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浏览摘要
2013年财政部将发展管理会计定调为会计转型升级的工作方向,管理会计推行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五年里,财政部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已被政府提到了战略高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作为当代企业的经营者们也都迫切地希望通过应用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性、可靠性、系统性更强的会计信息,支持其决策。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已引起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而构建出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成为专家学者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访谈、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了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外在动力和内在需求,以决策信息支持与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构建基于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并在D公司内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展现实施效果与应用效益,以期能够将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到更多类似企业,从而为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信息载体,即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将企业管理活动收集、传递、反馈和评估;随着管理会计应用效益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实践上具有前瞻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其做法对文化用品制造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4
1.2.1理论意义4
1.2.2实践意义5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6
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框架7
1.3.3研究方法8
1.4可能的创新点8
2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9
2.1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体系9
2.1.1管理会计概述9
2.1.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概述9
2.2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10
2.3文献综述12
2.3.1管理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12
2.3.2管理会计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15
2.3.3文献评述17
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外因分析18
3.1D公司简介18
3.2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内因剖析19
3.2.1前期调研19
3.2.2调研结果分析20
3.3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外因剖析24
4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28
4.1D公司原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28
4.2优化升级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基本框架29
4.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做法38
4.3.1优化管理会计报告的运行环境38
4.3.2制定规范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41
4.3.3规范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步骤42
5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及实施效应44
5.1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44
5.2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实施效果45
5.3D公司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效益47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50
6.1研究结论50
6.2研究展望50
参考文献
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
2013年财政部将发展管理会计定调为会计转型升级的工作方向,管理会计推行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五年里,财政部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已被政府提到了战略高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作为当代企业的经营者们也都迫切地希望通过应用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性、可靠性、系统性更强的会计信息,支持其决策。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已引起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而构建出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成为专家学者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访谈、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了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外在动力和内在需求,以决策信息支持与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构建基于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并在D公司内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展现实施效果与应用效益,以期能够将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到更多类似企业,从而为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信息载体,即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将企业管理活动收集、传递、反馈和评估;随着管理会计应用效益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实践上具有前瞻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其做法对文化用品制造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论文类型:案例分析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4
1.2.1理论意义4
1.2.2实践意义5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6
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框架7
1.3.3研究方法8
1.4可能的创新点8
2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9
2.1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体系9
2.1.1管理会计概述9
2.1.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概述9
2.2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10
2.3文献综述12
2.3.1管理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12
2.3.2管理会计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15
2.3.3文献评述17
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外因分析18
3.1D公司简介18
3.2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内因剖析19
3.2.1前期调研19
3.2.2调研结果分析20
3.3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外因剖析24
4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28
4.1D公司原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28
4.2优化升级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基本框架29
4.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做法38
4.3.1优化管理会计报告的运行环境38
4.3.2制定规范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41
4.3.3规范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步骤42
5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及实施效应44
5.1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44
5.2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实施效果45
5.3D公司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效益47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50
6.1研究结论50
6.2研究展望50
参考文献5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愈演愈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行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基础上的财务会计,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迫切需要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通过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服务创新,增加单位价值创造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要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除了需要具备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熟练的管理会计人员、良好的硬件支持之外,离不开相对规范、标准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该报告体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所认可,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性的理论成果却几乎没有。而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实质上要依赖于管理会计得以实现的,例如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供企业作出筹资决策的资金信息以及供企业作出长期投资决策的现金流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是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报告呈现出来的重要内容。如何将管理会计报告研究理论系统化且具有应用价值,如何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是当前研究的关键,也是企业应用实践的迫切需求。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力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3年9月,《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财会【2013】17号)印发,明确管理会计体系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财政部胡静林副部长于2014年8月提出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发展管理会计的当务之急。同年11月,《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新篇章。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一—之七陆续发布。2015年12月,【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发布,管理会计的建设和运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2016年6月24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正式颁布,意味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并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际落地阶段。同年10月,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2017年10月19日,在总结提炼当前在企业应用的比较成熟的部分管理会计工具的基础上,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又于2018年8月17日,发布了《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2号——零基预算〉等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这些文件对管理会计的有效实践应用具有更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2013年至2018年以来,财政部一系列红头文件的陆续发布,更加明确了管理会计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管理会计正逐步的成为热点焦点。