 作行为是暂时的。
2.4.2. 4表逐渐
表逐渐的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缓慢、不间断。这类副词有:“渐(1);渐 渐(3)”共2个。
(33) 苟学足性生,则有避引並长、愈出愈奇。(第八回)
(34) 又在各县打几个秋风,说些分上,手头渐渐有余。(第五回)
“渐渐”与“渐”在书中出现次数相当,例(33)中“渐”指“引”与“长” 的时间变化,表示“才思慢慢地越引越长”;例(34)中“渐渐”是对“有余”的 表述,表示说话人有积蓄的过程是较为缓慢的。
2. 4. 3表时序
时序即时间顺序的先后,通过参照时间与事件发生的顺序而确定。本节将此
类副词分为表初始、表早晚及表先后三类。
2.4. 3.1表初始
(36) 方才我看见与燕生员同走还有一少年,可知是谁?(第十一回)
例(35)中“才”指动作行为“写”,表示诗刚写完还没有落款,又被恶仆看 见:例(36)中“方才”指动作行为“看见”,表示说话人不久之前看见少年与燕 生员一起离开。
2. 4. 3. 2表早晚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早晚,主要有:“早(38);早晚(4)、 迟早(1)、早早(5)”共4个。
(37) 吾兄何不呈言?(第九回)
(38) 迟早不能如期.也须说过。(第十九回)
此类副词属于绝对后时副词,其语义与表初始的时间副词有重叠。例(37) 中“早”指动作行为“言”,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为什么不早些说的疑问。“迟早” 属于反义复合词,例(38)中“迟早”的主观性较弱,表示时间上的早或晚。
2.4. 3.3表先后
表先后的时间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先后,这类副词主要有: “先(58)、预先(1)”共2个。此类副词单音节形式使用频率较高。
(39)天子先传旨:“平身”,然后亲说道:“朕凉薄之躬。”(第一回)
本书中“先”的使用频率仍高于“预先”。例(§9)中,“先”与“然后”对 举,表示天子先进行“传旨”的动作行为,再进行“说”的动作行为。
2.4.4表频率
表频率的时间副词表示单位时间内动作行为次数的多少,本文将其分为表惯 常以及表不定时两类。
2. 4. 4. 1表惯常
表惯常的时间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经常进行,这类副词有“每每(3)、 往往(10)”共2个。
(40) 才是有些,只是为人狂妄,出语往往诋毁前辈。(第十七回)
(41) 虽爱他才情,却因他出言狂放,每每劝戒。(第九回)
本书中“往往”出现频率略高于“每每”。“往往”语义上侧重表示动作行为 经常进行,发生次数多。例(40)中“往往”指动作行为“诋毁前辈”,表示燕白 颔虽然有才,但是为人狂妄,总是诋毁前辈;例(41)中“每每”指动作行为“劝 戒”,表示因为平如衡出言狂放,说话人经常劝戒他。
2.4.4. 2表不定时
表不定时的副词语义上表示对时间的不确定,这类副词主要有“偶(17);偶 尔(4)、随时(1)、时时(4)、不时(1)”共5个。
(42) 非吟也,鐘有所思耳。(第十六回)
“偶”是典型的不定时时间副词,“偶、偶尔”仍在本书中占绝对优势,其他 双音节形式使用频率不高。例(42)中“偶”指动作行为“有所思”,表示不是吟 唱,只是偶尔有些感想而己。
2. 5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主观性最强,往往体现岀说话者的主观判断。李素英(2010)、罗主 宾(2013)分别对中古汉语以及明清时期的语气副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个案 副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主观化历程,揭示了语气副词独特的主观表达手段。
近代汉语中语气副词的兴替频繁,合成副词广泛使用,部分副词的用法也发 生变化。一方面,一些表确认的语气副词只能修饰否定形式,如:“殊、绝、断”; 另一方面,其他副词转类为语气副词,如:“毕竟”。根据表达语气的不同,本文 将《平》的语气副词分为表确认、委婉、推度、疑问以及评价5类。《平》中共有 79个语气副词,具体分析如下:
2.5.1表确认、强调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对某件事的强调。主要有:“真(31)、必(31)、定(21)、 恰(9)、准(1);必定(3)、真个(11)、真正(2)、定然(19)、全然(3)、固 然(2)、恰恰(4)、恰好(2)、恰喜(1)、毕竟(10)、其实(5)、必得(2)、必 须(5)、一定(5)、自然(11)、原来(46)、委实(2)、正自(1)、须索(2)” 共24个。
(43) 怎反趋入权门,其中是非正自难言。(第七回)
(44) 袁隐反大笑起来,道:“兄毕竟是个才子。”(第十回)
此类副词中"真、必、定”的使用频率仍较高,其他近代产生的双音节形式 使用频率较低。例(43)中“正自”是对“是非难言”的表述,并对判断加以证 实,表达“确实难言”的语气。“毕竟”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到底、终归; 必定”,《平》中出现的“毕竟”均为语气副词。杨荣祥(2005)指出《语类》及 以后的文献中,“毕竟”转为了表确认、强调的语气副词。例(44)中“毕竟”是 对“是个才子”的表述,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是个才子”这一事件的确认语气, 主观性较强。
2.5.2表委婉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使对某事的决断变得委婉,也可表示否定的推断。主要 有:“倒(5);不免(2)、未免(25)、未必(24)、不妨(9)、倒是(10)、不料 (20)”共7个。此类副词,双音节形式使用频率较高。
(45) 纵能挥写也丕鱼效寒岛瘦。(第十回)
(46) 若早入京,未免招摇耳目。(第二十回)
“不免”与“未免”语义上都表示使对某种情况的肯定、否定或强调变得委 婉。例(45)中“不免”是对“郊寒岛瘦”的表述,表达即使书写也难免会“郊 寒岛瘦”的委婉语气;例(46)中“未免”是对“招摇耳目”的表述,表达如果 早入京,可能“招摇耳目”的委婉语气。
2. 5. 3表推测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大致的判断或对某事怀疑、不太肯定。这类语气副词主 要有:“恐(20)、怕(2);仿佛(4)、似乎(2)、只怕(21)、恐怕(26)、想是】 (7)、想必(1)、容或(2)、庶几(2)、大约(5)”共11个。此类副词具有[+推 测]的语义特征,双音节形式居多。
(47) 穆礼欲待不做,恐怕得罪(第四回)
本书中“恐怕”出现频率较高,例(47)中“恐怕”是对“得罪”的表述, 表示说话人的推测兼担心。
(48) 想必就是前日迁柳庄遇见的那位了。(第十一回)
(49) 我看你的意思,想J敦,要吃酒了。(第十回)
《说文解字》定义:“想,冀思也。”“想”是表示思索的动词,引申出“推测” 的语义,从而产生双音节形式“想必、想是”等。例(48)中“想必”表示偏于 肯定的判断,推测其很可能是“前日迁柳庄遇见的那位”。"想是”在书中共出现9 次,其中表推测的语气副词占大多数,语义上表示对事件的推度、揣测,例(49) 中“想是是对“要吃酒”的表述,表示说话人推测听话人想吃酒了。
2.5.4表疑问、反诘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疑问语气,主要有“岂(40);何曾(4)、可曾(3)、何 必(5)、何尝(3)、莫非(25)、难道(23)、怎生(16)、怎自(1)、何消(2)、 何妨(1)、何须(1)、终不然(1)、想是2(2)”共14个。
(50) 也有相府之人而拜太守之堂者乎?(第七回)
(51) 兄何故含笑,想是,有甚破绽处吗?(第三回)
此类副词中单音节形式“岂”使用频率仍较高。“岂”主要表示反问、推测、 期望或命令,在古书上多写作“其”。例(50)中“岂”的使用使整个句子表达反 问语气;例(51)中“想是②”是对“有甚破绽处”的表述,表达说话人的反诘语 气。与表推测的“想是相比,二者都具有[+推测]的语义特征,因所处疑问句 式,“想是2”的语气更强烈。
2. 5. 5表评价
此类副词是较特殊的一种,表示对已知事实的评价,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这类副词主要有:“幸(7)、果(65);幸而(1)、幸亏(2)、幸喜(3)、早是(2)、 倒转(1)、怪不得(4)、不愧(1)、果然(24)、到底(4)、明明| (3)、偏生(2)” 共13个。此类副词多音节形式较多,使用较频繁。
(52) 幸亏走得快.不曾被他凌辱。(第十四回)
(53) 他明明,写在墙上和你.岂不虑人看见耻笑?(第十五回)
