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浏览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从文体的角度通过对统编 12册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地梳理、归纳了语文教材选文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内容。根据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析出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形象美等不同审美因素,并从教材中展现的这些审美内容中分析其特点。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什么是教材?一般来说,所谓教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吴忠豪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指出,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它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以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而语文教材,顾名思义,则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37]语文教材的概念一般有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理解。刘永康在《语文教育学》中认为,语文教材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就宏观而言,语文教材指包括在家庭、社会、学校中一切对人们的语文生活、语文行为可以产生影响的言语材料,它既可以是口头的,又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纸质文本的,又可以是电子媒介的。从中观而言,语文教材指学校设置的语文课程中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材料,除文字材料如教科书、习题集等以外,还有图像材料、电化材料等。从微观而言,语文教材主要指语文教科书(语文课本)。[38]王文彦等人也指出,对语文教材的概念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理解,泛指是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材料、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则是上述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由此可知,语文教材的概念有不同层面上的理解。但学者们的划分都是从不同限定范围的维度进行,且都认为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在语文教材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言:所谓教材,不单指一本教科书,而是应当包括教师所用的、教学用的教学指导书或教学参考书、音像材料以及学生用的各种辅助读物、课外活动材料等等一个完整的系列。不过,在这完整的系列中,那本教科书毕竟是核心。
......................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
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这既是由审美教育自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也是由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正确认识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才能更好地挖掘、析出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开展审美教育活动。
1.形象性
形象性是美的最基本的特征。故此,审美教育也必然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必须借助鲜明可感的生动形象来熏陶、感染受教育者,而离开了鲜明可感的形象,审美教育就失去了作为媒介和工具存在的审美对象而无法进行审美活动。而语文审美教育,也同样是通过展示课文中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知的形象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对象主要还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及插图的感知来间接获取形象的美感。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写景散文《黄山奇石》中介绍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等,作者对抓住这些怪石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鲜明可感知的审美对象。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获取对文本具体形象的感知,使其产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崇高感情也就油然而生。不仅是自然美如此,即使是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等同样都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审美对象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如反映人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心灵美的文章,也都离不开对典型人物具体形象的刻画。因此,语文审美教育是以审美对象的感性形象来施教的,形象性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一大基本特征。
2.情感性
审美教育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熏陶学生,情感是其中介枢纽。情感性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又一显著特征。生命语文的全国首倡者熊芳芳老师指出:情感特征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是感情的动物,通过情感的感染渗透来进行审美教育是合于人的生命本质的。[48]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那些美的文字无不跳动着作者的脉搏,流淌着生命的气息。语文审美教育以真善美的事物和形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动人,以美化人。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歌颂了伟大的父母之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母子之情;《月是故乡明》以月为抒情线索,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梅花魂》以梅花为寄托,贯穿着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赞颂了像梅花一样有骨气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火烧圆明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以及侵略者肆意毁坏的罪行,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们的愤怒、仇恨之情……教材中随手一篇文章,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通过种种情丝,吸引着学生、感动着学生,折射出巨大的审美感染力。语文审美教育就是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最终收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分析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整体文体概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1-6 年级全 12 册,共选入 432 篇课文。其中课文《古诗二首》计两篇数目、《寓言二则》计两篇数目,以此类推。另外,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语文园地的编排方面新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和我爱阅读(二年级)栏目,以及从3-6 年级开始每册选入了一个单元的习作例文栏目,因此,笔者将这三部分的选文纳入篇目统计。如表 2-1 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文体整体情况。
(说明:因儿歌与童谣符合诗歌的特征,属于诗歌的范畴,因此将儿歌、童谣与儿童诗、古诗、现代诗歌统一归类在诗歌文体中;科学小品文又称文艺性说明文,是用文学笔法来写的一种说明文,属说明文的一种,因此将科学小品文归类在说明文大类中;其他一栏中包括了低段中没有文体的汉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析出与描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经过编者的反复打磨,堪称文质兼美的范文。且教材中的选文都是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各种丰富多样的题材、体裁以及不同风格文本。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内容也仍然非常丰富,其内容的存在形态仍可按照传统的美的形态将其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几个部分。但由于汉语语言、文学作品等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故而本研究对此略而不谈。教材中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主要以自然美、社会美为主,因此本研究从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谈及自然美、社会美两大方面;从审美内容的呈现形式来说主要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四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审美资源进行整理、析出。
挖掘分析出语文教材中本身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首先需要我们尊重教材、善待文本,要通过深入研读去准确地把握编者的意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文本的审美教育价值。不同的文体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下面将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方面分别具体析出、阐述教材中不同文体所内蕴审美因子的审美教育内容。