不仅中央政府部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北京、浙江、天津、上海、江苏、山东、福建等地方财政部门也纷纷搭建管理会计体系,逐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实战落地。比如地方性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天津市率先出台,该市明确了未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旋侓就是强调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帮助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型升级;浙江省则选择企业率先开展管理会计应用试点,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工作做出专门批示,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从微观层面看,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呼声日趋强烈。企业需要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强化内部管理,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时代已经到来,管理会计的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带动着科技的进步,管理会计所发挥的效用也得到了管理者的不断重视,企业的管理者越发的希望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系统的会计信息,从而为自己的决策服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就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著名经济学家赫·阿·西蒙曾说过:“管理就是决策”。确实,管理都有着一系列不断决策和提炼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起到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信息。信息与决策缺一不可,信息通过不断的传递和转换来帮助决策的实现,可以说信息是维持决策活动的依据。简而言之,信息与决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石,决策是对信息的有效甄别和运用。决策之所以离不开信息,是因为信息可以让决策事半功倍,降低决策过程的盲目性,从而有助于实现预期所希望达到决策效果。决策是否有效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或对工作的掌控力、判断力,而决策的效率却往往依赖于信息的质量。据此,可以把管理会计归纳为以决策目标为中心,并与信息紧密结合的“软科学”的一个分支。而管理会计报告正好能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帮助其作出有效决策。它既是产生信息的过程也是运用信息的过程,是生成决策有用信息与运用信息的统一体。
从N市管理会计报告应用实践看,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管理会计报告目前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情况,而本文研究的D公司属于N市的一家大型企业,故在N市抽取了80家企业,对其2017年会计报告使用情况作了一些基础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在调查的80家企业中,只有68家有编制会计报告,其中有正式的会计报告编制体系53家,占比77.94%,有电子化会计报告编制体系的46家,占比57.35%。(2)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所编制的报告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这三类报告使用率较高,分别为85.9%、87.82%、80%,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类报告使用情况相对较低,尤其是负债报告只有76.04%、所有者权益报告仅64.1%。(3)对管理会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管理报告、内部控制报告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占最高比例的是财务分析报告(占比86.8%),其次是管理会计报告(占比82.3%),再次是内部控制报告(占比70.79%),而财务管理报告最低(占比60.46%)。(4)对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产品经营报告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占比最高的是商品经营报告(占比74.82%),资本经营报告(占比62.74%),再次是资产经营报告(占比62.1%),而产品经营报告最低(占比60.54%)。(5)根据“不同规模企业会计报告总体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大于4亿)对内部报告体系更倾向于电子化的方式,而规模小的企业则依旧使用传统的手工编制。(6)根据“不同规模企业对基于会计要素的内部报告系统的编制情况”调查发现大型企业对各项报告的使用情况均较好,而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倾向于收入报告、成本费用报告、利润报告等。(7)根据“不同规模企业对基于会计相关性的内部报告系统的编制情况”调查发现,调查的四项报告(管理会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管理报告及内部控制报告)中小型企业均低于大型企业。(8)根据“不同规模企业对基于价值创造目标的内部报告系统的编制情况”调查发现,大型企业的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及产品经营报告编制率(分别为68.32%、74.27%、68.38%)均高于中小型企业,而商品经营报告两者相差不大。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上有如下特点:(1)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尚处于逐步发展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一定形式的会计内部报告,但从上述调查表可发现会计内部报告反映的内容比较分散,整个报告缺少系统性,而且多采用手工式的报表,或者报表是通过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形成,而非嵌入财务管理系统或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也导致了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缺少完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2)当前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反映的内容有较大局限性,企业更注重的还是直观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内部报告,而与企业也息息相关的比如反映财务状况、资金状况等等的内部报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3)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实施方面确实比中小企业做的好。作为中小企业也应该要把握利用好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提供决策所体现的优势,而且更应该打好基础,为中小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决策保障。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D公司,D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办公产品的大型民营集团公司,具有庞大的组织架构、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多来源的产品供应商、多层级的供应计划链条以及复杂的产品线等管理特征。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这些特征使原先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公司的发展态势,于是D公司迅速整合整个集团的财务体系,并且根据世界前沿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3D模型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2015年D公司毛遂自荐,积极参与N市财政局管理会计试点单位的推选工作,并入选成为N市财政局管理会计应用试点单位。自入选以来,D公司全力配合管理会计试点校企对接工作,与高校专家一起,根据企业相关管理基础数据“量身定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应用实施方案,三年里实现了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财务共享中心体系的职能提升,构建并运用基于内部转移价格的部门绩效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层级式内部管理报告体系。
总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作为一项政府主动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更要将其作为一项将会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有效抓手。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作为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同时,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做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重;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发挥财政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单位、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使会计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2研究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不难发现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传统的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管理者对其所需信息的要求,而管理会计的功能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它的目标就是将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这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作为管理会计活动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管理会计报告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因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刚起步,尚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尤其对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报告构建的相关案例研究目前还很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与应用的研究,给出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模式,希望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学习和借鉴,让更多企业能够积极的应用管理会计,使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日渐规范化,让更多的企业感受到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红利,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和改革的全面深化。
1.2.1理论意义
(1)从理论上较完整地构建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并使该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得以丰富。管理会计报告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报告,财务报告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外部报告。从会计报告体系上来说,内部报告打破了外部报告原有的局限性,可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来自企业内外部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因素,以便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服务。内部报告较之外部报告而言,它体现的最大优势是克服了外部报告所表现的提供信息不及时以及单调性特点,内部报告呈现的则是灵活性更强、信息与决策相关性更强及多样性特点,因此说内部报告很好的填补了外部报告的缺陷。换而言之,只有将对外和对内的会计报告相结合才能组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即外部报告体系和内部报告体系。对于会计而言,只有将内部报告体系与外部报告体系相结合才能使管理会计框架得以完善。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一个分支,管理会计的功能就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因此它更强调的是通过各种信息的共享与分析,使管理会计报告更具系统性,从而给管理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更具针对性的信息需求。
(2)更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COSO于1992年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正式发布,该报告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信息与交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内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更应该通过该系统提供各种反映经营、财务、归守等情况的报告,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因此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成为了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必要条件。只有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先进行系统性的构建并完善,那么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除了在系统构建方面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信息支持。内部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角度,还可以分为管理控制模式和会计控制模式,当然两种模式都是针对内部而言的。这两种模式需要依赖于信息,而为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目标正好符合这两种模式下的信息要求。因此,若要满足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构建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必须首先对管理会计报告进行构建和完善,因为它是保障企业内部信息有效传递的关键途径。总而言之,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与整合资源的必要条件;更是有助于对传统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以及有助于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构建。