“幸亏”出现时间最晚,例(52)中“幸亏”是对“走得快”的表述,表达 说话人因避免了 “被他凌辱”而感到庆幸的语气;例(53)中“明明”是对“写 在墙上”的表述,强调动作行为显而易见,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2.5.6表祈使、决断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规定或禁止。主要有:“切(1)、断 (7);索性(1)、率性(/)、千万(1)、万万(11)、一发2 (2)、断断(3)、断 然(1)、断断乎(1)”共10个,此类副词多于近代产生。
(54) 吾兄万万不必来辱我。(第十回)
(55) 一发,与兄讲明.你我俱擅才子之名,一时也难分伯仲。(第十二回)
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在本书中用例较少,多由表示量大的数词虚化而来,中古 汉语时期己出现,一般位于祈使句中,表示说话人的意愿语气较强烈。例(54) 中“万万”是对“辱我”的表述,表达说话人的祈使语气;例(55)中“一发” 是对“讲明”的表述,表示“索性”的祈使义。
2.6情状副词
情状副词是内部比较一致的半开放的词,其共性大于个性。情状副词产生时 间较晚,来源复杂。这类副词只能修饰VP,不能修饰AP和S。句法上只能处于状语 的位置,语义指向被修饰动词。
情状副词的分类多则13类,少则6类。史金生(2003)将情状副词分为意志、 时机、同独、依照、状态以及方式6类,提出情状副词语义上的不对称及结构与 功能相关性的特点;唐贤清(2003)将情状副词分为表反复、躬亲、交互/各自、 逐一、特意/任意、暗自、公然、直接、徒然以及极力10类;杨荣祥(2005)未 对情状方式副词内部进行进一步划分。本文参考学者们的观点,将《平》中情状 副词分为表反复、表躬亲、表交互/独自、表逐一、表特意/任意、表暗自/公然、 表徒然、表极力、表协同以及表缓急,共十类。《平》中情状副词共92个,具体 分析如下:
2.6.1表反复、连续
此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反复或多次发生。主要有“复(15)、重(4)、再(72); 连日(2)、连年(1)、连夜(1)、连声(4)、连忙(8)、连连(17)、一连(2)、 再三(28)、再四(4)、重新(4)、陆续(2)”共14个。
(56) 再三托本府搜求。(第十一回)
(57) 童子见小姐吩咐,不敢逢言,竞走了进去。(第十四回)
本书中“再、再三”的使用频率较高。例(56)中“再三”是对“托本府捜 求”的表述,表示此动作行为反复多次发生;例(57)中“再”指动作行为“言”, 表示童子不敢继续说,直接走了进去。
2. 6. 2表躬亲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施事者亲自发出的动作,主要有“亲(19);亲自(3)、 亲手(3)、亲眼(1)”共4个。
(58) 冷新的冠带,是本府童送去的。(第十三回)
本书中“亲”出现频率最高,“躬”不用作副词。副词“躬”除“躬亲”外并 无其他“躬X”形式,能产性较低,“亲X”形式能产性高并多于借喻机制下产生, 使用身体部位代替整体。例(58)中“亲”是对传递动词“送”的表述,表示施 事者亲自发出“送”的动作行为。
2. 6.3表交互、独自
此类副词语义上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或单独进行。主要有“交(3)、相(43)、 互(1)、独(19)、各(50);独自(11)、各自(3)、各各(11)、分头(1)、竟 自(9)、互相(5)、交相(1)、相与(1)”共13个。
(59) 亏与冷绛雪两人互桓宽慰。(第十九回)
(60) 遂叫左右筛起大犀杯,各各送上。(第十二回)
副词“互相、交相”的构成属于同义聚合,随着语言经济性原则,“交”在近 代汉语使用频率的降低,使其复合形式“交相”的使用频率也降低,在本书中仅 出现1次。例(59)中“互相”对“宽慰”进行表述,表示说话者与冷绛雪互相 宽慰的动作行为。“各各”由中古汉语继承而来,近代汉语中逐渐被“各自”替代, 本书中“各各,,使用频率仍高于“各自”,证明其于这一时期尚未被取代。例(60) 中“各各”对“送”进行表述,表示平如衡命令左右给每个人送大犀杯。
2. 6. 4表特意' 任意
表特意的副词语义上表示有意识地进行某一动作行为。这类副词有“特(30); 特特(2)、特此(1)、有意(3)、加意(7)”共5个;表任意的副词语义上表示 随意地进行某一动作行为,这类副词主要有:“胡(3)、乱(12)、妄(6)、漫(3); 随便(1)、随意(1)、等闲(5)、信手(2)、信步(3)、不觉(31)、就便(1)、 乘机(2)”共12个。
(61) 今挂荐尚宝司少卿周公梦。(第三回)
(62) 可配匯留下些当头,明日来取何如?(第十五回)
“特”在书中使用次数最频繁,由上古沿用至今并衍生出“特特、特意、特 为”等双音节形式副词。例(61)中“特”对“推荐”进行表述,表示说话人“有 意识地推荐”的动作行为.“妄、漫”受语言经济性原则及副词的新旧交替影响, 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具有文言色彩。“随便、随意”在表示任意时均使用了一次, 出现频率不高。例(62)中“随便”是对“留”的表述,表示随意地留下些当头。
2. 6.5表暗自、公然
表暗自的情状副词语义上表示私自或暗地的动作行为。这类副词有“私(7)、 窃(4)、偷(3)、悄(4)、潜(4);偷眼(2)、偷睛(1)、暗暗(9)、暗自(1)、 私自(1)、默默(12)、默然(6)”共12个;表公然的情状副词语义上表示公开 发生的动作行为,这类副词主要有“明(9)、公(3);公然(2)、当场(2)、当 面(16)、即席(1)”共7个。此类副词多于近代产生,使用频率大致相当。
(63) 二人暗暗欢喜不题。(第十九回)
(64) 才子既无出类之才,乃公然求婚。(第二十回)
“暗暗”是语素重叠构成的并列式副词,语义与单音节形式基本相同。例(63) 中“暗暗”是对“欢喜”的表述,表示二人暗地里欢喜的动作行为;例(64)中 “公然”对“求婚”进行表述,表示公开求婚的动作行为。
2. 6.6表极力
此类情状副词语义上表示强硬、竭力地实施动作行为。这类副词有“争(7)、 强(9)、盛(10);极力(1)”共4个。
(65) 又见天子盛称,诸臣交赞。(第二回)
此类副词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表极力的副词多于表弱力的副词,即强量 度特征副词远多于弱量度特征副词,本书中未出现表弱力的情状副词。“盛”语义 上表示“极力”的意思,例(65)中“盛”对“称”进行表述,表示天子竭力地 称赞,诸臣互相称赞。
其他情状副词还有表徒然、表逐一、表协同、表缓急等共22个。表协同类副 词单音节形式居多且使用频率较高,“共”的情状副词用例多于范围副词;表缓急 类副词双音节形式居多,且多为语素重叠形式,如“缓缓、速速、急急、快快” 等;表徒然与表逐一类副词较少,此不赘述。
2. 7小结
根据上文对《平》副词的描写与分析,将其形式、来源、使用频次以及所占 比例进行统计,具体见下表:
《平》副词共312个。数量上,情状副词占总数的29. 5%,否定副词占总数的 5. 1%;频次上,否定副词共出现1871次,范围副词仅出现443次;形式上,语气 副词与情状副词多音节形式较多(仅语气副词中出现了 3个三音节形式副词),其 他副词单音节较多;来源上,否定副词、范围副词以及时间副词多由上古、中古 继承而来,其他副词多为近代产生。否定副词数量最少但频次最高,与表叙述的 否定副词“不”组合能力强有关。否定副词数量少,使用者在表达否定语义时倾 向于选择组合能力较强的"不”,“不”在本书中共出现1548次,因此否定副词在 所有副词中出现频次最高。
六类副词内部不均质,能够体现其使用特点。否定副词中,表己然否定副词 (37.5%)在本文出现频率最高,表判断否定副词(6%)出现频率最低’双音节形 式“不必、不消”的使用频率较高;范围副词中,表总括副词(53.6%)出现频率 最高,表类同的(7.1%)出现频率较低;程度副词中各类差异明显,表强度的副 词(60. 5%)所占比例最大,表比较度的副词’(20.5%)所占比例最小;时间副词 中,表时段的副词(50.8%)最多,表频率的副词(11.9%)最少;语气副词中, 表确认、强调(30.4%)所占比例最大,表委婉(8.9%)所占比例最小;情状副词 中,表暗自、公然(20%)占比较大,表逐一与表徒然(3.3%)最少。
副词的结构类型丄,《平》中312个副词分为单纯副词与合成副词两种。单纯 副词共133个,多由中古汉语继承而来,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合成副词共179个, 使用频率较低,发展尚不稳定。
第三章《平山冷燕》副词句法分布及功能
本章将探讨《平》副词的句法分布及功能,首先根据句法分布不同将《平》 副词分为饰句副词与饰谓副词,并对其所处的位置以及谓语类型进行分析;其次 分析《平》副词的组合功能,包括对被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及对被饰成分肯定 形式或否定形式的选择;最后考察《平》的副词连用,包括同类连用与异类连用, 并分析异类连用的变序现象。.
