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浏览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部分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实地考察,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问题的实践指导意义更加突出。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学校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在我国,由于多民族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华民族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集,是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的地位。学校教育自身也属于一种文化符号,当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文化碰撞时,如何甄别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思考,此课题的研究对学校教育自身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课题研究的基础是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政策的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校教育传承相关政策制定上给予了非常有力的支持,有关政策文件使得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具有更好政策环境氛围和有力制度话语支持。
2005 年我国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给出明确指导意见,指出:未成年人属于国家的未来,要针对他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作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教学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学的教材。①接着又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计划作出明确规定,指出:教育主管部门须将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纳入教学的计划并且要将其编入教材。②201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于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明确法律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工作,并遵守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此的规定。③2017 年文化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 ④并针对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做出规定要求。
.....................
1.2 研究意义
在国家倡导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要求这一大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成为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其教育传承依然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矛盾的问题。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是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培养与塑造来完成的,学校教育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适的选择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真正实现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更是有着特殊意义。在本研究中,以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为案例,通过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和现场活动,力图客观呈现案例学校非物质文化选择的成效及选择中考虑因素与存在的不足,分析总结学校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应该秉承的基本理念,应该遵守的价值标准,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出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途径。以期待在国家倡导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作为重要传承途径的学校教育可以做出适合学校自身的选择,达到学校自身品牌特色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共赢。针对此进行研究在理论以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文化选择相关理论知识。学校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对于文化的选择,由于文化是优质文化与劣质文化并存的,学校教育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为了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目的更好实现,是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一番考量、筛选的,并最终做出一定的取舍,撷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供给学生。学校教育依据什么样的准则来完成对文化的筛选与取舍是我们提出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这一概念的基础。
中华民族在其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了非常多的优秀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学校教育不断向前,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的形成是在学校教育之前的,因为其历史悠久、创造多样,而存在着自在与混沌交错的特征。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在面对不同文化的时候,需要一种合适的标准来进行对于文化的筛选与取舍。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是学校教育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教育自身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之一,这一过程需要学校教育通过正确的文化选择去实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引起的争议之一就是什么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校园,什么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以进入校园。这实际上是对于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后对于教育内容文化选择的关注,针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指导和解释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2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多维考察
2.1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基本情况
成都市 C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现代化精品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使命是深度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让每个孩子在各自基础上不断成长。办学特色是坚持每个孩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国学教育涵养学生品德,以双语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并着力构建国学气息浓厚、国际视野开阔的新格局,形成包容、淡泊、宁静、求实、创新的学校文化。学校对于各个学科的特色建设十分重视,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融入学校的教学理念,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中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摸索出来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成都市 R 学校的校园简介上有这么一段令人深刻的诗句:晨沐石室之风,晚吟草堂诗学。近揽濯锦江水,遥拜武侯人杰。基于对成都市 R 学校的实地考察,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在灌输自己的课程理念,处处充满着传统文化浓厚的氛围,学校对学生幸福感的守护是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细胞里的。学校 全阅读的课程理念使基础学科教学与包括非物质在内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完美结合,课程理念清晰,实际落地的效果非常好。形成了儿童阅读、心理健康、艺术教育、武术教育等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模式。
..............................
2.2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意识与行为
通过对三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共发放面对教师的问卷 120 份,反馈有效教师问卷 103 份。三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共发放面对学生的问卷 660 份,反馈有效学生问卷 654 份。 本研究针对反馈的调查问卷数据,用数据分析软件 SPSS 分别对面向教师的问卷和面向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分析样本特征、信效度、描述性统计以及差异性几个方面,总结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师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的意识与行为。
2.2.1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分析
为使调查研究更加科学真实,区分不同人群的看法表现,问卷设置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采取匿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有效样本进行人口特征分析。
..........................
3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结果 .............. 36
3.1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成果 .......... 36
3.2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不足 .......... 39
4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思考 ................................ 41
4.1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基本理念 ........................ 41
4.2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价值标准 ........................ 41
结语 ........................... 48
4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思考
4.1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基本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而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培养塑造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有利于教育目的的真正实现,有利于更好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各民族优秀特色文化组成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多元性的,学校教育作为对其传承的重要途径,想要更好实现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就应该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共生教育理念及意识三态观理念为基础。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应该秉承的基本理念是尊重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处理学校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整合不同文化的优势唯我所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共生,从意识形态和意识生态以及意识心态三个层面,充分解释了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所应该考虑的国家-学校-个体的关系。以基本理念为基础积极开展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实践活动,探索并开拓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途径;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落脚点做好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更好的开发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智力的开发以及兴趣的培养的重要价值。
............................
结语
本研究聚焦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现状、成果与不足及提升策略思考这一关键主线,以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访谈,多维了解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现状,结合考察的现状,发现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成果及不足。通过对理论的梳理思考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应秉承的基本理念,结合对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考察结果,思考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价值标准、基本原则以及提升途径,以此作为优化策略以指导优化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校教育更好的传承及学校教育自身更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部分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实地考察,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问题的实践指导意义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本研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选定的调查对象还存在一定局限,使得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调查面不够广;其次,提出的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的提升策略有待进一步检验。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研究、学校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研究、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研究可以更深入,从而使学校教育在面临文化选择时有一个有力的参照标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