1.2.2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对其运营指标、未来的投资机会等信息关注度大幅提高,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无法满足管理者的上述需求,因此通过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将这些个性化需求融入到内部报告中,使之成为用于投资及经营决策的工具,从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帮助企业高效的运转。
(2)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为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并且能够全面提升各职能部门和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有利于推进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实战落地。五年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力求建设成为管理会计大国,在政府的推动下,管理会计应用工作不断落实,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此举标志着管理会计从理论设计走向实践落实,这将对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加速转型升级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本文通过对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能够更为直观的反映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也许这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理论界的积极支持,实务界的积极响应,这将是一个从理论指导到应用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不断丰富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活动。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研究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立足于国内和国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经验,根据IMA、CIMA以及财政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管理会计政策,结合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决策信息支持与价值创造为关键要素,构建基于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该报告体系实质上是为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及时性和易于理解性保驾护航,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收集、传递、反馈、评估企业管理活动的运行体系。本文以报告体系为主线、将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优化升级信息生成与传递,为管理会计从理论到应用及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面对有理论框架但难以落地的弊病,本文通过描述与分析D公司管理会计的实践过程,为如何将构建和运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范本,从而期望能对其他同类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所帮助和借鉴。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在查阅了大量学者专家的文献资料下,本文通过从宏观的政府层面、微观的企业层面、对N市企业管理会计报告运用情况进行调研及D公司的基本情况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意义,并阐述了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对管理会计及其报告体系概述,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以此得到一些对本文案例中的企业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上的有益启发。
第三部分是“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外因分析”。介绍D集团公司的特点和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成因。
第四部分是“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介绍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具体阐述分析如何构建、构建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如何构建实施一套完整的适合该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第五部分是“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及实施效应”。介绍D公司
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具体应用、构建后实施效果及所获得的效益。
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根据本文案例分析得出其所带来的研究结论,并展望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前景。
1.3.2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下:
内因剖析外因剖析
基本框架主要做法
图1.1论文研究框架图
1.3.3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案例分析法。根据前期对大量文献的总结与分析,结合D公司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构建出一套适合该公司且可应用于类似D公司组织框架的其它不同企业。
(2)访谈法。即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与D公司的副总、财务部门、信息部门、绩效部门等与管理会计报告相关的中高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及查阅D公司的相关材料,使自己尽可能多的收集D公司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及应用方面的第一手材料。
(3)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通过调查N市80家企业当前对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情况,从而分析目前该体系在企业实施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另一套是通过对D公司内部实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情况调查,以便于分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的优化措施或待于解决的问题。
1.4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虽然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作出了专业的判断及解读,但关于实际应用的相关文献却很少。所以本文就以D企业为着陆点,将管理会计报告应用到企业实际中,从而或多或少希望能起到弥补文献在实际应用中的遗憾之处。
第二,本文以实际案例出发,通过阐述D公司构建与应用管理会计报告,将一套更具新颖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层级式报告框架呈现于眼前,即打造了一套根据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而划分的四个层级的管理会计报告。而且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搭建更好的组织框架,从而构建有效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规范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增值服务”。
2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体系
2.1.1管理会计概述
会计作为企业的一种信息载体,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是会计这个商业语言所永恒不变的目标。目前整个会计体系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为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因此它提供的总结及分析报告往往依据的是企业事后的业务信息。而且财务会计受会计法、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其提供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而管理会计较财务会计而言,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活动,对信息要求更全面,不仅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后分析,还包括事前与事中,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其核心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当局,即各级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只需要遵循一些管理会计的内部标准,更具灵活性。相对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应该说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也有了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而管理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滞后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
对于管理会计的概念,国内外的各种著作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专家和学者提出管理会计就是决策会计,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就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余绪缨教授(2005)提出管理会计是一门集管理与会计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它既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又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更倾向于为内部业务管理服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做出最佳的管理决策,并提供有效的业务信息。在各个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及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笔者对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或目标更倾向于表达为:使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滚动预算管理、战略地图、成本—数量—利润分析、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收集、汇总和处理如成本、利润、资金等各类信息,使管理者能够实现有效的规划、决策,用来评价过去,控制现状,预测并谋划未来,促进企业或单位制定战略规划。
2.1.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概述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中指出:“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应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作为重要环节,才能更好的为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服务。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财务报告已被理论界所熟识且运用的较为频繁,但对于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界定和研究范畴却是不统一的。而财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又有很大区别,首先,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主要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收集涵盖了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其次,财务会计报告应为投资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企业内外部机构或人员服务,而管理会计报告是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服务,内部管理更倾向于纵向及横向的有效沟通,管理会计报告更有利于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从而为管理者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第三当前财务报告的报告对象是整个企业,从而仅分析其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而管理会计报告的报告对象则可以是某个车间、某个部门甚至是某个负责人。第四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受到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格式制约,而管理会计报告的格式并不受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要求限制,它提供的信息能将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管理控制行为很好的反映出来。第五,财务会计报告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反映的是客观性数据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因为更具灵活性,可以通过环境形势分析或历史数据比对等方法进行科学推荐,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因此管理会计报告体现更多的是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而这是财务报告无法替代的。基于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不可替代性,近几年对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虽然一些企业在实践中可能已经较为熟练的应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如预算管理、BSC、ABM、EVA等,也出现了像海尔集团首创的“人单合一”、许继集团“全员绩效管理”等模式,也有学者提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该分为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和责任评估报告,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应用了管理会计报告的皮毛,更多的只作为了一种形式展现,这会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更加缺少规范性,极易造成管理会计实践流于形式。因此,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指导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1)泰罗科学管理的出现使管理会计初步具有统一的理论