3. 1句法分布
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状语。《平》中绝大多数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仅表强 度的程度副词“极、甚”可充当补语,出现“妙得极、幸甚”等形式,语义上表 示程度高,句法上处于补语位置。唐贤清(2014)对程度副词作补语现象进行了 跨语言考察,并对程度副词作补语的成因进行探讨。因示例较少本章不做讨论。
尹洪波(2013)、杨德峰(2016)指出副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状语,并从句法 分布角度将副词分为饰句副词与饰谓副词,对其句法、语用进行了考察,探讨了 影响饰句副词话题化的因素。在探讨《平》中副词的句法分布时,我们将从饰句 副词与饰谓副词两方面入手,按照副词在句中位置以及谓语类型进行分析。
3. 1. 1饰句副词
修饰整个句子的副词叫作饰句副词,此类副词既可位于谓语前,也可位于主 语前,在句中的位置不固定。语气副词主观性强,句法位置灵活,本书的语气副 词以及部分时间副词、情状副词、否定副词可作饰句副词。《平》中饰句副词分为 位于主语前及位于话题前两类。
3.1. 1.1位于主语前
可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的语气副词有:“怪不得、莫非、难道、恰好、 想是”等共36个;其他副词,如时间副词“忽然”;范围副词“凡是”;否定副词 “不”等也可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例如:
(66) 怪不得他笑说代做的人已捉住了。(第十八回)
(67) 莫非你会画符?(第六回)
(68) 难道本府是听信本言之人?(第七回)
(69) 怆担冷绛雪也考完进来。(第十七回)
(70) 想是宋先生见我村庄人家,未必知音,故不肯轻作。(第六回)
例(66)中“他笑说代做的人己经捉住了”是动词谓语句,表评价的语气副 词“怪不得”位于主语“他”前,修饰整个句子;例(67)中表疑问语气副词“莫 非”位于主语“你”前,修饰整个句子;例(68)中表反诘的语气副词“难道” 修饰动词谓语句“本府是听信谗言的人”并表达疑问语气;例(69)中“冷绛雪 也考完进来”是动词谓语句,表确认语气副词“恰好”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 子;例(70)中表推测语气副词“想是”位于主语“宋先生”前,修饰整个句子。
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是表示事件的时间意义,时间意义通常也属于整个句子, 因此,部分时间副词可以约束整个句子,充当饰句副词。
(71) 失去燕平旧时句,忽然张子有《新编》。(第十七回)
(72) 惟山显仁领了众侍妾,坐在朝房伺候。(第二回)
时间副词“忽然”也可作饰句副词,例(71)中“张子有《新编》”是动词谓 语句,“忽然”修饰整个句子,保证对仗工整;例(72)中范围副词“惟”位于主 语“山显仁”前,修饰整个动词谓语句。
3.1.1.2位于话题前
话题表示句子所谈论的对象,对交谈双方来说话题是己知的信息。本书中可 位于话题前作饰句副词的较少,仅有范围副词“惟、独”;语气副词“莫非、原来” 共4个。
(73) 惟草书,全要挥毫如风雨骤至,方有龙蛇飞舞之势。(第三回)
(74) 丝才情则有得有不得焉。(序)
(75) 鹿金山显仁原是晋朝山巨源之后,世代阀阅名家。(第二回)
(76) 莫非这冷乡宦正是他家?(第十九回)
例(73)中表限定的范围副词“惟”位于本句话题“草书”前,起到凸显副 词的作用;例(74)中表限定的范围副词“独”位于句首,修饰整个句子;例(75) 中表确认、强调的语气副词“原来”位于本句话题“山显仁”前,修饰整个句子; 例(76)中表疑问语气副词“莫非”位于本句话题“冷乡‘言”前,修饰整个句子。 句首部分往往最易引起受话人注意,副词位于句首,能够起到凸显作用。
《平》中位于主语或话题前,充当饰句副词的语气副词较多。语气副词的语 义特征是表达某种语气,语气属于整个句子。同时语气副词的约束作用较强,辖 域较广,句法位置相对灵活,既可位于谓语前,也可位于主语前。
3. 1. 1.3 小结
综上,《平》中饰句副词按照所处位置不同分为位于主语前和位于话题前两 类,其中位于主语前的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表2 《平》中饰句副词
位于主语前 位于话题前
语
气
副
词 表确认 真、恰、恰好、恰恰、恰喜、毕竟、必得、必须、原来、真个 原来
表委婉 未必、不料、不免、倒、倒是
表推测 恐、怕、只怕、恐怕、仿佛、想是、庶几、大约、想必
表疑问 岂、何必、莫非、难道 莫非
表评价 幸、幸而、幸亏、幸喜、怪不得、果然、到底、明明
时间副词 忽然、依旧、偶尔、往往、随即、本、方才、每每、一时、忽、 正
范围副词 惟、唯、独、皆、全、凡、凡是 惟、独
否定副词 无不、非
《平》中饰句副词的共59个,占总数的18. 9%o语气副词中表确认、强调与 表评价的小类多为饰句副词,位置相对灵活;表推测、委婉的小类饰句副词较多; 表疑问、反诘的小类作饰句副词的较少;表祈使、决断的小类无饰句副词;大多 数单音节及文言色彩浓厚的语气副词不能作饰句副词,主观性较低的语气副词更 倾向于作饰句副词。范围副词中部分表限定及表总括的副词可充当饰句副词,展 现其句外关联功能。时间副词中表时段类作饰句副词较多,情状副词、否定副词 及程度副词几乎不作饰句副词。
3. 1. 2饰谓副词
修饰句子谓语的副词叫作饰谓副词,本书中饰谓副词占绝大多数。程毕副词、 范围副词大多为饰谓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及情状副词中也有饰 谓副词。根据谓语的类型,本节将其分为动词谓语、动宾谓语、形容词谓语、名 词谓语、主谓谓语以及兼语谓语。
3. 1.2. 1动宾谓语
本书中,绝大多数副词可修饰动词谓语及动宾谓语,并且只能位于谓语前起 修饰作用,各举一例说明如下:
(77) 宋兄所论最为有理。(第十二回)
(78) 然是干衣服,未曾着水。(第十八回)
(79) 若早入京,未免招摇耳目。(第二十回)
(80) 宋信听了连连摇首道:“这个难。”(第十二回)
(81) 狸设一席于西南殿角,赐山黛坐饮。(第二回)
(82) 仍旧盖了 一座玉尺搂。(第十三回)
例(77)中程度副词“最为”是产生于近代汉语的双音节复合副词,修饰动 宾结构“有理”,表示说话人认为宋兄的理论非常有道理;例(78)中否定副词“未 曾”修饰动宾谓语“着水”,表示没有发生过着水这件事;例(79)中语气副词“未 免”修饰动宾谓语“招摇耳目”,表达如果早入京,可能会“招摇耳目”的委婉语 气;例(80)中情状副词“连连”是“连”的同音重叠形式,本书中多与生理活 动动词“摇首、叩头”等共现,表示宋信听完后不断摇头;例(81)中范围副词 “独”用在动宾谓语“设一席”前,表示只为山黛设了一席,本书中表限定的单 音节副词多与表限定性的“一”连用;例(82)中时间副词“仍旧”修饰动宾谓 语“盖一座楼”,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
3.1.2. 2形容词谓语
本书中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以及时间副词大多可修饰形容词谓语; 否定副词“不”也可修饰形容词谓语,各举一例说明如下:
(83) 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芬兰羹茂。(第四回)
(84) 花压雕栏,十分富丽。(第十六回)
(85) 间出一言,丝颖慧过人。(第一回)
(86) 花看潘岳花友艳,酒醉青莲酒至灵。(第一回)
(87) 冷绛雪道:“这也丕难。”(第十一回)
例(83)中表限定的范围副词“独”修饰形容词谓语“茂”;例(84)中表强 度的程度副词“十分”修饰性质形容词“富丽”;例(85)中表确认语气副词“必” 修饰形容词谓语“聪颖过人”;例(86)对偶句中,“方”与“始”位于相同位置,
修饰形容词谓语“艳、灵”,表达相同的语义;例(87)中否定副词“不”修饰形 容词谓语“难”,表示说话人认为该事件难度较小。
3. 1.2. 3名词谓语
本书中仅有部分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可修饰名词谓 语,具体分析如下:
(88) 天下置子云,则著书不愧子云可知。(序)
(89) 真个金阚晓钟.玉阶仙仗,十分隆盛。(第一回)
(90) 不论须眉除去骨,布衣何处丕王公。(第六回)
(91) 中天红日刚刚午.御当阳圣主。(第四回)
例(88)中表总括的范围副词“皆”修饰句中名词谓语“子云”,表示说话人 认为天下都是子云;例(89)中表确认的语气副词“真个”修饰句中名词谓语“金 阙晓钟”,表示说话人强调场面很隆重:例(90)中表叙述否定的副词“不”修饰 句中名词谓语“王公”,表示说话人对平民地位的尊重;例(91)中表初始的时间 副词“刚刚”修饰专有名词“午”,汉语中绝大多数副词不能修饰单个形容词,能 够修饰名词性短语的更少,此类用法较少岀现,与诗歌行文方式有关。
3.1.2. 4兼语谓语
本书中可修饰兼语谓语的饰谓副词有:范围副词“惟”、"皆”;时间副词“遂”、 “曾”;语气副词“倒”;情状副词''急急”等,具体分析如下:
(92) 進留阁臣数人御前侍宴,(第一回)
(93) 郑秀才见举人、进士暨让宋信首坐。(第六回)
(94) 遂命近侍传旨(第二回)
(95) 圣上度命许多翰林官与他较才,(第十五回)
(96) 倒_叫小弟不敢再做。(第十七回)
(97) 他急急请我出来.还怕退了。(第七回)
例(92)中,表限定的范围副词“惟”,修饰兼语谓语“留阁臣,阁臣侍宴”; 例(93)中,表总括的范围副词“皆”,修饰兼语谓语“让宋信,宋信首坐”;例 (94)中,表突发、短时的时间副词“遂”,修饰兼语谓语“命近侍,近侍传旨”; 例(95)中,表过去、已然的时间副词“曾”,修饰句中兼语谓语“命翰林官,翰 林官与他较才”;例(96)中,表委婉的语气副词“倒”,修饰句中兼语谓语“叫 小弟,小弟不敢再做”;例(97)中,表缓急的情状副词“急急”,修饰句中兼语 谓语“请我,我出来”。
此外,表委婉的语气副词.“不免”还可修饰主谓谓语,如下:
(98)纵能挥写也丕鱼效寒岛瘦。(第十回)
