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
浏览可转换债券定价硕士论文提纲---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与实证分析
摘要:可转换债券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一种融资工具。由于其股权和债权的两面性,它具有融资和风险规避的双重功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债券品种。鉴于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可转换债券进行有效、合理的定价。在此背景下,根据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和实证分析,对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可转换债券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和条款设计。基于国内外定价可转换债券的相关理论研究,利用成分定价法将可转换债券的价值转化为债权价值和期权价值之和。本文利用未来现金流贴现法计算债权价值,选择Black-Scholes模型(以下简称B-S模型)作为可转换债券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期权价值。对于B-S定价模型中标资产的波动性,本文采用GARCH(1、1)模型进行估动态模型约束条件的数据采用历史波动性估算方法。考虑到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信用评级会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产生一定定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选择了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不同信用评级的三种可转换债券,在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可转换债券的期权价值,并与实际价格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一种情况是,传统的B-S定价模型在不考虑附加条款的情况下计算的期权价值一般低于实际价格,平均偏差率为7.26%;第二种情况下,考虑附加条款的B-S偏差率为7.23%;一般来说,引入附加条款的B-S定价模型可以增加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使其更接近实际价格,偏差率明显低于传统B-S定价模型;从不同等级的可转换债券来看,信用等级高的可转换债券偏差率较低,信用等级低的可转换债券偏差率较高;此外,利用GARCH模型计算的期权价值更接近实际价格。最后,通过对模型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格的比较分析,总结了误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可转换债券市场不成熟,相关制度不明确,投资者认识浅,债券本身和模型参数估计存在的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Black-Scholes模型;期权定价;GARCH模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
1.3.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关于可转换债券定价的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小结
第3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相关内容概述
3.1 可转换债券的概念
3.2 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历程
3.3 可转换债券的构成
第4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
4.1 债权定价
4.2 期权定价
4.2.1 常见的期权定价模型
4.2.2 四种定价方法的比较
4.3 B-S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4.3.1 无风险利率的选取
4.3.2 股价波动率的估计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选取
5.2 理论价值计算
5.2.1 债券价值计算
5.2.2 期权价值计算
5.2.3 引入附加条款对期权价值修正
5.3 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