1911年泰罗(F.W.Taylor)所著的《科学管理原则》问世,管理会计起源于此。F.W.Taylor科学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即将劳动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定额等进行统一化管理。而在此期间,会计界也开始对管理会计着手研究。哈里森(G.C.Harrison)自1918以来一直热衷于研究标准成本,出版了《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等书籍。1919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有效地促进了标准成本法的发展。到二十年代,标准成本已较为成熟。之后一年里,首个关于管理会计的讲座在芝加哥大学开设,被称为美国管理会计奠基人的就是当时的主讲麦金西(J.O.Mckinsey)。后来他又于1922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关于预算控制的书《预算控制理论》。同年,《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导论》一书出版,作者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将管理会计首次命名。同时,由布利斯(Bliss)撰写的一本关于管理会计的书,即《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也出版了。上述著作的出版意味着管理会计理论得到了最早的统一。
(2)决策理论的出现导致了决策会计方法的产生
决策是任何企业管理者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它是管理者能力与否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在落后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通过自身的经验而作出决策,缺乏利用管理会计这个职能来帮助决策。而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信息复杂多变,如果仅仅依靠管理者自身经验而判断的话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出现很多错误性决策,因此就要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再作出决策,这时就产生了理性决策。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当时的学者们最热衷于研究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决策分析。长期以来,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如成本量利分析、数理统计推断、投入产出法、成本估算、线性规划、库存控制、系统论、不确定性分析、控制论、成本效益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它们的出现不但充实了管理会计的内容,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管理会计的预测和决策水平。
(3)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导致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又不断的出现了新技术和新经济,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并且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对管理会计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965年,《公司战略》一书出版(作者安索夫),他对战略管理的应用做了更深层的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企业由于受到整个经济环境影响的冲击,一些大型企业开始着手制定各种应对方案,用以替代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些应对方案都是站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角度来制定的,一方面以预测为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以弥补预测的不足。另外,在制定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一些战略方案之外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是要从企业全局出发来考虑的,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战略管理”正式建立起来了。1976,《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作者安索夫等人)一书出版。此后,战略管理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专家、学者们又提出了“市场战略”、“销售战略”、“制造战略”、“收购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们对“战略管理会计”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4)分权管理的出现产生了责任会计
组织结构复杂、产品种类多是现代企业的典型特点,尤其是现在国与国之间关系复杂,大量信息的传递和筛选存在越来越多的困难和偏差。因此,许多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实力,采取高层次的领导方式——分权管理制度,即根据权利和责任的大小设立责任中心,使决策者与基层管理者都具有相应的责任,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促使管理者对自己作出的决策负责。责任会计是为了促进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责任而实施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即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对象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评估。该制度就是企业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将各部门单位的权利义务和业务特点进行划分,设立各种责任中心,该中心又可根据成本、利润及投资分设为三个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个中心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各个指标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制度,这一系列改革制度促进了分权管理的有效推进,也构成了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
括而言之,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与企业管理理论及应用的历程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可以预测到不久的将来,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及其实践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界也将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2016年6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准则》,明确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意味着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硕果下,我国管理会计已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标准,从而更有利于理论的实践应用。
2.3文献综述
2.3.1管理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管理会计研究阶段的划分
根据1998年IFA的分析报告显示,国外学者将管理会计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管理会计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层级组织结构引发了管理会计的出现,该结构特点就是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更注重内部化,并提出管理会计在满足计量劳动效率的同时,还要满足激励和考核管理者业绩水平的需要,也就是对管理会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更加科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会计也在不断发展,直至到了二十世纪,管理会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即出现了U型组织结构的集权功能型企业制度。尤其是投资报酬率(ROI)指标的提出。再到20世纪20年代,被威廉森称之为“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最重要的一项创新”的分权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正式出现。
第二阶段是执行管理会计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五十年代)。管理会计的这一阶段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此时,管理会计仍处于起步阶段,关注更多的是事后管理。此时,管理会计只追求办事效率,所以从整个管理会计的发展来看,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发展过程还属于初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决策管理会计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在此期间“责任会计”和“成本—收益—利润分析”等专业技术相继产生。结合第二阶段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方法,大大强化了原有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第四阶段是综合管理会计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可以说,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综合战略管理阶段。该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各种“新”管理会计工具的引入,并且成功的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有: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价值指标、质量成本管理等。
(2)管理会计国内研究综述
管理会计在美国得到不断发展,后来也被更多西方发达国家所引用,但是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却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这个时期中国会计研究领域的前辈们将西方管理会计书籍和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和整理,并推出了中国版的会计教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的不断完善,中外会计界学者们开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根据许多研究报道分析显示,尽管我国在会计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吸取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但是真正属于我国自身的研究成果很少,趋众性较强,在研究及报道上更多地集中于介绍和引入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在查阅国内外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对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第一,不管是国内外,目前为止管理会计的发展应该说理论依然远远落后于应用实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直至目前,在理论界仍没有一个能够用来解释、指导和应用管理会计的真正完整的理论框架。一直以来管理会计研究都是以研究方法学为重点,虽然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有用的计量或核算方法,但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搭建却是少之甚少,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比如对管理会计假设、目标、方法、原则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的系统研究,所以造成了管理会计到目前为止仍缺少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框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国内学者研究如表2.1所示。