例(98)中,“不免”修饰主谓谓语“郊寒岛瘦”,表示说话人委婉地表达诗 词挥写的难度,本书中此用法出现较少。
综上,《平》副词以饰谓副词为主,饰句副词为辅。饰谓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 以修饰动词谓语、动宾短语为主,也可修饰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以及兼语谓语, 部分副词可修饰主谓谓语;饰句副词在句中也充当状语,并且按照所处位置,位 于主语前较多,位于话题前较少。'具体见下表:
表3《平山冷燕》副词句法分布情况
饰句副词 饰谓副甫
主语前 话题前 动词/动宾谓语 形容词谓语 名词谓语 兼语谓语
语气 + # + + . # #
程度 — — + + — —
情状 # — + — — #
范围 # + + # #
否定 # — + # # ——
时间 # 一 + + # #
饰谓副词方面,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状副词以及否定副词多充当饰谓副 词,仅修饰句中的谓语。其中所有副词都可修饰动宾谓语,情状副词不能修饰形 容词谓语;程度副词以及情状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谓语;否定副词与程度副词不能 修饰兼语谓语。
饰句副词方面,除程度副词外,其他副词均可充当饰句副词,修饰整个句子。 语气副词与范围副词的功能最全面,既可位于主语前也可位于话题前;部分时间 副词、情状副词以及否定副词只能位于主语前。
3. 2组合功能
杨荣祥(2005)指出副词的组合功能指副词与别的句法成分之间形成的句法 关系与语义关系,主要体现于副词与其后被修饰成分的关系。本节从被修饰成分 的音节构成与肯定形式/否定形式选择的角度考察副词的组合功能,关于被饰成分 的语法属性上文己作分析,此不赘述。
7表中"+”号表示绝大多数副词具有该功能,号表示绝大多数副词不具备该功能;号表示该类副 词中部分具有此项功能。
3. 2. 1对被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
单音节副词搭配较自由,既可修饰单音节词也可修饰多音节词,多音节副词 一般只能修饰多音节词。《平》中单音节形式副词多与单音节词搭配,双音节形式 副词多与双音节词搭配,符合语言韵律的基本规则。本书中也存在一些双音节副 词修饰单音节词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99) 燕白颔连声道:“是。”(第十二回)
(100) 山黛笑道:“姐姐不必谦。"(第八回)
(101) 中天红日刚刚午.御当阳圣主。(第四回)
(102) 依旧诗人独自题。(第九回)
本书中有大量诗词、奏疏及献赋,同时又是口语化程度较高的白话小说,能 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当时的语言特征。例(99)中双音节副词“连声”修饰单音节 动词“道”,例(100)中双音节副词“不必”修饰单音节形容词“谦”,不符合 韵律规则,本文认为此类现象是受词汇复音化趋势的影响,一部分单音节副词向 双音节副词过渡,因此双音节副词可以代替单音节副词的部分功能;例(101)中 双音节时间副词“刚刚”修饰单音节词“午”,例(102)中双音节情状副词“独 自”修饰单音节动词“题”,属于诗词的写作手法,为求对仗工整而作。
同时,本书中部分双音节副词仅能修饰双音节词,如"果然、百般、毕竟、 公然、每每、往往”等。
(103) 山小姐道:“有才人往往气骄。”(第十六回)
(104) 这两首诗是怨可爱,却怪我不得。(第十回)
例(103-104)中双音节副词“往往、果然”修饰双音节形式“气娇、可爱”, 此类副词受韵律规则的影响,一般不修饰单音节词。
本书中副词的音节组合具有特色,因双音化趋势与诗词的对仗要求,本书中 出现部分既可修饰单音节词也可修饰双音节词的双音节副词。同时也存在仅修饰 双音节词的双音节副词,符合“音步必双”的要求以及副词搭配的倾向。
3. 2. 2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
副词对被饰成分的选择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形式。有的副词只能修饰肯定形 式或否定形式,有的副词既能修饰肯定形式也能修饰否定形式。本节将对这一现 象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说明《平》副词的特点。
3. 2. 2.1只能修饰肯定形式
只能修饰肯定形式的副词包括大多数的情状副词、部分时间副词、部分否定 副词以及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共”。本书中情状副词除“连日、独、默默、默然” 外均只能修饰肯定形式,例不烦举。
(105) 窦国一正在议处之时.不肯见人。(第五回)
(106) 旧时小儿女,渐渐转柔肠。(第十四回)
(107) 昔唐臣崔簌豊题诗黄鹤楼上。(第一回)
(108) 只可惜方才匆匆,未曾问个明白。(第十一回)
例(105)中表现在的时间副词“正在”,修饰肯定形式“议处之时”;例(106) 中表逐渐的时间副词“渐渐”,修饰肯定形式“转柔肠”;例(107)中表过去、己 然的时间副词“曾”,修饰“题诗黄鹤楼上”的肯定形式;例(108)中表己然的 否定副词“未曾”,修饰肯定形式“问个明白”。
以上副词在《平》中均只能修饰肯定形式,未发现修饰否定形式的例子。这 与副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有关。否定副词本身具有[+否定]义,再进入否 定结构会造成语义冗余;表时序的时间副词以及情状副词多为饰谓副词,以修饰 动词谓语为主,且谓语动词的动作性较强,二者句法结构紧密,副词与修饰成分 的粘附程度高,不能插入否定标记;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共”修饰数量短语,表 示对事物数量的统计,被饰成分只有肯定形式。
3. 2. 2. 2只能修饰否定形式
只能修饰否定形式的副词主要有表祈使、决断的语气副词,语义上表示说话 人对说话内容的规定或禁止,}吾气较强烈。《平》中此类副词较少,例如:
(109) 不怀恨于我,这婚姻事断断无望了。(第十六回)
(110) 天下断断乎无一才人矣?(第十回)
(111) 不见女婿,断然不肯轻易许可。(第十二回)
(112) 他若问我姓名,你坦不可露出真迹。(第十九回)
例(109)中“断断”修饰否定形式“无望”,表示'‘婚事肯定没有希望了” 的强烈语气;“断断乎”是“断、断断、断乎”的延展,在本书中既可出现于“无” 字疑问句中,也可以使用于否定式祈使句中,例(110)中“断断乎”修饰否定形 式“无一才人”,表示说话人对“天下无一才人”的感叹;例(111)中“断然” 修饰否定形式“不肯”,表示“一定不肯”,语气较强烈;“切”只用于修饰否定形 式,例(112)中表达说话人“不可露出真迹”的强烈语气。
以上副词在《平》中只能修饰否定形式,并且常与语气词“了、矣、罢”共 现,与副词本身的极性语义及祈使义有关。一方面,“断、断断、断断乎、千万、 万万、切”表示极为坚决的语气,可看作是极性语义,另一方面,这些副词具有[祈 使]义,句中多出现表示祈使语气的“肯、会、能”等,因此在修饰谓语时优先选 择否定性的谓语形式。
同时这些副词其后修饰的谓语形式通常较复杂,并且对否定标记的选择存在 差异。其中“断然、切、千万、万万”多选择“不”作为否定标记,表达说话人 主观上强烈的否定语气;“断断、断断乎”多选择“无”作为否定标记,表达说话 人对客观事实的强烈否定语气。
(113)平如衡道:“谁耐烦起起落落,索性题完了吃酒罢!"燕白颔笑笑 道:“也使得。”(第十回)
《平》中大部分表祈使、决断的副词只能修饰否定形式,但“索性”既可修 饰肯定形式也可修饰否定形式。“索性”的祈使义相对较弱,“罢”在本书中多 体现商榷义。例(113)中“平如衡”与“燕白颔”之间地位平等,语气词“罢” 可表示建议,“索性”修饰肯定形式“题”,表示说话人建议的语气。本书中也 出现其修饰否定形式的用法。
3. 2. 2.3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均可修饰
大多数副词既可修饰肯定形式也可修饰否定形式。包括范围副词、程度副词、 部分时间副词、情状副词以及部分语气副词。下面略举数例:
(114)欣然而写,全无停搁苦思之态。(第四回)
(115)遂全收了。(第十三回)
(116)圣上甚是不悦。(第二回)
(117)父亲若要他来,甚是容易.何必去请?(第六回)
(118)小弟从来不轻身登富贵之堂。(第十回)
(119)一枝笔从来'纵横无敌。(第十二回)
例(114-115)中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全”,可修饰否定形式“无停搁苦思之 态”,也可修饰肯定形式“收”;例(116-117)中表强度的程度副词“甚是”,可 修饰否定形式“不悦”,也可修饰肯定形式“容易”;例(118-119)中时间副词“从 来”,可修饰肯定形式“纵横无敌”,也可修饰否定形式“不轻身登富贵之堂”。
《平》中程度副词均可修饰肯定、否定两种形式,组合功能较灵活;除表总
括的“共”只修饰肯定形式外,其他范围副词二者均可修饰;大部分时间副词可 修饰肯定及否定两种形式。这类副词虽然在统计数据上也存在对肯定/否定形式的 优势选择,但比例不明显,本文不做讨论。
综上,《平》中副词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见下表:
表4《平》中副词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
只修饰肯定 占比 只修饰否定 占比 肯定、否定都修饰 占比
程度 0 0 0 0 38 100%
否定 15 93. 8% 0 0 1 6. 2%
语气 17 2L 5% 7 8. 9% 55 69. 6%
情状 88 95. 7% 0 0 4 4. 3%
时间 15 25. 4% 0 0 44 74.6%
范围 1 3. 6% 0 0 27 96. 4%
总计 136 43. 6% 7 2. 2% 169 54. 2%