1.文学美的析出与描述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也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认识生活、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有力工具。[53]在统编版小学语文 1-6 年级全套教材中,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量编入其中。如图 2-2 所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文学作品在教材的全部选文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达到了 78.2%。而这些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是审美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其所具有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人物形象的心灵美和崇高美、诗情画意的自然形象美、深厚浓郁的情感美、典雅生动的语言艺术美等都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教育因素,为语文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选文中所涉及的文学体裁较为广泛,选入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但从表 2-1 中,我们也能看出在 1-6 年级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均没有选入戏剧(剧本)文学体裁,这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由于选文文体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到了初中语文教材则会选入少量代表性戏剧文学作品。同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等文学体裁虽有涉及,但篇目较少,这里不作详细解读。因此,下面将从诗歌美、散文美、小说美、童话美、神话美、寓言美等不同文体美的角度详细分析、整合析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美的内容,并逐一进行呈现与描述。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辨析....................... 43
(一)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 44
1.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缺乏直接感知性.......................................... 44
2.突出强调语文要素,审美教育目标相对模糊......................................... 44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47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47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48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动性........................................... 48
五、结语..................................... 59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审美主体即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审美主体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审美主体,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又有所区别。教师主要从事的是审美引导、审美传播活动,即指导学生进行审美认识、感知、创造的活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主要是受美主体,进行自身的审美认识和实践活动。在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中,由于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仅局限于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加大了审美教育内容的隐蔽性,使其不易被直接感知。因此,提高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本身的审美素养,从而加强审美主体对语言文字形式的审美对象的敏感度,成为充分析出和利用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前提。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教师作为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因此,语文教师能否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及提高自身的审美技能,是影响整个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效果的关键所在。
首先,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美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使语文教学具有艺术的美感。教师审美意识的缺失其主要表征为一味追求分数,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将语文课堂当成了考试的训练场,忽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忽视教学过程的美育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自觉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王枬教授指出:审美主体有了审美能力, 有了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及其蕴涵的情感意味的领悟能力, 才能进入审美状态。[74]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自觉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认真、系统地学习语文美育理论知识,如学习语文美育的内涵、特征,明确小学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原则、方法、实施路径等,形成相当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美学理论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从而更好地懂得怎样去挖掘、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以充分利用审美教育资源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审美修养。
............................
五、结语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温润心灵的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及激发创新创造力的教育。加强学校审美教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国家发展所需,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是实施学校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审美价值,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语文教育对审美教育的渗透、实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内蕴着本身具有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丰富的审美资源。教师从文体的视角析出文本中各种文体自身的审美素材,充分尊重文本、利用文本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将文本的育人价值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本文从文体的角度通过对统编 12册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地梳理、归纳了语文教材选文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内容。根据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析出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形象美等不同审美因素,并从教材中展现的这些审美内容中分析其特点。基于研究实际,笔者认为可从重视师生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立足语文学科特性把握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要求、遵循语文教材审美教育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美育资源、同时建立语文美育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实施审美教育,培育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既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又实现审美教育的功能。
由于笔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条件、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加之语文审美教育内容本身的庞杂多样、学生审美心理的复杂性等,本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否准确、行之有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加以验证、继续深化研究。语文审美教育任重道远,本文中对刚问世不久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利用实施研究,也只是冰山一角。但笔者抱有尽善尽美、学无止尽的信念在今后在实践中也会不断探索,为语文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将语文审美教育落到实处,也需要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们对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内容不断探索、挖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