第二,从研究的技术方法上看,目前仍围绕着标准成本控制、成本量利分析、预测、决策、责任会计等相关内容展开。可见,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正逐步从传统的理论、责任会计和成本核算扩大深入到了绩效评价、报酬方案、战略决策和转移价格等领域。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管理会计有了质的飞跃,从原先的理论研究正式转向为应用领域的研究,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类的研究课题。
根据前面论述的关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尽管当前管理会计的发展在国内尚不完善,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当前财政部力推管理会计建设的大前提下,管理会计在我国整个会计改革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
2.3.2管理会计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管理会计报告研究阶段的划分
在国外,同管理会计发展进程一样,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也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执行型内部报告为代表,它是以提高效率为导向。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知道,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强调追求效率,旨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责任会计报告就是与此时期管理会计所对应的内部报告。它通过分析各个责任中心的绩效,编制绩效报告,纠正差错,挖掘潜力,形成一套覆盖全公司各级管理层的报告体系,使各个部门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有效运作。该阶段的内部报告对当时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可以依赖的制度保障。
第二阶段是以决策型内部报告为代表,它是以追求效益为导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生产经营活动也相应的日渐复杂,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等等,这一系列的快速变化及发展都使得管理者不断的要求提升决策能力,并能及时的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报告因为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更为深入,更加凸显了信息的相关性,从而为管理会计报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随着经济信息学的发展,对企业信息系统人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意识到了编制管理会计报告其实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它的建设和应用,像使用其他的工具一样,也会产生成本和利润,所以部分学者开始质疑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因为该假设并没有考虑到信息成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就提出应将信息经济学纳入到管理会计信息的形成和使用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会计信息相关性和经济性的相互结合。
第三阶段是遗失相关性的内部报告。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报告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内部报告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缺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兴起,对企业内部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股东,导致上市公司出具财务报表的压力也愈加明显。面对这样的压力,企业更多的只关注了外部的财务报表,而更加忽视了对内的管理会计报告,让刚取得稍许进展的管理会计报告就这样被扼杀在了萌芽阶段。而且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的是自己的短期声誉,比如如何赢得投资者对自己企业的偏好,对于短期利益的注重也就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使得管理会计报告越来越缺乏赖以发展的外部环境,管理报告的发展在该阶段不得不停止。
第四阶段是复兴的内部报告。1987年,ThomasJohnson和RobertKarpLAN两位教授共同出版了《关联性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该书的出版,使国外会计专家学者们开始对管理会计理论和实际的研究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原先的不足之处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改革,使得当时的管理会计更加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跟第二阶段有个共同点,就是对管理会计相关学科更为注重,尤其是后来信息经济学中代理理论的出现,更加激发了管理会计的研究,使该研究大步向前。可以说因为代理理论的出现,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得到了改进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内部报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作为合同订立过程中或根据既定合同进行报告或作为沟通手段的内部报告,其中一部分研究是影响企业外部人的报告;另一部分研究是为企业内部人提供内部报告的激励研究。第二类内部报告则是以提高企业价值为重点。
(2)国内管理会计报告研究情况
在中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与管理会计一样起步较晚。当时,内部报告的研究仅仅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内部报告控制的研究只是从内部会计控制角度出发,内部报告体系并没有形成。目前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是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2003)《管理会计相关性与会计报告变革》。张先治教授提出,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决策中的有用性,会计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会计可靠性不是会计本身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而会计相关性是会计应解决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计相关性要求改进财务报告且创新内部报告。同时论述了内部报告的四个体系,即资产经营报告体系、资本经营报告体系、生产经营报告体系和商品经营报告体系。
丁岚(2003)发表的《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兼论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内部报告的本质是管理控制中的反馈控制,内部报告系统是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反馈控制系统,在管理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把内部报告与预算控制系统相结合,阐述了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中的应用。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月晗(2006)发表了《基于内部报告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研究》一文,该文通过研究一个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内部管理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基于内部报告的内部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并提出了内部报告应该服务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理论。
霍红艳(2010)发表的《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提出了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发面,一是规划功能;二是组织功能;三是控制功能;四是评价功能,并提出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王留根、刘兆晟《管理会计边界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定位》(2010)中提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由资本报告、资产报告、市场报告及成本报告四部分组成,董红晔(2011)《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提出了从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角度来构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张晨(2013)《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研究》构建了横向的基于价值链的报告体系,平亚薪(2015)《iWorks公司管理会计报告应用研究》中提出了分析、确诊、改善、考评四步骤的有效管控路径,敖小波、李晓慧、谢志华(2016)《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研究》提炼出“225体系”管理会计报告的运用。
2.3.3文献评述
回顾前人的研究发现,我国管理会计尤其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和报告信息的反映形式上,而忽略了管理者对决策信息的迫切需求,更没有体现其应该并且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功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整个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企业又需要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管理者迫切需要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帮助其作出正确合理的管理决策。如果对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作深入研究并且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的话,将严重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管理的控制。因此,构建一套能够指导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迫在眉睫。本文对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实践案例,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外因分析
至2015年,N市财政局制定出台管理会计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以试点先行的方式推进管理会计在当地的应用以来,笔者刚好有幸成为D公司负责管理会计实施项目的对接人员,所以与高校专家一起,在近两年的跟踪考察实践中,根据企业相关管理基础数据“量身定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应用实施方案,并成功提炼构建出基于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四层面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3.1D公司简介
D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办公产品的大型民营集团公司,公司拥有员工11000人,销售规模180亿,总资产125亿,拥有五大生产基地,承载着公司70多个系列2600多个产品的生产,产品覆盖办公与学习文具、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办公纸品、办公家具和办公生活用品等十二大门类,并且多个细分门类连续多年保持市场份额领先水平。拥有100余家国内销售分支机构、20余家海外销售分支机构,是一家多组织、多架构、多渠道、跨区域的大型民营集团公司,具有庞大的组织架构、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多来源的产品供应商、多层级的供应计划链条以及复杂的产品线等管理特征。
当前处于时代大变革的时期,公司管理层紧随市场变化而变革。D公司由20年前的产品制造商,已经成功打造成为业界最知名的办公品牌商。展望未来,D公司正在着手第三次转型,升级为大平台的办公用品服务品牌商,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创建世界一流的办公文具企业”的愿景。无论是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还是研发制造能力、品类改进和网络服务,D公司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在品牌文化和经营理念上,D公司一直坚持环保和安全的理念,与2016年杭州G20峰会“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的主题相吻合。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进展,在企业内部精益化管理中,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顺应内部管理升级的需要,D公司管理层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致力推动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创新,构建与实施了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对公司的快速与稳健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3.2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内因剖析
3.2.1前期调研
为了更好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本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的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首先是访谈交流。笔者对D公司的副总、成本、预算、绩效、销售等相关部门进行了约谈交流。采用的是半结构化访谈,即在访谈前向对方提交访谈提纲,然后着重于提纲但又不局限于提纲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情况及效果进行提问。