据上表,《平》中既能修饰肯定形式也能修饰否定形式的副词占54.2%,只修 饰肯定形式的副词占43.6%,只修饰否定形式的副词占2.2%。程度副词既可修饰 肯定形式也可修饰否定形式;否定副词主要修饰肯定形式;部分语气副词两种形 式都可修饰(除饰谓语气副词外,饰句语气副词“毕竟、未必、想是”等两种形 式均可修饰);情状副词以只修饰肯定形式的居多;时间副词部分可修饰肯定与否 定两种形式,部分只修饰肯定形式;范围副词大多两种形式都可修饰,表总括的 “共”只修饰肯定形式。
3. 3副词连用
副词连用即同一个谓词性成分之前多个副词相连的现象。赵元任(1968)最 早关注副词连用现象,指出副词连用受IC及音节影响。黄河(1990)对“副词同 现”(即本文的副词连用)现象进行了考察,总结出11类不同副词的同现顺序; 杨荣祥(2005)指出,副词连用与副词并用是表层相似而本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语 法现象,副词连用强调语法作用,副词并用则强调语用功能。
副词连用可以是两种副词连用,如“只略”、“都非”,也可以是三种、四种副 词的连用,如“却也无”、“却也不甚”。《平》中的副词连用现象大多符合连用基 本顺序,也存在变序现象。变序现象与说话者的语义重点相关,说话者往往将所 强调的语义重心置于前列。
3.3.1同类连用
同类副词之间的连用较少,本书中未发现语气副词与语气副词的连用现象。 因同类副词处于同一层面上,多产生副词的并用形式,具体分析如下:
(120) 臣等奉旨与山黛考较诗文,非不竭力。(第五回)
(121) 她将小弟原唱涂去,单单只写她和诗在上。(第十五回)
(122) 人望之先已销魂。(第十二回)
(123) 坐在一个亭子上,将两三个媒婆百般痛骂。(第五回)
(124) 是我再三苦求.方才饶了。(第十八回)
《平》中否定副词之间的连用较多,与否定副词在书中高频出现有关。例(120) 中表判定的否定副词“非”与表叙述的否定副词“不”连用,表示说话人的强烈 否定;范围副词“只”的使用频率较高,与其连用的副词也较多。'例(121)中限 定副词“单单”与表限定副词“只”连用,修饰动词“写”,表示说话人对“单单 只写她和诗”的强调:时间副词在整个副词系统中占比较大,但连用能产性较低, 本书中仅出现3例。时间副词与时间副词因处于同一结构层次上,多产生并用形 式,如“早己”等。例(122)中表先后的时间副词“先已”与表过去、已然时间 副词的连用,表示对时间的强调。程度副词与程度副词连用,程度义更强,例(123) 中表极度的“百般”与表甚度的“痛”连用,主观上强调“责骂”程度之深。例 (124)中情状副词“再三”与“苦”连用,表现“哀求”的次数及状态的加合关 系。本书中同类副词之间的连用出现次数较少。
3.3.2异类连用
黄河(1990)总结副词同现顺序为:语气〉时间/总括〉限定〉程度〉否定〉协同〉 重复〉方式;杨荣祥(2005)也指出近代汉语中副词连用的线性次序并提出“辖域 原则”,即语气副词-类同副词一累加副词一总括副词一时间副词-限定副词-否 定副词-程度副词一情状方式副词。[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第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MJ.2005.]
《平》副词的异类连用大致遵循线性序列,也存在部分变序连用。这与说话 者的语义重点相关,说话者往往将所强调的语义重心置于前列。本节主要考察异 类副词连用的变序现象。
(125) 山♦不独有才.德性度量又过人矣!(第五回)
(126) 说来话长,一时也说不足。(第二十回)
例(125)中否定副词“不”与表限定的范围副词“独”连用,语义重点在“不”, 要突岀强调“山黛有才,德性度量也过人”的事实;例(126)中表示突发、短时 的时间副词“一时”与表类同的范围副词“也”连用,语义重点在“一时”,突出 表示“短时间内说不尽”的事实,而“说不尽”与其他事件的类同情况则是说话 人要表达的次要的意思。《平》中否定副词与范围副词的连用;时间副词与范围副 词的连用都属于非常规的线性序列。否定副词、时间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连用 的变序现象是其句法功能强化的表现。
(127) 张兄美才,一时未必得知。(第十三回)
(128) 况已久远,朝廷也未必十分追求。(第二十回)
《平》中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的连用仅出现1例,即表短时的时间副词“一 时”与表委婉的语气副词“未必”连用,此类连用与语义的着重点及副词个性密 切相关。例(127)中语义重心在时间副词“一时”,句法上“一时”与“得知” 可以构成述谓关系,紧密的成分更容易靠近。同时“未必”具有独特个性,在连 用时,常常位于其他副词后,出现“也未必+VP”等形式。例(128)中,语气副 词“未必”位于范围副词与程度副词之间,修饰动词“追求”。
(129) 却说山黛因被张吏部参论,心下十分不畅。(第十九回)
(130) 口出大言,十分不逊。(第十六回)
(131) 却又甚是不通。(第九回)
(132) 不期被燕白颔占了,心下已十分不忿。(第九回)
《平》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稍多,此类连用属非常规线性序列,与否 定副词位置比较灵活有关,其中表叙述否定的副词“不、无”连用频率最高。程 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往往会加强否定语气,特别是与表强度的副词连用。例 (129-132)中“十分不、甚是不”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否定语气。
本书中否定副词与范围副词;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的 连用存在变序现象,与说话者所需表达语义重点及该副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特 点有关。语气副词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在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位于其他副词前? 对整个句子起约束作用。语气副词中,表疑问、反诘的副词使用最频繁,易与其 他副词发生连用,位置通常是前置的,这与表疑问的语气副词“管辖域广”有关, 管辖域广及主观化程度高的副词在连用时位置相对靠前,使用相对灵活。范围副 词可以与时间副词、否定副词以及情状副词连用,其中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在连用 .时能产性最高,表限定、类同的副词次之;时间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在近代汉 语发展过程中,时间副词占有重要位置,但本书中时间副词的连用现象较少;程 度副词可与否定副词以及情状副词连用,也可与程度副词并用,基本符合副词连 用的线性序列。情状副词位于最右端(最末)可以与大多数的副词连用,情状副 词彼此之间也可连用,遵循副词连用的基本规则,表现加合或递加关系。
3. 4小结
本章从副词的句法分布、组合功能以及副词连用角度分析《平》的副词。句 法分布方面,《平》中副词可以充当饰谓副词与饰句副词。饰谓副词以修饰动词/ 动宾谓语为主,也可修饰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以及兼语谓语;饰句副词位于主 语前占很大比例,位于话题前较少。
组合功能方面,本书中存在一些双音节副词修饰单音节词的现象,多与诗歌 行文方式有关。部分双音节副词仅能修饰双音节词,符合副词搭配的倾向。同时 《平》中副词在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上,两种形式都能修饰的副词占 大多数,只修饰肯定形式的副词较少,只修饰否定形式的副词最少。程度副词既 可修饰肯定形式也可修饰否定形式;否定副词主要修饰肯定形式;语气副词两种 形式都可修饰;情状副词以只修饰肯定形式的居多;时间副词部分只修饰肯定形 式,部分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都可修饰;范围副词大多两种形式都可修饰,其中, 表总括的副词“共”只修饰肯定形式。
副词连用方面,《平》一书中的副词连用大多符合其线性序列,但并不绝对。 本书中否定副词与范围副词;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的连用 存在变序现象,这些与副词本身的个性相关。副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及用法不 同,进入句法结构后凸显的语义不同,使得副词连用的线性序列并不是绝对的。
第四章由《平山冷燕》看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特点
副词与整个汉语的发展协调一致,在汉语的历史发展中相对稳定,近代是副 词发展演变的高峰时期。本章将《平》与篇幅大体相当、口语化程度强、分布区 域不同且体裁不同的《十二楼》、《桃花扇》(以下简称《十》、《桃》)进行对比, 总结明末清初副词的使用情况。白话小说《十二楼》成书于1651年,作者李渔是 浙江金华人。传奇剧本《桃花扇》成书于1699年,作者孔尚任为山东曲阜人,三 部文献体裁不同、地域特征明显,具有参考价值。
4. 1副词的数量及语义分类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与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三部文献的副词数量、来源、形 式以及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1) 根据本文统计,《平》的副词共312个。数量上,情状副词最多占29.5%, 否定副词最少占5. 1%;形式上,语气副词与情状副词多音节形式较多,其他副词 单音节较多;来源上,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及时间副词多由上古、中古继承而来, 其他副词多为近代产生。(具体见表1)
