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浏览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作者认为信息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三个主要方面。调查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应用建设、部分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质量低,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本研究第一章的理论基础。
一是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无类教育的主张,反映了简单的教育民主思想。在古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首先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思想,而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通过法律保障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18世纪末,教育公平思想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变为立法措施,确定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自古以来,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也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赵玲认为,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包括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教育机会,本质上是平等的教育机会。①刘红娇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认为教育公平并不等于绝对平均水平,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类别,包括教育平等和平等的主要方向,其主要特点是平等、差异和补偿。
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是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的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平等。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进入21世纪后,西方学术界提出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不是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而是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教育进度和方法适合每个人的特点,这意味着教育公平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突出学生作为个人的个性。
教育公平理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注重起点公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应从数量转向质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注重过程公平,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注重结果公平,因地制宜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
..........................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这四个要素。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把学习过程理解为,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和教师以及同学的对话以及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地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助手、促进者。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注入的对象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自发构成者。教学过程是情景创造、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构筑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学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进行信息的检索以提供学生学习所需材料,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是中心。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以获取各种资源支持学生学习是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在多媒体的引导下促进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的新的变革,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好坏。
.........................
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探究其成因,并提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提供参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分别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选取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山东省和内陆欠发达省份陕西省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了问卷发放。样本区域 Y 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截止 2019 年,辖区 1 个街道、6 个镇,常住人口 18.93 万,总面积 889 平方千米。Y 县现有乡镇中心小学 11 所,村小和教学点 27所,乡镇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14 所。D 区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是全国交通枢纽。截至 2016 年,D 区有 7 个街道、5 个镇,48 个城市社区、54 个农村社区。D 区 2018 年末拥有各类学校 44 处,在校生 63040 人,专任教师 3683 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 9 处,在校生 18295 人,专任教师 1415 人;小学 33 处,在校生 41117 人,专任教师 2037 人。 本研究以陕西省 Y 县和山东省 D 区为调研范围,以辖区内的乡镇初级中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或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和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老师、教务主任和校长)为调查对象,覆盖了乡村义务阶段的全部学校类型。本研究在 Y 县和 D 区主要以电子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总共收到教师问卷 1160 份,回收率为 100%。通过删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教师问卷 704 份,有效率为 60%。总共收到信息化管理人员问卷 620 份,回收率为 100%。通过删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教师问卷 442 份,有效率为 71%。
................................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自编问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信息化管理人员问卷)》。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1.问卷的维度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本问卷采用了自编问卷。本研究借鉴成江荣、解月光提出的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学校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学校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信息化主体发展。①同时借鉴吴砥、尉小荣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②结合系统论,依据系统构成的要素即硬件、软件和人件,初步确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求以及导师的建议,最终将一级指标确定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据 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确定了二级指标,编制了问卷。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本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信息化管理人员问卷。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是除信息课教师以外的其他任课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教师问卷)由教师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和问卷主体两部分构成。问卷共 31 道题,全部为封闭题型。问卷涵盖 2 个一级维度: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的网络应用建设。涵盖 4 个二级维度:网络教研与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技能、教师对信息化的态度与意识、网络备课。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的关系以及对应题项如表2.1 所示:
...........................
第三章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归因分析 ........................................ 40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40
(一)教师们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 40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41
第四章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 49
一、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 49
二、适量补充信息技术专门人才 ...................................... 50
三、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 50
结语 ....................................... 53
第四章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和维护的系统工程。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资源管理的服务平台,它通过对学校散落在教师和院系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整理,并将文件实体加以统一的管理和存储,实现了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于这部分教学资产真实、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平台提供的报表和分析系统,教务部门将能准确地掌握校内各种教学资源的分布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现有资源进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渠道获取资源,增加资源总量。可以通过共享国家、省、市、区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鼓励师生、技术人员共建特色、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建立校本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注重生成性资源的积累与应用。二是完善现有资源体系。需要做到及时更新现有资源库,保证现有资源与现有年级、学科配套齐全;丰富信息化资源的类型,满足各级各类教师备课需求;三是建立资源管理中心,实现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
结语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三个大的方面。调查表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信息化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资源建设不足,信息化网络应用建设不完善,部分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偏低,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偏低。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人才,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创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条件。
本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个人力量有限,没有办法开展全国大范围内的实地调研,只是以东西部两个省份为代表,进行了问卷发放,对问题的剖析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其次,在确定从哪些维度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时,主要参考教育部 2018年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进行编制,笔者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对于问题的编制还有待完善,后续研究中,可以构建出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更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更加简单、明确和丰富。最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和年级分布较广,问卷发放和收集难度大,因此没有设计相应的学生问卷,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的严谨性。笔者将在今后持续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断完善本研究,努力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略)