(1)财务组织框架的重新构建也为管理会计内部报告推行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三大板块,即一是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是进行费用、应收应付及总账的核算,关注的是运营是否有效;二是合作伙伴,主要是进行财务分析、商务支持及财务管控,关注的是客户管理与内部沟通;三是领域专家,主要是进行业绩考评、预算制定、政策出台、融资及项目方案的确定等更倾向于战略财务,关注的是方案的卓越至上。这三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了财务的3D模型,实现了价值、效率、管控三方紧密相连的关系。具体财务搭建见图3.5。
4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4.1D公司原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
D公司自2013年起开始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因为当时在理论界及实业界少有参考的模版,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一年年的推进过程中,发现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信息有效性差。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管理会计报告充分了解相关财务和业务信息,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实现计划、控制及决策等目标。然而,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起初并不足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足以控制和稀释风险。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将部门预算送交财务部,会计人员将其汇总,然后上报给经理,而对于预算是否合理、预算与上几个月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等却未考虑。因此,实际数额与预算无法进行比较,导致无法对业绩进行评价,至于预测和控制风险那就更难做到了。
(2)信息缺失完整性。首先,管理会计报告只能反映企业的整体情况,而无法分析局部问题。因为最初,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所列明的信息只要求其反映整个公司运作情况,对各个不同部门的数据提供并无要求,导致它只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而无法深入到某个部门的情况去探索。其次,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仅仅只有财务信息,一些非财务信息并未提供,这就造成了报表缺少那些无法用货币计量,但对管理决策有着重要作用的非财务信息或者也可称为业务信息的反映,使报告缺失了该有的完整性。
(3)信息处理方法存在局限性。起初,D公司只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简单计算而编制报告,很少利用一些管理会计工具来编制,更不用说建立相关的决策模型。管理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决策模型的建立必不可少,不然就很难实现该目标,管理会计报告就形同虚设了。
(4)信息及时性差。管理报告的功能还应体现在时效性上,因为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决策可以说时时存在,管理报告应该对这些临时性的决策提供及时数据,即应当编写实时报告或临时需求的报告。但D公司提供的都是时间固定的报表,比如月报、季报或年报,而管理者接收到报表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所以,当时管理报告从数据采集到报送过程都失去了及时性,管理报告最重要的及时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虽然D公司看似已经准备了很多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报表也能反映出一些较详细的信息数据,但由于滞后性,这些信息和数据还未达到管理者所要求的准确、及时,没有将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自然也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预期目的。
(5)信息使用意识不强。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综合素养。在管理会计最初推行阶段,发现D公司的某些管理者对管理
会计知识方面学习意识薄弱,更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管理层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运行趋势,更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管理层作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少点的会导致企业的损失,影响较大的甚至会导致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4.2优化升级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基本框架
管理会计报告与组织架构、管理会计目标、契约机制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怎么构建才能发挥效用,管理会计报告需要提供给管理者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设计和创新报表形式,使其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维度,一直是难点。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前期存在的缺陷问题,终于探索构建出基于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架构,见图4.1。
图4.1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框架
战略层的管理会计报告顾名思义更多的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的宏观分析,通过CPM矩阵分析法、SWOT分析、客户及供应商分析等方法,剖析整个市场环境,再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应该说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是处于整个体系框架的顶端,其他层级的管理会计报告据此再进一步作细化分解。
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则更注重的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销售收入分析、利润分析、成本分析、市场客户分析、产品库存分析、采购价格趋势分析以及新项目投资回报等。操作层的管理会计报告相比其他报告,该层级的工作流程及内容相对固定,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也比较稳定,所以它更多体现的是及时性要求。按照及时性这个原则出发,该层级的报告更多的是通过表格形式展现,因为表格相比其他形式更加直观、简洁,并且响应速度也会更快,例如订单执行情况分析表、采购情况分析表、付款周期分析表等。
管理会计报告框架虽然搭建完成,但如果要有效果的呈现给管理者,则需要有统一的流程与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D公司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部,实现了六个统一,即把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组织结构进行统一、核算规则进行统一、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统一、主数据管理(客户/供应商等)进行统一、业务流程配置进行统一。也就意味着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比如组织架构的科学合理化、会计科目的标准化、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完善的信息化工具、存货流转的程序等。这些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是三层级的管理会计报告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牢固整个体系建设根基,才能把管理会计报告完整、有效、准确的呈现出来。
在金字塔形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可以发现,越往上的层级越具有宏观导向性,发生的频率越低;越往下的层级更多的是基础性的管理,则发生的频率越高。这跟管理者的日常工作特点有关,公司的最高决策层管理者,都专注于小频率的重大事件,操作层则相反。
D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公司从中层到高层管理人员都认真的对阿米巴经营理念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研究,并将阿米巴管理模式引入相关业务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阿米巴的管理层将业务单位分为独立的小单位进行管理和财务核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会计。第二个关键点是D公司按照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分离的原则,将原先的财务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使管理会计独立出来,从而更好的实现管理会计工作。决策者在D公司的人事组织架构的基础上。
这种管理会计主体的组织结构也称为构建内生动力的阿米巴组织。该结构有点像动车组的特点,每节动车都是动力源,整个结构体现出了平衡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①完全按照业务形态划分,是一个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组织的完整业务实体;②有明确的收入和成本支出相匹配;③基本上可以与法律意义上法人组织相脱离;④与人事组织关联更加紧密,因为只有对应相应的人事组织才有完整的业务组织。
根据以上阐述的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组织架构构建以及前期相关筹备工作的准备,D公司创造性构建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其体系如表4.1。
现分别对各层次的管理会计报告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1)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
该层级的报告主要通过编制《集团经营业绩报告》而反映,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整体业绩评价分析、营运资本分析、销售与生产业绩分析、投融资分析和利税分析模块。
①宏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统称外部环境分析。即运用PEST分析公司主要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如政策法规、国内外原材料的变化、汇率变化等经济环境影响,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工业5.0等技术创新的影响等等;此外,运用五力分析法对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对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分析,对国际行业大品牌未来是否进军中国市场等潜在竞争者分析以及分析公司自身的规模、集约化采购对供应商的影响等,除此之外,还有如替代品分析、买方分析等,在本模块中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报告。
②总体业绩分析。在该模块中,提取了期间费用、新产品销售、销售收入、营运现金流量、利润、人均产值、研发投入等几个影响集团公司整体运营的关键业务目标,基本上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反映D集团的整体经营业绩。反映公司内部经营质量的时间维度通过比对上述指标的目标值、累计值、实现率和增长率来实现的;而反映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经营业绩差异的空间维度则是通过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比对来实现。如表4.2反映了利润中心利润管控情况。在国内外营销体系的经营业绩报告中,财务模块呈现的是收入、利润、费用等情况;内部运营模块呈现的是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人均产值、存货出货率等情况;市场开发模块主要反映重点品类推广情况、渠道客户开发情况、新产品销售情况等内容。
(2)操作层管理会计报告
操作层出具的经营业绩报告对象是各个销售分子公司、各家工厂以及商品采购部门的管理主体。该层级管理报告的特点是大多使用直观简洁的表格或图表等形式来反映。比如,反映某销售分公司经营质量与营运效率,采用以下表格来实现(表4.7):
这是一张有着鲜明特点且具代表性的管理会计报表。其优点在于:一是除了将管理对象的销售收入情况、费用情况、利润等要素进行反映之外,还能将该些经营过程中的其他关键信息反映出来,比如应收账款回收率和库存情况等;其次,它可以将各个项目的指标都可以用当年金额、上年金额、增幅以及每月的发生额来反映,而且整张表格设计的比较直观简洁;第三,根据管理单位在会计核算上的便利性,对各种项目进行创新,如销售成本是以固定采购成本为基础;将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发生的财务支出、办公费用、战略性投入等支出统一归类到了集团分摊费用;通过在内部统一按30%的税率来承担税负方法解决了不是独立的税务主体无法核算税率的弊端等等。类似于此的表格因为浅显易懂,直观明了,受到了对财务较为外行的业务负责人的大力欢迎。
(3)专题项目管理会计报告
专题项目报告,即对一些重大项目或事项需要单独出具的报告,比如新项目设立的专题报告、年度的资金预算、将费用按照其属性与维度进行归类管理而出具的报告等。这类报告,因为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往往采用的是一事一报告,运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更具灵活性。
4.3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做法
4.3.1优化管理会计报告的运行环境
(1)构建科学的财务体系组织架构