(2) 根据王君君(2017)-统计,《桃》的副词共273个,见下表:
根据对《平》、《十》、《桃》副词系统的统计与分析,可知三部文献的副词体 系都相对完善,总结三部文献通用的副词有153个,具体分析如下:
(一)副词的语义分类,三部文献都从否定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 间副词、语气副词以及情状副词六类进行分析。
否定副词,三部文献使用情况略有不同。主要的程度副词有:不、无、未、
没、休、勿、莫、不曾,以上副词在三部文献中均出现。表叙述否定的“不、不 必”使用频繁,“不消”在《平》、《十》两部南方文献中使用频繁,《桃》中仅现2 例;表禁止否定的“勿、莫、休”使用频率较高,其中“休”在《桃》中出现多 次,其他两部南方文献中较少;表己然与判断否定的“未、没、非”使用情况大 致相同。即明末清初否定副词发展较成熟,“不”的组合能力最强,出现频率最高。 南方文献中普遍使用“不消”,北方文献中普遍使用“休”。
范围副词,三部文献副词的使用大致相同。主要的范围副词有:都、俱、全、
•皆、尽、只。表总括的副词“都、俱”占绝对优势,“咸”的使用频率降低;表统 计的副词“凡”在《桃》、《平》中未出现;表限定的副词,两部南方文献中“唯” 多于“惟”,《桃》中“惟”出现次数较多;表类同的副词“也、亦”,两部南方文 献中出现频率相当,北方文献中“也”占绝对优势。即明末清初范围副词的数量 及分类基本一致,“都”优势较大。北方文献中表类同的“也”逐渐替代“亦”的 统治地位。
程度副词,三部文献使用情况大致相同。主要的程度副词有:极、最、十分、 甚、太、颇、稍、微、略、更,以上副词在三部文献中均出现。表强度的副词“极、 甚、最、太”在三部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多”仅出现在《桃》中,使用次数较 多;表弱度的副词中“微、略”的使用频率均较高;《平》中表比较的副词“一发” 在《桃》中写作“益发”。即明末清初程度副词发展较成熟,“多”在北方使用更 普及,“一发”在北方文献中也作“益发”。
时间副词,三部文献使用的副词相对丰富,《桃》的时间副词最多。主要的时 间副词有:曾、己、早、正、常、暂、先。表将来、未然的副词“将、待”在两 部南方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表突发、短时的副词“忽、遂”在《桃》中出现次 数较少;表初始的副词“刚刚”未出现于《桃》中;其他时间副词使用情况差异 不大。即明末清初汉语时间副词系统己相对完备,部分时间副词仍占优势,如“待”, 尚未被“将”取代。
语气副词,三部文献都相对丰富,《桃》中出现表谦敬的语气副词。主要的语 气副词有:必、果然、恐、岂、难道、不免,以上副词在三部文献中均出现。表 确认、强调的“必、定、原来”使用频繁,“真个”多出现于两部南方文献中,《桃》 中仅出现1次;表委婉、推测的副词“恐、想是、未必、只怕”使用频繁且差异 不大;表疑问、反诘的副词“岂、难道、怎生”使用频繁,单音节副词“岂”出 现次数最高;表评价的副词“幸、幸亏、幸喜”使用频率相当,差异不大;表祈 使、决断的副词“断、断断”使用大致相当,《桃》中未出现其他形式。即明末清 初想语气副词发展成熟,“真个”多出现于两个南方文献中,《桃》中表祈使、决 断的语气副词较少,其他语气副词使用差异不大。
情状副词,三部文献存在差异。主要的情状副词有:再、特、私、齐、独、 共、同、相、各、快。两部南方文献中情状副词较多,分类较复杂,《桃》的情状 副词较少。表反复、连续的副词“再”使用频率最高,差异不大;《平》、《十》中 表躬亲的副词使用频率相当,内部差异小,“亲自”在《桃》中仅岀现1次;表交 互、独自的副词“相、独、各”使用频繁,“交相、互相、各各”等双音节副词在 《桃》中未出现;表特意、任意的副词“特、特特”均己出现,《平》中未出现“特 地”;表暗自、公然的副词副词,两部南方文献较丰富,《桃》中较少;其他表协 同、逐一、极力以及缓急的情状副词使用差异不大。即明末清初情状副词发展成 熟,南方文献比北方文献分类更复杂,但内部使用差异较小。
(二)数量上,《平》多于其他两部,《十》、《桃》的副词数量相当,副词体 系都己相对完善。其中《平》、《十》中情状副词具有绝对优势,《桃》中时间副词 具有绝对优势;《桃》中多音节副词均多于单音节副词,本文认为一方面与复音化 趋势有关,另一方面与《桃》的口语化程度高有关。《平》、《十》中单、多音节分 布不均衡,《平》中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的单音节形式多于多音节,其他相反;《十》 中情状副词、语气副词的单音节形式多于多音节,其他相反。本文认为此类现象 与副词发展趋势相关。即明末清初双音化趋势增强但使用不稳定,单音节形式副 词在使用上仍占主要地位,符合近代汉语副词发展的规律。
(三)副词来源及结构形式,《桃》的副词多来源于上古及中古汉语,《平》、
《十》的副词部分来自上、中古,部分来自近代,新旧更迭现象明显。其中程度 副词、语气副词及情状副词多是近代产生,其他多为上古、中古时期产生;结构 形式上分为复合式与附加式两种,《平》中183个多音节副词,其中附加式副词18 个,复合式副词165个;《十》中多音节副词172个,其中附加式18个;《桃》中 136个多音节副词,其中附加式13个。即明末清初的多音节副词附加式较少,复 合式较多,词尾“然、自”的能产性强,其他词尾较弱。
4. 2副词的句法功能及分布
本文在副词语义分类的基础上,对三部文献中副词的句法功能及分布进行讨 论分析,具体如下:
否定副词在句中通常只能充当状语,句法分布上,可作饰句副词及饰谓副词。
(133) 无不人人羡慕.个个欢喜。(《平山冷燕》第十九回)
(134) 老兄住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桃花扇》)
(135) 若到正妻丕美,不得已而娶妾。(《十二楼之鹤归楼》第一回)
《平》中的否定副词可充当饰句副词及饰谓副词。例(133)中否定副词“无 不”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桃》、《十》中否定副词仅作饰谓副词。例(134) 中否定副词“休”修饰动词“怪”,例(135)中否定副词“不”修饰形容词“美”。
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较全面,。分类较复杂,《平》、《十》中既可作饰谓副词也 可作饰句副词,《桃》中范围副词仅作饰谓副词。
(136) 惟知呼朋聚党,大权在手。(《桃花扇》)
(137) 古语云:“惟英雄能识英雄”。(《十二楼之夺锦楼》第一回)
(13?)故见他的豈兢兢业业,不敢一毫放肆。(《平山冷燕》第十五回)
例(136)中“惟”修饰动词“知”,表示对“呼朋聚党”的限定;例(137) 中“惟”作饰句副词,修饰小句“英雄能识英雄”;例(138)中“皆”修饰形容 词“兢兢业业”,表示见他的人都是兢兢业业的,没有例外。
程度副词在句中既可充当状语,也可充当补语。程度副词作状语与作补语存 在不对称现象,《平》、《桃》中程度副词大多充当状语,充当补语的情况较少,《平》
中仅见4例,《桃》中仅见1例。《十》中程度副词只可充当状语。
(139) 燕白颔听了,又大笑道:“妙得扱!这等看起来,平子持实是有才。” (《平山冷燕》第十回)
(140) 久不领教,今得一会,幸鱼,幸苣!(《桃花扇》)
例(139)中副词“极”处于补语位置,修饰形容词“妙”,表示妙的程度非 常高;例(140)中“幸甚”为书信习用语,副词“甚”作补语,修饰形容词“幸 运”,表示十分幸运。《平》、《桃》中出现此用法,而《十》中并未出现。唐贤清 (2010)指出明代是程度副词“极”作补语的成熟时期。《平》、《十》的副词系统 相对完备,副词主观化程度较高,程度副词作补语可以凸显句末焦点信息。
时间副词在句中通常只能充当状语。句法分布上,三部文献中时间副词主要 作饰谓副词,《平》中时间副词可作饰句副词。
(141) 依旧诗人独自题。(《平山冷燕》第九回)
(142) 您听众人报说:“灯船来了!”(《桃花扇》)
(143) 花看潘岳花友艳,酒醉青莲酒坦灵。(《平山冷燕》第一回)
例(141)中“依旧”充当饰句副词,修饰动词谓语句“诗人独自题”;例(142) 中“忽”充当饰谓副词,修饰动词“听”;例(143)中“方”、“始”分别修饰形 容词“艳”、"灵”。《平》中骈文的创作对用字的绮丽、声律的和谐以及辞汇的对 偶要求较高,因此部分时间副词可位于主语或话题前,充当饰句副词。
语气副词在句中只能充当状语。在句法分布上,《平》、《桃》、《十》中语气副 词相对丰富,句法分布上,既可充当饰句副词,也可充当饰谓副词。“终不然”、“想 必”在《平》中仅充当饰谓副词,修饰动词谓语;在《十》、《桃》中可充当饰句 副词,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
(144) 冷绛雪道:“不回他,终不然回圣上? ”(《平山冷燕》第二十回)
(145) 终不然我的儿子不曾被虎驮去。(《十二楼之生我楼》第四回)
(146) 想必就是前日迁柳庄遇见的那人了。(《平山冷燕》第二十回)
(147) 想必香君亦与佝同在船上.快请来相见!(《桃花扇》)
例(144)中“终不然”作饰谓副词,修饰动词“回”;例(145)中“终不然” 作饰句副词,修饰“我的儿子不曾被虎驮去”整个句子;例(146)中“想必”作 饰谓副词,修饰动词“是”;例(147)中“想必”作饰句副词,修饰“香君也和 你同在船上”。此类现象一方面,与“终不然”、“想必”在《平》中的使用频率有 关,另一方面,与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密不可分。蔡慧云(2018)指出“终不然”、 “想必”在句中出现频率为50%-99%。此类副词灵活性差异较大,句法分布上可充 当饰句副词也可充当饰谓副词。
情状副词一般充当状语。句法分布上,《平》、《十》、《桃》中情状副词只能充 当饰谓副词。《平》、《桃》中主要修饰动词谓语,《十》中可修饰主谓谓语。
(148) 圣心览之甚喜,故特特诏见。(《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149) 甚觉热闹,急急敲门。(《桃花扇》)
(150) 忽然听见悔亲,不觉手忙脚乱。(《十二楼之合影楼》第二回)