基于管理会计的管理会计报告,财务部门首当其冲应该是其编制与执行的主体。财务部门为主导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体现的是规范性更强。财务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更倾向于用更具规范性及统一性的程序和制度来进行管理,因此,D公司财务部将会计方法的操作口径、程序以及工作责任和业务规范都进行了统一,为做好财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体现的是效率的提高。通过将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统一之后,实现了多维度管理,并且更具及时性和准确性。最后一点体现在财务数据价值的提升上。通过介入到运营前期阶段对业务数据变化的分析,使财务工作由事后向事前管理转变。为了体现这三大优势,财务部门的工作必须在集中与渗透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结合,即集中标准,统一和规范财务运作,把对业务的支持与管控象神经系统一样渗透到各层次的管理主体末端。根据这一思路,并参照当前最主流、最先进的财务组织结构,本文设计了以下财务组织架构(图4.4),该架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战略财务,主要职责是财务制度的制定、整体业绩评价、预算管理与控制、投融资规划等,它由财务和资金两个管理部门组成,主要负责落实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财务,负责对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其次共享财务,它由共享服务部构成,负责集中处理标准化的财务作业,主要对下属所有法人公司的往来账款、费用支出、总账等进行分析处理,除了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等要求核算对外的财务信息外,还需要利用SAP系统的信息归集功能对成本中心及利润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更好的编制与执行所有层级的管理会计报告;最后是业务财务即管理会计,由生产财务部、营销财务部、供应链财务部组成,这三个部门的会计人员扮演着管理会计的重要角色,全部由财务中心委派人员到各个业务管理主体的地域所在地,负责业务主体的财务分析、财务管控、业绩评价与商务支持,分析加工从SAP系统中自动提取的会计信息,主要编制管理层与操作层的管理会计报告。D公司的这套财务组织架构设计,为管理会计报告的有效编制与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财务中心财务管理部资金管理部共享财务部生产财务部营销财务部供应链财务部
(2)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只有被使用者阅读、理解并被作为决策的依据时才能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只有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适当会计知识的人才能更好的运用并理解管理会计报告。本着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为目的,D公司与当地高校合作,成立了一所管理学院,选拔内部管理讲师团成员,通过这个平台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鼓励讲师团成员编写课件,要求每月开设各类财务、管理类课程,尤其是这几年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需求更是不断强化,除了讲师团成员授课之外,还特地聘请专家学者来作专题讲座。D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作为教授级会计师,更是专门挑选制定了有较强实践指导性的管理会计类课程,比如管理会计报告的解读与编制、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等。这些举措,使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与会计知识的运用不断得到提升,为管理会计的落地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为了让管理会计人员更好的编制与运用管理会计报告,重点针对三方面的知识体系学习:①从组织的价值链体系出发,培养系统的战略思维方法。该公司负责管理会计的财务人员都要求对五力模型、态势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法等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其对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了解和分析;②深入组织流程与作业。为了更好让生产体系的管理会计熟悉公司产品的构成和生产工艺,D公司要求他们必须深入到一线工厂车间,而非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营销体系的管理会计则要求他们走出去与客户面对面交谈,以便更好的了解各类营销政策与市场策略;③娴熟的管理会计报告方法论与编制技能。D公司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对公司整个组织架构充分了解,掌握各类信息模块、熟练运用WORD、EXCEL等文字和数据处理功能,设置考核率以考促学,对各类信息化工具的掌握程度实行末尾淘汰制。管理会计人员作为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这些措施保证了其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管理会计报告的准确、及时和有效奠定了基础。
(3)搭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具挑战且有趣。管理者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商务智能等使会计信息的归集和分析更加灵活方便。D公司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建设一套更利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在此目标下,D公司在2012年便正式引进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SAP管理系统,该系统覆盖了从采购、生产到财务、供应规划等所有基本业务环节。SAP管理系统的引入,财务与业务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该系统还满足了精细化成本核算、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为D公司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D公司还陆续导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商管理(SRM)、供应链管理(SCM)、仓储管理系统(WMS)、质量管理(QM)等信息化系统。尤其是最新引入的商务智能系统(BI),建立了决策者的动态管理驾驶舱,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多类维度报表实时动态的查阅。这些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会计报告能够实时、动态、准确实现的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整合如图4.5、表4.8所示。
图4.5D公司信息系统整合平台图
(资料来源:D公司内部资料)
报告的核心部分是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字、图形、表格三种表现类型。在进行内容编辑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字体,字体可分为主字体和辅字体。主字体应大方、得体,常见的有宋体、仿宋、楷体等,适用于报告整篇内容部分;辅字体适用于内容部分的标题,常见的有黑体。一份报告应选择一种主字体,或者一主一辅字体。其次是字号,字号的基本原则是层级大小分明、同级同号,即标题字号大于内容文本,内容文本字号应大于表格中的数据或文本;而相同级次的内容应使用相同号数。再次是数据单位的选择,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一般是以元为单位,精确到分,但在经营业绩报告中,绝大多数的项目数据,是不需要如此精度的,通常以万元为单位。最后是数据格式,应采取千位分隔符格式,以便于管理者阅读。
(1)统一规范各类数据分析方法
业绩报告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其中有许多通用的分析方法。
①趋势分析。即按期间列出某一项目的数值,直观的显示出该项目的发展趋势。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销售、回款、应收等项目分析。
②实际值与目标值或控制值对比分析。一个经营主体,通常会对关键管控项目设置目标值或控制值。对于这类项目,实际值与目标值相比,以分析完成进度,或者实际值与控制值对比,评价其管控结果。
③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当期的数据往往是孤立的,难以评价优劣。当期数与同期数进行对比,显示增减幅度,从量定性。
④排序分析。当多个同类项目进行对比时,应该按关键值进行排序。例如,分析各系列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时,可以按各系列的销售金额降序排序分析。
(2)统一规范报告的展现形式
业绩报告内容展现的形式主要有文字表述、图形、表格。经营者对数据的颗粒度要求往往比管理层细,需要透过数据看经营的本质,对经营的过程进行管控。所以,面向经营者的业绩报告,应该以表格形式为主,图形为辅。而文字描述只适用于需重点提示的事项,并且要做到言简意赅,切忌长篇大论。
常用的表格分析应包括控制值(或目标值)、当期金额、控制率(或达成率)、同期金额、同比增长率等字段。如果需要进行趋势分析,可以再按期间(如月份、季度等)列出各项目数值。
4.3.2规范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D公司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与执行过程中,遵循以下步骤:
(1)规划层次。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应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匹配。决策者应该根据公司整体管理及决策的需要,按照不同的层级需求编制管理会计报告。
D公司在实际运用中,充分考虑了营销渠道、产品来源供应与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等重要因素,制定了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等完整的报告体系;
(2)确定内容。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报告对象明确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在实践中,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包括对非财务指标的认可,如人力资本、客户和市场等。这些指标均由财务和管理主体的负责人共同制定完成;
(3)制定模板。D公司面对日趋复杂的管理和多元化的需求,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再在相同的业务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套标准的管理报告模板,该模板将各类指标的计算口径、项目的定义、分析图、表格和填写说明等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格式,更便于对相同业务的横向比较及逐级汇总报告的需要;
(4)沟通培训。前三个步骤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制定的。在正式部署之前,D公司首先对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就相应的指标、模板、编制流程及报告的阅读等基础性的内容进行了沟通和培训,使这些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事先对管理会计报告的意义和流程制度有了充分的理解,这更有利于将管理会计报告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业务单位的经营绩效,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价值提升。
5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及实施效应
5.1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
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构建了科学的财务体系组织架构,即将财务中心分为了财务管理部、资金管理部、共享财务部、生产财务部、营销财务部及供应链财务部,而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中,共享财务部、生产财务部及营销财务部的特点尤为明显,故重点对这三个部门在管理报告体系的应用实践上做阐述。
(1)共享财务部
共享服务部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文件,运用SAP、OA等系统将财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进行处理,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标准化的共享服务新模式,使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传统会计的算账、记账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厂战略决策,实现了会计人员从财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共享服务部利用OA办公软件,流程经过相关人员审批后直接归档至共享服务部,效率远高于手工单据审核的传递。通过OA流程同SAP对接,实现部分业务自动凭证的生成;通过直连平台实现了一个U盘多家银行操作,避免了一个U盘一个银行付款频繁更替带来的操作缺陷;通过触发付款流程,对接银行付款,减少录入付款信息。通过信息化建设,共享服务部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大大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
(2)营销财务部
营销财务部下设电商、分销、海外营销、直销四大部门,下面以直销事业部为例对管理会计构建的应用情况作阐述。直销财务积极参与SAP系统搭建,并将业务的现实情况融入到SAP系统中。通过不断的融合,针对直销业务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的管理报表,并将这些报表的使用要点和财务权限编写了“直销业务财务操作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直销采购合同及付款审批:主要针对直销采购合同、采购付款、费用报销各环节的审核要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有利于各审批环节有据可依,避免操作风险,同时带来工作的便利性;②采购类报表:直销的采购业务遍布全国,有500多家供应商,月均付款次数超1200笔,通过设置采购对账单号的唯一性辨别,避免了供应商重复申请付款的难题;通过SAP清账功能做到应付账款的账目清晰准确;通过SAP对未付和已付应付账款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付款中的问题。通过这些报表开发及管理措施,支撑了D公司直销业务的快速发展;③销售类报表:整个直销业务全国各地有3000多个客户,没有有效的管理报表,是无法管理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直销财务运用“直销订单状态跟踪表”,根据客户每一个销售订单的发货、开票、收款,做到逐笔管理客户订单。
(3)生产财务部
生产财务部主要服务工厂,各家工厂设有FP(FinancialPartner),即财务战略合伙伴,岗位职能也从传统的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角色,主要负责分析公司经营情况,为公司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生产财务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工厂内部经营利润表、费用报表、车间阿米巴报表、各类成本报表自动取数。下面具体来说下成本管理应用,随着生产自动化提高,手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成本管理的需求,完善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财务部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可以提供一个能全面了解、监控、分析企业的各类成本。D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首先要求每个工厂细分工作中心,工作中心主要根据机台设置,可以将类似的机台合并为一个工作中心,避免过多工作中心影响计划排产,根据工作中心建立成本中心,给每个成本中心设置五个作业类型价格,分别为计件工资、其他人工、设备费用、动力费用、其他费用。根据BOM标准、工艺路线,建立了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通过SAP软件,开发各类成本管理报表。通过开发成本汇总表,了解每个产品每批订单的标准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报表,再通过明细报表的开发,查询分析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的管控业务流,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通过开发产品类型,锁定新产品,从而更快了解新产品的成本核算情况。