例(148)中情状副词“特特”修饰动词“诏见”;例(149)中情状副词“急 急”修饰动词"敲”;例(150)中情状副词“不觉”修饰主谓谓语“手忙脚乱”。 情状副词以修饰动词谓语为主,部分情状副词可修饰主谓谓语是该副词功能的扩 展,“不觉”仍具有部分动词义,因此可修饰主谓谓语。
同时,三部文献中部分兼类副词的使用不同。
(151) 平如衡也笑道:“好,好,一发与兄讲明.你我俱捜才子之名,一时 也难分伯仲。”(《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152) 令爱数日不见,益发标致了 !(《桃花扇》)
(153) 玉娟闻了此言,一发焦躁不已。(《十二楼之合影楼》第三回)
“一发”在《平》中可作语气副词及程度副词,例(151)中修饰介词结构“与 兄讲明”,表达“索性”的语气义。“一发(益发)”在《十》、《桃》中仅作程度副 词,例(152)中修饰形容词“标致”,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女儿的赞美;例(153) 中“一发”修饰形容词“焦躁”,表示玉娟越来越急躁的状态。本文认为三部文献 的兼类副词使用不同,一方面与文献的口语化程度相关,口语化程度高的《平》, 语气副词系统相对完善;另一方面与副词的地域发展有关,部分方言副词只岀现 在该方言区内,语气副词“一发”仅出现在吴语方言区内。
4. 3方言副词的语义演变
方言副词是近代小说中的特色副词,具有0虫特的研究价值。本书中部分方言 副词使用寿命较短,甚至没有得到发展即被淘汰,部分方言副词则面临衰落的危 机。明末清初是白话小说发展的繁荣时期,对专书方言副词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 了解这一时期的语言概貌。孔尚任的《桃》作为北方戏曲剧本的代表,李渔的《十》 作为南方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对明末清初南北方言副词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 考价值。本章选取部分方言副词,将《平》与《桃》、《十》中的方言副词使用情
况进行对比,并试图探讨部分方言副词的演变路径。具体见下表:
三部文献中,“一径、倒转、只管、早是”仅出现于《平》中,“终不然”出 现于两部南方文献中,“真个、不消、休”于三部文献中都出现过,仅在使用频率 上有区别。两部南方文献中“不消、真个”使用频率较高,北方文献中“休”的 使用频率较高。一方面与语言地域特征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 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了 “ -径、倒转、不消、真个”的方言副 词义,'‘只管、早是、终不然”未被收录。唐贤清(2003)对“真个”构成的副体 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不赘述。本节选取方言副词“一径、 不消、倒转、只管、早是”进行研究,分析其语义的演变。
4.3. 1—径
《广韵》中“迳,古定切,去径见,耕部”;“径,古定切,去径见,耕部。” “一径”同“一迳”。《金瓶梅》中出现的“一径里”与“一径”同义,均属吴方 言,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曾写作“一竟”。上述三部文献(《平》、《十》、《桃》), 副词“一径”仅出现于《平》中。
(154) 别了普惠出来,■-径回去不题。(第十七回)
(155) 情兴勃勃,竟忘却劳倦,一径欢欢喜喜走回寓所。(第十四回)
“一径”有两种释义①径直、不拐弯地(前进),②一直、连续不断做某事。 例(154)中“一径”修饰趋向动词“回去”,表示与普惠分别后,径直回去;例 (155)中“一径”修饰“欢欢喜喜”,与前文“情兴勃勃”意义一致,表示一直 以欢欢喜喜的状态走回寓所。吴方言中两种释义均被使用,现代汉语中①径直、 不拐弯地(前进)义得以保留。
(156) 只如潼关已东,止有一径,其为险固,甚于井隆。(《旧唐书》)
(157) 门掩松萝一径深.偶携藜杖出前林。(《全唐诗》)
“一径”最早出现于《旧唐书》,是由数词“一” +名词“径”构成的偏正词 组,表示“一条小路”,句法位置处于动词“有”之后,句法功能上充当宾语;例 (156)中“一径”仍作偏正短语,形容松萝铺满小路,句法位置处于形容词“深” 前,句法功能上充当状语。
(158) 刘官人不舍,抢出门来,二度赶到厨房里。(《宋话本》)
(159) 直生接了钥匙,一径踱上山来。(《二刻拍案惊奇》)
(160) 我们若是二^和他厮杀,他说我们不知礼义,就识破了我外国无人。
(《三宝太监西洋记》)
宋代时期,随着“一径”在话本中使用频率增高,且常处于状语的位置,“一 径”已虚化为副词。例(158)中“一径”修饰动作性动词“赶”,表示“刘官人” 不拐弯地走向厨房。明代时期,“一径”出现时间副词及情状副词两种用法,例(159) 中情状副词“一径”修饰动词“踱”,表示直生径直走上山的动作行为;例(160) 中时间副词“一径”修饰“和他厮杀”,表示说话人一直进行与他厮杀的动作行为。
总的来说,“一径”成词于宋代,明代开始出现时间副词及情状副词两种用法, 明末以来多用作情状副词,修饰动作性动词。张振羽(2010)指出“一径”的语 法化与词义的引申相关,即人在从小路到达目的地时往往会选择直接的方式,因 此“一径”延伸出“径直、直接”的副词义,本文认为“一径”受词义引申及类 推机制双重影响虚化为副词。
4. 3. 2倒转
“倒转”在《平》中作表评价的语气副词,表示“反倒”义。《吴方言词典》 收录该词,定义为“反倒”,此类副词还有“倒反”,但本书中未出现。上述三部 文献(《平》、《十》、《桃》),副词“倒转”仅出现于《平》中。
(161) 怕他怎的!若要十分小心,倒转被他看轻了。(第十七回)
例(161)中“倒转”修饰“被他看轻”,表示“如果十分小心,反倒会被他 看轻”的反预期语气。焦点在于“倒转”后的“被他看轻”。
(162) 乾坤坎离,宜匿也只是四卦。(《朱子语类》)
(163) 却绕着这一所仙院,倒转向背后山坡上去。(《醒世恒言》)
(164) 趁势倒转戟头.便往李昆劈面刺到。(《施公案》)
《汉语大字典》中“倒”表示向相反方向移动;“转”表示改变行动的方向, 二者都具有[+相反]的语义特征,并列组合加强了语义的程度。《朱子语类》中“倒 转”多用于占卜类小句中,例(162)中表示“互相调换次序”,此时“倒转”仍 为动词性并列短语,北宋时期二者并列连用频率较高,为其词汇化奠定了基础。 明代开始“倒转”从动词性并列短语逐渐凝固成词,表示“反过来”,语义上是“倒” 和“转”的复合,己不能拆分。例(163-164)中分别表示“反过来向背后山坡走 去”及“调转戟头的方向”。成词后“倒转”在句中的语义及句法位置不固定,为 其向副词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165) 把我师父摄了,倒转问我做甚!(《西游记》)
(166) 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西游记》)
(167) 那呆子倒转胡嚷。(《西游记》)
副词“倒转”最早于明清时期出现,例(165)中“倒转”修饰动词“问”, 表示“反过来问我做什么”,此处作表转折的副词;例( 166-167)中“倒转”修 饰动词“嗟、嚷”,句法位置相对自由,凸显“怎的嗟呀、胡嚷”的焦点,增强反 预期的语气,此处作表评价的语气副词。据考察,同时期文献中仅《西游记》中 出现副词用法。《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府山阳县人,曾任浙江长兴县丞,创 作过程中受吴语影响较大。
“倒转”由表相反义的转折副词进一步虚化为表评价的语气副词,主观性加 强,句法位置灵活,具有凸出焦点的作用与衔接语篇的功能。此类转化与语用推 理及主观化程度相关,主观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转折副词仅表现[+转折]义,进一步 主观化后的表评价的语气副词可表现[+反预期]的语气义。在具体语境中,当“倒 转”后的动词结构所表达的意义与前文相悖时,“倒转”即体现出反预期的语气义; 随着其他同义语气副词“反倒、反而”的兴起与频繁使用,近代汉语中副词“倒 转”的使用频率较低,现仅出现于吴语方言中。
4. 3. 3不消
“不消”与“勿消”同,《嘉定县续志一方言》:“不消,俗谓不须也,亦谓不 消得。” [吴连生等编.《吴方言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平》《十》《桃》三部文献中均出现副词“不消”,《平》、《十》中使用 频率较高,《桃》中使用频率较低。
(168) 老师不消细问.少不得要知道的。(《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例(168)语义表示不须,结构上位于动词“问”前,起修饰作用。《现代汉 语词典》(第7版)中仍保留“不消”的副词用法。
(169)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
(170) 燃一炭火以燔烁之,金必丕逍。(《论衡》)
上古汉语中己出现否定结构的“不消”,例(169)中表示“如果失去了他的 滋养,万物没有不消亡的”,这里“不消”理解为“不消亡”;例(170)中表示“点 一盆炭去烧熔它,金属一定不熔化”,这里“不消”可理解为“不消失”。
(171) 耳顺时所闻皆不消思量。(《朱子语类》)
副词“不消”最早于北宋出现,修饰动词“思量”。复音动词“不消”虚化为 副词与句法位置休戚相关,“不消”从句末逐渐前移到句中甚至句首,位置较灵活, 表示对后面修饰成分的否定,句法上可修饰动词谓语以及名词谓语。同时动词“不 消”具有[+弱动作性],易转类为副词。
(172) 惟其无不尽,所以不消得说了。(《朱子语类》)
宋代也出现“不消得”用法,例(172)中“不消得”结构上位于动词“说” 前,表示“用不着”,《朱子语类》中常出现“不消说”的形式,谓不言自明。“不 消得”与“不消”最迟于宋代出现,在VP搭配上“不消得”多修饰言说类动词如 “说、言、叫、辩”,“不消”除与言说类动词外也与其他VP搭配。在使用时间上, '‘不消得”于宋代经文子集中出现频繁,清朝时期消亡,具有时代性。“不消”的 功能较全面,逐渐取代“不消得”并沿用至今。