5.2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实施效果
D公司自2013年起就提出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经过近5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及专题项目等这样四级式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1)成功引入阿米巴经营理念,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系统性的学习了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并将阿米巴管理模式嵌入了相关业务部门。阿米巴经营理念根据管理的需要,把业务单位分割成细小的独立单元进行管理与财务核算,实质上就是一个特殊的管理会计系统。
(2)成功实现了财务组织架构的重构,即上文说述的建立最初的财务3D模型,将管理会计彻底的独立了出来,并因此成功构建了涵盖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级的基于管理会计主体的组织架构,又称为构建内生动力的阿米巴组织。该内生动力重在多点给力,类似于“动车组结构”,每一个环节都是动力源,因而能够多点给力,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依据各个层级的需求,明确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体系所需的具体内容指标及形成相应模板。D公司在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体系中不仅包括各类财务指标,还纳入了非财务性指标,比如人力资本、客户和市场、过程管理等。这些指标均由财务和管理主体的负责人共同制定完成。
(4)创建并完善了管理会计报告得以有效开展的整个运行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信息化建设的跟进,从上文所述的导入外延专业管理信息化系统SAP和BI商务智能系统,真正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其次,构建涵盖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的财务组织架构,即成功实现财务3D模型的组织结构;最后,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即通过财政局、当地会计学会及地方高等院校合作设立D管理学院,不定期开设会计大讲堂。每月开设各类财务、管理类课程,尤其是这几年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需求更是不断强化。D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更是挑选制定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类课程,通过课程的不断学习,使每个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为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了人才保障。
(5)从上至下形成了一套统一的管理会计实施原则。首先是透明工作原则,即业务负责人不得干扰会计核算、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绩要公开、透明,不能藏在抽屉里;其次是及时高效原则,即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及应用实施后,原本每月15日左右才能出具税务报表,15日以后才能出具财务业绩报告,而管理业绩报告未形成到目前的每月5日前出具各类报表,8日出具管理业绩报告;三是简约易懂原则,即为经营者提供的报表、业绩报告,切忌太强的专业术语,故弄玄虚,而应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着让从未学过财务知识的管理人员也能看懂报表的理念来分析各类报表;四是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即各类非经营所得要剔除,比如政府补贴、非正常经营销售所得等,还有就是各类非正常经营的支付要剔除,比如捐赠、设备报废等,除上面两项外还有就是业绩已发生,税票未开的影响要剔除,比如已交电费,但电力公司的发票还未开具等类似业务;五是业绩报告原则。①透过数据现象,发现经营本质:以经营为主体,管理会计服务于经营管理。②让业绩报告对经营真正有用:经营者要亲自认真经营公司,就必须改进业绩报告的制作方法,使报表对经营真正有用,让业绩报告能够清晰地表达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六是一把手原则,即管理会计的责任主体是各业务经营单位的第一把手;七是业绩与余额双重管理原则。即对部门考核不仅通过业绩评定还要通过一些重要余额指标来作评定。具体见图5.1。
5.3D公司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效益
D公司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经过实践与运用,对提高公司的经济、管理效益及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构建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前瞻性。财政部在2016年首次以官方名义提出了按战略层、经营性和业务层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而D公司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按照这三层结构构建管理报告体系,当时无论工商管理类、财务类、管理会计类的经典教科书,还是学术界论文文献,均是从管理规划报告、管理决策报告、管理控制报告、管理评价报告或是按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维度来构建内部管理体系,鲜有文献与高校教科书提出按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构建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因此D公司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实践上体现出了前瞻性。并且公司2015年参与N市财政局管理会计应用试点工作后,通过与高校专家的探讨,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中国第二届管理会计创新实践奖。
(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搭建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员成本。通过信息化建设,共享服务部的设立,公司实现了将报销、支付、入账、开票等重复性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与自动化。公司规模扩大销售增长,人员增速并没有随着销售增长而增长,跟原先相比在人员上明显得到节约,大大降低人员成本。以下是共享服务部成。
(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过程。该报告体系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指标,还反映了如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性指标,并具有针对性地解读各项指标存在的问题与数据所反映出的历史趋势,促使业务单位负责人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最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
(4)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来,D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领先于同行业水平,特别是销售规模,以年均近40%的增长速度居
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领先地位,2017年销售产值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利润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成为行业10强第1名。2018年D公司在年纳税额1亿元以上集团的扩围工作中成功入围,成为千户集团成员企业。
D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实施前的2013年相比,各项经济指标显著提升,
6.1研究结论
本文在理论上阐述了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并结合D公司的实际加以应用,从前文的研究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外部环境看,2013年至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一系列红头文件,尤其是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已将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高度。从内部环境看,企业为了适应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全球性市场竞争,更迫切的需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管理会计模式转变。因此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迫切,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可以通过多层次多维度构建。本质上,它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收集、传递、反馈和评价企业管理活动的信息载体。从理论上讲,它克服了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有助于防范和解决企业内外不可控的风险,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多方面的决策信息支持,帮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从实践角度看,管理者能够通过管理会计报告分析内部管理情况,为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入新的活力,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有效运作添砖加瓦。
(3)D公司构建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的实践可供借鉴,并可在文化产品制造业中推广应用。但是,企业在使用管理会计报告制度时还需注意几个问题,如企业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管理会计基础,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企业需要有配套的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等等。
6.2研究展望
通过对D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情况分析,可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促使企业运营更加稳定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把利剑。D公司虽然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实践应用中已初具成效并且在行业中也算走在前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部来说如何及时响应组织的战略发展变革、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的补救措施、如何及时补充与修正内部管理报告的反映内容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从外部来说本文的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也相对比较肤浅,D公司是一个文体用品制造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对一般制造业应用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应用,因此今后希望更多的管理会计方面的学者专家,尤其是
一些在大型企业任职过的,拥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的实战家们,能够撰写出一些典型的案例供大家分析研究,从而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发展、有效的方法去总结,使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及应用更加切合实际且具有推广性,从而推动管理会计及构建内部报告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迎接管理会计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敖小波,李晓慧,谢志华.《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研究》[J].财政研究,2016(11):91-102.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411/t20141114_1158265.html,2014.10.27.
[3]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EB/OL].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606/t20160624_2336654.html,2016.6.22.
[4]蔡世强.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0(1):270-271.
[5]陈明龙.A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6]程晓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11):
209-210.
[7]单小飞.关于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5(5):
16-18.
[8]董红晔.张先治.企业内部报告体系框架应用分析_HY集团内部报告体系评
[J].财务与会计,2014(3):60-63.
[9]董红晔.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5):
12-13.
[10]高鹏.关于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的分析[J].财会学习,
2017(7):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