4.3.4只管
“只管”在《汉语大词典》有两种解释,①只顾;一直;一味。②尽管。“只 管”在表示一直义时,属于方言副词。上述三部文献(《平》、《十》、《桃》),副词 “只管”仅出现于《平》中。
(173) 只管立住沉吟.船上人早赶进庙来催促。(第七回)
(174) 只營沉吟不走。(第十六回)
(175) 燕白颔道:“不拘,有的点拿来。酒须上好。”(第十五回)
(176) 请小姐旦萱细看。我张相公是真才实学,决不做那盗袭小人之事。(第 十回)
例(173-174)中“只管”修饰动词“沉吟”,表示“一直做某事”;例(175-176) 中“只管”修饰动词“拿、看”,与“底管”同义。在《平》中①的用法多于②, 与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保留“尽管”义的副 词用法,一直义不被使用。“尽管”在方言中也作“老是,总是”义,属语气副词 范畴,但本文未出现该用法。
(177) 州州县县是珍财,只管笙歌醉玉杯。(《敦煌变文》)
(178) 只见郭排军把头只管侧来侧去.口里喃喃地道:“作怪! ”(宋话本)
隋唐五代时“只管”己出现①中只顾的用法,例(177)中仍表“只顾”义, 宋代出现一直义(由“只顾”义发展而来),例(178)中“只管”结构上修饰动 词性成分“侧来侧去”。“只管”在表示“一直”义时,多岀现于口语化程度较高 的文献中,如宋代话本及明清小说。
“只管”属多项副词,有时间副词与情状副词两种用法,前者属于时间意义, 后者属于空间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意义是由空间意义语法化而来,“一直” 义由“没有条件限制,可以放心去做(尽管)”虚化而来,遵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 规律。“尽管”在表没有条件限制,可以放心去做时作情状副词,到了元明时期, “尽管”常用来表示一种主观性即“老是、总是”,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二者 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4. 3. 5早是
“早”作副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时间副词表示本来、己经;另一种是语气 副词表示“幸亏”。上述三部文献(《平》、《十》、《桃》),副词"早是”仅出现于 《平》中。
(179) 早是不曾看见.若看见,未免又惹是非。(第十八回)
(180) 早是记不得•.不曾写还好藏拙。(第四回)
'《平》中共出现2次,位于动词“曾”、“记”前,起修饰作用,语义上表示 “幸好、幸亏”,是表评价的语气副词。
(181) 负重登临脱屣回,看他早是空担麴。(《佛语录》)
(182) 云,赞法身语。师曰,唤作法身,早是潛也。(《五灯会元》)
(183) 早是不曾与他交手.不然性命休矣。(《初刻拍案惊奇》)
时间副词“早是”是由时间副词“早”演变而来,隋唐时期已出现;例(182) 中“早是”修饰动词“赞”,表示说话人己经赞颂过了,此处做时间副词使用。元 明时期,时间副词“早是”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早是”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 由句中前移至句首。例(179)中“早是”位于句首,修饰动词谓语句“不曾看见”, 表达说话人的庆幸语气;例(183)中“早是”与“不然”.对举,语义上表示幸好。
语气副词“早是”出现时间较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一方面由于时 间副词出现时间早,使用频率高,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另一方面与语境有关,“早 是”的幸亏义是语境所赋予的,语境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综上,方言副词与各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背景密切相关,实词虚化为方言 副词一般受语义基础、句法位置以及语用因素的影响。语义是基础性条件,例如: “倒转”在表示进行相反的动作行为的语义基础上发展出“反倒”的副词义;句 法位置是先决性条件,句法位置逐渐左移的成分更易虚化为副词,例如:“不消” 由位于句末的否定结构逐渐左移至句中,修饰谓语动词,产生副词功能;语用因 素是重要条件,方言副词的地域文化使语用因素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该副词所 在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例如:在具体语境中,当“倒转”后的动词结构所表达 的意义与前文相悖时,“倒转”即体现出[+反预期]的语气义。
4.4小结
通过《平》《十》《桃》三部文献副词数量、语义分类、句法功能以及方言副词 的对比,本文认为,明末清初时期副词系统发展相对完备,双音化趋势增强但使 用不稳定,单音节形式副词在使用上仍占主要地位。副词发展仍属于过渡阶段, 副词内部不均衡;句法分布上,主要充当饰谓副词及饰句副词,其中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情状副词以及否定副词多为饰谓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以及部分 范围副词可作饰句副词。
方言副词方面,两部南方文献中“不消”使用率较高,北方文献中“休”的使 用率较高,“真个、倒转、一径”仅出现于南方文献中。实词虚化为方言副词一般 受语义基础、句法位以及语用因素的影响。同时,方言副词的衍生机制多为类 推、引申。例如:时间副词“早是”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即受到类推机制的影 响;“一径”、“只管”的语法化则与词义的引申相关。
第五章结语
本文对《平》的副词进行了穷尽式描写、归类与分析,并将《平》与南方白 话小说《十二楼》、北方传奇剧本《桃花扇》进行比较,总结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 特点。
根据统计,《平》中副词共312个。按照语义类别,将《平》中副词分为程度 副词、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以及情状副词六类。数量上, 情状副词最多占29.5%,否定副词最少占5. 1%;频次上,否定副词共出现1871次, 范围副词出现443次;形式上,语气副词与情状副词多音节形式较多,其他副词 单音节较多;来源上,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及时间副词多由上古、中古继承而来, 其他副词多为近代产生。
通过对《平》副词句法分布及功能的分析,可以发现句法分布方面,《平》中 副词以饰谓副词为主,修饰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以及兼语谓语;组 合功能方面,《平》中存在一些双音节副词修饰单音节词现象,多与诗歌行文方式 有关。同时《平》中副词在对被饰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上,两种形式都能修 饰的副词占大多数,只修饰肯定形式的副词较少,只修饰否定形式的副词最少; 副词连用方面,《平》一书中的副词连用大多符合副词连用的基本次序,但并不绝 对。其中否定副词与范围副词;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的连 用存在变序现象,这些与副词本身的个性以及说话者的语义重点相关。
通过《平山冷燕》与《十二楼》、《桃花扇》副词的对比,可以发现明末清初 汉语副词的共性特征,从副词的数量及语义分类上看,三部文献都从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情状副词、范围副词以及时间副词六类进行分析,副词数 量相当,通用副词共153个;句法分布上,主要充当饰谓副词及饰句副词,其中 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状副词以及否定副词多为饰谓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 词以及部分范围副词可作饰句副词;方言副词上,两部南方文献中“不消”使用 率较高,北方文献中“休”的使用率较高。
总的来说,明末清初时期副词系统发展相对完备,双音化趋势增强但使用不 稳定,单音节形式副词在使用上仍占主要地位,符合汉语副词的发展趋势。《平》 中的方言副词具备语法研究的价值,能够体现明末清初汉语副词的地域特点。
参考文献
辞书类:
[1]岑玉珍.汉语副词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吴连生等编.吴方言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3]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8.
专著类:
[5]陈望道.文法简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清)荻岸山人编次.平山冷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
[7]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8]李渔.十二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9]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节虚词演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